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楼主: cqg1985
收起左侧

[灌水] (系列转载文章另角度看水浒)《水浒人物漫谈》

[复制链接]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浒人物漫谈》之一丈青到底是谁的绰号


  一丈青是谁的绰号?看过《水浒传》的人肯定会回答是扈三娘的绰号。在"宋公明一打祝家庄"时,扈三娘人还未出场,杜兴在向杨雄介绍情况时就说:"西边那个扈家庄......惟有一个女儿最英雄,名唤一丈青扈三娘;使两口日月双刀,马上刀法了得"。自此开始,凡提到扈三娘的地方,大多附上绰号一丈青。
  既然写下了这个题目,读者一定猜到一丈青还另有他人。没错,的确还有人用过一丈青这个绰号。他们是谁呢?这就容在下慢慢道来。
  宋江是北宋末年起义的,据《宋史》载,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他一会儿出现在淮阳地区,被称之为"淮南盗",一会儿"转掠东京,径趋沐阳",又被称为"河北剧贼"、"东京贼"。正因为他们是一支流动性很大的农民武装,所以影响也大。抽空南宋开始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流传,先口头,转而说书人说,元明杂剧演,文人编,前前后后数百年。人们为了让故事更加精彩,添油加醋,张冠李戴,东挪西凑的事就再所难免。所以,鲁迅先生在《宋人之"说话"及其影响》一文中云:"《水浒传》是集合许多口传,或小本《水浒》故事而成的,所以当然有不能一律处"。施耐庵写作《水浒传》,他必然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上整理而成书的。正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水浒故事本身就有抵牾之处,《水浒传》出现一些矛盾、错误、遗漏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回过头来,言归正传,一丈青这个绰号在水浒故事里,最早出现在《大宋宣和遗事》一书中。宋江回乡探望父亲,遭官兵追捕,情急之下便躲进了九天玄女庙。官兵退走,宋江出庙拜谢九天玄女娘娘,"则见香案上一声响亮,打开看时,有一卷文书在上,宋江才展开看了,认得是个天书,又写着三十六个姓名"。书中接着把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一一写出。这时这里并没有"一丈青"及冠有此绰号的人名。当宋江带着朱仝、雷横等九人去梁山泺落草时,此时加加拢拢也只有三十二人,还缺四人,"宋江道:‘今会中只少了三人,那三人是: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张横、铁鞭呼延绰"。原先公布的三十六人名单中就没有一丈青张横,这里又把他拉进了三十六人的队伍,不知开除了谁,这是一错。明明是三十六人在山上,还差四人,这宋江的算术也太差了,连加法都不会,硬说成"只少了三人",连三十二加几等于三十六都算不清,这显然是书中的第二错。这些错,我们都不去追究了,这里让我们知道了"一丈青",但他不是个女的,而是个男性,他叫张横。
  张横在《水浒传》里的绰号叫船火儿,是浔阳江上一艄公。他一出场就将被人追杀的宋江接到船上,然后,他比岸上的人还狠,不但劫财,而且夺命。关于张横的一系列糗事,我在"匪气十足的张横"一文中有详述,他的那付尊容、这样的德性,如叫"一丈青",真叫人苦笑不得。这绰号给他,真是糟蹋了绰号,美死他本人了。情人程穆衡在《水浒传注略•一丈青》条目中说:"知宋时多有此等称谓,盖此皆言其长也"。张横也不高,仅七尺而已,冠其一丈也太夸张了吧!
  到了宋末元初画家龚圣与手里,一丈青又换人了,他在他的诗配画《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写道:"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又将这绰号送给了燕青。这绰号给燕青,当然比给张横好,但也有对与不对的地方。对的地方是燕青细皮白肉,"腰细膀阔""鬓畔斜簪四季花朵"、"护项一枚香罗手帕",一副典型的奶油小生小帅哥形象,说其"太行春色"倒也贴切;不过说"一丈青"就差远了,燕青比张横还矮,仅‘六尺以上身材",是梁山上的矮个子,这绰号用在燕青身上显然就不够准确了。
  到了元代杂剧里,燕青就不用"一丈青"这个绰号了,大概创作这门觉得优点不伦不类,还是让他用在《大宋宣和遗事》里的绰号,叫"浪子燕青"。也许是从元明杂剧开始,作者门就决定把这个阴性味道很浓的绰号归还给女性。比如明初剧作家朱有燉创作的杂剧《黑旋风仗义疏财》里,东平府刘家村农民李憋古因欠官粮交不上,催粮官赵都巡却要强娶其女李千娇,无奈李憋古只有上梁山求救,宋江决定派李逵去,让一丈青假扮新娘,去痛打了赵都巡。第二折中李逵喝道:"这雪冤仇,我与你便亲身愿领。也不要史进、徐宁,也不要武松、鲁智深。我则要那敢战官军一丈青"。宋江云:"你要一丈青去,他是个女将"。而且一丈青自述:"随定越岭爬山王矮虎,则我是敢战官军一丈青"。在明代无名氏创作的《王矮虎大闹东平府》杂剧第一折中,王矮虎一上场就自报家门:"某乃王矮虎是也。这的是浑家一丈青"。从这两部戏中,我们才知道一丈青是女儿身,而且是王矮虎的太太。但是杂剧中却一直未点明一丈青姓甚名谁。
  一丈青这个绰号都是出现在水浒人物的故事里,这由男变女,是不是受历史上有一个"一丈青"的影响呢?元人徐梦莘《三朝被盟会编》第一百三十八卷中说:一丈青原是马皋的老婆,马皋被郭仲荀杀后,经阎勍作主将一丈青嫁给了张用。又据此书第一百四十一卷云:张用军中内乱,多人被杀,一丈青挺身而出,招集张用残部,有二万余人都归顺在其麾下,她克服缺粮的危机,率众避开乱军,顺江而下,到鄂州与张用会合,被当时众人称之为女英雄,"关西贞烈女"。很显然此"一丈青"不是彼"一丈青"。因为此一丈青原是马皋之妻,后又改嫁给张用,而彼一丈青是个大家闺秀,上梁山后才嫁给王矮虎,这是第一点不同。此一丈青一直生活在军中,跟着丈夫流动,而彼一丈青一直定居在扈家庄,随众兄生活,被俘后上梁山才离开家,这是其二。其三是,此一丈青胆识过人,当张用残部中群龙无首时,她敢挑重担,收拾残部,千方百计与丈夫会合,而彼一丈青毫无这方面的经历。《水浒传》坐化则只不过借用其绰号而已,也可能受其率部影响,塑造了一个能上阵打仗的扈三娘这个么形象。但此一丈青决不是彼一丈青的原型,因为此一丈青的诸多故事,彼一丈青一概未用,只是借助历史上有这么个叫一丈青的女英雄,让彼一丈青由男子过渡都女子而已。一丈青是男性时,都有姓名,一丈青变成女性后,开始都只有这绰号,没有姓名,最后到了《水浒传》里,才真正让她有名有姓了。至于扈三娘冠以:一丈青"的绰号,恰当不恰当,准确不准确,那就另当别论了。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浒人物漫谈》之顾大嫂并非"母大虫"


  大虫即老虎,母大虫即母老虎,老虎是凶狠的,是要吃人的。顾大嫂是否凶残,是否像孙二娘一样,也是开黑店吃人的呢?看看《水浒传》,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了。
  《水浒传》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宝双越狱"中,解珍请乐和带口信就介绍了顾大嫂:
  "我有个房分姐姐......见在东门外十里牌住......叫做母大虫顾大嫂,开个酒店,家里又杀牛开赌。我那姐姐,有三二十人近他不得。姐夫孙新,这等本事,也输与他......只有那个姐姐和我弟兄两个最好......把我的事说知,姐姐必然自来救我。"
  这一席话至少告诉我们:顾大嫂是开酒店的,但不是黑店,还是多种经营,卖酒卖牛肉、开赌房。只求财,不害命。顾大嫂很有本事,能与三二十人对打,与解珍解宝关系密切,最后是顾大嫂是个热心肠。"必然自来救我",不但补充说明了与解珍兄弟最好,还透出她是个豪爽、性急之人。
  在乐和的眼中,顾大嫂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书中这样写道:
  "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头异样钗环,露两臂时兴钏镯。红裙六幅,浑如五月榴花。翠领数层,染就三春杨柳。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庄客腿。生来不会拈针线,正是山中母大虫"。
  前面写的是她的装扮,与孙二娘有异同之处,比孙二娘美点,比孙二娘时兴,但没有孙二娘那副兄相。后几句是作者胡扯,她老公孙新此时还未出场,乐和怎么"用眼看"到她提井栏便打老公呢?乐和一进店便和顾大嫂交谈,怎地又看到她拿石碓敲翻庄客腿呢?别说是看到,就是听说都不可能,因为乐和过去不认识顾大嫂,这次是第一次见面,也没时间听到这些。《水浒传》作者偏要通过乐和"用眼看"到,这就写错了,是胡说八道了。作者把这两句放在此处,无非想说明顾大嫂是个母大虫。其实这两句只能说明她有点粗鲁、性急而已。怒起时会打人,心焦时才会发火,很多人在这种情形下都会如此,更何况是顾大嫂这么个性急,又带点粗鲁的女侠呢!
  性急是顾大嫂的性格特征之一。当她听完乐和的口信后,她是"一片声叫起苦来",这是着急,接着叫伙计"快去寻得二哥家来说话",这个"快"字,可见她风风火火的泼辣劲,写出了她心急。当孙新分析道毛太公有钱有势,怕解珍解宝出狱后报复,必然要置兄弟俩于死地,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劫狱。顾大嫂马上提出:"我和你今夜便去!"这是性急,既不计后果,又有点鲁莽,又证明她与解氏兄弟的关系。顾大嫂的性急还表现在要孙新连夜去请邹氏叔侄。邹氏叔侄说出救人之后,这里是容身不得,只有去投奔梁山水泊入伙,问顾大嫂意见如何。顾大嫂不假思索回答:"最好!有一个不去的,我便乱戳死他!"一个"最好",足见其豪爽、干脆利落;后一句泼辣,有点黑旋风李逵的风范,听起来耳熟。李逵在江州劫了法场、活捉黄文炳后,当宋江问大家请求众好汉一起上梁山时,宋江问大家意下如何,李逵不也是说:"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相互对比,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也是性急之人之性急语,也可看出其态度之坚决。
  急中有智,又是顾大嫂性格上的另一特征。要到大牢里去劫狱。光靠顾大嫂夫妇及邹氏叔侄带点庄客是势单力薄的,弄不好,狱未劫成,反成狱囚。孙新决定请在登州当兵马提辖的哥哥孙立来帮忙,硬请是不行的,只有智请了。临行前,顾大嫂再三吩咐伙计:"只说我病重临危,有几句紧要的话,须是便来,只有几番相见"。顾大嫂本是个粗人,急性之人,想不到"大虫口中又能作此情语,奇妙无比......骤读此言,不觉泪下"(金圣叹语),真是粗中有细,急中生智。她也知道,孙立是兵马提辖,吃的是朝廷的俸禄,要他来干这劫狱的勾当,她是断然不肯的,顾大嫂早料到这一点。一句"只依我如此行",便知瞬间她已有良策安排。孙立夫妇进屋看病人,"病人"顾大嫂却带着邹氏叔侄从外面进来,大有逼宫的架势。接下来没有客套,而是正面出击:
  "我害些救兄弟的病!"
  "救甚么兄弟?"
  "伯伯!你不要推聋装哑!你在城中岂不知道他两个?是我兄弟偏不是你的兄弟!"
  这又急了,急中还带有责怪之意、蛮不讲理之意。接着她说明事由,"今日事急,只得直言拜禀"。因"事急",才有所冲撞,一句"拜禀",又有道歉之意。然后摆出劫狱的原因,劫狱后的打算,孙立上不上梁山的得失、厉害,她都说的是清清楚楚,分析的是有理有据,体现出她的智慧。当孙立表示不从时,顾大嫂等便兵刃相见。孙立毕竟是条好汉,又是孙新的亲哥哥,顾大嫂的兄弟遭难,如果不就,在"义:字上说不过去,也只有从命了。
  敢作敢为是顾大嫂又一优点,劫狱的注意定了,她身藏贴肉尖刀,扮做送饭的妇人,只身进入狱中,等孙立来到监牢门口敲门,她便抽出尖刀,大叫一声:"我的兄弟在哪里?"叫的亲热,喊得威猛,这才有点大虫的威风,她带着解氏兄弟从监牢杀将出来,与孙立、孙新会合,又杀到毛太公家,报了仇,带领人马上了梁山。
  说顾大嫂是女中豪杰,实不为过。她具有江湖豪杰的素质:敢打抱不平。解氏兄弟显然是遭人暗算了,听到口信后,她毫不犹豫,决意劫狱。当孙立说"待我从长计较,慢慢地商量"时,她斩钉截铁地表示:"既是伯伯不肯去时,即便先送姆姆前行,我们自去下手",态度坚决,义无返顾。为救解氏兄弟,她放弃了家乡,放弃了她的酒店,毅然上梁山落草。她图什么呢?她什么也不图。她讲的就是"义气"。金圣叹在评点顾大嫂的作为时,一再写到"如火"、"胆志胜一丈夫"、"可号之为母旋风,意思实与李逵无二"、"活是黑旋风"等等。我认为这些评价是比较中肯的。突出了顾大嫂性格上的主要特征:性急、胆大、热情、办事泼辣、具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从金圣叹的评价中、从以上列举的事实中,我们看不出顾大嫂有母大虫的凶相,看到的倒是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浒人物漫谈》之孙二娘真是个母夜叉


  夜叉,按《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佛教指恶鬼。后来用来比喻相貌丑陋、凶恶的人"。所谓"母夜叉",自然是指女性的恶鬼了。在《水浒传》里,孟州十字坡开酒店的孙二娘就被冠以这个绰号。
  我们先来看看孙二娘的尊容。先是一个远景:
  为头一株大树,四五个人抱不交,上面都是枯藤缠着。看看抹过大树边,早望见一个酒店,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
  好一幅古树美女图,颇有点诗情画意。再来一个中景:
  (那妇人)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钚,鬓边插着些野花。
  这样子多少透出一点土气、野气,不会打扮,又爱美、臭美。再来一个近景:
  (那妇人)下面紧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
  这野中又带出一丝淫味妖气。最后是一个特写:
  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脚。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
  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金钏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
  这妇女凶像毕露,还带着几分丑,完全是个黑店黑老板的形象。说实话,没有这副尊容,
  也难当这黑店的主儿。
  再看看,她是否凶恶?答案也是肯定的:凶恶。不但是凶恶,而且是凶恶到凶残,令人发指的程度。她开的黑店,江湖上早有歌谣唱之:"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这就充分地作了说明。林冲杀人是被逼的,武松杀人是为报仇,石秀杀人是解己恨,宋江杀人是灭口,李逵杀人是战斗所为,都有说的过去的理由,有的理由还很充分,使人同情,而孙二娘杀人是不可恕的。她既不是报仇,也不是解恨,更不是战斗所为,她完完全全就是为了一己私利。人家杀人,杀就杀了,而孙二娘杀人就是为了取人肉,最可恨的是她还用这人肉来做馒头馅,用大块人肉充当黄牛肉,当街叫卖,欺骗顾客,谋取私利,赚这黑心钱,真是毒似蛇蝎,恨似豺狼,完全没有一点人性。
  她的丈夫、菜园子张青一再叮嘱他:"三等人不可坏他,第一是云游僧道,他不曾受用过分了,又是出家的人......第二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他们是冲州撞府,逢场作戏,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若还结果了他,那厮们你我相传,去戏台上说得我等江湖上好汉不英雄......第三等是各处犯罪流配的人,中间多有好汉在里头,切不可坏他"。虽说这张青也不是个什么玩意儿,但这话中多少还有点江湖好汉的味道,再说这三类人都是穷人,是榨不出什么油水来的,杀之无义。而孙二娘是不理不睬,全当耳边风,根本就不记在心上。
  鲁智深当时就是个云游僧人,从十字坡经过,孙二娘看他长的肥胖,正是当黄牛肉卖的好货,于是下了蒙汗药把鲁智深麻倒,要不是张青回来的早,也就成了她的刀下鬼了;武松经过十字坡时,早有戒备,知道这是个黑店,故意用言语挑逗看看孙二娘到底是用什么手段害人的。此时的武松也是个流配的犯人,正是张青所分付的不可害的三等人之一,按说是孙二娘不应该害的。再说武松一进店就用江湖上的歌谣点破了孙二娘开的是黑店,然后又从馒头馅里找出毛来加以证实。照理说孙二娘应该收敛收敛,做的不要太露骨,随便打发武松等人,吃饱喝足走人就算了,然而孙二娘毕竟是孙二娘,是个母夜叉,凶恶是她的本性,她也不知道武松是来者不善,她还是我行我素,决定下手了。可是她又是个马大哈(也可能以前从没有吃过亏,没有这方面的教训),不注意武松的一举一动,结果呢?反被武松翻倒在地求饶。后来张青归来求情,武松才放过她。
  事后张青问及如何又要害流配的武松时,孙二娘回答道:"本是不肯下手。一者见伯伯包裹沈重,二乃怪伯伯说起风话,因此一时起意。"这个回答是鬼话,不过也有实话。鬼话是"本是不肯下手",实话是"见伯伯包裹沈重",这才是她决心下手的真正目的。所以武松反驳道:"......我见嫂嫂瞧得我包裹紧,先疑忌了,因此,特地说些风话,漏你下手。"当武松提出要救那两个公人时,在人肉作坊里,武松还看见"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五七条人腿"。可见这个母夜叉又杀害了不少无辜的过客。孙二娘可恶就可恶在,她既不象江湖好汉那样杀富济贫,她也不分好人坏人,她是有钱者杀,肥胖者杀,不顺眼者杀,完全是以杀人谋私,以杀人赚钱,可以说是一个最残忍、最凶恶的人,是个十恶不赦之人。
  孙二娘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如此任性、凶恶、残忍的母夜叉,我看原因是多方面的。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孙二娘就出生在这个"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家庭里。他父亲孙元,唤做山夜叉,从小就"专一剪径",这不能不影响着孙二娘,所以张青说她是"全学得他父亲的本事",这是家庭的教育。再就是社会的影响。宋末社会在《水浒传》里写的很分明,是皇帝昏庸,贪官污吏当权,地痞流氓横行,好人是难当的。林冲算是个大好人吧,就因为老婆长的有几分姿色,屡遭迫害,九死一生;阮氏三雄也算是好人了,本来就穷得叮当响,王伦当了梁山大王后,害的他们赖以为生的渔民都当不成了,只能去铤而走险夺取生辰纲。武大是个善良厚道的好人,结果死在偷人的老婆手里。这样的社会现实怎能不影响孙二娘。好人难当呀,加上他本来就穷,又是这行出身,生活现实如此残酷,也影响着她,使她失去了人性。再者就是《水浒传》作者的有意丑化。《水浒传》中的妇女,在作者笔下有几个是好人或是有好下场的呢?不是偷情拭夫的淫妇,就是忘恩负义的小人,要不就是任人摆布的牺牲品(如花荣的妹妹),要不就是不堪凌辱自缢而死的林娘子。梁山一百O八将中,唯有三个女的,一个是毫无亲情、感情的扈三娘,一个是五大三粗、动不动就打老公的顾大嫂,再就是没人性的孙二娘,作者对于妇女的歧视,也是形成作品中孙二娘形象的最重要的原因。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浒人物漫谈》之没心没肺的扈三娘


  一丈青扈三娘在《水浒传》中,是一个叫人难以理解,又难以琢磨的人物。每次读《水浒传》,读到有关她的故事,就有很多想不通,真不知道此时此刻她是怎么想的?既看不到她的表情,又听不到她的心声,既不闻她开口说话,又不知她的心理活动。是作者有意创作这么个摸不着头脑的人物,让读者自己去分析,还是作者的疏忽,不得而知。
  是作者有意安排?还是作者的疏忽?我们暂且不问。我们就书论书,来讨论一下这个人物。
  扈三娘的外貌,在水泊梁山三女将中是最漂亮的,书中写道:
  "雾鬓云环娇女将,凤头鞋宝镫斜踏,黄金坚甲衬红纱,狮蛮带柳腰端跨。巨斧把雄兵乱砍,玉纤手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这完全是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这里不但写了她的发式,写了她的披挂,写了她的身材,写了她的本领,更写了她的美貌,比孙二娘、顾大嫂美上千百倍,也比之高雅无比。飒爽中露出妩媚,披挂中显出英姿。
  论本领,扈三娘更是猛将一员。人未出场,书中已有二处渲染她,有先声夺人之意。这两处都是李家庄总管、鬼脸儿杜兴在介绍。一次是对杨雄,一次是对宋江,说的意思都差不多,都是提醒他们,扈三娘武艺高强,马上功夫越发了不得。杜兴的话是否确实,她一出场便见分晓了。她是在"宋公明一打祝家庄"时出场的。遇到的第一个对手,便是好色之徒矮脚虎王英。王英见是一员女将,长得又如此标致,想一睹为快,解解色馋,想只用一个回合便捉将过来"享用享用"。王英也不撒泡尿自己照照,衡量自己是吃几碗干饭的。他错看了扈三娘,他以为扈三娘跟他一样,是个酒囊饭袋、绣花枕头。斗了十回合,扈三娘是精神抖擞,而王英却"手颤脚麻,枪法便都乱了"。本打算一个回合就捉住扈三娘,没想到自己反成了扈三娘的俘虏。活捉王英,算不得什么,王英毕竟是个草寇,可是井木犴郝思文、天目将彭圯可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将领,一个个也都被她活捉,还有那双枪将董平不也是被一丈青俘获了吗?本事的确好生了得。
  在其他方面,可以说扈三娘也过人一筹。她是扈家庄主的女儿,也属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沉稳聪颖是她作为淑女所具有的。但她又是英雄,泼辣豪爽也是她的另一面,作为英雄的这个性格,她不像孙二娘、顾大嫂一样表现在生活中,而是表现在战场上。你看她战斗中的狠劲儿,就可知一二。呼延灼是一员上将,而林冲斗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与扈三娘斗了十回合以上也赢不了她,连呼延灼都认为她"倒忒地了得",如不狠,哪有这等评价?
  作为一个女豪杰,她的很多做法是令人想不通、不理解的。宋公明三打祝家庄时,因有孙立、孙新等一班人作内应,又有石秀探得盘陀路的奥秘,梁山大军很快地攻破了祝家庄,加上宋江早有言在先:"我若打不得祝家庄,永不回梁山泊。"破祝家庄后,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梁山这伙原本就杀人不眨眼的家伙,大开杀戒,祝家庄老小一一被杀。可是扈家庄是早来投诚的,宋江已有令在先。可是李逵还是违抗将令,擅自杀了扈家一门老幼,而且是一个不留,又砍了已经是俘虏的一丈青的未婚夫祝彪。我们中国人有句俗语:"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李逵不但杀了扈三娘的父亲,杀了他的未婚夫,杀了她的其他亲人,这可说是不共戴天了,可是扈三娘不但不报仇,连屁都没放一个,麻木不仁到如此程度,真莫名其妙。李逵奉命杀了沧州横海郡的小衙内,朱仝与小衙内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仅仅是给小衙内当了几天男保姆,朱仝就对李逵恨之入骨,到了有你无我、有我无你势不两立的地步,多次以性命相拼,虽说有点过分,但不失英雄本色。扈三娘与李逵的仇恨,比朱仝与李逵的仇,那更是仇深似海,扈三娘却毫无反感,哪有点英雄之气呢?即使被梁山俘获,当了俘虏,也不至于失去人格、失去人性、失去尊严。
  《水浒传》作者写作上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即喜欢"犯",也就是喜欢写相同的故事,比如武松与石秀杀嫂,武松与李逵打虎,鲁智深与李逵酒楼被歌女所扰,武松与鲁智深打店等等,但都是具犯善避,同中求异。为什么不写个类似李逵与朱仝的仇恨故事,来表现扈三娘呢?更何况扈三娘的仇,比朱仝的仇更深更大,这里我们不但对扈三娘想不通,对《水浒传》作者更想不通。
  扈三娘被林冲抓获后,宋江马上把扈三娘送上梁山,交宋太公收管,干什么?我们开始不知道,往后读才明了,原来是把扈三娘嫁给了王矮虎,这真是令人为之惋惜之事,这不是糟蹋人吗?这王英有哪一点配得上扈三娘,要人品没人品,要长相没长相,要身材没身材,要本事没本事,可说是一无是处,宋江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也可能是脑袋进了水,出了这么个馊主意,这跟张大户把潘金莲送给武大郎有什么区别,这不是故意整人吗?再说李逵杀了人家全家,梁山已经很对不起扈三娘了,梁山上又不是未婚男人都死光了,说什么也应该千方百计地找个好人家,好好补偿补偿,安慰安慰一下扈三娘。梁山之上不是有那么多年轻人,那么多帅哥,扈三娘嫁哪一个不行,偏偏将她嫁给王矮虎,这不是错上加错,有意在人家伤口上撒盐吗?宋江此举也很不地道,再说宋江有什么资格这么做?扈太公没了,扈三娘还有哥哥在。虽说以前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说,宋江充其量是扈三娘的拜把哥哥,这婚姻大事也轮不到他宋江做主,可他也不征得扈三娘同意,硬是把扈三娘嫁给了王英,也太霸道了一点。虽说是梁山之主,但这梁山又不是你宋江的私有财产,这样做,与王伦又有什么不同?明明是错误的做法,梁山"众头领都称赞宋公明仁德之士",这就更可笑了。这"仁"在哪里?这"德"又在何方?众人还"称赞",这梁山英雄心目中还有没有一个公正的道德标准?梁山之上不是提"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交情深似股肱,义气莫同骨肉"。你说说看,这交情、骨肉情还有吗?
  对于终身大事,可气的是,扈三娘也就这样任人摆布,战场上那股狠劲全无,在对待这不幸又不公正的婚姻上,她还真不如淫妇潘金莲。张大户把她送给武大郎为妻,是对她的惩罚和迫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潘金莲当然不能拒绝或公开反抗。但她毕竟在反抗,在寻找自己的幸福,可惜她采取的方式错了,又陷入歧途,最后毁掉了自己。但是她还是享受到自己寻找到的短暂的幸福。扈三娘她有吗?扈三娘在这不幸的婚姻上,也比不得林冲的娘子张氏。张氏与林冲的幸福家庭被破坏后,林冲被充军;了,高衙内死气白咧地纠缠着,高俅是威逼婚事,张氏只有以死殉情,以示抗争。而作为一个英雄的扈三娘,在不幸的婚姻面前,沉默了,屈从了,真不知道她怎么啦?!
  也许有人会说:她是作为俘虏上山的,她哪里有发言权?也只有任人宰割了。我认为不对,扈三娘是作为俘虏上山的不假,但是上了山后,她已经不是俘虏了,而是梁山的一员了,像其他许许多多被俘上山的朝廷命官一样,都是梁山兄弟。退一步说,俘虏也有俘虏的人格。尊严。古文云:士可杀,不可辱。扈三娘是个英雄,也算得上是个"士"吧,怎可辱呢?
  这一切,扈三娘都接受了,既没反抗,也没反对,有什么说的呢?我们只能说是作者有偏见,或疏忽,或者说扈三娘是个没心没肺的女人。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浒人物漫谈》之好色而不淫的周通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什么东西拿出来一比,优劣、好坏,一眼分明。
  前些时,写了一篇"色鬼王英",数落了王英一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个大美女出现在眼前,不看是虚伪,不称赞是假正经,多看几眼是享受,无可厚非,是人之常情。但到了王矮虎那个程度,好色而六亲不认,好色而与朋友火拼,大众搬场那就是色鬼,为人不耻的色鬼了。
  桃花山的小霸王周通,在山上的地位于王英相仿,都是二大王。他也有点好色,但不像王英那样色渴、色急、色狂。他懂得"色礼"。他知道男女之间成婚,是人之大事,五常之礼,是要走一定的程式的。不是像王矮虎那样抢到房里、抱在怀里便是老婆了。所以,小霸王周通见了刘太公的女儿,大众搬场公司便一眼相中,一见钟情,"撇下二十两金子,一匹红锦为定礼",也就是俗话说的聘礼,这是第一步程序。第二步程序是选择了黄道吉日去迎亲,这也是现代人通常的做法,选节日,选八、十六、十八、二十八之类的吉祥日子结婚。周通虽自说自话,没有做到明媒,但可是正娶。到了迎亲的日子,他的打扮是"头戴撮尖干红凹面巾;鬓傍边插一枝罗帛像生花;上穿一领围虎体挽金绣绿罗袍,腰系一条狼身销金包肚红搭膊;着一双对掩云跟牛皮靴,骑一匹高头卷毛大白马"。既有新郎官的喜庆劲儿,又不失山大王的气派。迎亲队伍里的小喽啰们"尽把红绿绢帛缚着;小喽罗头上乱插着野花;前面摆着四五对红纱灯笼",既红火热闹,上海大众搬场又隆重排场。来到刘太公跟前,小喽啰齐声贺道:"帽儿光光,今夜做个新郎;衣衫窄窄,今夜做个娇客",有贺有唱,很符合民间娶亲的礼数。这就比王英来的光明正大,又不失传统,不像王英偷偷摸摸,抢到收就成了压寨夫人,名不正言不顺。
  刘太公对这门亲事之所以不满意,无非是嫌周通是个强盗,门不当户不对。在他的心目中,以为强盗都不是好人,就像他对鲁智深说的:"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其实,这是他的看法,有很大的偏见。上海大众搬场公司他忘了周通是条好汉。是好汉就是以"义"字当先,以"情"为重的。结婚是喜事,当新郎当然兴奋,多喝了几杯,满嘴酒话、胡话,在所难免,怎么能与"魔君"对上号呢?当周通摸进黑洞洞的新房时,他说:"你看我那丈人是个做家的人,房里也不点盏灯,由我那夫人黑地里坐地。明日叫小喽罗山寨里扛一桶好油来与他点"。这里有对刘太公不通情理、吝啬的抱怨,有对夫人单坐黑新房的怜惜,有扛一桶好油的承诺,真是有情有义。上海报纸广告被假"娘子"打了,还责问:"做什么便打老公?"完全是闹剧,好笑得很。
  新房内被打,兴冲冲而来,扫兴而去。书生商友软件这里的地盘,我做主,还容得一个和尚在此撒野?婚事搅黄了,谁都恼火,打你不赢,当然这口气也咽不下去,回山搬救兵。大头领李忠下山来报仇,上海大众搬家还未交手,就听出对方声音很熟,一报姓名,干戈化玉帛。于是请鲁智深、刘太公一起上了桃花山。周通一见鲁智深坐在上座,当然恼火。"哥哥却不与我报仇,倒请他在寨里,让他上面坐",当然想不通。别说他想不通,此时刘太公也惴惴不安,本来说好是请他解姻缘的,上海大众搬家公司没想到这和尚与强盗是一伙的,女儿的亲事最后会怎样?在他心中还是个沉重的大问号。
  李忠笑着介绍眼前这胖和尚便是平日里多次说到的鲁智深时,周通把头摸了摸,叫声"啊呀",扑翻身便翦拂,这个场面真是有点可笑,公兴搬场又多么可爱!就像小孩子做错了事情一样,摸摸头,表示歉意,表示羞愧,一声"啊呀",更是一切都在不言中,天真的很,以前的仇也一切化解了,自然的很。
  鲁智深是个急性人,他深知刘太公想知道这门婚事的结局,与周通一见面,鲁智深就提起这门婚事。他的意见是:刘太公只有这个女儿,公兴搬家将来靠她养老送终,承继香火,老人家心里不情愿,建议周通把这门婚事放弃了,再选一个好的。周通的回答也干脆:"并听大哥言语,兄弟再不敢登门。"一是"听"大哥的,通情;二是"再也不敢登门",是誓言,是达理。在这婚事上,周通绝对是个爽快的人。鲁智深还不放心,说:"大丈夫作事,却休要翻悔!"周通折箭为誓,可见其性直,真豪杰、大丈夫也!对女色是色而不淫,可敬。
  拿鲁智深与宋江相比较,鲁智深的名声远没宋江大,威信也没宋江高。鲁智深一席话便顺顺当当的解除了婚约。鲁智深没有上纲上线说"要贪女色,不是好汉的勾当",更没有挖苦、讽刺"凡好汉犯了溜骨髓三个字的,上海公兴搬场好生惹人耻笑"这类不得已而言之的话,更没有下跪求情,没有承诺"日后宋江拣一个停当好的,上海公兴搬场公司在下纳财进礼,娶一个服侍贤弟"之类的话。不是鲁智深神通,真有点化解姻缘的法术,二是周通爽快,通情达理。这就是周通可贵可敬之处。他知道刘太公的不悦、不愿,他卖面子给鲁智深,不因女色伤了兄弟的情谊,他豁达,敢于舍己为人,宁愿自己没了压寨夫人,也不让刘太公伤心,让兄弟们失望。

  而王英正是犯了这"溜骨髓"这三个字,俗话说:好鼓不用重锤敲。这王英就不是好鼓,是个烂鼓,敲不响的烂鼓,所以宋江重锤敲打,他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杀了刘高那个忘恩负义的妻子后,他还不知好歹,与燕顺反目,视兄弟如仇敌,一点江湖道义都不讲了,与其说是与燕顺反目,不如说是发泄对宋江的极大不满,他最后的"默默无言",是无声的反抗,他与周通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好色而淫,上海公兴搬家又不以江湖大义为重,不是条好汉。周通正值娶亲年龄,找个压寨夫人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为了江湖大义可以放弃,就值得尊敬。
  周通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的戏份不多,前前后后加在一起才六回书,而第五回"小霸王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又是唯一集中写他的地方,着墨不多,但形象依旧生动,性格也很突出。强生搬场比方说"醉入销金帐"挨打的那一段,就很精彩。书中写道:"打闹星,那大王扒出房门",哪有大王扒出房门的道理,真是奇文奇事,滑稽可笑。"奔到门前,摸着空马,树上析枝柳条,上海公兴搬家公司托地跳在马背上",可见其慌张,狼狈不堪,也没有来时的欢喜,也顾不上大王的体面,逃命要紧。马鞭没了,折树枝代之,马鞍没了,空马也骑,托地一跳,是迅速、急切、逃之夭夭的心态,"把柳条便打那马,却跑不去",为什么?周通才发现,"原来心慌,不曾解得缰绳,连忙扯断了强生搬家,骑着光马,飞走出得庄门",来时是迎亲人马热闹非凡,走时是慌不择路,一个"飞"字,可见马速之快,道出了慌张、恐惧的状态,对比之下,一喜一悲、一慢一快,读者读读,笑不可言。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周通与李忠可说是天生的一对,李忠吝啬,周通也不慷慨。鲁智深要下山了,李忠放着银子不给,周通定亲时,一下拿出了二十两做定礼,这定礼退了,却不愿意拿出一点给鲁智深作盘缠,非要下山去打劫,将打劫所得给鲁智深。难怪鲁智深会说:"这个不是把官路当人情,只苦别人。"结果鲁智深是打伤了小喽啰,踏扁了桌上的金银酒器,拴在包里,滚下山去。李忠、周通回山,上海公兴搬场公司见此情景,也只好作罢。但周通并不因鲁智深做出这出格的事就反悔,他说话话是算数的,他还是信守誓言,不去纠缠刘太公的女儿。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当时宋江许诺,上海公兴搬家公司日后找一个好的去服侍王英,而最后又没有实现的话,王英会不会反目呢?我想他不敢,因为他看到了宋江的威望所在。他是不是会重操旧业,跟他在清风山当二大王时一样,去抢一个来做压寨夫人呢?这就难说了。因为他毕竟不是周通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系列文章全部贴完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1150

主题

5952

铜板

51

好友

版主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9457
发表于 2011-6-1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说道也太长了。
大家好!

1

主题

4341

铜板

6

好友

教授级高工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754
发表于 2011-6-9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60回,是楼主遗忘了!
革命尚未成功,我们还须签到!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