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2363|回复: 2
收起左侧

[旅游景点] 天水——探寻8000年文明

[复制链接]

1150

主题

5952

铜板

51

好友

版主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9457
发表于 2011-7-31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水,因“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而得名,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我国大陆腹地几何中心,居陕、甘、川三省之要冲,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外经济文化传播交流的交通要道,是联接西北与中原、西南地区的重要枢纽,是甘肃省的“东大门”和第二大城市,总人口360多万,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润,景色秀美,物华天宝,素有“陇上江南”之称。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之一,天水自古以来就是陇东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历史沿革
  天水在夏、商时期属雍州,西周孝王十二年(公元前九世纪),周王朝册封在汧、渭之间养马有功的赢非子为‘附庸’,在秦(今张家川县城南一带)建邑,号赢秦,是今天水市辖区见于史籍的最早地名。
  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灭邽戎、冀戎,置邽(今天水市城区)、冀(今甘谷县东)二县,这是中国历史上设置最早的两个县级建置。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从陇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从此有“天水”的名称。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一度设秦州。因秦邑而得名,从此有“秦州”的名称。
  西晋始,秦州正式设立。南北朝沿袭。隋唐时,秦州地域缩小,地域和今辖区大体相当。元代,秦州辖成纪、秦安、清水三县。
  明代,秦州辖秦安、清水、礼县3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为直隶州,辖秦安、清水、两当、徽县、礼县五县。
  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撤秦州设天水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甘肃省政府设立天水行政督察区。次年,改称甘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辖10县。
  1949年8月,天水县解放。1950年2月,置天水市,以城区为天水市的行政驻地。
  1985年7月,国务院批准,天水市升为地级市。辖两区五县;即秦城、北道两区,秦安、清水、张家川、甘谷、武山等5县。
  经国务院批准,从2005年1月1日起,秦城、北道两区更名为秦州区和麦积区。
  历史文化资源
  天水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重镇。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文物资源丰富。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9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天水也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伏羲氏的诞生地和秦人的发祥地,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和石窟艺术文化贯穿天水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伏羲文化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左传》、《管子》、《周易》、《庄子》、《国语》等先秦典籍都有关于太昊伏羲的记述。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肯定了伏羲的历史地位。
  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伏羲的文化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创画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周易》、《史记》等典籍记载了伏羲“创画八卦”的重要贡献。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另外,传说伏羲还确立了天文历法,发明网罟,教民渔猎,养六畜,造琴瑟,作音乐等。这些均反映了伏羲在文明和文化初创时的贡献。其次表现在民族因缘的凝聚上。史载伏羲“正姓氏,制嫁娶”。姓氏的主要作用就是明血缘、别婚姻,纯正血统。不同部族的人分别有不同的姓氏,而各个部族间相互通婚混血,则奠定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基础。太昊伏羲氏还赋予我们民族以徽号——龙。龙图腾的形成,象征了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汇聚和文化的奠基。从此,普天下的中国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龙的传人”。因此,我们可以说,太昊伏羲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选择和确立起来的中华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的象征。
  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源,具有广泛的民族代表性,是最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确认伏羲的始祖地位,研究和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益于团结和调动海内外同胞的共同情感,唤起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被誉为“羲皇故里”。天水伏羲庙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专门祭祀伏羲的明代宗庙建筑群。这里每年都要举办三次大的祭祀伏羲的活动,即正月十六日前后以民间祭祀活动为主的传统庙会, 6月22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公祭伏羲大典以及农历七月十九日伏羲秋祭活动。“太昊伏羲祭典”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天水已成为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
  大地湾文化
  大地湾遗址位于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85公里。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总面积270万平方米。截止1984年,共揭露面积13700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个,墓葬79座,窑38座,灶台106座,防护和排水用的壕沟8条,各种骨、石、蚌、陶器、装饰器和生活器物共计8034件。
  据考证,大地湾遗址大致可分为五个文化期: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其中,距今7800年的一期文化是我国西北地区迄今为止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该遗址文化跨越了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晚期。
  大地湾史前遗址出土的陶器,不仅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陶器,而且陶器口沿上多绘有红彩宽带纹,是我国最原始的彩绘图案。以这一独特风格为标志的大地湾一期遗址,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大地湾文化”。大地湾遗址的彩陶是中国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彩陶之一,由此说明包括甘肃东部、南部的渭河、西汉水等是我国彩陶的故乡。大地湾晚期遗址中的大型地画,距今5000年,更是迄今我国最早且保存完整的绘画作品,对研究中国绘画的起源和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重要学术价值。它对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乃至华夏文明的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先秦文化
  先秦“指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也称秦早期文化。甘谷毛家坪遗址的发掘资料证明,赢秦是从商晚期开始发展的。在夏代,商人联合赢秦与夏争霸的过程中,赢秦逆黄河而上,长途跋涉,从遥远的东海之滨,通过一代代人长期的迁徙,来到西秦岭山区西汉水上游的天水、礼县、西和一带,从此居住下来。后来商人又联合秦人攻打周人,因秦人不出兵而使周人灭了商。故而“周孝王时(公元前891—前886年),周王朝册封在汧、渭之间养马有功的赢非子为‘附庸’,在秦建邑,号赢秦”,为秦日后称霸奠定了基础。至公元前762年,秦文公举族迁移关中,秦人在天水生活了三百余年。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天水这块肥沃的土地上,通过生产生活,艺术创造,特别是创建了郡县制行政管理制度。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先秦文化。
  三国古战场文化
  天水,素有“陇右门户”之称,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三国时期,曾是魏蜀极力争夺的军事要冲,战事频发。诸葛亮六出祁山,痛失街亭,大战天水关,智收姜维等著名战役和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的三国遗迹和轶闻典故,是当今研究发掘三国文化的重要地区。
  石窟艺术文化
  随着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文化随之传入河西地区。以张掖为起点有两条传播线路:北线是从张掖到山西大同云冈,在南下至河南洛阳,并沿黄河而上到天水;南线是从张掖、敦煌为起点经河西走廊沿渭河而下到天水,从天水再往四川等南方地区传播。两条线路中天水是佛教文化的汇集点和后期的传播中心。由此在天水境内形成了闻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及水帘洞、木梯寺、大像山、华盖寺等石窟群。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后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历代都不断开凿或重修。现保存窟龛194个,泥塑、石刻造像7800多尊,壁画千余平方米。其泥塑生动优美,石雕技艺精湛,壁画古朴素雅,展现了古代匠师们高超的文化艺术,为我国有名的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从时间延续上可以看出,麦积山、水帘洞、大像山是佛教在渭河流域发展传承的有序过程,形成了具有完整体系的佛教石窟文化。
  天水,风景秀美,人文荟萃,文物遗存丰富,民俗风情独具风韵。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以及瑰宝遗珍、风景名胜、名人风采、民俗风情、神话传说,交相辉映,如同一幅纵横古今的壮美画卷,折射出天水历史文化深远的内涵和经久不衰的魅力。
大家好!

1

主题

3066

铜板

2

好友

高级工程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56
发表于 2013-1-18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历史、历史,厚重的历史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板 +1 收起 理由
admin + 1 亲,你好快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万

铜板

0

好友

钻石会员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积分
6027
发表于 2022-5-13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啦,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