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3650|回复: 10
收起左侧

[资料] 中国地震史

[复制链接]

2786

主题

4万

铜板

269

好友

版主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33468

宣传勋章灌水勋章贡献勋章斑竹勋章活跃勋章

发表于 2011-6-12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神话篇】

    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运转靡已,大地密移,畴觉之哉!——战国《列子·天瑞》中国最早出现的“地动说”上古时代。

    这是一个人类与自然粘合度极高的时代。初民经历着父系和母系社会的更替,从采集到打猎再到农耕,崇拜自然、征讨自然、认知自然。人类如同孩童,从自然父性的严苛与母性的孕育中挣扎着寻求生存与自我,在懵懂中创造了众多幻想的种子,把它们留在神话里。

    在全世界各地的神话里,留下了众多关于自然灾害的纪录,每一个自然灾害都有一个相关的英雄。譬如《圣经》的史前大洪水里有挪亚。而在中国《史记》上留下的版本是赫赫有名的大禹治水。

    除了洪水,地震恐怕就是中国人频频观测和经历的主要自然灾变之一了。

    作为一种极其常见的自然现象,每一年,地球上都要发生500万次地震,虽然其中大部分不为人类所察觉,仅仅在幽深的海底或火热的地下汹涌,但地震一旦靠近人类活动地带,往往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上下5000年,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地震可谓是不计其数。目前中国纪录最早明确纪录的地震是夏帝发七年(公元前1831年)发生的“泰山震”。这是在太康三年(282年),后世人从魏襄王(公元前318-前296年)的墓中出土的竹简《竹书纪年》里读到的。这次泰山震,距今已有3839年。

    更早关于地震的记忆因为年代久远,纷纷躲藏在神话故事里。譬如盘古开天辟地,再譬如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其中,女娲补天据科学推断与地震有莫大关联。但这一次地震成因,却不是占地球地震90%比率的构造地震,而来自天外陨石雨的撞击。

    最早记载女娲补天的是《淮南子》和《览冥训》。这两部著作中对女娲补天的神话是这样论述的: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炼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文中的精彩描述完全应当是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全过程,“火炼炎而不灭”是巨大撞击、爆炸和其后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灾;“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则是由天体撞击后引发的大规模地震。在这天塌地裂、百姓哀号时,女娲挺身而出,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从而克服了这一重大的自然灾害。

   另一个较为大家所知的女娲相关神话版本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传说水神共工与女娲争夺帝位,兵败女娲麾下大将火神祝融之手,狂怒之下一头撞坏支撑天地的不周山,造成天地大崩裂。于是女娲便善其后事而补天。女娲时代比大禹治水时代更早,尽管这两个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版本不同,但从这些神话讯息里,我们可以知道,上古时代曾存在一个天摇地动、自然灾害并生的时代。在女娲时代(据推测约为4000年前),至少持续数年不断的大地震在中华大地上肆虐。

   再往上追溯初民对于天地分裂与震荡的记忆就要推中华始祖盘古了。盘古可谓是中华第一人,醒来第一眼看到天地合拢、混沌不清,带着挣脱束缚的愤怒,盘古一斧头分开了天地,这才为女娲后来造人创造了基础。如果没有震荡,何以认知与繁衍,初民从灾难中走出来,关于地震的记忆,已经成为了民族自我鼓励与神化的背景了。

   排洪水、抗地震后,进入农业社会,初民的豪情化为了漫长负重而耕的忍耐。频发的地震使古代居民思考,他们对于隐匿在地下来无影去无踪忽而破土而出的地震又有了关于妖怪的推测。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他们说地底下住着一条巨大的鳌鱼怪,时间长了大鳌鱼就想翻一下身,只要大鳌鱼一翻身,大地便会颤动起来。无独有偶,这个说法在全世界各民族均可找到相似的版本——在古代日本人眼里,那个怪物是一只滑溜溜的大鲶鱼;在古印度人眼里,则认为这是四只大象引发的;在古代埃及和蒙古人眼里,也有关于地下住着巨大动物作怪的传说。

   掌管地府地藏王菩萨在佛教进入中国后也成为了地震的掌管者,传说地藏手下有挑着扁担、专司担负大地大任的狱卒。农历7月30日,人们都点香烛祭祀、祈求地藏王保佑,不要发生地震。

    强悍的地震伴随着古老民族的出生与发育。然而,远从女娲开始,中国人抵抗地震的智慧便从未停止生长。那些有名的求知者和无名的史官穿过历史,与地震正面相对。

  【古代科技篇】

“淫雨后大热,宜防地震”——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虞乡县志》历史前进的推动力应该是两条线交织构成的,一条是风言风语与想象狂欢,另一条则是孜孜求知与理性求证。张衡无疑是后者。作为中国古代地震科技史上最杰出、最著名的人物,张衡的地动仪在今天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不过,测报、理论、预报、记录、抗震,围绕地震而产生的中国古代地震实践,远比我们所知的更加辉煌。

   【古代科技篇·测报】

    先从张衡谈起。

    公元89年到140年,东汉都城洛阳和陇西一带整整51年间,都陷入了地震的魔咒。总共出现过33次地震,每隔1—2年便发作一次。公元92年以后,几乎连年地震。公元119年,洛阳和其他地区更是连发了两次巨大地震。地震波及数十郡,有些地区发生地裂、地陷、山崩、水涌、人亡。东汉盛行迷信思想,统治者宣传天有意志,鬼神能降祸降福,那时候经常有地震发生,地震区有时大至迷信家借机宣扬这是上天对皇帝的警告,对百姓的惩罚。

    张衡似乎是为这个多震时代而诞生的。

    张衡,字平子,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诞生于南阳郡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今河南省南阳市)。祖父张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张衡幼年时候,家境已经衰落,有时还要靠亲友的接济。

     从十六岁开始,家中的经卷典籍慢慢地不能满足张衡的求知欲望,他离乡游学,广结学者名流。他曾到汉朝故都长安一带,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的山川形势。

    后来他又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就读于最高学府——太学,成为学者。三十四岁的时候,张衡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到自然科学。扬雄的哲学著作《太玄经》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引起了他很大的兴趣。

    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1年),张衡应征进京,曾担任十四年太史令,主管天文,研制出“浑天仪”。公元119年,洛阳等两地连续两次的大地震,促进了张衡加紧对于地震的研究。

    在公元132年,张衡如愿以偿发明并制造出了我国第一架测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地动仪,用青铜制造。仪器内部竖着一根铜往,周围有8个杠杆连接外面。外面有8条龙,分别朝着8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各含着一粒小铜球。哪个方向发生地震,柱子就倒向哪个方向,触动杠杆,那个方向的龙嘴就张开吐出铜球,落在下面仰首张嘴的小铜蛤模中。张衡因此可知何方发生了地震。

    东汉永和三年(138年)二月初三,候风地动仪建成后6年,安放在洛阳城内的地动仪朝西的龙嘴吐出钢球。此时的洛阳一点未有地震迹象。3天之后,从陇西飞马来报,离洛阳1000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陇西位于今甘肃兰州、临洮一带,在洛阳以西700公里,地动仪正确的报出了在陇西所发生的地震。

    1880年,在世界科技的中心:欧洲人才制造出了他们第一台地震仪,而其原理和张衡地动仪基本相似,

    而在此前1700多年,张衡的地动仪已然标志着人类用仪器记录研究地震的新纪元。

  【古代科技篇·理论与预报】

   尽管直至今日,对于地震成因复杂性的认知仍有着暧昧不清之处。地壳运动的复杂机制使人足以理解古人关于鳌鱼的想象。然而,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一直有人就力图从自然界本身去找地震成因的真相。

   太康三年。从魏襄王的墓中出土的《竹书纪年》。竹简上清楚地记述着夏帝发十年的地震:“五星错行,夜中陨星如雨,地震。”12个字,简洁地描述并概括了一次与女娲时代陨石雨撞击成因相似的地震。

   春秋战国。阳伯父认为“天地之气,不失其序……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意思是,阳气潜伏于下不能出来,阴气压迫阳气不能蒸腾,所以有了地震,这是以道家的阴阳二气的矛盾来解释地震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古代对构造地震成因的一种特殊的科学诠释方式,表明构造地震可能是一种地下的雷电现象。在古人眼中,震就是“雷电”,“地震”就是“地下雷电”的意思。在《周易》中就有许多关于“震”的卜辞,比如“震遂泥”的意思就是“雷电坠落到地上”。《诗经》中的“烨烨震电”的“震”也是指雷电。古人所说的阴气和阳气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负电和正电竟然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许我们祖先所说的阴气与阳气的本义,就是现代人所说的负电与正电。 地层与地层间积蓄着正电和负电,彼此作用不能调和,因此造成地震的破坏性力量。

   《庄子》。这本哲学和文学著作则提出海水周流相薄说,认为:“海水三岁一周,流波相薄,故地动”。

   东汉王允。这位杰出的思想家最早提出了地震是地壳本身的“自动”现象,他不止一次的说:“地固将自动”。

     沈括。写就《梦溪笔谈》的这位科学家说,天地之变“率皆有法”,“物理有常,有变”……

     预报地震至今仍是世界性难题。但根据地震前兆预报地震,在我国历史上也多有记录:

     据山西省《虞乡县志》记载,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山西平陆地区曾根"淫雨后大热,宜防地震"的经验,预报出九月二十日午夜二时发生的一次强烈地震;

      据《清代地震档案史料》记载,清咸丰四年(1855年)十二月十一日,辽宁金县旗民根据地声,预报出即将发生的一次破坏性地震:“未震之时,先闻有声如雷,故该处旗民早已预防,俱各走避出屋,以未曾压毙多人,只伤男妇子女共七名”。

    宁夏《隆德县志》曾把地震前兆归纳为"地震六端":

   一、井水本湛静无波,倏忽挥如墨汁,泥渣上浮,势必地震。

   二、池沼之水,风吹成荇交萦,无端泡沫上腾,若沸煎茶,势必地震。

   三、海面遇雨,波浪高涌,奔腾洴汹,此常情;若日晴和,台飓不作,海水忽然绕起,汹涌异常,势必地震。

   四、夜半晦黑,天忽开朗,光明照耀,光异日中,势必地震。

   五、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蜿入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

    六、时置盛夏,酷热蒸腾,挥汗如雨,蓦觉清凉,如受冰雪,冷气袭人,肌为之粟,势必地震。

    这6条对地震前的天气异常,海啸、地光、地震云等地震前兆都作了精辟的概括。日本人最近几年才开始研究地震云,所得结果与以上描述基本一致。

    古人观天地而有知,不靠神明而以自身经验逃离了地震的逼迫,对于今日地震预报,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古代科技篇·抗震】

     1995年丽江申报世界遗产,当年11月报出。

     1996年3月4日,丽江发生7级大地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打电话到丽江,询问是否取消这个申请。里氏7级是严重破坏性地震,按照教科文组织估计,古老的丽江一定毁于一旦。奇妙的是,新建不到几十年的教师进修学院、供销社大楼等塌了,丽江的老房子除了瓦片掉落,几乎分号无损。灾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团现场考察,丽江一如既往保持着昔日风采,当年一举通过,与平遥,苏州园林一起进入了世遗名录。

     古老的丽江古城创造了抗震奇迹,为何古老建筑的抗震性能却大大优越于现代建筑呢?

    事实上,丽江全是中国传统木结构房屋,木柱梁、木屋架,房屋一排排相互连着。屋顶上铺的瓦片在地震来临时产生响声,如同为居民安装了预警器,使人们及时躲避;

    最重要的则在于木结构本身能抗震。这是因为中国的古代建筑,几千年来形成了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用木柱、木梁、木屋架来搭建成遮雨避风防日晒的房屋。小到每家每户的住房,大到皇帝的宫殿楼阁,甚至高塔都是完全用木头建造的。中国原是多地震地区,经常发生地震,地震一来,山崩地裂,人们无法抗拒,石头、砖块叠起的建筑,地震一震全都垮了。但木材建筑选料中轻巧,富有弹性,又便于加工。用木材做成的柱、梁、屋架的构架结合都是在木材本身上开挖槽孔,做出榫头,用卯榫相互连接。这种用木材用卯榫搭建的房屋整体是牢固的,从结构体系上说却是柔性的,而不是刚性的,因为所有的构件的节点都是绞结的,就像人的关节,可以允许小的活动的。一些大型建筑,柱顶上支撑着一个大屋顶,而这些屋顶的支点都是落在一个个斗拱上,这些 斗拱也是用一块块木头做成特殊的构件,巧妙的搭接在一起,托住了巨大厚重的屋顶。发生地震时,这些木构架的柱子和梁架,柱头 的斗拱就充分发挥出柔性的作用,可以减弱或抵抗地震的震波。

     古代早就传下来的谚语说:墙倒柱不倒,房塌屋不塌。就是科学地说明了这些道理。古代许多木结构房屋一根铁钉也不用的,这种卯榫结构的样式早在6000年前就存在——浙江宁波河姆渡在考古发掘中就可以看到卯榫结构的木屋架。再如天津蓟县独东寺观音阁建于辽代统和二年(公元984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了,经历了多次地震,特别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仍巍然不动,只是墙体有些裂缝;山西应县木塔也经历了多次地震,依然完好的耸立着,木塔下面几层的承重的木构件经多年的重压都已经变了型,但整个构架还是保持着原本的姿态。

    不是只有木结构建筑可以经受地震的考验,古代建筑史上留存至今的建筑精品不乏枚举,其中有:

    河北赵州桥。

   又称“安济桥”,在石家庄东南约四十多公里赵县城南2.5公里处,它横跨洨水南北两岸,建于隋朝大业元年至十一年(605-616),由匠师李春监造。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 赵州桥结构新奇,造型美观,全长50.82米,宽9.6米,跨度为37.37米,是一座由28道独立拱券组成的单孔弧形大桥。在大桥洞顶左 右两边拱肩里,各砌有两个圆形小拱,用以加速排洪,减少桥身重量,节省石料,这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赵州桥在中外桥梁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我国后代的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赵州桥最大的科学贡献,则在于它的“敞肩拱”的创造,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在大拱的两肩,砌了四个并列的小孔,既增大流水通道,节省石料,减轻桥身重量,又利于小拱对大拱的被动压力,增强了桥身的稳定性。这就有力地保证了安济桥在1400多年的历史中,经受住无数次洪水冲击,8次大地震摇撼,以及车辆重压,至今仍巍然挺立在河上。

    陕西小雁塔。

     建于唐中宗李显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共15层,高约45米。是义净法师为保存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上表请求朝廷出资所建。塔身自下而上,每一层皆依次收缩,愈上愈细小,为典型的密檐式砖塔。塔内设楼板旋梯,可攀登,塔的外形秀丽玲珑,与慈恩寺大雁塔的雄伟气概互相辉映。因规模较小,故俗称小雁塔。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6级地震,小雁塔被震裂。时隔34年,即公元1521年,陕西再次发生地震,塔的裂缝竟然合拢,复原如初。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此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一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的北门楣上。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原来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像一个“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这不禁令人叹服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峨眉山万年寺。

   这座峨眉山规模最大的古寺庙在《中国名胜辞典》、《中国风景名胜辞典》及一些佛教书籍中都有记载。佛殿包括弥勒殿、后殿、毗卢殿、般若堂等。400年来,这座建筑经历了5-7.9级的地震18次,而安然无恙,被誉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回首数千年中国古代地震史,志人亦志物。翘楚伫立,更多无名工匠则隐逸在历史尘埃中,唯有这些运用了高超抗震建筑技术的杰作供与后世长存。这正如那些无名史官,在无数个朝代如实记下历次地震。发震时刻、震况……,这些真实资料的编纂,正为后人的研究与突破埋下了历史的伏笔。历史转眼已不同。

     中国历代大地震:

     ●公元前780年,陕西岐山发生地震。这是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地震时,“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三川即今陕西的泾河、渭河、洛河。估计震级达7级以上。

    ●公元前7年11月11日,北边郡国发生地震。据记载,这次地震波及“自京师至北边郡国三十余坏城郭,凡杀四百一十五人”,京师即今陕西西安。汉时北边郡国包括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在内。

    ●138年2月28日,甘肃金城、陇西发生地震。据考证,这次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测震仪器(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记到的破坏性地震。当时地动仪放在洛阳,距震中约700公里。

   ●1303年 9月17日,山西洪洞、赵城发生地震。这是中国历史上详细记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此震“坏官民庐舍十万计”,“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压死不可胜计”。震级约8级或更大。

   ●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地震。这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地震。“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此震极震区长轴与渭河地堑方向一致。估计震级约有8级或更大。

   ●1605年7月13日,广东琼山发生地震。据史志记载,“亥时地大震,自东北起,声响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尽,城中压死者数千”。估计震级为7.5级或更强,为海南岛历史上最大地震。

   ●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县、郯城发生地震。这次地震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级估计为8.5级。据记载,“城楼堞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

   ●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平谷发生地震。这是北京附近地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裂度为Ⅺ度,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北京城内故宫破坏严重。

   ●1695年5月18日,山西临汾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烈度Ⅹ度强,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在一个8级地震的震中区附近再次发生8级地震。前一次地震是1303年的洪洞、赵城地震。

   ●1733年8月2日,云南东川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7.5级,是我国地震史料中记述地面断裂最详细的一次地震。震后城墙垛“南北则十损其九,东西十存其六,抑又奇也”。

    ●1739年1月3日,宁夏平罗、银川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据载,靠近黄河的一些城镇,震后地裂“涌出大水,并河水泛涨进城,一片汪洋,深四五尺不等,民人冻死、淹死甚多”。

    ●1833年9月6日,云南嵩明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烈度达Ⅺ度,破坏范围半径达260公里。

    ●1867年12月18日,台湾基隆近海发生地震。这是中国地震史中引起海啸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估计为6级。“沿海山倾地裂,海水暴涨,屋宇倾坏,溺数百人。”
中国地震史(下)
【当代重大地震事件】

“早到一秒钟,就可能多拯救一名群众的生命”——2008年,四川汶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温家宝

地震似乎从未放弃过考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1975年2月,当辽宁省海城县的地震灾害被成功预告并避免了更为巨大的损失,没有人想到1年后的河北的唐山要经历一场巨大劫难。

1976年,长达10年的中国文革刚刚结束的年份,在那年的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高达Ⅺ度;同日18时45分,又在距唐山40余km的滦县商家林发生 7.1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Ⅸ度。有感范围波及重庆等14个省、市、区,破坏范围半径约250千米。这次地震发生在深夜,中心位置正位于工业城市,人口稠密,损失十分严重。共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受伤。

然而,尽管当时全国人民知道发生了特大地震,但由于新闻上只有抗震救灾的报道,没有公开死亡人数,因而社会上传闻极多。海外报纸则谣言满天,有的说死了60万,有的说死了70万。直到三年后,新华社记者在大连震情会上才得知死亡24万的确切数字,并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消息。

而1970年1月5日就发生了云南通海大地震,比唐山大地震还要提前6年多,但外界对这场地震的知情程度远不及唐山大地震。直到事隔30年之后的200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县举行大地震30周年祭集会时,才首次在正式场合披露这场大地震的死伤人数和财产损失情况,尘封了漫长岁月的“秘密档案”才得以解密,重见天日。这场7.7级大地震的死亡人数为15621人,仅次于唐山大地震。

距离唐山大地震30周年的日子仅仅2年,当记忆与现实仍然围绕着1976年交织时,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以更真实和强大的身姿撕裂地表站起身,狰狞地俯瞰与等待着21世纪中国的回应。汶川大地震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十万平方公里,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四川省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等地,灾区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地。此次地震灾区总面积达四十一万平方公里,Ⅸ度区及其以上面积达十二点五万平方公里。伴随着奥运圣火传递和藏独的演出,世界此刻忽然把更多的眼光集中在了汶川大地震上。

灾害发生后,国家主席胡锦涛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并设立有关部门、军队、武警部队和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救援组、预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生活安置组、基础设施组、生产恢复组、治安组、宣传组等8个抗震救灾工作组,开展施救工作。地震数小时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即乘专机抵达四川成都,赶往地震灾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数日后,胡锦涛亲赴灾区第一线,冷静坚定地坐镇指挥。

汶川大地震的死伤人数被允许同步报道,电视台可以24小时不断播放搜救被困人员的行动,报纸也被允许刊登那些反映灾害毁灭之恐怖的照片。国内外媒体共同参与着对汶川大地震追踪,第一时间向国内外公民公布救灾的最新进展。截至5月21日0时34分统计,汶川大地震遇难总人数达40075人,受伤247645人,累计失踪32361人,救出33434人,治疗52934人,而这一数字仍在不断更新中。

与此同时,各国的救援团被允许进入灾区第一线,向遇难同胞施以国际援手。汶川大地震也释放出中国民间的巨大力量,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志愿进入地震地区,捐款金额数以亿计。各个非政府救援团把方便面、饼干、米饭、药物、衣物和床单送到了灾区。民间力量的作为令外媒惊讶,多股力量共同汇聚到了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

前所未有的地震灾害,对应着中国政府更高效更开放的施政手法与态度。5月19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7天,中国政府第一次为公民遇难降下半旗,各地民众自发集会,哀悼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

2008年是一张问卷,对于中国政府和国民,这或许都是一张沉重和不易回答的问卷。但这一次面对着巨大的地震灾害,我们将齐声为自己呼喊:中国,加油!

附:建国后6次大地震

1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3月22日16时19分46秒

邢台地震

6.8级大地震,

7.2级大地震

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元。

2

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

云南省通海县

7.7级大地震

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为中国1949年以来继1954年长江大水后第二个死亡万人以上的重灾。

3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

辽宁省海城县

7.3级大地震

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测预报预防,使更为巨大和惨重的损失得以避免,它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

4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

河北省唐山市

7.8级大地震

死亡24.2万人,重伤16万人,一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为20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

5

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

中国云南省澜沧、耿马

7.6级(澜沧)、7.2级(耿马)

相距120公里的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夷为平地,伤4105人,死亡743人,经济损失25.11亿元。

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

四川汶川县(31.0°N,103.4°E)

8.0级巨大地震

这是中国自我国建国以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9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95人遇难,374177人受伤,失踪18404人。


革命尚未成功,我们还须签到! ...

581

主题

1376

铜板

220

好友

钻石会员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积分
14197

宣传勋章爱心勋章优秀斑主灌水勋章活跃勋章贡献勋章

发表于 2011-6-12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点知识呵呵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14

主题

9081

铜板

24

好友

高级工程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30
发表于 2011-6-12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长点见识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2786

主题

4万

铜板

269

好友

版主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33468

宣传勋章灌水勋章贡献勋章斑竹勋章活跃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jia125699670 发表于 2011-6-12 20:38
学习了,长点见识

互相学习交流!
革命尚未成功,我们还须签到! ...

0

主题

205

铜板

1

好友

实习生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18-5-29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知识,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万

铜板

15

好友

传奇会员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21037
发表于 2018-6-4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666

铜板

10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200
发表于 2018-9-10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看内容,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5万

铜板

18

好友

传奇会员

YK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37681

灌水勋章

发表于 2019-1-8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5万

铜板

18

好友

传奇会员

YK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37681

灌水勋章

发表于 2019-1-8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5万

铜板

18

好友

传奇会员

YK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37681

灌水勋章

发表于 2019-1-8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