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8767|回复: 4
收起左侧

[无聊] 张剑方:屠呦呦独获大奖不公平

[复制链接]

991

主题

4万

铜板

30

好友

钻石会员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积分
10386

活跃勋章灌水勋章

发表于 2011-10-3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6860P2DT20110930165303.jpg
                    屠呦呦
  屠呦呦 女,生于1930年12月,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综合《广州日报》、《京华时报》、《新京报》报道 81岁的屠呦呦近日获得美国纽约拉斯克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这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离诺奖只有一步之遥。
  523项目比肩两弹一星
  南方的恶性疟疾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瘴气”,历来让人闻风丧胆。但中国开始大张旗鼓地进行抗疟疾的研究,源于一场秘密的援外任务。1964年,越南战争爆发,当时越南常年恶性疟疾流行,越南和美国两军都因疟疾严重减员。越南领导人向中国求援,希望中国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难题,我国领导人答应了这一请求。此后,代号为“523”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正式展开。
  原全国523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剑方回忆说,1967年5月23日,国家科委和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
  施凛荣是当年523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助理员,他说,523项目持续了13年,聚集了全国60多个科研单位,参加项目的常规工作人员有五六百人,加上中途轮换的,参与者总计有两三千人之多。当时是特殊时期,其他项目都停了,只有“两弹一星”和523项目没有停。
  据张剑方透露,1979年召开了关于青蒿素的全国性鉴定会议,确定了6家发明单位和49家协作单位。
  屠呦呦首用乙醚提取
  1969年,当时39岁的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组长的身份加入523项目。屠呦呦与同事一起查阅了大量药方,从中找出了出现频率较高的抗疟中草药或方剂,其中,青蒿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疟效果,对鼠疟原虫曾有过60%~80%的抑制率。
  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从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受到了启发。书中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内容,屠呦呦由此认为高温有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破坏,从而影响疗效。于是,她降低了提取温度,由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更低的乙醚提取,结果发现,乙醚提取法的提取物对于鼠疟和猴疟的抑制率均达到100%!
  1972年3月,全国523办公室在南京召开中草药专业组会议,屠呦呦作为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代表,报告了青蒿对鼠疟原虫近期抑制率可达100%的实验结果,引起全体与会者的关注。参与523项目的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和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开始着手利用当地的植物资源,分别开展分离有效单体的研究。
  中方专家联名写信“争功”
  对于美国将拉斯克奖仅颁给屠呦呦一人,张剑方说,“屠呦呦可以得奖,她有一定的贡献,但我不赞成她一个人得奖,我赞成国家科委批准的发明单位都应该得奖。如果只是她一个人得奖,整个523项目组的人都不会同意。”
  施凛荣也持同样的观点,去年底,他与张剑方联名向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写信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李英,1967年就参加“523项目”,并在改造青蒿素分子结构中作出关键贡献。她透露,这一发明此前曾获国家发明奖,并获香港、泰国等奖项,“都是颁给集体”。
  美国专家称屠呦呦三个第一
  屠呦呦能获拉斯克奖,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两位科学家米勒·路易斯和苏新专的大力推荐有直接关系。2007年,米勒·路易斯和苏新专特意来中国调查了青蒿素的研究历史,并写了《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一文。对于美国人为何将拉斯克奖颁给屠呦呦,身在美国的苏新专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以下是他的主要言论和观点。
  拉斯克奖评奖委员会共有24名评委,他们都是美国人,其中半数是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知名科学家。最终的评奖结果由这24名评委投票决定。
  我已经听说这个奖颁给屠呦呦一人引发了争议。从发明到临床应用,青蒿素的研制肯定凝聚了一大批科学家的功劳,这毋庸置疑。但此次评奖关键看三个方面:一是谁先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二是谁提取出有100%抑制力的青蒿素。三是谁做了第一个临床实验。
  屠呦呦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拉斯克奖,下个月就会公布诺贝尔奖的结果。得了拉斯克奖后又得诺贝尔奖的几率比较大,全球共有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其中有80位随后获得了诺贝尔奖。
  现在的争论对今年的诺贝尔奖结果不会产生影响,因为结果几个月前就已经定下来了。如果把诺贝尔奖颁给屠呦呦,这对中国人的贡献绝对是一个正面的肯定。青蒿素实在太重要了,每年都救了几百万人的性命。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板 +5 收起 理由
chenrj + 5 地信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相关帖子

签到了 大家好!

43

主题

1万

铜板

86

好友

黄金会员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积分
5303
发表于 2011-10-3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出现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太多太多了,无所谓了,司空见惯了呗!!哈哈哈哈嗨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4

主题

5万

铜板

95

好友

地信贵宾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4211

灌水勋章

发表于 2011-10-3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的劣根之一  争宠。
老外们是用原始数据看问题:屠呦呦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
君子怀德    小人怀土

997

主题

2万

铜板

188

好友

技术员

积分
11561

爱心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灌水勋章精华勋章

发表于 2011-11-8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马居士 于 2011-11-8 12:55 编辑

       很可能是中国人的“窝里斗”导致了第一个授给大陆科学家的诺贝尔奖流产!
       施凛荣和张剑方作为领导居然能干出“联名向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写信表达不赞成她(屠呦呦)一个人得奖,赞成国家科委批准的发明单位都应该得奖”的观点。可恶!
       相对而言,人家美国人将拉斯克奖颁给屠呦呦更显公正:“从发明到临床应用,青蒿素的研制肯定凝聚了一大批科学家的功劳,这毋庸置疑。但此次评奖关键看三个方面:一是谁先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二是谁提取出有100%抑制力的青蒿素。三是谁做了第一个临床实验。屠呦呦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
       世界上那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有多少不是靠团队而是完全靠他们自己做出来的,难道都要颁“集体奖”?毛泽东抗战期间提出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被总结为“毛泽东思想”的理论,难道更应该被称为“中国共产党思想”?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青蒿素研究成果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4年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做为“每年都救了几百万人的性命”的青蒿素的主要发明人,屠呦呦女士居然在2001年71岁高龄才被聘为博士生导师(我的一位大学同学修完博士后两年也是在2001年36岁被中国科学院聘为博导);拥有如此改变世界的成果的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在中国大陆居然连院士都评不上!可悲!
查免费(2012年起)金矿资料,找老马居士!

89

主题

9万

铜板

35

好友

钻石会员

木页蓝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积分
6216

灌水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发表于 2011-11-9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所谓了,司空见惯了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