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马居士 于 2012-12-5 15:00 编辑
附录期刊论文篇目录: 1、阿尔泰山诺尔特地区库马苏金多金属矿的发现及找矿前景(张宗保,努尔兰,林永全,秦纪华,《地质通报》2007.3) 2、湖北铜绿山铜铁矿床成矿机制探讨(张宗保,《地学前缘》2010.5) 3、冷缩低压区在铜绿山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张宗保,《矿床地质》2010.S1) 4、湖北铜绿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王彦博,顾雪祥,张宗保,董树义,《现代地质》2011.4) 5、青海东昆仑南坡成矿带铜钴矿预测中的主要科技问题(田承盛,张雪亭,芦文泉,陈喜峰,林文山,吴华英,姚远,袁波,张宗保,《地质与勘探》2012.5)
硕士论文标题:新疆哈腊苏铜矿成岩成矿地质条件研究
论文作者:张宗保 论文导师:张原庆 论文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论文专业:矿产普查与勘探 论文单位:吉林大学 硕士论文页数:97 格式:pdf 附件:2
硕士论文摘要:
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学综合分析法对哈腊苏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成岩成矿机制进行了的研究。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叙述了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第二章介绍了矿区的地质、构造、侵入岩、围岩蚀变特征;第三章则针对矿体、矿石进行了详细描述;第四章对矿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条件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五章作为结论对本次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岩、矿石年龄、矿床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在矿床的成因、矿化富集规律、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其中前三章是对工区以往工作的综述,而后二章则主要是对本次工作的总结。 新疆阿尔泰山南缘成矿带是一条重要的岩浆构造带,在该成矿带内已发现有:萨尔布拉克金矿、乔夏哈拉铜(铁)金矿、喀拉通克铜镍矿、卡拉先格尔铜矿、玛热勒铁金矿、科克萨依金矿、索尔库都克铜(钼)矿等矿床和多处矿床点,是铜、镍、金等金属的矿化集中区。哈腊苏铜矿产于阿尔泰成矿带喀拉通克晚古生代岛弧带中,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为一套以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的岩石组合。斑岩主要为石英闪长斑岩及花岗闪长斑岩,岩体总体走向为北西向,与该区大地构造线方向一致,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其围岩中,主要含矿围岩有玄武岩、安山岩等。矿体的形成明显受斑岩体和构造的双重控制。矿体中明显有两期矿化作用,前期成矿流体为斑岩期形成的含矿流体,后期叠加的成矿流体中包含了来自北塔山组基性-中基性火山岩中的成矿物质。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其中北西向的断裂与地层走向及矿化带展布方向基本一致,是矿区最发育的一组断裂,也是控制铜矿化的主要断裂。矿区内主要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韧性变形明显,呈脉状或小岩株状,出露面积多小于0.1平方千米,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矿区岩石热液蚀变作用较强烈,主要有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方解石化、绢云母化、硅化,蚀变矿物总量普遍在50%以上。矿区铜矿石中金属矿物比较简单,主要金属硫化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含少量斑铜矿与辉钼矿;原生金属氧化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偶见钛磁铁矿、白钛矿。次生氧化矿物以孔雀石为主,次为兰铜矿、褐铁矿、黄钾铁矾。矿石自然类型为黄铁矿黄铜矿矿石及少量的含辉钼矿黄铜矿矿石。矿床位于老山口重力梯度带上,西部异常区的布格重力异常表现为团块状高值圈闭特征,剩余重力异常值约(25~30)×10-5m/s2,东部异常区的布格重力异常表现为向北递减的斜坡,其下降速率约(0.5~0.8)×10-5m/s2/Km。中部梯级异常带的梯度值在(4~6)×10-5m/s2/Km,属强梯度异常的范畴。从区域磁场上来看,该区矿点的出露和分布与玉勒肯哈腊苏-加马特高磁异常带的高磁异常中轴线基本一致。目前发现的矿体在各种物探测量工作中表现为一高二低的物探异常特征。矿床处于区域化探异常的Au、Ag、As、Sb、Hg、Cu、Zn、Ni、Co、Cr、V、Ti等元素高背景区内,矿体与各种比例尺的Au、Ag、Cu、Mo异常对应较好。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学综合分析法对哈腊苏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成岩成矿机制进行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标志,并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矿区的地质资料的研究、现场的系统地质调查及室内的分析研究工作,本次研究取得如下主要地质认识和创新成果:1、通过对哈腊苏铜矿地质特征的分析,指出矿床的形成与斑岩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矿床的工业类型属斑岩型铜矿,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矿体受岩体、构造控制明显,花岗斑岩、安山岩、玄武岩是矿体的主要含矿岩石及近矿围岩。2、成矿斑岩只侵位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的基性-中基性大洋岛弧型火山岩地层中,岩石类型有闪长玢岩、石英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及少数二长闪长斑岩等。3、斑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岛弧早期演化过程中的局部拉张阶段,斑岩期温度在420~560℃之间。4、成矿作用可分海西、印支两期,成矿物质早期来自岩浆活动分异出的流体;后期热液叠加阶段,成矿物质则大部分来自于北塔山组中基性火山岩。5、矿区蚀变强烈,蚀变矿物高达50%以上,分布普遍。岩石的蚀变矿物类型明显受岩性控制,而蚀变强度则与围岩构造破坏,岩石破碎程度有关。6、通过对处于同一成矿带的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的对比,从元素地球化学方面论证了两者含矿岩体的成岩成矿母岩为同一来源。7、矿区最直接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为次生晕中的Cu、Mo、Au、Ag组合及原生晕中的Cu元素异常;最直接的物探找矿标志是“一高二低”即高极化(高于4×10-2)、低电阻(低于1000Ωm)、低磁性(低于300nT)。最直接的地层标志为北塔山组中的基性火山岩。 关键词:斑岩,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成岩成矿模式,北塔山组,斑岩铜矿,哈腊苏。
硕士论文目录:
引言 1 区域地质.........................................................1 1.1大地构造位置...............................................1 1.2 区域地层及其展布.....................................3 1.3 区域构造.....................................................5 1.4 区域岩浆岩................................................6 1.5 区域矿产及其分布规律...........................10 1.6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15 1.7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29 2 矿区地质......................................................38 2.1 矿区地质特征...........................................38 2.2 矿区构造...................................................42 2.3 矿区侵入岩...............................................43 2.4围岩蚀变.....................................................44 3 矿床特征......................................................49 3.1 矿体特征...................................................49 3.2 矿石质量...................................................53 3.3矿石类型.................................................... 56 3.4 矿体围岩和夹石.......................................56 4 矿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57 4.1地球物理特征............................................ 57 4.2矿区地球化学特征.....................................65 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74 5.1成岩成矿年龄.............................................74 5.2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80 参考文献..........................................................91 中文摘要..........................................................93 英文摘要..........................................................94 致 谢................................................................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