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石的一般特性 一、宝玉石的成分 宝玉石由各种元素组成,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由同一种元素组成,如金刚石,为单质型; (二)有两种或更多的元素组成,如红宝石,为化合物型。 各种元素有规律的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矿物,由此可将宝玉石分为两个类型: (一)单晶体型,是一个独立的矿物晶体,如金刚石,这个类型极其稀少; (二)集合体型,有多个独立的矿物晶体或晶粒组成,有两种形式: 1、单矿物集合型,由同一种矿物组成,如孔雀石; 2、多矿物集合型,由两种或更多种矿物晶体组成,如独玉。 二、宝玉石的形态 (一)矿物单个晶体所构成的宝玉石外形,称为晶形,其形状由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决定,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晶体形态常常存在条纹、 蚀象等; (二)集合体型宝玉石可以连生,呈现双晶、晶簇形态。 (三)非晶质矿物,没有晶形、连晶之说,笼统的称为集合体,对玉雕有重要意义的形态是块状。
■ 致密块状,由致密细腻均匀的非晶质矿物微晶组成,韧性好,光结度高,如软玉、独玉等;
■
其它形状,如角砾状、毛发状等,有一部分不需加工可以直接作为天然艺术品。
三、宝玉石中的包裹体 (一)包裹体的种类 ■
固态包裹体,如红宝石中有类晶石或金红石包裹体;
■
液态包裹体,以热水溶液为主,也伴生气态物质,如水胆水晶、水胆玛瑙等;
■
气态包裹体,伴有液态和少量固态物质,不易被察觉,如绿宝石。 (二)包裹体的作用 ■
可降低或增加宝玉石的价值;
■
可利用其识别宝玉石的真伪。
四、宝玉石的性质 ★ 颜色,即色彩,是宝玉石最为重要的工艺美术特征,它决定着宝石质量的好坏和价格的高低。有两种情况: ■ 同一类宝石有着不同的颜色,如水晶;
■ 同一类宝石呈现不同的颜色,这是指宝石在不同光源照射下产生的颜色改变现象,或称为变色,如变石。
■ 常见的特殊色彩
⊙巧色,又称为俏色,指在同一块玉石上具有的呈多种颜色的天然色斑,在雕琢中巧加安排可以大大增加其价值。
⊙变彩,指宝玉石晶体表面或内部对入射光产生衍射而呈现出来的多色变换闪光。变彩的种类越多越丰富,宝玉石的价值越高。
⊙游彩,即著名的猫眼效应。有些宝石磨成半球状或椭圆半球形的素身面后,受到光线照射,其表面会出现一条闪光的亮带,形态很象
中午时分猫的眼睛,我们称之为 “猫眼效应”。猫眼闪光越亮,越细窄灵活,宝玉石的价值越高,若出现猫眼活光或闪光中带有彩
色,价值更高。
⊙星彩,即星光,指当一些宝石磨成半圆形或椭圆的半球形时,受光照射后,表面出现的四射或六射、十二射星状闪光。这也大大影响
宝玉石的价值。
⊙金星,又称金星效应,指有些宝石经琢磨后,其内部的微小星点状碎片经光的照射产生反射而呈现的闪闪发光的现象,如石英砂金石。
★ 折光率和色散 科学家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在透明物质中的速度之比,规定为这种物质的折光率。对于宝玉石而言,折光率越高,其表面光泽就越强,这会直接影 响到它的价值。 宝玉石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光率是不一样的,这称为宝石对光的色散,由于色散现象的存在,当一束白光射入宝石后,会分解为不同的色光,这样, 宝石的反射光和投射光就会呈现五颜六色的彩色闪光,显得异常美观,增加宝石的价值。 ★ 透明度 透明度指宝石透过可见光的能力,通常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级,这和宝石的纯净程度和裂隙多少有关,还手颜色、光泽、折光率等因素的影 响。透明度越大,宝石价值越高。 ★ 硬度 硬度指物体抵抗另外一种物体刻划的能力,是区分宝石档次、等级的主要标准之一。按照德国的摩氏硬度计1—10的划分标准,宝石与玉石的分界线 是8,而珍贵宝石必须大于7。 ★ 韧性和脆性 物质的坚固不仅取决于硬度,也取决于韧性和脆性。作为宝石,要求硬度不低于玻璃,而玉石的硬度要求就低些,对韧性要求高。所以,只有硬度 高而且韧性好的宝玉石才是上品。
★ 比重与密度
比重指纯净宝石在空气中的重量与4℃时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密度指宝玉石单位体积重量,其单位是g/cm3,因为4℃时水的密度是1 g/cm3,,所以, 宝玉石的密度就等同于其比重。 比重和密度是宝玉石的重要物理参数,是识别和鉴定宝玉石的重要数据。 五、宝玉石及贵金属的衡量单位 ◆ 克拉,这是世界通用的衡量宝石和钻石的重量单位,即英文Carat,符号ct,1ct=0.2g。 ◆ 克,有不少国家采用这种计量单位。 ◆ 盎司,是英、美等国的衡量单位,用于金饰、宝石等计量时,叫金衡量盎司,用OZ表示,1OZ=31.1035g=155.5175ct。 ◆ 珠克,是衡量珍珠的常用单位,1珠克=0.25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