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活化石”水杉属的命名人究竟是谁? 杨永 刘冰 北京市香山南辛村20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00093 凡在地质史上所发现的、现在仍然生存的、孑遗的植物都可以称为活化石(living fossils),如: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 W.C. Cheng)、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 Kuang)和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Hayata)等。新生代地质历史过程和气候变迁对亚洲现代植物区系中孑遗植物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白垩纪和老第三纪时全球气候温暖而湿润,北半球的植物可以通过白令路桥以及西部的北大西洋路桥等陆地的连接在旧大陆和新大陆间散播。老第三纪末,印度板块撞击欧亚大陆,喜马拉雅山脉逐渐隆起,地势高差显著,气候分异开始变得明显。新第三纪时,全球气温开始下降,地球上发生了强烈的造山运动,许多山系崛起,东亚气候进一步分化,一些山地开始有冰川出现。到了第四纪,冰川范围扩张,北半球经历了多次冰期和间冰期,许多原来广布于北半球的植物多数灭绝或者南迁。中国特殊的三级台地地形和东西向山脉阻隔了冰川的南侵,使得位于第三级台地的我国华中、华南、华东地区、台湾和西南山区保存了大量的活化石。在这些活化石植物中,水杉的发现最为独特,因为植物学家先基于化石标本建立化石水杉属,然后才发现现存活化石植物水杉。 水杉为孑遗种,由于小枝、叶、苞鳞——种鳞复合体对生而与杉科水松属(Glyptostrobus Endl.)、红杉属(Sequoia Endl.)、巨杉属(Sequoiadendron Buchholz)和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等近缘属不同。该种现存于我国湖北省利川市、重庆石柱县和湖南龙山县局部山区,自发现以来,已被世界各地广为栽培利用。 水杉是我国植物学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在其发现时就曾轰动世界,“因此顿使数十年之研究,须另辟途径,于科学贡献之大,可以想见”(斯行健 语)。水杉的描述者、我国植物学界鼻祖胡先骕教授曾做《水杉歌》,陈毅十分赞赏,做《<水杉歌>读后记》,与《水杉歌》一起于1962年2月17日在《人民日报》上同时刊出,陈毅在《<水杉歌>读后记》中说“胡老此诗,介绍中国科学上的新发现,证明中国科学一定能够自立且有首创精神,并不需要俯仰随人。诗末结以东风伫看压西风,正足以大张吾军。此诗富典实,美歌咏,乃其余事,值得讽诵”。 关于活化石水杉的发现过程有很多争论,这些争论由于汪国权、马金双、王希群等几位先生的努力考证而基本得以澄清。在水杉的发现过程中,三位先生的贡献甚伟。干铎先生途经当时四川万县的磨刀溪(后称谋道溪,今属湖北利川市)时首次注意到这种植物,并为后续的调查采集提供了详细的路线和地点等信息。郑万钧教授首先注意到该种植物不同于当时已知松柏类植物,确定为一新属。胡先骕教授进一步研究确立该种植物是日本学者三木茂(Miki)先生于1941年发表的化石水杉属植物。 由于三木茂发现化石水杉属植物在前,而胡先骕发现现存水杉在后,因此,多数人都误以为水杉属学名Metasequoia的命名人是日本学者三木茂。学名的命名人反映研究者的贡献,因此,备受研究者重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是管理全球植物名称的规则,全世界植物学家在描述、修订植物种类的时候,都必须遵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称《法规》),《法规》的最新版本是维也纳法规。 根据维也纳法规,水杉属学名Metasequoia实际上是一个保留名。维也纳法规条款11.8规定“基于非化石模式的植物名称较基于化石或亚化石(subfossil)模式且相同等级的名称具有优先权(硅藻类除外)”。维也纳法规同时以水杉属为例对该条款做了解释。属名Metasequoia Miki (1941)基于化石模式M. disticha (Heer) Miki。现存种水杉(M. glyptostroboides Hu & W.C. Cheng)被发现后,基于非化石模式的属名Metasequoia Hu & W.C. Cheng (1948)得以保留。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用的水杉属的属名应归属于胡先骕和郑万钧二位先生。三木茂尽管较早发现并命名了水杉属,但由于他的Metasequoia Miki (1941)是基于化石模式,而胡先骕和郑万钧基于现代植物水杉的Metasequoia Hu & W.C. Cheng (1948)在命名上优先于Metasequoia Miki (1941)。水杉属的学名Metasequoia Hu & W.C. Cheng通过保留模式的方法而被保留,其保留模式为M. glyptostroboides Hu & W.C. Cheng。 水杉最早的化石记录可能在晚白垩世赛诺曼期(Cenomanian),地质历史上曾广布于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所有地区,而今,则只为我国的华中地区特有。由于水杉的特有性质、孑遗性质和区系上的标志性质,华中地区的植物区系也被称为“水杉区系”。胡老这一发现贡献甚伟,难怪连由西方发达国家制订的《法规》都倾向于他。 化石 2011年 第3期 (北京市香山南辛村20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00093) 【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案例】 图1:水杉(摄影 刘冰) 图1:水杉(摄影 刘冰) 图2:胡先骕(胡宗刚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