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lccqq 于 2011-5-22 20:55 编辑
# }6 N5 g( \6 `! k E: j1 d# n* s1 y0 N: i4 Q2 u
国家测绘局和水利部5日在京举行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底图交接仪式。国家测绘局向水利部门提供了1:5万数据更新工程、西部测图工程、灾后重建测绘工程等国家重点测绘项目形成的最新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这是新版1:5万数据首次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大规模全面应用,水利部门将在全国水利普查工作中全面使用上最新测绘成果。 据介绍,新版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现势性强、内容丰富、精度高,包含了很多水利基础信息,如河流结构线、水流方向、堤防、水闸线、涵洞等。普查以此为基础,将大幅度减少水利普查的工作量,彻底改变传统作业方式,使内业和外业实现统一基准。除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外,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测绘部门还开通了地理数据提供的“绿色通道”,快速提供部分1:1万数据。据统计,目前已有22000余幅成果提供水利普查办公室,占全国总图幅数的93%。 此外,为确保首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国家测绘局快速组织近300名技术人员投入数据生产,紧急调用北京和外地十余台高精度绘图仪打印底图,目前,电子版工作底图提供数据量已达12.4TB;同时,测绘部门积极加强与水利部门沟通协调,北京、江苏、浙江等多个省市测绘部门已同水利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全力配合普查工作开展。 为实地普查全国2859个县的水利资源和基础设施等情况,此次普查还首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进行水利资源调查。通过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 测绘作为水利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其成果的应用,对于提高水利普查工作效率、降低普查工作强度、保障普查成果高效管理等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水利信息也是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相关成果不仅可在“十二五”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将成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地理信息与水利普查工作的结合,不仅是国家测绘局与水利部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举措,必将为推进国家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立新的模式。 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测绘技术将继续为水利普查提供基础保障服务,加快最后一批成果提交和工作底图制作,配合做好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建设,并通过加强与水利部门的合作,开展利用水利普查成果更新基础地理信息工作,探索基础地理信息与水利专题信息相结合的新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