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籍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土地状况的簿册。据国内外史料记载,最初的地籍是为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辞海》(1979年版)将地籍解释为“中国历代政府登记土地作为征收田赋根据的册簿。”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籍的内容也有很大发展,已不仅仅是课税对象的登记清册,还包括了土地产权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等内容。在国外,地籍还包括了与土地不可分割的地上、地下建筑物或构筑物等的产权登记的内容。因此,近代地籍涉及土地的自然、经济、法律等状况的信息,其目的已不单纯是为了适应国家税收的需要,而且还是为了适应保护土地产权、合理利用土地的需要。
就上述土地信息的记载方式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籍除采用簿册进行登记外,还绘制了反映土地位置、界址、数量、权属和用途等内容的地籍图,作到图与簿册相匹配,以满足管理的需要。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去主要靠手工操作的地籍图、簿册,将逐步走上建立地籍信息系统的道路,以适应地籍信息不断增加、变化频繁和快速高效管理土地的需要。
地籍管理则是为了获取土地的自然、经济和法律状况等信息,按国家统一的方法、程序和制度所实行的一系列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工作措施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