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沉积岩分类依据和原则,制订了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751—1986 中国煤炭分类
GB/T 17412.1—19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火成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3 术语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沉积岩 Sedimentary rock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火山作用及其他地质营力下改造的物质,经搬运、沉积、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3.2 陆源沉积岩terrigenous sedimentary rock
由母岩经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陆源碎屑物质,经机械搬运、沉积、压实和胶结而成的岩石。
3.3 内源沉积岩endogenetic sedimentary rock
构成岩石的原始物质主要来自陆源溶解物和生物源,少部分来自深源气热液和深卤,在沉积盆地中通过生物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
3.4 陆源碎屑 terrigenous clast
陆源区母岩经物理风化或机械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
3.5 内源碎屑(内碎屑) intraclast
沉积盆地内弱固结的化学作用沉积物或生物化学作用沉积物,经岸流、潮汐及波浪等作用剥蚀破碎再沉积的碎屑物质。
3.6 粒屑(异化颗粒) grainedclast allochem
沉积盆地内由化学、生物化学、生物作用及波浪、岸流、潮汐作用形成的粒状集合体,在盆地内就地沉积或经短距离搬运再沉积的内碎屑、生物屑、鲕粒、团粒、团块的总称。
3.7 圆度 roundness
碎屑物质的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
3.8 杂基matrix
碎屑岩中与砂、砾一起机械沉积下来的起填隙作用的粒径小于0.03mm的物质。
3.9 胶结物 cement
碎屑间或粒屑间孔隙内的起胶结作用的各种化学沉淀物质。
3.10 泥晶 micrite
内源沉积岩中与粒屑同时沉积的充填于粒屑间的化学、生物化学或机械作用形成的晶粒粒径小于0.03mm的物质。
3.11 亮晶 spar
充填于内源沉积岩原始粒屑间孔隙中的在成岩阶段形成的干净明亮的化学沉积物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变质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制定了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地质勘查中的变质岩岩石鉴定,也适用于地质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2 术语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变质作用metamorphism
地壳中原来已存在的岩石,由于受到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力的影响以及陨石冲击的瞬时热动力作用等,使岩石在固态(或基本保持固态)情况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这些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根据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和地质条件,可将变质作用分为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等。
2.2 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
在变质作用条件下,使地壳中已经存在的岩石(可以是火成岩、沉积岩及早已形成的变质岩)变成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等特征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2.3 特征变质矿物characteristic metamorphic mineral
指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范围较窄,能够指示特定的温度、压力条件(有时还可指示原岩成分)的变质矿物。例如:云母片岩中出现十字石或蓝晶石,表明其是由粘土质岩石经中级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所以十字石、蓝晶石称为特征变质矿物。
2.4 变余结构、构造palimpsest texture and structure
接变质岩中,由于变质结晶作用不彻底,仍保留有原岩的结构和构造。例如:变余辉绿结构,变余砂状结构,变余层理构造等。
2.5 变晶结构crystralloblastic texture
变晶结构是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在固态下重结晶形成的晶质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变晶粒度的相对大小、自形程度,矿物变晶的形态以及被此间的交生关系等特征。例如:等粒变晶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包含变晶结构等。
变晶结构按矿物粒度大小划分为:
粗粒变晶结构 ≥3 mm
中粒变晶结构 <3~1 mm
细粒变晶结构 <1~0.1 mm
显微变晶结构 <0.1 mm
2.6 交代结构 metasomatic texture
是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既是指新生矿物置换原有矿物而反映出的形象特征(交代残留结构),又是指交代作用形成的新生矿物的形象特征(交代变晶结构)。例如:交代假象结构,交代蚕食结构,交代斑状结构等。
2.7 变成构造 metamorphic structure
变成构造百由变质结晶和重结晶作用所形成的变质岩石构造,是指岩石中各种矿物或矿物集合体的空间分布和排列状态等特征。例如: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成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制订了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地质勘查中的火成岩岩石鉴定,也适用于地质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2 术语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岩浆magma
岩浆是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物质部分熔融而产生的炽热熔融体。其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具有一定的粘度,并溶有挥发分。
2.2 火成岩igneous rock
火成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经冷却固结而成的岩石,又称岩浆岩(magma rock)。
2.3 火山岩 volcanic rock
火山岩是由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岩石,既包括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又包括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潜火山岩。
2.4 侵入岩intrusive rock
是岩浆侵入地壳内冷凝而成的火成岩。由于冷却速度较慢,常为结晶质岩石。侵入岩依其侵入地壳中的部位深浅,分为深成岩(>3km),浅成岩(1.5~3km),和超浅成岩(0.5~1.5km)。
2.5 超基性岩 ultrabasic rock
火成岩的一个大类。指化学成分中二氧化硅(SiO2)含量小于45%,同时氧化镁(MgO),氧化铁(FeO)等基性组分含量高的火成岩。
2.6 超镁铁质岩 ultramafic rock
指镁铁质矿物(以橄榄石、辉石为主)含量达90%以上的一类火成岩。因此,大多数超镁铁质岩就是超基性岩,反之亦然。但也有例外,如辉石类单矿物岩,镁铁矿物在90%以上,但二氧化硅(SiO2)含量高于45%。所以,它是超镁铁质岩,而不是超基性岩;又如单矿物斜长岩,是由钙的硅铝酸盐矿物组成,二氧化硅(SiO2)含量低于45%,属超基性岩,但不是超镁铁质岩。
2.7 基性岩 basic rock
基性岩是火成岩的一个大类。二氧化硅(SiO2)含量为45%~52%。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基性斜长石,不含石英或石英含量极少。色深,比重较大。与超基性岩的主要区别除二氧化硅(SiO2)含量外,在矿物成分上含有相当数量的斜长石,而超基性岩则没有或有很少的斜长石。常见的基性深成岩为辉长岩,浅成岩为辉绿岩,喷出岩为玄武岩。
2.8 中性岩 intermediate rock
火成岩的一个大类。二氧化硅(SiO2)含量为52%~63%。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和中性斜长石,可含少量石英。常见的中性深成岩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浅成岩为闪长玢岩,喷出岩为安山岩、英安岩。正长岩、粗面岩从二氧化硅(SiO2)含量看,也可作中性岩一类,但是偏碱性的中性岩。
2.9 酸性岩 acid rock
火成岩的一个大类。二氧化硅含量大于63%。色浅。浅色矿物以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为主。最特征的是石英大量出现,约占岩石的1/4到1/3。暗色矿物较少,一般为黑云母。常见的酸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_火成岩.zip
(535.05 KB, 下载次数: 4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