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土资源网 (2011年8月22日 11:0) 3 h# L R4 z7 c4 L) H/ h' J( u
( L; j* b1 A) o7 q6 x
- V6 i* j) y" |; n* F: [4 ?( A* E o! F# \# {2 p% e9 L
( {' W& [% B" a8 p- q' V8 }9 }4 M9 h
孙洪悦" v& M0 m7 k7 j o
( s/ j6 M0 n8 a+ E
: B D2 [( [7 b: } 近日,安徽省蚌埠市国土资源局被中共蚌埠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监察局联合授予 “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所属的五河县、固镇县国土资源局纪检组长被评为“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
+ d, S; j7 G: Z0 I7 K0 h6 C' {* _% L" t
2007年前后,蚌埠市国土资源局当时的局长、副局长及几名科长因涉嫌职务犯罪先后案发,全局工作几近停滞。2007年8月,韩清华就是在这个内外交困的时节由省国土资源厅空降,走马上任蚌埠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倍感意外,以为走错了门。”他描述走进蚌埠市国土资源局的第一印象,陈旧的办公楼与其他两家单位混在一起,狭窄阴暗,各科室各自关门办公,楼道里一片漆黑,悄无声息;连个像样的会议室都没有,椅子的海绵翻了出来……
9 @4 E ] D' `3 s' J# W" g: w/ e5 C7 d. Q: L; b
恶劣的工作环境,折射出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薄弱。“确实要像徐绍史部长说的,该‘大喝一声,猛击一掌’,让全局干部职工警醒起来。” 韩清华深有感触地说。上任伊始,他就要求全局必须做到“开门办公”,不仅要对群众来办事做到热情接待,还要进一步改变科室间“老死不相往来”的不良风气。紧接着,深入开展了一场以治理“懒”、“庸”、“散”、“油”、“滑”等工作作风为重点的“大练兵”活动,深化干部队伍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廉洁自律意识,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 ?6 X/ y+ b q* L5 u# f( G* H1 \/ w; ~7 S, B' e6 f* f
转变发生了——《蚌埠日报》的一篇文章生动地记述了这个立竿见影的变化,文章的标题是“灯亮了,门开了,有笑脸了”。1 Q8 q4 O6 f: k* y7 e! ~# {
0 w9 M- E; W: j. |
在选人用人上下足工夫
; v( O% M, \' t9 Q2 W# I ~/ _/ s0 M& R' }( k
“抓党风廉政建设关键在人。要选好人,用好人,把合适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韩清华说。近几年,蚌埠局坚持“凭实绩、重德才、看民意”的原则, 通过竞聘上岗、民主推荐选拔干部,大胆启用年轻人,使一批年轻有为的干部进入领导岗位,解决了困惑多年的“空编、空岗、一人多岗、一人多职、干部不流动”的尴尬局面。) \* u! A; [& a; Y; d
/ K- r. P3 O# z 另一个创新是干部交流。首先在局机关内部轮岗,也在市局与县局、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交流。现在市局耕保科科长、地籍科科长原来分别是固镇县局的局长、怀远县局的副局长。全市54个国土所,所长任职两年一般就要轮换。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干部交流机制,有效防治了腐败现象发生。
4 S1 x' U* q4 f3 x
6 k9 Q( m! K2 v i 干部的交流不仅在国土系统内,还在局与局之间进行。市局的两任财务科长都是从审计局调进的。局党委还特别重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建设。市县局的纪检组长全部从纪检监察部门产生,国土资源监察支队队长也从市监察局调进。 ! ^ z h. x0 V! x: ?
% \) q& i, A+ p+ x+ H
“现在我们四五个市局、县局的纪检组长凑在一起就可以办案子了,对整支队伍的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蚌埠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邹军说。
: w t% J2 \) m" c4 e9 l( a* j1 R- y0 q6 `0 ^
对外弱化权力,对内分解权力
" d' |9 N* P: g; \4 v, ~5 m$ f3 i
徐绍史部长在今年的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上指出,要坚持把规范权力运行作为廉政风险防控的重点。蚌埠局紧紧围绕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结合实际,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正确认识权力本质,对外弱化权力,对内分解权力,重大项目实行重点防控。4 S) O: s! o5 j2 `# C. }
+ Z6 Z; n, {. V# N* o
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土地整理项目是国土资源工作中最易滋生腐败的环节。蚌埠局充分发挥监察、规划、住建、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在这些重点环节中的协同、监督作用,主动弱化权力,将这些重点环节置于政府和社会的监督之下。 2010年,蚌埠局起草了《蚌埠市土地市场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把土地收购储备年度计划安排、经营性用地年度供应计划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配、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上市土地的保底价等廉政风险点作为重点,要求市土委会定期听取审议相关工作。同时,在土地招拍挂过程中,土地价格的评估、保底价的确定也由土委会办公室共同研究决定,切实防止“权力寻租”。
. ^0 a+ l+ w j) y2 h
: }1 v. ] I# o 外部建立共同责任机制,内部则实行合理“分权”,相互制约。在决策环节,蚌埠局成立了政策研究小组和土地招拍挂审查小组,重大事项首先由政策研究小组研究提出意见,再提交局长办公会议,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由局长办公会做出决策。在执行环节,2009年蚌埠局成立行政审批科,将各项行政审批集中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国土“窗口”办理,同时,制定了后置审查制度,在确保审批效率的前提下,对各项行政审批事项组织各业务科室实行后置审查,每月审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重大项目则随时审查,即提高效率,又确保安全。
9 |0 x+ } e7 h0 D. y+ L& U1 X. }- e! o6 P/ E7 l3 a( b8 A; ~+ G
自觉清理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交友圈 h x1 A5 N- h7 v9 \
. E6 J% ?6 \; r
蚌埠局党组、纪检组针对各个时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及时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安排部署不同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韩清华逢会必谈“勤政廉政”,把党风廉政建设渗入日常业务工作和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他经常提醒局里的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纯洁自己的“三圈”:工作圈、生活圈、交友圈,不断剔除身边的不良因素。蚌埠局还建立了与中层干部的谈话制度,韩清华坚持每年至少和每位中层干部就党风廉政问题谈一次话,发现某些干部有不良的倾向,及时谈话警示。
# Z2 u! X( ~$ L& ?+ u8 U$ P
# v! J8 \/ b. q/ D$ e4 n 蚌埠地区人情重,子女当兵、孩子上学、小孩生日都要请客吃饭,这种风俗还成了少数人敛财的手段。“赴哪个酒宴少说也得掏个一二百啊!”局里的职工感叹,这对月收入只有两三千元的他们来说简直是不堪重负。乱办酒席、乱发请柬的现象,间接导致了腐败现象的发生。韩清华强调,局里除了新人结婚、老人去世,谁发了请柬就视为敛财。蚌埠局职工要带头树立良好的风气。
! u* R) c: @" ~) r$ A- F/ Q
; i' x9 M* P; S 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蚌埠局积极和市纪委监察局加强沟通与联系,请专家到局讲课,剖析案件,讲授政策,警示提醒。蚌埠局也和纪检监察部门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建立了深度的信任关系。
. f5 O5 U3 o# R- k% d, X z
1 D7 w3 e+ u! l8 n 三年过去了,在当初集中发生腐败案件之后,蚌埠局没有再发生一起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没有发生一起刁难服务对象,吃、拿、卡、要、报的行为。与之相对的是一系列荣誉接踵而至。仅2010年,蚌埠局就获得了安徽省年终考核先进单位、蚌埠市市级文明单位、省政府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省国土资源系统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先进集体、市政风行风工作优秀单位、市文明窗口行业先进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先进单位等,真正实现了 “违法违规案件的数量降下来,行风评议的名次排序升上去”的目标。
: s; ]& k+ N: E) g+ t# h; O+ \2 i2 q. i. V
从2010年开始,蚌埠局深入开展以“为科学发展创先进,为蚌埠崛起争先锋”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创先争优这个平台,树典型、扬正气,把蚌埠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鼓励干部职工忠于职守、敢于担当、牢记宗旨、服务民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立足岗位创先争优,走在前、作表率,切实打造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国土资源干部队伍,成为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的排头兵。”在结束采访时,韩清华充满信心地说。3 p# s! l' X! c% j* Q7 Y& X2 U
* q8 V4 R/ G* a8 x
0 n! Q2 ~8 o5 I) T. z
- ]) Y2 c, ]2 t/ R; v5 L
4 F7 `9 k& ]8 K K, L, v3 Q- w/ g& b7 B6 x% d
1 F% `) `) q" z) J2 C2 H
+ ?8 }1 R- Z. n5 p% g) f+ ~9 B2 y+ @+ O
, u" i, f% \9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