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1915|回复: 1
收起左侧

[其他] 迁安神奇“寒地”三伏天—4℃

[复制链接]

2786

主题

4万

铜板

269

好友

版主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33467

宣传勋章灌水勋章贡献勋章斑竹勋章活跃勋章

发表于 2011-5-10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地村民希望能有相关单位对地寒现象做一次彻底的调查
82,本报以《迁安神奇“寒地”三伏天—4》为题,报道了迁安市夏官营镇耿庄村西南一块尾矿山脚下的地表温度在三伏天内仅为—4的奇怪现象,报道刊出后,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
为了解开谜底,84日上午,记者邀请到河北省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的相关专家来到现场实地考察。
  84日上午10许,记者一行来到耿庄村西南尾矿山时,尽管天气闷热异常,但还是有不少附近村民闻讯来到矿山脚下避暑。
  记者在现场看到,与7月末记者首次来到现场时相比,尾矿山脚下的碎石块遭到了更大规模的翻动,原有的村民休憩的浅坑被挖得更深更大。一位正在坑内纳凉的村民告诉记者,近几日来,“寒地”的奇特现象在附近村庄内广为流传,每天都有数百人赶来体验夏日的“极地气温”,“昨天晚上这里山上山下到处是人,至少有500多人吧,很是热闹。”这位村民告诉记者。
  由于对这种奇怪的自然现象没有科学的解释,当地村民当中逐渐传开了各种猜测,“这里以前是一片坟地,当年采矿时,还曾经从这里挖出过铜人铜器。”一名老者对记者说,他认为这种寒气可能是从地下古墓当中传上来的。
  随记者一同前来的河北省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地环所所长刘先生在现场进行简单查看后告诉记者,经过现场查看,他怀疑可能是该段尾矿山下存在地质裂缝,地表下的恒温温度透过地缝,通过空气对流,从而传到地表,“可能是地下较深处有古墓,或是挖矿时遗留下的坑道,或是自然形成的地质裂缝,导致地表下层的恒温气流传到地面,造成这种奇怪的自然现象。”刘所长称。
然而对于这种解释,很多村民并不信服。一位村民从家中拿来了温度计,随意插在了一处石缝当中,仅一分钟后,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便从32降到了2,“如果稍微向下挖一点,温度会更低。”村民们表示,他们希望能有相关单位对该地段的地寒现象做一次彻底的调查。(燕赵都市报记者 王天译 田林
迁安神奇“寒地”三伏天—4℃ 网友纷纷猜测
来源:燕赵都市报 时间:2010-08-12 09:57:00
  201082,本报以《迁安神奇“寒地”三伏天—4℃》为题,报道了迁安市夏官营镇耿庄村西南一块尾矿山脚下的地表温度在三伏天内仅为—4的奇怪现象。
84上午,河北省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的相关专家来到现场实地考察后,仍未能得出肯定结论,这更增加了“寒地”的神秘性。报道刊出后,不少读者纷纷在燕赵都市网www.yzdsb.com.cn及贴吧中转载留言,猜测地寒的种种可能。
  IP地址为60.2.99.* 的网友在网上留言,讲述了关于尾矿山附近山脉的一个传说:耿庄坐落在青龙河畔、白蟒山脚下,从前山清水秀,碧水蓝天。村西南方向的白蟒山上,有一棵不老松,这棵松树据说有百岁,但树高不超六米,直径不超过20公分。山顶南坡有一座龙王庙,里边供奉龙王爷,八百罗汉,四大金刚保地方风调雨顺。
  庙宇全是柏木结构,庙宇建到只剩两扇庙门时,不想木料用尽。这时,青龙河忽然发了一场大水,施工人员去看水情,只见从大河上游冲下两扇庙门,施工人员将门捞上后,装到庙门上正好合适。1927年,不知何故,人们将庙拆了,当地人都参加了拆庙,每人分一件东西,现在有的家还保存。当时看庙人将庙里的铜佛宝贝挖坑埋到山坡下,埋了九缸十八锅,还有两尊铜佛。自从龙王庙被拆后,人们便经常在山上见到一条白色蟒蛇,身如缸口粗细的蟒蛇经常围在白蟒山头上,将头探入青龙河中饮水。1969年文革期间,一尊铜佛被人挖了出来,另一尊在2008年被挖出,目前存放在迁安博物馆。铜佛被挖出后,人们就再也没有见到过白蟒蛇的身影,而每当人们路过白蟒山脚下时,总能感觉到瑟瑟冷风。
  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不能作为“寒地”的科学解释。IP地址为60.2.23.*的网友在留言中表示,类似“寒地”的奇特现象,是“由于尾矿堆积造成的”,该网友在留言中称,大多数规模比较大有几年堆积历史地尾矿库内部都会存在结冰现象,而且常年不会融化,曾经有过夏季因暴雨冲刷造成尾矿库跨坝的情况,发现尾矿库内部大部份都呈现结冰状态,也有过废弃多年的尾矿库因二次选矿而重新采挖尾矿库,发现尾矿库内部还存在结冰现象!
  在解释地寒现象的同时,该网友还奉劝大家不要长时间在尾矿库附近逗留纳凉,特别是不要冒然挖掘尾矿库,以免发生危险。 (记者 王天译 田林)
《迁安神奇“寒地”三伏天—4℃》后续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王天译田林/文张啸龙/
实地考察迁安神奇"寒地"地貌
http://www.huanbohainews.com.cn
2010-11-05 8:14
来源: 燕赵都市报




  201082,本报以《迁安神奇“寒地”三伏天—4℃》为题,报道了迁安市夏官营镇耿庄村西南一块尾矿山脚下的地表温度在三伏天内仅为—4的奇怪现象,报道刊出后,引起国内读者和相关专家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开谜底,昨日上午,在本报记者及央视《走进科学》栏目组记者的陪同下,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两名地质专家来到尾矿山进行实地考察。
  昨日上午11时许,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庞研究员及韩研究员来到尾矿山脚下进行实地察看。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天气日渐寒冷,虽然艳阳高照,但尾矿山脚下早已没有了纳凉人。经过几个月的雨水冲刷及风吹日晒,尾矿山的半坡上留下了深达半米的沟壑,而之前村民在尾矿山脚下挖出的纳凉坑也早已被填平。在雨水的冲刷下,路边的地基较比几个月前又高出了许多。
  由于尾矿山中仍含有较高的铁矿成分,距尾矿山稍微近一些,指南针便近乎失灵。经过专家的实地勘测,尾矿山位于北纬3956分,东经11850分,海拔约为56,发生地寒的一侧在尾矿山的北侧偏西方向。经测量,当地当日上午1115分的室外温度为16摄氏度,光照下的地表温度为21摄氏度,然而稍微将温度计插入尾矿山脚下的岩石缝中,温度便急速下降,两分钟过后,最低温度已然降至1.5摄氏度
  由于秋收季节已过,几个月前长满农作物的耕地上一片空空,视野极为开阔。记者一行发现,在尾矿山的西北侧约百米处,有两个面积在数亩之间的水塘,正西方向约300处,则是距地表约百米深的矿坑。
  庞研究员告诉记者,经初步查看,造成地寒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因为“下行地下水”造成的。随着尾矿石的人为堆积,体积较小的矿石往往会降沉至底部,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松散层,一旦发生降雨,雨水便会沿着矿石缝下沉,而在下沉过程中,便会带走矿石的热量,水流量越大,所带走的矿石的热量也就越多,而堆积在上方的尾矿山则起到了“棉被”的作用,使之形成和外界大气候隔绝的小气候环境,最终形成了地寒的效果,除外界的降水外,尾矿山下也应有流量相对较大的地下暗流,长期流动的水流也带走了矿石的热量。除此之外,亦不排除矿石中含有某些能够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吸热效果的化学成分在内。
  韩研究员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韩研究员告诉记者,由于松散层的涵水性能极好,同时,这一层的空气和外界空气的对流又十分缓慢。迁安当地冬季气温较低、且降水量相对较多,当春季雪融化时,极为寒冷的雪水会沿着矿石缝流入松散层,温度也随之保存。由于松散层和外界空气近乎隔绝,且矿石的导热性能很差、辐射也较低,热传导的路径基本隔断,极为缓慢的空气对流使得低温空气透过矿石缝缓慢向外渗透,形成了特殊的低温层,也就是村民所发现的“地寒”。
  由于现场设备有限,无法对矿石成分进行检验,考察结束时,两位专家带走了尾矿山上的矿石样品,具体成分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革命尚未成功,我们还须签到! ...

7711

主题

31万

铜板

892

好友

超级版主

地信网论坛贵宾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28764

宣传勋章优秀斑主灌水勋章活跃勋章贡献勋章童话节勋章

QQ
发表于 2013-8-2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看看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板 +1 收起 理由
admin + 1 亲,你好快哦~~~

查看全部评分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