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楼主: cqg1985
收起左侧

[灌水] 吴闲云品水浒

[复制链接]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21. 鲁智深斗杨志

    杨志丢了生辰纲后,准备去抢夺二龙山的寨子,当强盗。
    在这里遇到了鲁智深。鲁智深也是准备去抢夺二龙山的。

    两条好汉以前并不认识,见面的时候,很有意思。


    杨志来到林子里,吃了一惊。只见一个胖大和尚(鲁智深),脱的赤条条的,背上刺着花绣,坐在松树根头乘凉。
    那和尚见了杨志,就绰了禅杖,跳将起来,大喝道:“兀那撮鸟!你是哪里来的?”
    鲁智深骂他是“撮鸟!”他就骂鲁智深是“秃厮!”
    杨志问鲁智深:“你是哪里来的僧人?”
    “那和尚也不回说,轮起手中禅杖只顾打来。”两个就林子里一来一往,一上一下,两个放对。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最后,鲁智深叫停,二人开始对话:



    那僧人叫道:“兀那青面汉子,你是甚么人?”
    杨志道:“洒家是东京制使杨志的便是。”
    那和尚道:“你不是在东京卖刀杀了破落户牛二的?”
    杨志道:“你不见俺脸上金印?”
    那和尚笑道:“却原来在这里相见。”
    杨志道:“不敢问师兄却是谁?缘何知道洒家卖刀?”
    那和尚道:“洒家不是别人,俺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军官鲁提辖的便是。为因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却去五台山净发为僧。人见洒家背上有花绣,都叫俺做花和尚鲁智深。”



    这一段对话,好妙哉!句句都是在有意无意间“抬自己,踩别人”,(豪爽中掩不住本性的流露),令人回味无穷,足见作者施耐庵老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
    鲁智深先骂杨志是个“撮鸟”,接着不再回话,轮起禅杖只顾打。说明鲁智深根本就瞧不起杨志,完全没把他放在眼里。我管你是哪个,先打死你这“撮鸟”再说!
    但是,斗到四五十回合后,鲁智深突然发现根本就打不死他,这个对手也不是一般的厉害,所以鲁智深就率先跳出圈子外叫停,开口问道:“你是甚么人?”
    鲁智深主动让步了,问对方是什么人,就是给对方及自己都好有个台阶下。
    从这个时候起,最初的敌意,正在逐步的消失。



    杨志说,洒家是东京制使杨志。
    “制使”是个什么官呢?制使在宋代是殿前司所属的军官。殿前司是皇帝的禁军,(国防部),很牛的。制使的位置,至少可以对应现在的“团长”级别。
    杨志说他是制使,并且还特别强调:他是东京(中央)的制使!
    这是杨志一生中,担任过的最高职务。后来犯了案,梁中书又抬举他做了“提辖”(营长),他自己不说他现居“提辖”一职,还是念念不望地说他是“制使”。因为提辖没有制使的级别高嘛。
    其实,杨志现在丢了生辰纲之后,什么官也不是了,是个通缉犯。但在鲁智深的面前,这些都不提,偏要报出自己曾经的最高职务“东京制使”。这就是面子。



    鲁智深一听,难怪你这么牛呢!原来你比老子级别高啊。老子以前最高才做到“提辖”呢。
    “提辖”比“制使”矮了一大截。更何况,人家还是“中央”的制使,老子不过是个“边区”的提辖。
    人比人,气死人呀。当然就不服气了。于是,就揭他的短,道:
    “你不是在东京卖刀杀了破落户牛二的?”
    杨志在东京卖刀,正是他身无分文的那段难忘的时光,一生中最难于启齿、最不堪回首的往事。而杀牛二,则是杨志命运的转折点,从此沦为了囚犯。
    你这个制使不是很牛吗?鲁智深哪壶不开提哪壶。
    杨志道:“你不见俺脸上金印?”鲁智深就笑起来了,笑道:“却原来在这里相见。”
    矛盾全部消除,两人不打不成交,马上就像自家兄弟一般。



    杨志就问他,师兄是谁?你怎么知道洒家卖刀的事?
    是呀,他怎么知道杨志卖刀的事?(我猜测:被杀的牛二,以前极有可能是鲁智深手下的一个泼皮小弟。只是猜测。)反正鲁智深就是不说出消息来源,一个字也不提。
    鲁智深回避了这个问题,却滔滔不绝地为自己做了一番自我介绍:“洒家不是别人……”
    这“不是别人”四个字,就是有意摆谱,显摆自己的名气很大,不是个一般的人。
    “俺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军官”。其实当时,鲁智深早就不在老种经略处工作了,而是已经调到了小种经略处。(打死镇关西的时候。就是在小种经略处。)
    小种经略是老种经略的儿子,是听老种经略指挥的。所以,鲁智深偏要报出自己曾经的最高职务:“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军官”。而“小种经略”就没有必要再提了。
    并且,鲁智深还念念不望地格外强调自己:“三拳打死了镇关西”。
    三拳,我是用拳头打死的人。当然比你用宝刀杀人要牛逼!
    你他妈的杀的个人,也叫人吗?!你只不过杀了个“破落户”。而老子打死的可是“镇关西”!
    说杨志杀人,就不说他杀了个“东京有名的大虫(猛虎)”,偏要说他杀的是个“破落户”!(“破落户”是混的很差、很穷的人。)
    而说自己打死的人,就不说打死了一个卖肉的,偏要说他打死的是“镇关西”!(“镇关西”的绰号,就是整个关西地区的第一黑老大。)
    鲁智深以前是不能容忍郑屠自称“镇关西”的,但他自从打死郑屠以后,就极力追认郑屠是真正的“镇关西”。以衬托自己更牛。



    最后,二人联手夺了二龙山。书上写道“鲁智深并杨志做了山寨之主”。
    可见,尽管杨志以前的地位职务要比鲁智深高,但在二龙山的英雄排座次,鲁智深还是排在老大的位置上。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22. 宋江为何要私放晁天王?

    “生辰纲”被劫之后,上级官府差人去济州下公文,限期济州市长十天之内破案,若十天之内破不了案,就要“请”他到沙门岛走一遭。(流放)
    府尹大惊,马上把公安局长何涛叫来,大骂一顿,说他不用心缉捕,恐吓道:“先把你这厮迭配远恶军州,雁飞不到去处。”便唤过文笔匠来,去何涛脸上刺下“迭配...州”字样,空着发配州名。喝道:“何涛,你若获不得贼人,重罪决不饶恕。”



    何涛四处打探消息,终于捕获了白日鼠白胜。白胜交代了犯罪经过,把晁盖供出来了:“郓城县东溪村晁保正。”
    于是,何涛便去郓城县捉晁盖。
    这一次抓捕行动是非常秘密的。先是“三更”时分,抓住白胜,逼出口供,然后,“星夜”来到郓城县。
    按说,是不会走漏消息的。

    那何涛来到郓城县县衙门口。只见县里走出一个吏员来——这个人,便是宋江。
    这是宋江第一次出场,在小说的第十八回: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



    当时,宋江见了何涛,问:上司到弊县来,不知有何公务?
    何涛就把来捉晁盖的事都说了。
    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晁盖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迷天之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然后,畔住何涛喝茶,自己转身就去给晁盖报信,叫他快跑!


    那么,宋江为什么要私放晁盖呢?
    仅凭“心腹弟兄”是说不通的。虽然嘴上说的是“心腹弟兄”,但实际上,仅仅就只是“认得”而已。也谈不上有什么深厚交情。
    1. 晁盖七人聚在一起密谋“生辰纲”时,从头到尾,压根就从来没提到过还有宋江这个心腹弟兄。
    2. 晁盖天天和吴用聚在一起商量,这两个才是走的最近的人!关系不是一般的密切!
    3. 吴用却问道:“正是谁人?”可见,天天和晁盖混在一起的吴用,居然不认识宋江!两人从来也没见过面!
    所以,说宋江和晁盖是心腹弟兄,就很令人怀疑。
    话再说回来,即使真的是心腹弟兄,在生死关头,也没几个人舍得抛弃自己的前途与性命去通知人家逃跑的。

    可见,里面还有文章。下面,是我的一己之见:


    (一)高收益
    无论宋江报不报信,晁盖逃走的可能性,都非常大!
    我们假如宋江不去通风报信,那么,接着,必然就是时文彬县令安排朱仝、雷横这两个刑侦队长去抓晁盖。
    而朱仝、雷横这两人,都是有心要故意放走晁盖的人。结果,还是捉不住晁盖!
所以,宋江抢先去报信,其本质,只是一次“投机”行为!和义气的关系反倒不怎么大了。
    这样,宋江可以在江湖上轻易获得“讲义气”好名声的机会。并且,还有望因为“义气”而分到“生辰纲”赃物十分之一的巨款!(约人民币300万)



    (二)低风险
    宋江只是县里的一个小吏。何涛到县里来,是来找县令时文彬先生的,不是来找宋江的,他遇到宋江,纯粹是偶遇。
    因此,本县与该案有干系的人,是时文彬先生。
    无论晁盖是跑了,还是被捉住了,其实和宋江的关系都不大。(该案不归宋江负责)。而是和时文彬先生关系重大。
    所以,晁盖如果逃跑了,该时文彬先生负全责,根本就不会追究到宋江身上!宋江和这个案子是没有任何关系滴!
    宋江偷偷地跑去通风报信,叫晁盖快跑,他是不用负法律责任的。根本就没他说的“冒死”那么严重。


    (三)除绊脚石

    宋江这个小吏,相当现在一个小科长,是个注定没有前途的行业。按当时的制度,他是没有机会做官的。但是他仗义疏财,挥金如土。这个小科长的收入就有些不明不白了。

    《水浒传》第十三回结尾写:


    且说山东济州郓城县新到任一个知县,姓时名文彬,当日升厅公座,但见: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争田夺地,辩曲直而后施行;斗殴相争,分轻重方才决断。闲暇抚琴会客,也应分理民情。虽然县治宰臣官,果是一方民父母。



    可见,这时文彬县令是新调来的,时间不长,为官清正,作事廉明。
    这样一来,这个县令的清廉,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脚踏黑白两道的宋江的灰色收入。
    所以,宋江跑去通风报信,其实是一件低(无)风险、高收益的投机行为!同时,还可以坑害时文彬县令,一举多得。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23. 晁盖相信宋江吗?

    当时,宋江骑着快马赶来给晁盖通风报信。来到晁盖庄上,庄客进去通报。

    晁盖问道:“有多少人随从着?”庄客道:“只独自一个……”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晁盖对宋江还是持有很强的戒备心理和警惕性的,先要问清楚他带了几个人来。并不是嘴上说的“心腹弟兄”那样放心。
    上回我们说了,晁盖和宋江之间,实际上,就只是“认得”而已,谈不上有什么深厚交情。因为天天和晁盖混在一起的吴用,居然不认识宋江!两人从来也没见过面!

    现在,宋江进来了,说道:

    “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六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

    先夸自己的功劳,“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再讲你现在出了事,你应该快点跑。
    更有趣的是,真正的心腹弟兄,是不会挂在嘴上念的。而宋江一进门,开口第一句话就说:“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

    宋江都说完了,晁盖却未必相信。
    姓宋的,你小子该不是在诈我吧。
    哦,你叫我跑,我就跑?我有那么傻吗?!我一跑,不就是不打自招吗?哼哼,我晁盖怎么会中你这个黑押司的圈套呢?
    姓宋的,你小子该不是也想浑水摸鱼,分一杯“生辰纲”的羹吧?再说了,我抢的那几个担子,是“生辰纲”吗?里面也没几个钱呀。
    哼哼,想诈老子,没门!
    老子就不跑。

    事实上,晁盖本人,当时听了宋江的话之后,并没有跑。我们来看:
    宋江回去后,装模做样地对县令向前禀报。
    知县看了公文,大惊道:“这是太师府差干办来,立等要回话的勾当。这一干贼,便可差人去捉。”
    知县大人正要马上去捉。宋江道:“日间去,只怕走了消息。只可差人就夜去捉拿得晁保正来,那六人便有下落。”
    宋江叫夜里去捉,明显是在故意拖延时间,好让晁盖有充分的时间逃脱。
    应该说,当时就去捉,即使有人报信,消息泄露的速度也不会比缉捕人员快。因为到晁盖庄上,不需半个时辰。并且,大白天肯定要比夜里更容易抓捕。

    下面,我们就来算一算这个时间差:
    宋江跑去报信的时间,是巳牌时分,上午9点钟,知县退了早衙,大家吃早饭的时候。而朱仝、雷横两个缉捕队长去抓晁盖的时间是夜里一更天气,黑定了。
    中间有至少12个小时的时间。
    晁盖如果是相信宋江的,那早就跑的没人影了。
    无论如何,晁盖不至于呆12个小时还不跑!朱仝、雷横夜里来的时候,晁盖根本就不应该还呆在家里!!!

    这个晁盖,大大的狡猾,多疑,他先叫其他几个人转移了,自己却呆在家里观望:
    如果宋江说的是真的,他再走不迟,
    如果宋江说的是假的,他就完全没必要跑了。

    结果,朱仝、雷横来的时候,庄客们看见,来报与晁盖说道:“官军到了,事不宜迟。”
    晁盖就放火烧了房子,跑了。

    事实证明,宋江说的是真的。那么,晁盖真的会感激宋江吗?又会怎样报答宋江呢?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24. 王伦如何不能容人?

    晁盖等七人逃往水泊梁山。
    梁山的老大,王伦,会不会收留他们呢?在我们一般人的印象中,总是觉得王伦是个不能容人的人。不想收留他们。
    那么,王伦为什么不肯收留他们呢?

    细读《水浒》,我们发现王伦一开始其实还是比较欢迎各路好汉来投奔梁山的。
    当晁盖等人来投的时候,书上这样描写:
    先是“王伦领着一班头领,出关迎接。”然后,“山寨里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大筵席。”
    非常热情。非常好客。招待晁盖他们,开始还是很够意思的。
    但是,当晁盖把抢了生辰纲,又杀了五百官兵的事,从头至尾都说了之后,书上写道:“王伦听罢,骇然了半晌。心内踌躇,做声不得。”
    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起,王伦的态度开始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我的妈呀,犯的是弥天大罪,收留他们,不是在找死吗。
    不想收留了。怎么办呢?
    请大家都吃饱了,王伦叫端个盘子上来,白送一盘子金银,做为跑路费。我这里太小了,安不下许多真龙,还是麻烦大家到别处去寻个大寨安身,些许薄礼,万望笑纳。

    婉言拒绝,礼数周到。

    我们再看林冲来的时候:
    来到聚义厅。只见中间交椅上,坐着一个好汉,正是白衣秀士王伦。(左边坐着杜迁,右边坐着宋万。)
    朱贵向王伦介绍,说这位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绰号豹子头。因被火烧了大军草料场,杀死三人,“逃走在柴大官人家,好生相敬。因此特写书来,举荐入夥。”
    紧接着,书上原文:
    林冲怀中取书递上。王伦接来拆开看了,便请林冲来坐第四位交椅。朱贵坐了第五位。一面叫小喽罗取酒来,把了三巡。

    从这里我们看出,林冲一来,王伦不假思索,就请林冲坐了第四位交椅。取酒来招待。王伦与林冲有交情吗?根本就没有。这完全是看的柴进柴大官人的面子。
    开始还是非常客气的。但是,酒过三巡之后,王伦蓦然寻思道:“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又没十分本事。……他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不若推却发付他下山去便了。免致后患。”
    “蓦然”之间,感觉到这个人的存在,对自己是一种威胁。怎么办呢?

    安排酒食筵宴,请林冲吃饱了,端个盘子上来,送给他“五十两白银,两匹纻丝”。很有礼貌的站起来说,我这里是个小寨,恐怕日后误了足下,亦不好看。略有些薄礼,望乞笑留,寻个大寨安身歇马,切勿见怪。

    婉言拒绝,礼数周到。

    从王伦对林冲、晁盖这两次的表现来看,一开始,对他们都是很好的,都是中途临时改变的主意,不想收留他们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王伦只是个干“小买卖”的小盗,还没有引起朝廷的足够重视。而林冲、晁盖都是十恶不赦的通缉要犯,收留他们,毫无疑问是在惹火烧身自掘坟墓。

    根本就没必要承担这种风险。你们往别处跑,才对大家都好。

   (而杨志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王伦还一而再再而三的挽留他。怎么说不能容人?)

    梁山的老大是王伦。王伦当然可以收留他们,也可以不收留他们。现在,王伦突然想通了,不想要了,就打发他们走,更何况还倒贴了价值人民币两三万元以上的跑路费。这又有什么不对的呢。
    因此,王伦这个人其实还是非常够意思的。只不过本事太小,能力有限,在性格上显得有些“小肚鸡肠”罢了。而在行为上,实在是没有任何过错的。
    这就是所谓王伦不能容人的原因。

    不过,我却从书中发现,王伦,这个小肚鸡肠的王伦,他恰恰是个能够容人的人。如果你硬赖着不走,王伦还是可以容得下。
    不信的话,我们可以看林冲,林冲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当时,王伦端一盘银子给林冲跑路,林冲硬是赖着不走。

    王伦就直拿白眼翻他,他还是赖着不走。

    王伦就叫他去拿个投名状来(杀个人头)。说好了,三日不得,你自己走。
    林冲说“这事也不难”,可三日都过了,也没拿到个投名状。还是赖着不走。

    王伦有没有逼他滚蛋呢?根本就没有,投名状的事,提都不提了,还是让他坐了第四位交椅。林冲从此才有了一个安身之处。
    从这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出,王伦的本质并不坏。他只是希望你能走,这是最好;你若不走,他也并不会赶你滚蛋。

    既然是这样,王伦为什么又被杀了呢?下回分解。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25. 林冲为何杀王伦?

    林冲杀王伦,是梁山上非常精彩的一幕,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呢?我们还是依据《水浒传》原著的记载,先将其详细经过列出:

    (一) 萌发阶段
    最先有杀王伦动机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林冲。这一点,早被眼尖的吴用看出来了。
    吴用道:“……只有林冲那人,原是京师禁军教头,大郡的人,诸事晓得。今不得已坐了第四位。……我看这人,倒有顾眄之心……”
    是吴用最先发现了林王二人不和的端倪。于是决定挑拨,利用林冲来除掉王伦,“小生略放片言,教他本寨自相火并。”

    (二) 密谋阶段
    吴用正想利用林冲,岂知,林冲比他还急,竟不请自来了。一大早私下来访,使吴用喜出望外。
    林冲是来干什么的呢?他一进门,说道:“小可有失恭敬。虽有奉承之心,奈缘不在其位。望乞恕罪。”
    什么意思?就是明确地告诉晁盖等人,若我林冲在其位,必然留下你们;现在,我虽有留你们之心,奈何我不在其位呀。(潜意就是:你们想留,就须除掉王伦。)
    吴用就挑拨道:“非是吴用过称,理合王伦让这第一位头领坐,此合天下之公论。” 既表明知晓林冲心思,又拨旺其胸中闷气。
    林冲道:“此人(王伦)只怀妒贤嫉能之心,但恐众豪杰势力相压。夜来因见兄长所说众位杀死官兵一节,他便有些不然,就怀不肯相留的模样……”
    吴用就故意说道:既然王头领有这般之心,我们投别处去算了。
    林冲听说他们准备投别处去,便说道:“众豪杰休生见外之心。林冲自有分晓。小可只恐众豪杰生退去之意,特来早早说知……”说明林冲非常担心他们走了。
    “倘若这厮(王伦)今朝有半句话参差时,尽在林冲身上。”强烈暗示:王伦今天只要有半句话不对,就会要他的命。都在我身上。
    最后说道:“量这一个泼男女,腌脏畜生,终作何用!”可以算作是已经对王伦判了死刑。杀王伦之心已下,只是时间问题。
    林冲对王伦强烈不满的情绪,完全传达出来了。
    但是,晁盖吴用他们,究竟是走是留的信息,却完全没有传达出来。

    (三) 杀害阶段
    王伦的礼数很周到,摆了酒席,请晁盖七人来吃。“三四次人来催请”,又抬七个轿子来接。
    酒席上,王伦婉言拒绝晁盖等人入伙,并叫人端一盘银子上来,毕恭毕敬地奉上:不是不收留你们,是粮少房稀,怕误了你们,不好看。
    说的也很在理啊。但林冲突然大叫起来!三番话:

    1.“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来。是何道理?”
    2.“我其实今日放他不过!”
    3.“量你是个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

    此时,林冲与王伦已彻底撕破脸皮了。吴用就连忙站起来说,我们走的。(迫使林冲骑虎难下。)
    王伦还在喊,吃完了再走……
    林冲把桌子只一脚踢在一边,抢起身来,衣襟底下抽出一把明晃晃刀来。晁盖、刘唐两个大汉就过来虚拦住王伦,假装劝架,叫道:“不要火并!”林冲就上前,心窝子里只一刀,捅死了王伦!

    那么,林冲为什么要杀王伦呢?
    林冲自己说的理由是:“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
    两个理由:嫉贤妒能,无大量大才。
    林冲说的对,王伦就是这种人。但,以这个理由杀人,太过分了吧!所以,平心而论,冤得很,王伦还不至于死。
    林冲不是为了抢头领的位置,这一点应该肯定。杀王伦,就是要出一口恶气!要泄愤!在王伦手下,林冲憋屈啊,你天天拿白眼翻老子,说些馊话下作老子,老子早就受够了!
    如果泄愤说是成立的,那么只能说:林冲的心胸其实比王伦还要狭窄!

    作者究竟想讴歌林冲什么?赞美他武艺高强?不像。杀一个秀才并不足以突出武艺高强。赞美他为民锄害?也不像。王伦还没有坏到该死的地步。
    因此,你找不出作者想赞美他哪一点美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林冲来杀王伦呢?

    前面说过了的,最为负义是林冲。
    林冲走投无路之时,请你记住,是王伦收留的他,不是别人。王伦对他毕竟有恩,这不能否认吧。就因为受了些委屈(只有委屈,并没仇),他就把恩人杀了。
    王伦是柴进的下线。梁山是柴进出资建的秘密基地。柴进、王伦收留了林冲,林冲才有了立足之地。现在,他站稳了,就杀掉王伦,将柴进的基地拱手献给了姓晁的。
    而真正的仇人,高俅,他敢杀吗?

    所以作者最后把林冲的结局写的最为凄惨。让他东战西讨,立下大功,眼看要熬出头了,正要回京封官加爵的时候,让他先行风瘫掉,再折磨个半年而死。死的最与众不同,令人感慨万千。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26. 《水浒传》中的强盗分金

    有一个数学故事:“强盗分金”,想必大多数人看过,说的是几个强盗抢到一袋子金币后,究竟怎样分,才能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恰好,小说《水浒传》中也有一个“强盗分金”的故事。

    话说晁盖做了梁山泊之主后,就对大家说,我们这几个人的性命呀,都是宋江救的,那家伙胆子够大,敢给我们通风报信,我们都是讲义气的人,是不是应该表示一下呢?(其实另有目的,下回再说。)
    于是,就叫刘唐背了一袋子金子,到县里来答谢宋江。
    宋江见了这一袋金子,不为所动。
    刘唐劝他收下,宋江坚决不收,最后,他说只取其一条就行了。又叫刘唐把金子都背回去了。
    这个动作,给我们每一个读者、观众都留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宋江获得了美名。讲义气,不贪财。
    但是,按“强盗分金”中利润最大化的逻辑来看,宋江应该把这一袋子(一百两)金子全部都收下才是利润最大化的,可他为什么偏偏要利润最小化,只取其中一条呢?
    果真是宋江不贪财吗?看到这一大袋金子不动心吗?
    我们还是来看看宋江的姘妇是怎么说的:“公人见钱,如蝇子见血。他使人送金子与你,你岂有推了转去的。这话却似放屁!……”
    可见,送上门的钱不要,没几人相信。
    而事实上,宋江的确真的又叫刘唐都背回去了。
    所以,最后大家一致得出结论:宋江真的是一个不贪财的人,是一个讲义气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

    那么,宋江究竟为什么不收这一袋金子呢?我们还是从小说原文中寻找答案,比较客观公正。
    当时,刘唐打开包裹,取出书信,递给宋江。看罢,宋江把那封书——就取了一条金子,和这书包了,插在招文袋内。
    刘唐吃了酒,又要去拿金子。
    宋江慌忙拦住道:“贤弟,你听我说。”
    宋江道:“你们七个弟兄,初到山寨,正要金银使用。宋江家中颇有些过活。且放在你山寨里,等宋江缺少盘缠时,却教兄弟宋清来取。今日非是宋江见外,于内受了一条。朱仝那人也有些家私,不用与他。我自与他说知人情便了。雷横这人,又不知我报与保正。况兼这人贪赌,倘或将些出去赌时,他便惹出事来,不当稳便。金子切不可与他。贤弟,我不敢留你,相请去家中住。倘或有人认得时,不是耍处。今夜月色必然明朗,你便可回山寨去,莫在此置阁。宋江再三申意众头领,不能前来庆贺,切乞恕罪。”

    宋江一口气说了这么长一大段。

    从头到尾自始至终,他并没有说过一句“不要”的话。谁说他不想要这一大包金子了?
    他说的意思,共有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我们按顺序列出来:
    1. 你们七个弟兄,初到山寨,正要金银使用。
    首先,把弟兄们的利益摆在前面,对弟兄们很关心。说明宋江“义”字当头,能够体谅弟兄们的难处。
    2. 且放在你山寨里,等宋江缺少盘缠时,教兄弟宋清来取。
    就是说,这一大包金子,一百两金子,他都收了,只是暂放在山寨里。怎么说他不要了?到以后要用钱的时候,就叫宋清来取款。(将钱收了,再转手把资金投资于梁山周转,既得实利,又得美名。)

    3. 朱仝有钱,不用给他。
    4. 雷横好赌,不能给他。
    5. 若有人认得你,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今夜就走,莫在此置阁。

    宋江为什么要说这么多?提朱仝、雷横做什么?我们还得继续往前寻找答案,看刘唐究竟是怎么说的。

    刘唐来的时候,背着一个大包裹,走得汗流如雨。
    他对宋江说,晁盖做了头领,想兄长大恩,无可报答。“特使刘唐赍书一封,并黄金一百两……”
    可以看出,刘唐带来的,共是两样东西:书信一封,金子一百两。
    带来干什么的呢?
    来感谢恩人的。
    “特使刘唐赍书一封,并黄金一百两,相谢押司并朱、雷二都头。”

    哦,原来,这一百两金子,不是给宋押司一个人的。而是给宋押司、朱都头、雷都头三个人分的。(放晁盖走,是这三个人。)金子交给宋江后,再由宋江转交朱、雷二人。
    这样,宋江只划33.33两。
    宋江嫌少。如果当时接了,还得分给另两个人。

    所以就先不接,“且放在你山寨里”,要用就去取。这样就可以独占那百两金子。
    紧接着再说,朱仝那人,他有钱,就不用给他了。(这是什么混帐道理啊?!)雷横这人,也不能给他!

    说了半天,都是叫不分钱给他们。

    现在,看明白了吧。
    最后,还担心刘唐再去找他们俩送金子,所以就恐吓刘唐,小心你小子被人认出来了!今夜,你必须回去!再不能呆在这里耽搁了!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宋江不是不要金子,而是想要得到全部的金子!(并且还落一个“义”的好名声。)而朱、雷二都头,一分钱也没得到。
    这就刚好和“强盗分金”里利润最大化的逻辑是一致的:我得全部,你们不得。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27.解秘《水浒》:送金子的阴谋

    刘唐背着一大包金子,像个蜗牛一样,来到县衙门前探头探脑,打听宋江。说是代表梁山前来送金子以致谢。
    这一段,粗看似乎合理,然细读则疑点重重。

    首先,刘唐并不认识宋江。按说不应该派他来。
    虽然他曾经和宋江有过一面之缘,但大家谁也没怎么看清楚。(当时宋江报信,匆匆给大家拱了拱手,转身就走了。)即使当面站一起,刘唐还是不认得。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派他来呢?怎不派个熟点的人来呢?
    其次,我们再看刘唐:他号称“赤发鬼”,不是个一般的人,一身黑肉,紫黑阔脸,鬓边一搭朱砂记,上面生一片黑黄毛。豪无疑问,他的相貌,是所有强盗们中最有显著特征的一个了。
    就因为他这副尊容,一看就不是个好鸟,所以案发前,他没干坏事,也曾被巡逻队抓住过。为什么抓他?只因他看起来就像个坏人。
    好奇怪哟,为什么不派别人来?偏偏要派他这个最有显著特征、最容易被人识别的家伙来呢?

    其三:刘唐背着一大包沉甸甸的金子,在县衙探头探脑,是非常容易被逮住的。因为这县里好多人都认得他!至少就有二十几个人,在晁盖庄上捆过他!吊过他!还又为十两银子大干过一架!
    因此,在众多的弟兄中,衙门里并不认识别人,却恰恰就只认得这个“赤发鬼” 刘唐!——派谁来都可以,就是不该派他来!这该有多危险啊!

    营救白胜,还知道要安排陌生人去。说明晁盖、吴用并非脑残。可给宋江送金子,却偏要安排在衙门里早已挂了号的刘唐去冒险。这一点,太不应该了呀。
    背后定有蹊跷。所以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故意而为之!
    故意要坑害刘唐!
    要坑死这狗日的刘唐!
    因为晁盖他后悔了。
    本来过的好好的,家里也有钱、有庄园,还是个村干部。就因为听信刘唐一句话,去抢什么生辰纲,晁盖干下了一件最为后悔的事!
    抢了几担石头,没几个钱。不得已上梁山,为了拉拢人心,竟把“自家庄上过活的金银财帛”都拿出来大家分了。搞得他“正没金帛使用”。(第二十回)
    都是这刘唐害的。晁盖暗忖道,把老子害惨了,叫你也不好过!叫你们大家都别想有好日子过!就算是死,也要多拉几个垫背的。

    于是,刘唐被置于最大危险处,安排他送金子。另带一封书信。

    书信:意味着我掌握你们“通匪”的把柄。
    这封书信也是专门用来害人的!否则,何必写那么多的总结报告机密事宜?若是出于礼貌,简纸一函,也就够了。
    这一布局,可能会坑害到一大阵人:
    1. 刘唐背着一大袋金子,本身就不正常,背到县衙门来,就是叫他“自投罗网”!因为要找宋、朱、雷三人中的任一人,都必须要到衙门里来!这样,刘唐极可能被捉住。或会供出宋、朱、雷三人。
    2. 若刘唐没被捉住,则书信会坑害到宋江;或是100两金子让宋、朱、雷三人分账不均狗咬狗。
    3. 朱仝暗放晁盖,宋江本不知道。现在故意让他知道了,就可以多拖一个人下水。
    4. 雷横从没表明过立场,晁盖用不着谢他。却也分金子给他,就又可以多拖一个人下水。若出了事,雷横真的是有口莫辩!
    5. 宋江报信,朱、雷并不知道。朱仝私放晁盖,宋、雷也不知道。而雷横其实什么也没做。三人本不是一伙的,现在,就是要搞的让大家都知道才好,栓在一根绳上的蚂蚱。
    6. 只要能坑害到其中的任意一个人,就可能会牵连到相关的一大阵人!从而可以有效地转移官府的视线,减轻梁山的压力。就算是死,也多几个陪葬的。
   
    所以,派刘唐送金子,表面看来,当老大的晁盖,是在讲义气、够朋友。而实际上,则是想利用金子、书信来害人。
    最先发现这个逻辑问题的是金圣叹,他觉得晁盖没道理让宋江知道朱、雷二人“通匪”啊,何况雷横也没做什么。更不应该让宋江向朱、雷二人转交赃款,这不是逼他自己暴露自己吗?

    解释不清,问题很严重,为了维护晁盖的义气形象,金圣叹只好将原文做了删改。就是在他删改后的版本里面,依然没法完全掩盖、美化,都无济于事,不能自圆其说。因为真相只有一个。他拿金子、书信,如此“大弄”,与相谢的差距实在太过。
    后来,宋江就因为那封信坏了事,杀人逃走。也就是N种偶然中的一种必然了。

    许多人不能理解,既然宋江与晁盖是“心腹兄弟”,那宋江又为何死活不愿上梁山呢?原因就在这里。宋江终于想明白了,原来晁盖是想害他。(就像后来他们坑害陆俊义一样。)

    宋江将何以应对?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28. 梁山好汉为何不近女色?

    梁山好汉,不近女色。一近女色,便不是好汉的勾当。
    事实果真如此?今天我们只看宋江。

    宋江,在县里当押司,手里有点钱,他这个大款被阎婆惜母女两看中了,(看中了他的银子),硬要宋江包阎婆惜当二奶。
    宋江初时不肯。后来不知怎么就答应了。
    就在县西巷内,讨了一所楼房,置办些家火什物,安顿了阎婆惜娘儿两个那里居住。没半月之间,打扮得阎婆惜满头珠翠,遍体金玉。……又过几日,连那婆子也有若干头面衣服。端的养的婆惜丰衣足食。

    从这一段描写,可以看出宋江出手阔绰。
    既然他已经包养了个二奶,并且夜夜都和阎婆惜睡在一起,又怎么说他不近女色呢?说不通呀。
    于是,为了维护、美化宋江的光辉形象,作者笔锋一转,继续写道:

    初时,宋江夜夜与婆惜一处歇卧。向后渐渐来得慢了。却是为何?原来宋江是个好汉,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

    呵呵,施耐庵老先生写的有些令人摸不着头脑。
    他硬要说宋江是因为爱学使枪棒,才渐渐来得慢了。
    可是,宋江的武艺,大家都知道的,他根本就没有什么武艺,也从没见他施展过什么枪棒棍法。
    讲武艺,比枪棒,宋江绝对是108好汉中的倒数几名。
    那么,宋江究竟为什么渐渐来得慢了?
    很简单。他这个大男人,玩这个十八九岁的小女人,一开始很新鲜,后来就玩腻了,当然就渐渐来得慢了。就是玩腻了,哪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理由!

    凡不近女色,必是如下三种原因:
    首先,是经济问题。穷的没有吃的,连生计都发愁,那就只好被迫不近女色了。
    如果经济上没有问题,那就是生理上有问题了。你想啊,一个人的功能要是出了障碍,他就是想近女色,也没招。
    如果经济上、生理上都没有问题,还是不近女色,那是什么原因呢?我告诉你,这叫有病!神经病!心理变态。
    心理上出问题了,肯定不正常了。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怪异癖好。

    现在,我们再来看宋江,他经济上没有问题,生理上也没有问题,因此,可以断定他是心理上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呢?《水浒传》中有一段详细的描写:

    那一天晚上,宋江和阎婆惜在房里,两个面对面坐着。
    宋江低了头不做声。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看官,你道他在想什么?真的是不近女色?不是的。他是在装正人君子,坐怀不乱,他是想要阎婆惜自己主动把自己送过来迎奉他。
    而阎婆惜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宋江身上,坐着不动,肚里寻思:“我只心在张三身上,兀谁奈烦相伴这厮!”
    那婆子见女儿不迎奉宋江,心中不悦。便哈哈地笑道:“你两个又不是泥塑的,做甚么都不做声?押司,你不合是个男子汉,只得装温柔,说些风话儿耍。”
    婆子一语道出了宋江的真病,“装温柔”, 不是个男子汉。
    但宋江仍低着头不做声,女儿也别转着脸弄裙子。

    婆子走了。宋江在楼上肚里寻思说:“……夜深了,我只得权睡一睡。且看这婆娘怎地,今夜与我情分如何?”
    这是宋江的心里话。接着,作者又写道“却说宋江坐在杌子上,只指望那婆娘似比先时先来偎倚陪话”。
    反复说明,宋江是在等待阎婆惜向先前一样,主动过来迎奉他,偎倚陪话。
    阎婆惜想,你一个大男人不来理睬我,我干吗要理睬你,“只见说撑船就岸,几曾有撑岸就船!”
    就这样,两个人一直坐着都不动。宋江想着阎婆惜,阎婆惜想着张三。各想各的心思。
    当下宋江坐在杌子上,睃那婆娘时,复地叹口气。
    一直坐到夜里11点,那婆娘不脱衣裳,就上床去,朝里面睡了。宋江看了,寻思道:“可奈这贱人全不睬我些个!她自睡了。”
    你看,就因为阎婆惜没有主动迎奉他、偎倚他,心理就开始变态了,阎婆惜就变成“这贱人”了。
    阎婆惜上床睡了,宋江也跟着上床去睡。两个人一动不动。
    大约转钟12点的时候,听见那婆娘发出一声冷笑。宋江心里气闷呀,如何睡得着!憋着这口气一直捱到早上5点钟,熬不住了,爬起来,冷水洗了脸,穿了衣,开口大骂道:

    “你这贼贱人好生无礼!”

    “这贱人”, 变成了“这贼贱人”。
     这一夜,宋江就说了这一句话,开口就是骂人。骂得莫名其妙,阎婆惜并没犯贱啊,也没见她好生无礼呀。
    宋江何以要骂她?完全是因为宋江期待她仍像往日一样犯贱,却一直没有等来!变态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最终而爆发。

    由此观之,所谓的“好汉不近女色”,都是无稽之谈,其背后掩盖的则是一种荒诞的阴暗的变态的扭曲的心理。既要…又要…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29. 解读《水浒》:杀二奶血案是如何酿成的


    晁盖送来的那封信——害人的信,无意中落到了阎婆惜的手中,果然坏了大事。
    阎婆惜收了金子和信件,乐坏了:天教我和张三买东西吃,我正要和张三做夫妻,单单只多了你这个黑宋三。今日也撞在我手里!原来你和梁山强贼通同往来。

    宋江急匆匆赶回来,遭到阎婆惜的勒索。
    阎婆惜说:第一,你要写保证书,任我改嫁张三。第二,你原先在我身上花的钱,不许你再要!第三,晁盖送的一百两金子,快把来与我,我便饶你这天字第一号官司!你若怕是贼赃,快溶过了与我。
    这娘们宰的够深!宋江就为难了,因为那一百两金子的确拿不出。
    阎婆惜冷笑道,那咱就到衙门里说,你也说不曾有这金子。
    宋江就发起怒来,哪里按纳得住!睁着眼道:“你还也不还?”那婆娘就是不还,若要还时,在郓城县还你。

    宋江便扯开那婆惜盖的被,伸手来夺。原文写道:“一不做,二不休,两手便来夺。那婆娘哪里肯放。宋江在床边舍命的夺,婆惜死也不放。”
    你看,两个手,夺不赢一个娘们。宋江原来没力气,更不谈武功。
    慌乱中,拽出那把压衣刀子。宋江便抢在手里。那婆娘叫:“黑三郎杀人也!”
    只这一声,提起宋江这个念头来。那一肚皮气正没出处,婆惜却叫第二声时,宋江按住那婆娘,右手去那婆惜嗓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宋江怕她不死,再复一刀,那颗头伶伶仃仃落在枕头上。
    郓城县宋科长怒杀二奶案发生了!

    接着,宋江马上将书信烧掉,毁灭证据。然后,走出楼来。看到这里,不禁奇怪,尸体怎么办?难道不需要掩饰处理么?不怕发现?
    还有更离谱的。
    宋江下楼,那妈妈上楼,两个撞着。
    婆子问:你两口儿在闹什么?
    宋江竟没有半点害怕的样子,也没有连哄带骗的把老妈妈支开,而是直截了当地说:“你女儿忒无礼,被我杀了。”
    就像他亲妈似的,爽快地承认了罪行。
    婆子不信,笑道:瞎说什么,休要取笑。
    宋江道:“你不信时,去房里看。我真个杀了。”
    卧槽!宋江杀了人,居然完全没当回事!老子真的把她杀了,不骗你的!不信,你去看呀。宋江咋就这么牛叉呢?!
    那婆子道:“我不信。”推开房门看时,叫声:“苦也!”
    宋江道:“我是烈汉,一世也不走。随你要怎地。”

    关于这一段比较离谱的描写,就有人说了,这宋江是不是弱智啊,既然已经杀了人,又被她老妈撞见,那何不干脆也一刀做了!杀人灭口,伪造现场,脱身干净?还让她去告官?
    又说有人说了,这正是宋江的坦荡之处。他尊重司法,敢作敢当,是个好汉,杀了人也不畏罪潜逃。
    呵呵。怎么说呢。分析一个问题,不能片面的看,我们应该联系上下文,整体的看。笔者愚见如下:

    宋江在杀二奶之前,怕的要死!一听说要见官,就要杀人。杀了二奶之后,反而气定神闲,他不怕了!前后表情孑然相反!为何?其转折点就在:烧毁信件!
    宋江杀二奶,是因为恐惧!恐惧那封信,才杀人灭口。当信烧毁后,恐惧消失。宋江所以不杀那老妈,是因为不恐惧,当然就不必再杀人灭口了。
    也就是说,在宋江看来:他怕的是“通匪罪”,却并不怕“杀人罪”!
    通匪罪是什么?“天字第一号官司”!这一定会要了宋江的小命!
    而杀人罪,宋江则不怕。既非他弱智,也不是坦荡。而是宋江这个小吏,太太太熟知官场潜规则了!
    后文有交代,抓捕他的刑警队长雷横,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听我说,宋押司他犯罪过,也未便该死罪。
    明白了吧,这句话道出真谛。杀个人,宋江不会死,用不着抵命。

    1. 以宋江的关系,最多判个“误杀”。是因为二奶与张三通奸,两人怄气揪斗起来,一时失手,误杀了。你看,不用抵命了吧。
    2. 阎婆子一家只剩她一个了,又是老远的外来人口,举目无亲,根本就没有人帮她。县令又怎么会帮她呢?这还不好摆平啊。
    3. 命,是有价的。“这个二奶的命价 = 她妈后半生的丰衣足食”。宋江当然出得起这个价。
    4. 就算去坐牢,一遇到皇恩浩荡,天下大赦,宋江就又回来了。
    怎么算都行,反正不会死罪。
    甚至,死者阎婆惜的尸体,怎样处理,宋江早就想好了:这个容易。到外面陈三郎家买一具棺材来,仵作入殓时,我自分付他。几十两银子,打发的干干净净。
    正因为这样,宋江杀掉这个“命贱”的二奶,才不会紧张,也不会害怕。反而还会趾高气扬牛X哄哄地说,我把你女儿杀了,我真个杀了!我杀了人也不跑,我随你要怎地!
    大有其奈我何的姿态!

    因此,我们可以把二奶阎婆惜的死因归结为两点:
    1. 死于她的贪婪。宰大款,宰得太过分了。遭来杀身之祸!
    2. 死于她的无知。她不知道大款都精于潜规则!只需支付较低成本,就可取她一条人命!

    当二奶也不容易。警钟啊,千万别学阎婆惜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689

主题

59万

铜板

90

好友

传奇会员

火影忍者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403483

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宣传勋章贡献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30. 揭秘《水浒》中的无间道

    《水浒传》第二十二回,讲到阎婆子告官,宋江逃走。

    当时,宋江直接回到了家里。
    他既没有去梁山投奔晁盖,也没有漫无目标的流浪天涯。他就呆在他自己家里。
    于是,就有人说了,宋江,你脑子是不是有问题呀,你杀了人还不快跑!呆家里等人来捉你吗?那鲁提辖还知道要急急卷了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一道烟跑了。你怎么就不跑呢?
    上回说过,宋江在郓城县这个小地盘上很牛叉。就连县令也想徇私枉法替他开脱。所以,宋江就用不着慌不选路,先呆在家里看形势,只要花钱把事情摆平了,他照样还是可以再露面的。
    但是,阎婆子大闹公堂,逼得县令也没办法,只好叫公人去搜捕。当然没找到。那张三又怂恿阎婆子三番五次的闹,每日县衙里喊冤叫哭的威胁,县令只好敷衍,又叫朱、雷二都头带人去搜找。

    紧接着,奇怪的事发生了。
    朱仝队长(都头)猜测宋江就躲在自家的地窖里,一进去,就“搜”到了宋江,兄弟,休怪小弟今来捉你,最后答应放宋江走。宋江马上就开始出逃,远走高飞去也!
    这一回故事就叫做《朱仝义释宋公明》。是朱仝讲义气,私放了宋江。所以,就连清初第一才子金圣叹也在此处评曰“朱仝出色过人”。都说他讲义气。
    但是这样一来,义气虽然突出了,可逻辑上就完全说不通了!这个漏洞奇怪的令人匪夷所思。
    你看,宋江最后是逃跑了。既然要跑,何不早跑?他有充足的时间可以早就跑的无影无踪,又何必要等到朱仝来放他,他才跑呢??
    那么,请问,在朱仝到来之前,宋江在家里做什么呢?什么都没做呀!难道说,他就是要在家里专程坐等朱仝过来,先捉住他,再放掉他,最后道一声,兄弟,你很讲义气!才跑的?
    很显然,没这种事。

    因此,逻辑上就一定是:宋江一开始并没有跑的意思。如果想跑,那早就在第一批公人捉他之前(或之后)就跑了,决等不到朱仝、雷横他们来。
    先不打算跑 — 见到朱仝 — 谈话后 — 决定逃走。
    因此,宋江的逃亡,肯定与朱仝有着莫大的关系!

    当时,朱仝到了宋江家,叫士兵们把宋家包围,让雷横先进去搜查,自己却不进去。为什么要这样做?究竟出于何种用意?
    真的是为宋江考虑吗?不是的,只有一个目的:试探雷横!
    按照原文的描述,宋江曾于酒后告诉过朱仝,他家佛堂下面有个地窖可以藏身。那么,宋江是否也向雷横透露过呢?雷横知道这个秘密吗?朱仝不能确定。所以要试探一下雷横。
    否则,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古怪的一个先搜一个后搜。一起进去才是正常的,两个人晃荡一圈就走,敷衍了事,不是很好吗?(即使每天捉一次,也捉不到。)
    如果雷横知道这个秘密,抓住了宋江。那么,就是雷横不讲义气!而朱仝便有了两个选择:既可以和雷横一起到县令那邀功;又可以向私放晁盖那样故意让宋江逃脱,做个讲义气的人!
    如果雷横不知道这个秘密,搜不到宋江。朱仝就可以再进去,那么,这个人情就铁定是他的了。是他最讲义气,私放了宋江。
    这就是朱仝要雷横先进去搜的真正原因!

    果然,雷横出来说不在里面。朱仝就独自一人进去,走入佛堂,揭起那片地板,将绳子一扯,铃声一响,宋江就从地窨子里爬出来。
    宋江知道刚才已经搜过一次了。(雷横究竟有没有找过宋江,其实朱仝、外人都无法确定。)这次大概是他父兄,没想到却是朱仝,大吃了一惊!
    朱仝对宋江说的话,有三:
    “只是被张三和这婆子在厅上发言发语,道本县不做主时,定要在州里告状。”
    (阎婆子要到州里去告状!就是县太爷也罩不住你了!)
    “我只怕雷横执着,不会周全人,……此地虽好,也不是安身之处。倘或有人知得,来这里搜着,如之奈何?”
    (我虽然能放过你,但我不能保证别人也会放过你呀。)
    “兄长可以作急寻思,当行即行。今晚便可动身,勿请迟延自误。”
    (必须走,你今天晚上就走!)

    当夜四更,宋江逃走。所以说,宋江逃亡,是在见到朱仝之后。而事实上,宋江一走,那阎婆子就不告状了,“这婆子也得了些钱物,没奈何只得依允了。”
    表面上看,是朱仝放了宋江。而实际上宋江心里清楚的很,这也正是宋江后来为什么不领朱仝的情,还要反过来害他的原因。

    宋江和他的弟弟宋清,两个人一起逃亡。宋清也没有犯罪呀,他跑个什么,本来没罪的,现在不成了包庇罪?他是陪同保护宋江的。看来,宋江开始感到恐惧了。
    宋江既怕被捉,更怕被梁山晁盖派人来劫去,拉他下水,这才是他最为恐惧的原因。因为宋江早已从刘唐处知道了朱仝是晁盖的人!
    从晁盖送那封信来,宋江就一直没有好日子过,最终被害成今天这个局面,所以即使慌不择路,也绝不去梁山投晁盖!怕晁盖再害他。这也是大家奇怪宋江为何不往梁山跑的原因。

    宋江没头没脑地一气行了数程后,才思量道:“我们却投奔兀谁的是?”
    夷?太奇怪了,他平时朋友不是挺多的吗?怎么关键时候竟不知道去投奔谁?
历经100天的非洲之旅完成了,回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