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楼主: cqg1985
收起左侧

[灌水] (系列转载文章另角度看水浒)《水浒人物漫谈》

[复制链接]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水浒(十):王婆的"茶"


  王婆卖茶集中在"王婆贪贿说风情"一回书里。潘金莲放帘不慎,无意打中过路的西门庆。西门庆一见潘金莲便垂涎三尺,两日内五次踅入王婆茶坊"喝茶"。王婆针对西门庆五次进门"喝茶"的心理,运用各种不同的茶招待,既介绍了各种茶汤的特点,又巧妙地扣住了对方的心理。这五次"喝茶",使王婆这个奸诈狡猾、可恶可杀的虔婆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一次进王婆茶铺,西门庆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潘金莲是谁家妻小。而王婆是说了一大堆疯话:说潘金莲是"阎罗大王的妹子,五道将军的女儿,武大官的妻"等等,故意卖关子,吊足了胃口,促使西门庆心急如火,最后才亮出潘金莲是武大郎之妻,让西门庆叫苦不迭。过了两个时辰,西门庆第二次走进王婆茶铺,此时王婆端出一碗梅汤给西门庆喝,裔意在点破西门庆醋意倍增的心理。又借"梅"与"媒"的谐音进行挑逗、表白。"西门庆慢慢地吃了"。这"慢慢地"三字正写出西门庆在品茶品话。梅汤,既是在茶里放入几粒乌梅煎制而成。乌梅性平、味酸,有生津、解烦渴之功能。西门庆此时因色而烦,因欲而渴,喝此茶正是猜中心事,对症下药了,故慢慢地喝着,渐渐地入套,提出要王婆为己做媒之事。
  西门庆第三次入茶铺,是在天黑点灯之时,离第二次仅个把时辰之隔,色欲之切可见。王婆了解他的来意,刚坐下,王婆主动递上了一碗和合汤。这是甜茶,如何配制已经不得而知,有开胃舒心之功效。和合,是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之神名,常画二人,蓬头笑面,一持荷花,捧园盆,取和谐和好之意。此时王婆针对西门庆请她做媒之事,让他喝"和合汤",是让西门庆放心、宽心,暗示此媒一定成功。
  第二天一早,西门庆第四次上门,王婆一句:"这个刷子踅得紧!你看我着些甜糖抹在这厮鼻子上,只叫他舔不着。那厮会讨县里人便宜,且教他来老娘手里纳些败缺!"道出了王婆的计划:抓住西门庆求色之切,慢慢整治他,达到自己贪贿的目的。西门庆此来,王婆故作冷淡,置西门庆于欲罢不能、欲进无门的境地。待西门庆叫茶,王婆"便浓浓的点两盏姜茶"递给他喝。姜茶,即在茶中放入几片生姜,至今江南农村此习俗尚存。生姜能发表散寒。此时让西门庆喝此茶,一是点出时令,一早喝姜茶可破晓寒,二是以生姜性辛温,温中祛寒,回阳通脉的特点,激将西门庆。有煽惑、使之祛怯之意。暗示要西门庆乘热打铁,一鼓作气。
  西门庆喝完姜茶离开茶铺后,一直在潘金莲门前转悠。这种色欲如饥似渴之状,急不可耐之情,又被王婆尽受眼底。当西门庆第五次进茶铺,王婆以一句"老身看大官人有些渴"点破西门庆之色渴,以吃个"宽煎叶儿茶"的茶名,暗示自己已经是胸有成竹,来宽西门庆之心。西门庆很快听出王婆的弦外之音,一拍即合,狼狈为奸,导演了一出伤天害理的丑剧。
  有人说,《水浒传》善于写酒而不善于写茶,并举了大量的例子,说《水浒传》里处处可见酒店酒楼、碎酒、因酒生事的描写也特别多,而写茶的地方仅三四处。就数量而言,此话只有一半对的。不对的另一半是,尽管《水浒传》写茶的地方少,但并不代表作者不善于写茶。就拿"王婆贪贿说风情"这一回书看,不但是善于写茶,而且写的精彩无比,这小小的几杯茶,我们不难看出西门庆好色,更不难看出王婆之阴毒,作者正是通过这茶展开故事、表现人物性格的,真是一箭双雕。再者,《水浒传》是写男人的书,这些男人大多为英雄豪杰,这茶哪能壮英雄胆?显然,只有酒方能更好地显出英雄豪气。这大概就是写酒的地方特多,而写茶的章节很少的原因吧。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水浒(十一):何九叔的"精"


  何九叔的职业是团头,专门处理地方上殓尸安葬之类的事情。他的出场是去为武大郎验尸,途中碰到西门庆之时,何九叔先是"心中疑忌",但是很快做出了较为准确的判断:"今日这杯酒必有跷蹊。"果然不出所料,这酒喝不到半个时辰,西门庆摸出了十两银子,莫名其妙要何九叔收下,而且言语中软硬兼施,这就使何九叔更加警觉,越发稳重从事。对于这十两银子,起初他不肯受,因"无半点效力之处",待西门庆说出所求,他又不敢不受,因他"自来惧怕西门庆是个刁徒,把持官府的人"。与西门庆的小交锋,何九叔的精明、警觉、稳重、圆滑、正直、胆小的性格就得到了初步揭示。而且又使人可信。因为何九叔的职业决定了他的性格。他接触社会各阶层,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和矛盾,为了适应这个职业特点,他必然要磨练出符合这职业特点的性格特征,不然他就难立足,难以在这复杂的社会中生存。故此与西门庆接触后,他就带着"这件事必定有跷蹊"的疑窦去验尸。作品中虽未写出他去验尸途中的心理活动,但是他的办法早已盘算妥当。你看当他看见"穿着些素淡衣裳,从里面假哭出来"的潘金莲时,他马上得知西门庆"这十两银子有些来历"。当他"揭起千秋幡,扯开白绢,用五轮八宝犯着两点神水眼,定睛看时",很快就辨明了武大郎的死因,于是"大叫一声,望后便倒,口里喷出血来,但见指甲青,唇口紫,面皮黄,眼无光。"你看他装的有多象,连妻子也被瞒过而痛哭不已。这一切不难看出,对事态发展的处理,何九叔早已成竹在胸,故此在一瞬间表演得如此逼真。这段描写也明白地揭示出何九叔的职业性格特征。
  何九叔的为人、性格特征发展至此,应该说是一目了然了,但是作者并未缀笔,作者在完成了语言、行动上对他的刻划之后,又揭示了其复杂的内心,对其性格又做了极大的丰富,这就是他
  被抬回家对妻子的一席话:"我到武大家,见他的老婆是个不良的人,我心里有八九分疑忌;到那里揭起千秋幡看时,见武大面皮紫黑,七窍内津津出血,唇口上微露齿痕,定是中毒身死。我本待声张起来,却怕他没人作主,恶了西门庆,却不是去撩蜂剔蝎?待要胡卢提入了棺殓了,武大有个兄弟,便是前日景阳冈上打虎的武都头,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男子,倘或早晚归来,此事必然要发。"这番话正是其验尸时假装中恶的思想表露。这里有正确的判断:武大郎是被淫妇、奸夫合谋所害;这里有对西门庆、武松的惧怕;这里有对事态发展、累及自己的痛苦;这里还有对如何处理下一步工作一筹莫展的烦恼、怯懦。所以,当他妻子献出骨殖、保留赃银之计时,他转愁为喜,道出"
  家有贤妻,见得极明!"的赞语。举火烧化时,他按照妻子之计,偷了骨殖,写下年、月、日、送葬人姓名,和银子包在一起,做一布袋装着。这又反映出他的精明、圆滑,必要时,这些可以作为他应急时开脱自己的"老大证见"。
  事态的发展与何九叔的预料一样,武松一回来,事情就发作了:一日清晨,武松找上门来,一听吆喝,"吓得手忙脚乱,头巾也戴不迭",这反映出何九叔对武松这个"杀人不眨眼的男子"驾到的惧怕,他又"
  急急取了银子和骨殖藏在身边,便出来迎接",这又反映了其早有对策、精明强干。喝酒时,"武松更不开口,且只顾吃酒。何九叔见他不做声,倒捏两把汗,却把些话来撩他。武松也不开言,并不把话来提起。"这种场面,一个是气势逼人、杀气腾腾,另一个则是提心吊胆、心怀鬼胎。虽然作者的着墨不多,但是两人复杂、激烈的内心活动却已跃然纸上。待武松揭起衣裳,飕的掣出把尖刀来插在桌子上,指着何九叔质问时,何九叔先是"面色青黄,不敢吐气",但等到武松把话说完后,他反而镇定自若,何九叔说到:
  "小人并然不知前后因地。忽於正月二十二日,在家,只见茶坊的王婆来呼唤小人殓武大郎尸首。至日,行到紫石街巷口,迎见县前开生药铺的西门庆大郎,拦住邀小人同去酒店里吃了一瓶酒。西门庆取出这十两银子付与小人,分付道:‘所殓的尸首,凡百事遮盖。'小人从来得知道那人是个刁徒,不容小人不接。吃了酒食,收了这银子,小人去到大郎家里,揭起千秋幡,只见七窍内有瘀血,唇口上有齿痕,系是生前中毒的尸首。小人本待声张起来,只是又没苦主;他的娘子已自道是害心疼病死了:因此,小人不敢声张,自咬破舌尖,只做中了恶,扶归家来了,只是火家自去殓了尸首,不曾接受一文。第三日,听得扛出去烧化,小人买了一陌纸去山头假做人情;使转了王婆并令嫂,暗拾了这两块骨头,包在家里。--这骨殖酥黑,系是毒药身死的证见。这张纸上写着年月日时并送丧人的姓名,便是小人口词了。都头详察。"
  何九叔叙述了验尸的前后原委、武大身死的鉴定。一段话有分析、有看法、有证据、有表白,句句都是真情,字字间又暗示了自己的难处。当武松问奸夫是何人时,他明知却不敢说出,但是又怕武松的追逼,反而引出了郓哥和武大捉奸之事。待找到郓哥,郓哥自告奋勇表示"便到官府,我也只是这般说!"时,何九叔又怕到官府去作证,提出"小人告退"的请求,打算一走了之。
  如果说"受贿"、"中恶",主要表现何九叔性格中的精明、警觉、圆滑的话,那么与武松的接触,更多的则是他的胆小怕事,明哲保身。为了适应环境,保存自己,他是见风使舵,处处周旋,这是他的职业特点决定的。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处处紧扣其职业特征来写,使得何九叔这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实可信。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水浒(十二):唐牛儿和郓哥


  唐牛儿和郓哥是《水浒传》仅有的两个少年形象,他俩年龄相仿:年方十五六岁。职位相同,都是小商贩:一个卖糟腌,一个卖果品。两人又各有一个靠山:唐牛儿常常得宋江资助,"但有些公事去告宋江,也落的几贯钱使。宋江要用他时,死命向前。"而郓哥,"时常得西门庆赍发他些盘缠",常"赚得三五十钱养活老爹",两个性格又有两点相似:乖巧、油滑。两人在《水浒传》里所遇之事也大致相同,然而两人因经济负担,社会阅历有别,性格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唐牛儿孤单一人,无牵无挂、又无人管束,"只是帮闲",也正因此沾染了一些坏习气,如赌博。而郓哥家有老爹,他卖果品谋生是为了养家糊口,颇有孝心。两人都因寻靠山挨了打。唐牛儿明知宋江的"外宅"阎婆惜偷人养汉,虽说他对阎婆惜这行为大为不满,但并不愿揭发。就是挨了阎婆的打,他恨的咬牙切齿,发誓"我不结果了你,不姓唐"也仅是吹吹牛、说说大话而已。就是在这种气愤情况下,他既不打算去捉奸报仇,也不向宋江告发。最后宋江杀阎婆惜被阎婆在县衙门前揪住不得脱身,唐牛儿见此情景,想起自己被阎婆扭打的"一肚子鸟气",才冲过去,"把婆子手一拆,拆开了,不问事由,叉开五指、去阎婆脸上只一掌,打个满天星,那婆子昏撒了,只得放手,宋江得脱,往闹里一直去了。"唐牛儿此时并不是有心救宋江,完全是报阎婆惜打他之私仇。不信,以上有言为记:当阎婆抓住他叫道"宋押司杀了我的女儿,你却打夺去了"。他这才慌了,忙说:"我哪里得知!"如果唐牛儿当时知道宋江杀人,宋江虽是他的"孤老",我想他也决不敢插手打阎婆,放走凶手。这就是唐牛儿在这复杂的社会里养成的"尖刁促狭"的帮闲性格。在这一回书中,平日里宋江是他的"孤老",关键时刻他却成了宋江的"救星"。他之所以无意救宋江是因为他赌博输了钱,想找宋江要几个子儿,解决"喉急"。这阎婆不但断了他的财路,反把他打了。有了这个前因,才出现后面打阎婆,让宋江逃脱的后果。没有这个因果,这一出戏就难演了。
  郓哥则不然。他寻找西门庆是为了"赚得三五十钱养活老爹"。为达到这个目的,他虽象唐牛儿一样,与王婆油嘴滑舌地纠缠,但是挨了王婆打后,他不是象唐牛儿那样说大话,吹牛皮,说什么要结果阎婆之类的话,而是下决心揭发王婆这"做牵头的老狗"。他说到做到,在街上寻找武大,用言语奚落、激将武大,然后又出计与武大一同去捉奸。郓哥的这个举动虽与唐牛儿一样,"也不为武大,也不为西门庆,只是要出王婆这口气",报"一头大栗暴凿"之仇,完全是夹杂着个人意气的得失计较。但比唐牛儿泼辣、果断、敢为。当武松找上门来,他"也瞧了八分"。他知道这个忙是一定要帮的,于是,提出了一个条件:"我的老爹六十岁没人养赡,我却难相伴你们吃官司耍。"这真是大实话。如武松所言:"你虽年纪幼小,倒有养家孝顺之心"。当武松拿出银子给他安家,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时,他顾不得个人的安危得失,又不象唐牛儿那样不问是非,也不考虑西门庆往日的小恩小惠,而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如实地提供自己所掌握的奸情,最后还勇敢地为武松作证。郓哥虽有钻营、油滑、撒泼等小市民习气,但还是能辩是非、分曲折、爱憎分明,坚持正义的美德。更可贵的是不为小恩小惠所惑而颠倒黑白、好歹不分。这点,不但唐牛儿无法比拟,恐怕连人们喜欢、歌颂的好汉武松也望尘莫及。郓哥这个次要人物的设置,正像一根针一样,串起了激将、捉奸、作证及以后武松告官、杀人等情节,同时又展示出"虽年纪幼小",还敢仗义执言这个小人物的品质。没有他这个"辅料或调料",武松要炒的这盘大菜也就索然无味了。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水浒(十三):他就是会施恩


  施恩与武松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阶层的人,武松出身城市贫民,而施恩出身酷吏之家。其父为孟州牢城管营,也是一个作恶多端、心黑手辣的家伙。新来的犯人,如若没有人情相送,稍有不逊,就用"盆吊"、"土布袋"等办法加以杀害。施恩能独霸快活林,无非是借助其老子的淫威。如今快活林这块"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二三百两银子寻觅,如此赚钱"的宝地被蒋门神夺去,他岂肯甘休。论武艺,他不是蒋门神的对手;论后台,其父是蒋门神主子的部下,故此施恩千方百计要物色一个对象为自己报仇。景阳岗打虎英雄的到来,他当然不舍得放过。点视厅上,只凭几句耳语,武松就免打了一百杀威棒。紧接着他就展开了他的施恩手段:先是叫家人送点心、送水给武都头;当晚又为武松挂起了纱帐,铺上了藤簟,放了凉枕;第二天一早,又请武松搬进了"干干净净的床帐,两边都是新安排的桌凳什物"的单人房来。这那里是犯人,简直是客人,伙食也由头日的"一大镟酒,一大盘煎肉,一碗鱼羹,一大碗饭"改为"一注子酒、四般果子,一只熟鸡,又有许多蒸卷儿。"武松也由昨日自己动手吃,改为来人"把熟鸡来撕了,将注子里好酒筛下请都头吃。"招待逐步升级,武松地位也逐日提高,可见施恩用心良苦。每日如此,施恩手段高就高在自己还不露面,又不动声色,打发手下人礼待武松,以便察言观色,伺机行动,使武松自己也坐不住,自动上钩。而武松又是个不分阶级、不究是非、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好汉。当他知道厚待自己者,乃点视厅上救了自己免吃杀威棒的施恩时,感激万分,以不见施恩就不吃饭相威胁。施恩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场,又以礼贤下士之态,看见武松便拜,武松更觉得"寝食不安",又听了施恩几句奉承之语,武松更飘飘然。几句对话,施恩了解到武松是个急性人,又喜欢托大、出风头,便用上了表面是关心、安慰,实际是激将之法,环环相接,迫使武松自愿上钩,愿为之报仇。武松是否能赢蒋门神,施恩不摸底。武松又怕施恩信不过自己的武艺,以举天王堂前大石墩来卖弄自己的武艺,这就完成了施恩对武松的初次试探:武松是可用之人。武松是否愿为自己出力?施恩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探,先是故作扭怩之态,表示自己有难言之隐,当武松又是发誓,又是赌咒,表示自己"便是一刀一割的勾当,武松也替你去干"时,施恩还是不放心,又以蒋门神"三年上泰岳争交,不曾有对;普天之下没我一般的了"为由,提出要"等明日先使人去那里探听一遭,若是本人在家时,后日便去;若是那厮不在家时,却再理会。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来刺激武松,武松生性好打天下硬汉,又喜欢逞能,哪容得施恩如此长别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之言,提出马上去打蒋门神。也就是在这个当口,老官营露面了,一句"老汉听你多时也",道出父子俩沆瀣一气。他们父子使尽手腕,为了使武松死心塌地为自己卖命,他们不顾武松是囚犯,自己是官营之家的身份,让施恩和武松结为兄弟。父子俩一唱一和,使武松自愿充当打手,为他们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重霸孟州道。
  当然,施恩这个人物也有不少长处:如武松被捕入死牢后,施恩知道保住武松,就等于保住自己,因此三番五次冒死探牢,花钱贿赂,挽救武松,也尽了做兄弟的义务,这里就不多讲了。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水浒(十四):一举见三人


  古人云:"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鲁达与史进最初是不相识的,初次见面通了姓名后,高兴的了不得,不由分说便"上街去吃杯酒",相互"较量些枪法",说到兴头上,谈话被外边的哭声所扰乱。别人毫无反应,鲁达却气的抛碗掷碟,这表明其性情急躁。鲁达的性情急躁和李逵又不一样。李逵在江州琵琶亭与宋江等人喝酒交谈时,也是被卖唱女打断,李逵是跳起身来用指头一点就把那女人点晕在地,粗鲁野蛮之极,而鲁达却不然,当店小二说明卖唱女人"自苦了啼哭"时,别人无动于衷,鲁达却道"你与我唤得他来。"想了解其中的原因,这说明其好管闲事,关心他人。当金氏父女悲切地控诉镇关西横行霸道时,别人又是毫无怒色,鲁达却是喊着要去打死那个"腌臜泼才"。这表明其嫉恶如仇的性格。都是好汉,史进、李忠为何一言不发呢?其中也是各有各的苦衷。史进虽说年少任性,血气方刚,好打不平,但此时,他已是勾结"强盗"、烧庄抗捕的逃犯,出头露脸多有不便。而李忠是个跑江湖的卖艺人,见多识广,熟知人情世故,加之本领又很低下、身居异地,既有当地的提辖鲁达出面,自己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鲁达虽是个粗人、急性子,但是遇事他又是粗中有细、莽而不笨。当他听完金氏父女受委屈的原由后,先是打听金氏父女的住址,再是了解那"镇关西郑大官人"是何人。当听说这所谓的"郑大官人"即是状元桥下杀猪的郑屠时,更是怒火冲天,起身就要去打死那个"腌臜泼才"。史进、李忠再三劝阻,虽未马上去动手,但他那"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的做法并未就此劝住。他立即做出了处置办法。提出要金氏父女"明日便回东京去",并从"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作金氏父女的盘缠。自己觉得五两银子太少,于是便开口向史进借钱,并声明:"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
  史进道:"值甚么,要哥哥还。"在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干脆、大方。而李忠见此情景,装憨不动,还要鲁达第二次开口向他借,他才"摸"出二两银子。李忠此举,鲁达极为不满,直率地指出他"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嫌李忠钱少,最后将钱丢回李忠。这个"丢"字用的很传神,准确有力地表现出鲁达对李忠轻蔑鄙视的情态。难怪金圣叹读到此时批道:"胜骂、胜打、胜杀、胜剐,真好鲁达。"
  "解囊"一节,鲁达豪爽、仗义、爱打不平、急躁、爱憎分明的性格得到了充分体现。史进出身阔少,仗义疏财,此时虽身为逃犯,解囊相助义不容辞,性格也很突出。李忠出身低微,全靠自己四处奔波卖艺为生,几个钱来之不易,故养成悭吝小气的本性。一个"摸"字,表示其碍于鲁达、史进的面子不好拒绝之意。同样是"摸",但快慢不同、态度不同。鲁达的"摸"动作快,是想尽其所有,而李忠的"摸",有活画出其吝啬、磨磨蹭蹭、舍不得的复杂心态。着墨不多,但在顷刻之间其性格得到了很好的表露。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水浒(十五):"风雪山神庙"之山神庙


  山神庙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先后仅出现两次:一次是林冲初到草料场,因天冷屋破无法御寒,到小市井沽酒途中所见。当时并未进门,在大门口林冲便顶礼膜拜,求神明庇佑;第二次是沽酒归来,发现草料场住房被雪压塌,无处安身,只得到山神庙过夜。后来发现草料场火起,隔门又听得陆谦等人对话,怒冲霄汉,在山神庙前杀死三人,割下头来,摆在山神庙供桌上,然后整装雪夜上梁山。
  别看山神庙在这回书中仅出现两次,但对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都必不可少。它不但构成了人物行动的契机,而且还是情节发展的线索和动因。从情节发展上看,山神庙的第一次出现,是为以后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准备的。有了这个铺垫,为林冲在草料场住房被雪压塌后,有暂时栖身找到依托。否则,以后林冲搬进山神庙,就有所突兀。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看到此处时写道:"妙绝、奇绝,先安此一笔。"这"妙""奇"之"绝"处,我想正是我以上说的这个意思。山神庙是古代山边道旁常见之建筑,这建筑在凡人眼中并不醒目,然而在这回书里却派上了大用场。山神庙后一次出现更为重要。有住房压塌无处安身之因,就有暂住山神庙过夜之果;有风雪太大寒气逼人之因,就有用石头顶门避寒之果;有推门不开之因,就有立在屋檐下避雪观火之果;有洋洋得意互相吹捧之因,就有自我暴露之果;有真相大白之因,就有破门杀人报仇之果。这样山神庙的设置就与人物行动产生了一定的因果联系,成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人物行动的动因。
  山神庙的设置,还衬托了人物心理,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林冲第一次出现在山神庙前,第一个动作是顶礼膜拜,第一句话是求"神明庇佑,"第一个想法是改日来烧纸钱。此时林冲所祈求的是平平稳稳的当罪犯,是求神明帮他消灾了祸,不愿反抗求生。这个行动正说明林冲此时幻想逢凶化吉的精神状态,也是他那安分守己性格的具体体现。第二次出现在山神庙前的林冲,是一个从血泊恨海中爆发出来的、坚定造反的英雄。你看他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干净利落,铮铮有声,气势吓人。"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八字写尽了高俅、陆谦等人的全部卑鄙和狠毒,也表达了林冲为此的极大义愤和造反决心。他把人头放在供桌上,不再是祈求、了愿、而是祭奠、示众,是表示自己杀人的行动理直气壮,可见得天地鬼神,是与旧林冲决裂,又是对山神的蔑视,因为他虔诚地祈求并未奏效,灾祸依旧降临。通过这个动作,更深刻的表现了林冲光明磊落、扬眉吐气的新的精神境界。就是这个山神庙,完成了林冲性格的彻底转换。故金圣叹看到此,又批道:"行文如此,为之叹绝,"实在是心折之辞。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水浒(十六):“风雪山神庙”中的巧合


  高俅为了达到其护子霸妻的目的,野猪林杀林冲不成,又派陆谦、富安赶到沧州,伙同差拨、管营密谋陷害林冲。他们自以为行动隐秘:陆谦、富安明明同伴而来,却一前一后“闪”入李小二酒店。这“闪”字用的妙,说明动作迅速、怪异,一前一后说明行动诡秘,这是第一怪;吩咐的奇怪,交出酒茶钱后,又要李小二“不必多问”,这是第二怪;请管营、差拨“商议些事务”不在牢城,而在李小二酒店,这是第三怪;请了管营、差拨喝酒,他们又“素不相识”,当管营动问其高姓大名时,对方又避而不答,说:“有书在此,少刻便知。”这是第四怪;喝了一阵子酒,又吩咐李小二:“我等自要说话”,“不叫,你休来”,这是第五怪。而这五件怪事又偏偏落在李小二酒店里,看在李小二的眼里,听在李小二的耳中,这是第一巧。李小二在东京时,因偷了店主家财被捉,得到林冲搭救免吃官司,又因在京城安身不得,多亏林冲送给盘缠,让他远走他乡,在异乡巧遇林冲后,又多次得到林冲的资助才有今日。他明知林冲得罪了显贵高太尉发配至此是个囚犯,他不避讳、不忘旧恩,以礼相待、尽力相报。当他发现来人行动鬼鬼祟祟,说话神神秘秘,与差拨、管营素不相识,却诱之以酒菜,贿之以金银,口中吐出“高太尉”,操东京口音,又说出“好歹要结果他性命”这吓人之语等等,自然而然引起怀疑,出于对恩人林冲性命的关心,他有意偷听,虽说收获不大,内情不详,事后还是立即向林冲转告,这是第一合。
  陆谦等决计火烧草料场,以此致林冲于死地,阴谋一切进展顺利,而林冲却蒙在鼓里,任其调动。单单在陆谦等人下手火烧草料场的当天,老天纷纷扬扬下了一场大雪,巧;大雪又偏偏压塌林冲居住的破草屋,巧中之必然;火盆里的火种因此被雪水浸灭,巧;迫使林冲暂离草料场外出过夜,避免烧死在烈火之中,这又是巧中之必然。这一切是第二巧。林冲为御寒,到二三里外的小市井沽酒,途中发现了山神庙,巧;草料场破草屋压塌后,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暂时过夜的住处而搬进山神庙,这就是第二合。
  山神庙内,林冲听到外面穿来必必剥剥地爆响声,从门缝中发现草料场火起,正待开门去救火,又听到门外陆谦、富安、差拨三人的自供:这火是他们放的,有意致林冲于死地,或烧死、或烧了草料场罪上加罪,判死罪,这是第三巧。明白了事实真相,忍无可忍,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怒火喷发,冲出山神庙,毅然杀死这三个贼子,报仇血恨,这是第三合。
  山神庙内,林冲怕风吹入庙殿而寒冷难当,随手用大石头顶住庙门,这一偶然细节的处理,又是一巧。因门被顶住,推不开门,陆谦等人只得立在门外论功,谈出陷害林冲的经过,这正好被门里的林冲听见,这又是一合。
  这四巧四合中,人物的安排、山神庙的设置、大雪的纷飞、用石块顶门的细节无一不巧,又无一不合情理。正是运用了这些巧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跌宕发展,使林冲造反的勇气得到升华,得以最终完成。读之既精彩,又可信。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水浒(十七):"火"的艺术内涵


  林冲从李小二口中得知陆谦从京师赶来,企图谋害自己的消息后,勃然大怒,立即买了解腕尖刀,连日到处寻找陆谦报仇,始终不见仇家其人,不久“也自心下慢了”。这勃然火起的“火”是“心火”。说明此时林冲复仇心切,反抗性格在萌发,这为以后的“火”作了铺垫,为迸发埋下了伏笔。从草料场老军向火到林冲交割后生些火焰向火,这里一共写了三个“火”,这是“明火”。先是老军向火时的小火,读者不以为然,后是林冲向火时的大火,作者故意使读者疑心:以后失火是否与此有关?这火又是“假火”,不是失火之火。向火说明天寒,天寒正是林冲“心寒”。试想想,一个京城里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好端端的,却落得如此惨状,怎能不心寒。这天又寒,心更寒,这两个“寒”字加在一起,既突出了天寒的自然效果,更说明了林冲那凄凉孤寂的心理情绪。天寒难耐,烤火都不济事,只得出门沽酒。沽酒到归来,发现草屋被雪压倒,这里一连写了林冲“盖火”、“摸火”等五个火字。盖火这一动作,一句结之,点明以后的火与此火无关;摸火,证明火盆中之火已浸灭,再次交代草料场着火与此火绝无关系。这一段火字虽多,却无一火星在内,这又是“假火”。说其假,是与前面林冲买刀复仇对比而言。此时林冲不但想修屋长住,而且小心谨慎,深怕有失,所以发现草屋被压倒,“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还探了半个身子进去摸摸火盆。这一切说明他忠于职守,毫无反抗之意,充分反映出他那安分守己的性格。说其假,是要读者明确地意识到,草料场起火不是林冲失火,而是他人放火,这就自然而然与陆谦的到来勾连在一起。在这一节里,这火忽小、忽大,忽盖、忽灭,正是林冲心潮起伏的写照。这里的火是制造气氛的火,是将读者引入扑朔迷离境界之火。
  草料场火起,“才是真正本题火字”(金圣叹语)。文中又写了林冲打算“救火”,陆谦、富安、差拨三人立在山神庙屋檐下“观火”,一人道出自己如何“点火”。这才是火烧草料场的“真火”、“明火”。草料场火起,陆谦等人的恶毒阴谋得逞了:“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林冲亲耳听到陆谦一番恶语,哪能无火!草料场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的烧着”,写的都是“明火”、“真火”,都是燃烧时的实景。但是这都又是林冲心中复杂的“暗火”在发作、在升腾。此时的林冲,在铁的事实面前,真正地清醒了!心中的“暗火”、“心火”才迸发成“明火”、“怒火”;性格上的“假火”变成了“真火”,最终才喊出“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这句郁积心中多时的满腔仇恨之语,最后杀人上山,完成了他性格上的质的飞跃。
  这火,前前后后提到十多次,有“真火”、“假火”、“明火”、“暗火”、“心火”之分。这火由星星之火,烧成漫天大火,由林冲胸中的“心火”燃成反抗、复仇的怒火、烈火。这火由小到大,由假到真,由暗到明,正是林冲内心世界变化的真实写照。林冲性格也由逆来顺受、安分守己到杀人报仇、造反上山。这情融入了景,这景中又融化了情,令人耐读、回味无穷。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水浒(十八):一刀一境界一枪一精神


  林冲发配沧州后,原打算安分守己,待朝廷赦罪,挣扎回京与家人团聚,毫无杀人之念,所以身边也无刀枪之类复仇武器。虽说他武艺高强,仗义助人,富有正义感,但由于俸禄优厚,夫妻和睦恩爱,小日子过的美美的,满足于现状。为了维护这幸福美好的生活,他决不惹事生非,得过且过,养成了这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的性格。娘子在岳庙被人调戏,他忍了;娘子被骗至陆谦处受辱,他还是忍了;白虎堂被抓,他明知自己是中计遭陷害,他也忍了。然而高俅一伙还是不让他“立地成佛”,磨刀霍霍在暗算他。发配路上,董超、薛霸两公人千方百计地整治他,用开水烫伤他的双脚,又让他满是燎泡的双脚穿上新草鞋,燎泡打破,鲜血淋滴,他毫无反抗,就是两公人要结果他的性命,被鲁智深营救,他依然还是妥协忍让,求鲁智深放过公人,还是没有放弃“挣扎着回来”的幻想。可是他的对手却不是这样做的,野猪林行凶不成,高俅又派陆谦追杀到沧州。林冲毕竟是条好汉,具有反抗因素。因此当李小二向他报信时,他立刻意识到是“来这里害我”,怒火顿生,发誓要将陆谦“骨肉如泥”。于是不顾李小二的劝阻,买下这解腕尖刀。这是因恨而买刀,意味着随事态的发展,恨之加深,用刀必狠,这就为后文刀刃陆谦作暗示、铺垫。
  事与愿违,带刀寻仇人复仇又寻不着,“也自心下慢了”,刚刚燃起的复仇之火又将熄了,这也合情合理。因为林冲是一时火起,因恨买刀报仇,这也合情合理。然而林冲毕竟是个逆来顺受惯了的人,此时此地,他巴望的是有出头之日,能与家人团聚之时,不想铤而走险。三天找不着仇人,火气自消,也较之合理。如果他一直是怒火冲天,杀气腾腾,那他就不是林冲,而是武松或李逵了。调往草料场“带了尖刀”,又添花枪,这说明复仇之火没完全熄灭,警惕性尚存。此后写到交割,沽酒、避雪,处处点到花枪,但这刀却藏之未见,加上山神庙前的乞求,好像林冲完全放弃警惕。其实刀一直在身边,这“解腕尖刀”是报仇雪恨之利器,因恨而买,怀恨而藏,为恨而用,藏而不露正是为以后恨而用障目。
  最后在山神庙内,听得陆谦等人自供内幕,怒气复生,恨之加深,藏刀复出,冲出山神庙,先用枪搠倒差拔、富安,回身将陆谦丢倒在雪地,花枪却搠在一边,从身边取出那由仇恨浇铸的刀来,往陆谦脸上搁着,使陆谦无法逃脱。痛骂一阵过后,一扯、一剜、一提、一割、将仇人刮刃杀。加上前面的一提、一丢、一搠、一踏、一取几个动作,生动的表现了林冲觉醒后,对助纣为虐、凶残歹毒的陆谦的极大义愤。用刀之残,则表明了林冲挣断了忍辱求生的枷锁,与旧林冲决裂的决心。有枪在手不用,偏要从身边抽刀,从虐杀陆谦那一系列动作看,好像林冲早已设计好,只有如此这般才能泄恨。这用刀的狠,正说明恨极之情。
  买刀、带刀、藏刀、用刀是刀踪;挑酒葫芦之枪变杀人之枪是枪澜。有了这两件道具,才出现了对三个仇人的不同杀法。正如容如堂眉批在此写道:“杀的快活,杀的快活,若如那两人也一枪搠死,便没趣了。”有了这一刀一枪,才产生“以一个人杀三个人,凡三四个回身,有节次,有间架,有方法,有波折,不慌不忙,不疏不密,不缺不漏,不一片,不烦琐,真鬼于文、圣于文也”(金圣叹语﹚的艺术效果。有了这一刀一枪,才看出几经波折后,林冲性格的质的变化,才看出到刀刃、枪尖上体现出来的林冲的感情。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说水浒(二十):罪不当诛的王伦


  王伦为什么要嫉贤妒能、实行"关门主义"呢?关键在于他深知自己"没十分本事"。没有本事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大概有三种表现:一是夹着尾巴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与世无争;二是明知自己没本事,但能虚心求教、求才若渴,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团结他人,集思广益,正确决策,宋江就是此类;三是明明自己不行,又喜欢诽谤别人,挑别人的错,排斥、压制强于自己的人。一般说来,嫉贤妒能的,大都是这类没有本事的人,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本事的人坐上了第一把交椅,那更是"武大郎开店,不准有比自己高的",王伦就属此类。
  尽管王伦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但罪不当诛。这些缺点错误,充其量是个品质和认识上的问题,属于义军内部的矛盾。用我们今天的做法,只能用批评教育的方法去处理。付之武力,处以死刑,未免过分。如果说王伦阻碍梁山事业的发展,那么,吴用、林冲等则犯了离间队伍的罪责,错误尤为严重。这不是扣帽子,上纲上线,而是有事实根据的。《水浒》中云:晁盖等与王伦在大寨聚义厅的对话,吴用是早已看出端倪:王伦是"颜色变了","心中好生不然";杜迁、宋万是"不省得";只有林冲"有些不平之气"。他的做法是"略放片言,教他本寨自相火并!"而且为火并做了具体部署:用言语刺激林冲,促使其坚决火并,安排自己弟兄控制王伦手下,以防不测,最后导致王伦做了刀下鬼。晁盖等梁山夺泊,本是一场内部争斗,解决的办法有很多种,再说王伦又是个没有本事的人,他哪里是晁盖等好汉的对手,随便"逼宫",他就非下台不可,何必杀之?吴用采用这种极端做法,不能不说是个严重失误。再来看看林冲杀王伦,那是蓄谋已久的。林冲上山"呕尽他的气"(阮小五语),先是不接纳,在杜迁等人一再劝说下、林冲苦苦哀求下,王伦又提出要个"报名状"。一切办妥后,王伦只让林冲坐了第四把交椅,这林冲哪里会心服呢?这点从林冲与吴用的对话中可以找到答案。林冲对王伦这个"落第腐儒"做山寨之主不服,对其"嫉贤妒能"、百般为难极为不满,早有弑杀王伦之心,火并机会来了,又有晁盖等人撑腰,这一杀,就不免有报私仇之嫌。
  其实王伦这个人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还是有不少优点。王伦是个"落第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上梁山落草",这就很不简单,需要很大的勇气。在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王伦能认清社会,冲出牢笼,选择了连"下品"都够不上、而且还配死罪的行当--上山落草当上强盗,就很不容易。宋江是绝对没有这个胆量和勇气的。王伦是自觉自愿上山的,他没有被逼,更没有犯罪前科。而宋江呢?杀了阎婆惜,他已是被通缉的逃犯,大闹清风寨、浔阳楼后,他是罪上加罪,成了死罪犯,路过梁山他还是坚决不落草,说穿了,他就是认为这是个掉脑袋的勾当,是个不忠不孝的事情。而王伦做了。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王伦却造成了,建立了梁山根据地。而且是"好生兴旺,官军捕盗,不感正眼儿看他"。连三阮兄弟都多次商量要去入伙。杨志失了生辰纲,也欲投梁山去。这些事实至少证明王伦造反影响之大,令人向往,这是一。第二是短短一年,王伦就使梁山根据地颇具规模,兴旺发达,使官军不敢正视。过去官府下乡是扰民害民,如今是不敢下乡,被迫下乡都吓的"尿屎齐流",周围群众"省了若干科差",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群众的效果。第三是王伦为梁山根据地的开创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比如他把朱贵安排在李家道口酒店当耳目,一为打探过往客商情况,二如吴用所言是"招接四方好汉"、"做下弥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里躲灾避难,他都收留在彼"(柴进语),这都说明他还是接纳好汉的。宋万来投,他不是接纳了?朱贵来,他不也接纳了吗?只不过私心太重,怕强者夺了他的寨主宝座,所以林冲、晁盖等要求入伙,王伦很担心,也是正理。但因此把他杀了,就很不妥。再说这持刀杀人者又恰恰是他整过的林冲,报私仇之嫌是逃不脱的。王伦有罪,罪不当诛。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