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企业拿地趋于谨慎 部分二三线城市表现抢眼
发布时间: 2011年8月24日 9:13
由于上半年全国楼市经历了政策的轮番调控,而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土地市场的成交。上半年全国土地市场一片冷清,部分地区流拍等现象频频出现。
日前,克而瑞土地咨询运营中心&新浪乐居发布的一至六月全国企业拿地排行榜出炉,与2010年底发布的榜单相比,今年上半年入榜企业在全国十大典型城市拿地总量明显下降,各大房地产企业对于拿地的态度仍趋于谨慎。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企业加快了在二三线城市的投入力度,部分二三线城市在上半年的土地市场方面表现格外抢眼。
入榜金额门槛下降 标杆房企减少土地储备规模
根据榜单显示, 2011年1-6月份,全国60大重点城市TOP50企业拿地总建面积为1.15亿平方米,同比减少了4.5%,占该60大城市土地成交总建面积的30%。而在资金投入方面,2011年全国60大重点城市前五十名企业拿地支付的土地出让金总额为2132亿元,同比减少了27.1%,占该60大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的31.1%。
2011年1-6月份全国60大重点城市企业拿地金额Top20
业内人士指出,在整体调控政策基调不变的前提下,预计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自身资金链日趋紧张,融资渠道收紧及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等多因素的影响下,对土地储备的投入力度与往年相比将有所减弱。
值得一提的是, 2011年1至6月份全国60大重点城市前五十名企业拿地金额排行入榜门槛为17.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4亿元有所降低。业内人士分析,受调控政策影响,今年以来中国绝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现金流仍总体偏紧,这使得企业拿地的整体格局有所变化。而其主要就体现在总的拿地入榜门槛有所下降及梯队之间差距逐渐收窄。
2011年1-6月份全国60大重点城市企业拿地面积Top20
另外,2011年1至6月份全国60大重点城市前五十名企业拿地面积排行入榜门槛为100.5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高出了9.9%。而从拿地金额方面看,2011年1-6月份共有四家企业在全国60大重点城市拿地金额超过100亿元,这与去年同期万科耗资234亿元拿地规模相比有明显下降。
而在标杆房企减少拿地投入的同时,部分地方房企则加快了在当地的圈地步伐,诸如名不见经传的云南正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昆明市加快加大推地力度的情况下,一并夺得今年上半年拿地耗资金额最大的企业。
就总体来而言,2011年1至6月份在全国60大重点城市耗资30亿元及以上拿地的企业个数较去年同期有明显减少。
调控使一线城市土地全线降温 企业减少土地储备规模
2010年国十条与国五条在间隔5个月不到的时间连续出台,今年1月底,被称之为“史上最严厉调控”的国八条出台,紧随其后的是国务院要求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需施行限购。在这一系列始于去年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中,中央政府从多方面多渠道对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进行降温。而在这些空前严厉的调控政策下,全国多数城市房价涨幅明显趋缓,且以一线城市尤为明显。
根据克而瑞土地咨询运营中心&新浪乐居发布的一至六月全国企业拿地排行榜可以发现,在土地市场方面,由于大量投资性购房需求得到遏制,一线城市的土地交易市场亦得到明显降温,地王现象基本消失,底价拿地现象日益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各大房企的拿地策略皆转向多元化,多极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故部分二三线甚至四线等地级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有明显活跃迹象。
而根据榜单显示,销售金额排名前十的标杆企业业绩较去年同期都有明显的增加,呈现出强者恒强的态势。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在日趋严厉的调控政策背景下,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了销售速度和促销力度,以提高资金周转率。且就不少标杆企业的拿地总量较去年出现下降这一情况可以看出,部分标杆企业适当减少了自身的土地储备规模。另外,恒大、龙湖、绿地和万科4家企业在全国60大重点城市土地公开市场的资金投入占上半年总销售金额的10%-15%,而中国中铁、复地和招商地产则占到了上半年销售总金额的80%以上。专家指出,目前对于企业而言弱势中精细化运作、梯度型布局,多元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与2010年底有7家房企在两项榜单上均有进入前十的情况相比,今年上半年只有万科、中国建筑(含中海)和保利上榜,而万达、恒大、绿地及碧桂园虽获得了不俗销售业绩,但其出手拿地的规模却略显相形见拙。
十大典型城市出现分化 部分二三线城市表现抢眼
从入榜企业获取新增土地的总量占比情况看,一线城市中仅深圳市在入榜企业所获取土地总金额、面积占全市总量比重方面较高,且都在80%以上。另外,南京市入榜企业的土地成交面积占比为39.5%,但成交金额占比却占到51.5%,与年初相比土地价格涨幅相对较大。另外,上半年在全国十大典型城市拿地的前五十名企业个数从去年的58家减至今年的4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重点城市的投入有所下降。
而与2010年底发布的榜单相比,今年上半年入榜企业在全国十大典型城市拿地总量明显下降。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经历了一年的调控政策期后,逐步加快撤离部分一二线房价涨幅较大的区域,同时大力开进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二三线城市。
从入榜企业耗资拿地总量排名前十城市情况看,一线城市中仅北京和上海市进入榜单,且入榜企业所获取土地的总金额、总面积占全市总量比重方面都较低,这也表明了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一线城市的投入力度在逐步降低。
相反,入榜企业在昆明、福州和南京市的土地成交总金额占比都超过50%,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开发商正在加快对部分二线城市的布局。与去年同期情况相比,今年上半年入榜企业明显加大了在昆明、南京和大连三城市的投入力度,同时逐步降低了在北京市的拿地。
今年以来,前五十名企业在全国耗资拿地金额最多的十个城市中企业进入的个数从去年的47家增至今年的51家,其中,昆明、南京、苏州、福州四城市进入的TOP50企业个数较去年同期增加,房企对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关注度明显提升。(新浪房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