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来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1年8月25日)
' y3 }) S& W N$ ^' i在国家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验收会上的讲话 - S1 ^5 X$ b8 y3 w( S" M' F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德明
7 e0 B4 l( b7 S& ~' v5 z! C4 o(2011年8月11日) ) i" G5 B7 ~5 E+ q, f/ p' }; U+ P+ s
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是国家“十一五”重大测绘项目,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在全体工程建设者的顽强拼搏和共同努力下,历时五年,圆满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刚才顺利通过验收,院士专家们也给予了高度评价。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推出新版,这是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大喜事,标志着我国地理信息服务能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也为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十二五”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工程的顺利竣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工程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建设者和技术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工程建设的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讲五层意思:3 \+ M: \$ H4 c5 t6 H) a1 h
一、工程建设意义重大
7 i& D2 }5 k8 x6 M" g! J' m( a m3 D 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是用途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基础测绘成果之一。为了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精度、现势性强、内容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迫切需要,为国家信息化战略实施提供地理空间基础平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实施了1:5万数据库更新工程。工程的竣工,标志着覆盖全国80%陆地国土面积的1:5万基础地理信息实现了全面更新,我国国家级的“地理信息高速公路”全面建成,继“天地图”成功上线之后,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在建设全国“一个网、一张图、一个平台”的目标上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必将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安全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4 O, q0 L" c/ |" m! w+ J$ t 二、工程建设成果丰硕) Z( A& f: f2 @3 n1 l) e- s$ D5 T; L
刚才听了工程建设人员的报告,一组组数据让我很受鼓舞、记忆深刻。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实测了460万管线、通讯基站等基础设施,完成了20多万张航空像片和8000多景卫星遥感影像的信息处理,录入了近600万条地名,描绘了1.4亿个地理要素,对全国80%陆地国土面积的19150幅1:5万基础地理数据进行了全面更新,首次实现了区域内1米或2.5米高分辨率正射影像数据的全面覆盖。更新后的数据要素由原来的101类增加到437类,数据内容详尽程度翻了一番多,更新后的数据现势性整体提升20~30年,数据现势性全部达到2005年~2010年,是覆盖我国国土面积比例尺最大、精度最高的空间型数据库,在世界国土面积相当的国家中,我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达到这一水平的国家。, B- U% G4 W8 N& T4 G
三、工程应用成效初显 K& D8 g7 u4 I' d
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建设始终坚持“需求牵引、按需测绘”的方针和“边建设、边应用”的原则,以应用促建设、以建设促服务,成果在国家重大项目、地方经济发展、应急救急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向政府决策、电子政务、资源勘查、水利普查、交通运输、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应急救灾、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更新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赢得了社会各方面的好评。如水利部还专门发来应用证明。所有这些,都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鼓励和鞭策。随着工程成果的全面提交使用,可以预计,将产生更大的使用价值。
. N: Z# _ x! t3 z 四、工程经验值得推广. c: K" C( w4 J+ f. @7 W% A- ?
刚才听了报告后,我感觉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形成了很多很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重大工程管理中借鉴:
* Y# j; f! |0 D, ~ 一是加强合作共建,实现多方共赢。工程建立健全了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既各负其责又协作配合的工程建设新机制,实现了重大测绘工程组织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工程采取了国测与军测、国家与地方合作共建的高效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和技术共享,优势互补,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e$ b( [( P# z( Z9 F% _
二是严格质量管理,打造优质工程。工程自始至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建立了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对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实行严格的质量监督检查机制,把内外业全部作业过程及环节纳入质量管理范围,同时引入第三方对工程展开独立抽检,有效保证了更新数据质量达到优良。
& W! k! H; |+ z" S$ I/ V1 j8 F 三是注重技术创新,科技成果丰硕。工程实现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创新,自主研发了影像快速纠正等一大批创新技术,建立并形成了一整套更新生产技术方法与作业流程,研制了配套的生产技术规定与生产软件系统,有力促进了成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培养出一大批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 V! L! { l6 s5 i6 F. Y. p9 A 四是弘扬测绘精神,彰显时代风采。五年来工程累计投入6000多人次,工程建设者用实际行动弘扬测绘精神,从海拔最低点艾丁湖洼地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从西部边陲的帕米尔高原到东部沿海的乌苏里江,从炎热难耐的天涯海角到冰雪覆盖的漠河以北,足迹遍布全国约760万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丘陵平原、湖泊河网,行程约1600万公里,彰显了当代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的风采。
; D, s/ Z7 l; Q# T: R _6 j f% @* Y 五、后续工作任重道远
/ n; M, v1 W4 R: Z5 S1 I/ X 刚才,验收委员会的各位院士、专家提出了很多很好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志们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借这个机会,我也对工程下一步的工作提三点希望:
8 n6 S: f- t4 g- p# ^$ e* ?( G 一是要认真总结工程的成功经验。工程实施时间跨度长,参与人员多,野外测绘区域广,能够有条不紊推进、高效有序实施,这是难能可贵的。工程在组织管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的好的作法和经验,要认真总结,为今后重大测绘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u6 ^/ w" S { 二是要加大工程成果的宣传和应用。测绘地理信息的最大价值在于应用,一定要广泛宣传工程成果,让测绘行业内部、各行业、各部门把这些数据真正用起来,尽快把工程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作用,让全社会充分共享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成果。: E, f: A/ O7 b, [) X! P
三是要创新后续更新工作。李克强副总理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考察时强调,“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要丰富、完善,乃至于有情况变化要更新,这些都需要全面推进。”我们按照克强副总理的要求,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加强装备建设、完善更新机制,逐步实现动态监测、适时更新,以后每年都要推出新版本的数据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