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后勤部长 于 2011-5-3 17:17 编辑
一、原石鉴别
1. 结晶特点:六方晶系,常见L66L27PC对称型晶形为六方柱和六方双锥及平行双面聚形,柱面发育有平行C轴的纵纹。晶体呈单个或晶簇状产出,具有不完全底面解理。由于性脆,祖母绿主要产于内生矿床中。
2. 颜色:绿色、淡黄绿、淡绿,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状。
| | | 图3-3-1 | 图3-3-2 | 图3-3-2-1 | 祖母绿的晶体形态 | 祖母绿的颜色 | ^TOP
二、成品鉴别
1. 折射仪测试:RI:1.566-1.600
DR:0.004-0.010 大多数DR在0.005-0.007
光性:一轴晶负光性
产地 | RI | DR | 相对密度(SG) | 哥伦比亚(契沃矿) | 1.571-1.577 | 0.006 | 2.69 | 哥伦比亚(穆佐矿) | 1.578-1.584 | 0.006 | 2.71 | 乌拉尔 | 1.581-1.588 | 0.007 | 2.74 | 印度 | 1.585-1.593 | 0.007 | 2.74 | 桑达瓦纳 | 1.586-1.593 | 0.007 | 2.73-2.77 | 南非 | 1.586-1.59 | 0.007 | 2.75 |
2. 分光镜测试:祖母绿具有典型的吸收光谱
红区双线(683、680nm),红区一条吸收线线(637nm)和两条弱带(662、646nm),黄区一条宽的弱吸收带,蓝区吸收窄带(477nm)和紫区吸收。
3. 二色镜测试:祖母绿多色性明显,淡黄绿色/绿色;淡蓝绿/绿色。
4. 查尔斯滤色镜测试:部分产地的祖母绿在滤色镜下会变成粉红色或暗红色。
5.紫外发光性测试:红色、绿色或惰性,产地不同发光性有差异。
6. 显微镜下观察:祖母绿内含物极其丰富,主要为晶体矿物包体、气液包体及空洞、羽状体和生长色带等:
① 各种晶体包体
a. 云母:外形浑圆,半透明状、无色、褐色、黑色或绿色。常见于赞比亚、奥地利、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宝石中
b. 阳起石和透闪石:呈叶片状、柱状、针状、灰白色晶体、透明到半透明、桑达瓦、纳透闪石呈弯曲或破碎的纤维状。
c. 铁矿物:作为褐色染料出现在裂隙、羽状体中。晶体呈黑色、不透明状。见于任何产地。
d.黄铁矿:浅铜黄色,不透明,晶形完好。见于哥伦比亚和巴西祖母绿中。
e.方解石:半透明,白色菱形晶体,或不规则侵蚀残晶。
f.其他晶体:金红石、氟碳钙铈矿、锡石、毒砂、硅铍石等。
② 气液包体
a.二相包体及空洞
管状包体为气液二相包体或空洞,平行结晶C轴排列,在印度祖母绿中呈规则的两相负晶,形似矩形或逗号,逗号的"尾巴"含有云母碎片,形成空洞的一个边。
b.三相包体:哥伦比亚祖母绿中气、液、固三相包体,圆形或长而尖形空洞中,含有气泡和岩盐晶体,晶体呈四方形或菱形。
| | 图3-3-5 | 图3-3-6 | 祖母绿中的气液二相包体或空洞 | 祖母绿中的气、液、固三相包体 |
③ 羽状体:在祖母绿中液态包体常呈羽状体分布。
④ 色带或生长带:平行柱面或底面分布。
⑤ 针管状包体:当祖母绿含有大量的针管状包体时,只要加工取向正确时可产生特殊的光学效应:猫眼效应、星光效应
| | | 图3-3-7 | 图3-3-8 | 图3-3-8-1 | 祖母绿中的液态包体常呈羽状体 | 祖母绿中的生长色带(纹) | 针管状包体 | ^TOP
三、 祖母绿产地及特征
不同产地的祖母绿内含物有差异,从而可根据内含物的特征来鉴定宝石,如成品祖母绿中存在特征包体时,可方便的指明产地。
2. 哥伦比亚:具有特征的气、液、固三相包裹体,固体包体为石盐,液态包体为石盐水,气体为封闭在液态包体中的气泡。方解石、石英和白云石 包体有完好的晶体形态,也有晶棱溶后呈浑圆状的外形。其中契沃矿含黄铁矿较多,放大观察晶形完好,颗粒小时呈现出小黑点状分布于祖母绿中,穆佐矿含特征黄棕色柱状氟碳钙铈矿。此外,常可见缝合线状内含物,使宝石呈云雾状。RI1.57-1.584 DR0.006 SG2.69-2.71。
| 图3-3-9 | 哥伦比亚祖母绿中具有特征的气、液、固三相包裹体 |
达碧兹(Trapiche):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祖母绿,产于哥伦比亚穆佐(MuZo)地区和契沃尔(chivor)地区,它具有特殊的生长特征。
a. 穆佐产出的达碧兹在绿色的祖母绿中间有暗色核和放射状的臂,是由碳质包裹体和钠长石组成,少见有方解石、黄铁矿。
b. 契沃尔产出的达碧兹祖母绿中心为绿色六边形的核,由核的六边形棱柱向外伸出六条绿臂,在臂之间的"V"形区中是钠长石和祖母绿的混合物。
| | 图3-3-10 | 图3-3-11 | 祖母绿中间有暗色核和放射状的臂 | 祖母绿中心绿色核的六边形棱柱向外伸出六条绿臂 |
X-射线衍射证明,达碧兹祖母绿为一个整体单晶,钠长石被包裹在祖母绿晶体中。
2. 乌拉尔:具有典型的含似竹节状阳起石针状晶体和云母片。RI1.581-1.593 DR0.007 SG2.74
3. 印度:"逗号"状晶洞,是由含气、液两相包裹体以及小粒云母晶体构成特殊的形状。RI1.585-1.593 DR0.007 SG2.74
| | 图3-3-12 | 图3-3-13 | 典型的含似竹节状阳起石针状晶体和云母片 | 印度"逗号"状晶洞 |
4. 津巴布韦桑达瓦纳:祖母绿粒径较小1-3mm,但颜色鲜艳明亮,常含透闪石针状晶体、石榴石、针铁矿等。透闪石晶体呈细长而弯曲状分布. RI1.586-1.593 DR0.007 SG2.73-2.77
5. 赞比亚:含有大量的拉长状两相包裹体、纤维状和针状透闪石晶体。
| | 图3-3-14 | 图3-3-15 | 透闪石晶体呈细长而弯曲状 | 拉长状两相包裹体、纤维状和针状透闪石晶体 | ^TOP
四、祖母绿仿制品的鉴别:
祖母绿的仿制品有绿色萤石、绿碧玺、磷灰石、、翡翠、铬透辉石、绿色钙铝榴石、钇铝榴石、翠榴石、绿玻璃、soude祖母绿等,其性质见下表:
名称 | RI | DR | SG | 光性 | 硬度 | 其他 | 萤石 | 1.434 | / | 3.18 | I | 4 | 光泽弱,无多色性,强荧光 | 碧玺 | 1.62-1.64 | 0.018 | 3.01-3.11 | U- | 7-7.5 | 多色性强,刻面棱重影 | 磷灰石 | 1.63-1.64 | 0.003-0.006 | 3.18 | U- | 5 | 稀土谱 | 翡翠 | 1.66 | / | 3.2 | / | 6.5-7 | 集合消光,翠性 | 铬透辉石 | 1.67-1.70 | 0.0025 | 3.3 | / | 5.5-6 | 刻面棱重影,505nm吸收 | 铬钒钙铝榴石 | 1.74-1.75 | / | 3.6-3.7 | I | 7-7.5 | 光泽强,亮度大,固态包体 | 钇铝榴石 | 1.83 | / | 4.28 | I | 8.5 | 拉长状气泡,光泽强,色散强 | 翠榴石 | 1.87 | / | 3.85 | I | 6.5-7 | 色散强,光泽强,马尾丝包体 | 绿玻璃 | 1.60-1.66 | 0.009 | 3.4-4.0 | I | 5-7 | 气泡,旋涡纹 | Soude祖母绿 | 1.544-1.533
1.57-1.58 | 0.006 | 2.65
2.7-2.9 | / | 7-7.5 | 拼合介面 | 石榴石拼合石 | >1.81 | 可变 | / | / | 5-7.5 | 拼合层气泡,旋涡纹,光泽差异 |
绿色萤石、绿色钙铝榴石、钇铝榴石、翠榴石、绿玻璃等为各向同性宝石,偏光仪下表现为全消光,折射仪上为单折射或负读数及其内含物特征都可以与祖母绿相区分。
翡翠为多晶质宝石,折射率、相对密度值和典型的光谱特征与祖母绿相区分。
碧玺和铬透辉石折射率和双折射率均高于祖母绿,刻面棱双影线明显与祖母绿相区别。
以石榴石为顶的拼合石,以拼合面上气泡、红环效应为主要鉴别特征。
| | | 图3-3-16 | 图3-3-17 | 图3-3-18 | 拼合层上的气泡 | 以石榴石为顶的拼合石 | 红环效应 | ^TOP
五、合成祖母绿的鉴别
合成祖母绿有两种方法,熔剂法和水热法。不同方法的合成祖母绿鉴别特征不同,同一方法,不同生产公司的产品其鉴定特征有些差异,鉴别合成品主要通过宝石内含物和某些光学性质加以区别。 1.熔剂法合成祖母绿的鉴别:
(1).折射仪:RI 1.560-1.567(吉尔森N型 1.571-1.579)
DR 0.003-0.004(吉尔森N型 0.006-0.008)
(2).密度测试:SG 2.65-2.66
在2.65重液中缓慢下沉或悬浮
合成方法 | 类型 | 折射率 | 双折射率 | 相对密度 | 助熔剂法 | 恰塔姆 | 1.560-1.563 | 0.003 | 2.65 | 吉尔森 | 1.563-1.566 | 0.003 | 2.65 | 莱尼克斯 | 1.562-1.566 | 0.004 | 2.65 | 吉尔森"N" | 1.571-1.579 | 0.006-0.008 | 2.67-2.70 |
(3).发光性测试:紫外光下强红色荧光,吉尔森N型惰性。
(4)分光镜测试:吸收光谱同天然,更清晰、更典型;
| | 图3-3-20 | 图3-3-21 | 合成祖母绿477nm吸收线清晰 | 吉尔森合成祖母绿427nm吸收线清晰 |
(5) 滤色镜:一般呈红色,N型不变色
(6) 显微镜:
a.云翳状、花边状、烟雾状、面纱状、羽状体
b.熔滴和孔洞
c.气固二相或三相包体
d.硅铍石晶体
e.种晶板残余
f.平直或六方色带
g.铂金片
(7) 红外光谱测试:无水的吸收峰
(8) 电子探针:微量Li,No等天然未见元素。 2.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的鉴别
(1)RI和SG
合成方法 | 类型 | 折射率 | 双折射率 | 相对密度 | 水热法 | 林德 | 1.567-1.578 | 0.005-0.007 | 2.67-2.69 | 莱特雷特那 | 1.570-1.605 | 0.005-0.010 | 2.65-2.73 | 镀层祖母绿 | 1.566-1.575 | 0.005 | 2.65-2.73 |
(2) 显微镜:
|
| | 图3-3-23 | 图3-3-24 | 图3-3-25 | 钉状、管状、硅铍石和孔洞 | 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的多层结构和表面增生裂纹 |
a.可见羽状体,内部较洁净
b.硅铍石晶体
c.针状包体
d.种晶片
e.二相包体
f.金属铂片
g.阶梯状、平行状或角瘃生长带和色带
k.近于平行状纹理
i.多层结构
j.表面增生裂纹
(3) 光性:紫外光下呈强红色、弱红色或惰性,查尔斯滤色镜下通常呈强红色或弱红色
(4) 红外光谱测试:含有水的吸收峰 ^TOP 六、天然祖母绿与合成祖母绿的鉴别
祖母绿根据颜色、折射率、双折射率、密度、光谱以及内含特征可鉴别出,但天然祖母绿和合成祖母绿极其相似,二者主要根据典型内含物加以区分。折射率、双折射率、密度、光谱等方面略有差异。
1. 内含物的鉴别
这是区分天然祖母绿和合成祖母绿最重要的依据,不同产地其内含物特征不同,不同的区分方法内含物也有差异。内含物典型时,可指出天然祖母绿的产地,合成祖母绿的方法,但内含物有时识别较困难,还需综合其它方面,方可下定论。 天然祖母绿和合成祖母绿的内含物特征
| 天然祖母绿 | 合成祖母绿 | 固态包体 | 云母、阳起石、透闪石、黄铁矿、方解石、岩盐、氟碳钙铈矿、金红石、石英、白云石、石榴石、针铁矿和锡石等 | 硅铍石晶体,种晶片,不透明三边或六边形的铂晶片。 | 两相及三相包体 | 1. 不规则状或层状分布的乳滴状气液两相包裹体;
2. 气液、液滴和立方体岩盐构成的三相包裹体(哥伦比亚)
| 1. 硅铍石和空洞组成的图钉状或剑状包裹体(水热法合成)
2. 破碎的熔融体,空洞的羽状体以及二相或三相长尖状包裹体(莱尼克斯助熔剂法合成)
| 其它 | 1. 液态羽状体,常呈蝉翼状,也可是铁染现象;
2. 细管状平行结晶C轴排列的空洞或孔腔等;
3. 大量的细小气液包体构成絮状体。
| 1. 液态羽状体,常呈蝉翼状,也可是铁染现象;
2. 细管状平行结晶C轴排列的空洞或孔腔等;
3. 大量的细小气液包体构成絮状体。 4. 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具典型的云翳状或花边状羽状体,放大70倍可见羽状体由排列成复杂图形的小滴或空洞组成。
5. 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的波纹状生长纹理。
6. 镀层祖母绿的双层结构及表面交织裂隙网细纹。
|
2. 折射率和相对密度的差异
大多数助熔剂合成祖母绿,其折射率、双折射率和相对密度均较小,而水热法合成祖母绿与天然祖母绿相互叠加在同一范围内。 性质 | 天然祖母绿 | 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 | 水热法合成祖母绿 | 折射率 | 1.567-1.600 | 1.560-1.566 | 1.566-1.605 | 双折射率 | 0.005-0.010 | 0.003-0.004 | 0.005-0.010 | 相对密度 | 2.67-2.78 | 2.65-2.66 | 2.67-2.73 |
如果仅测折射率、双折射率、相对密度、天然祖母绿和水热法祖母绿难以区分开。 3. 其他特征差异
① 光谱中蓝区478nm吸收线如很清晰时,可能是合成宝石。
② 光谱中紫区427nm吸收线出现可能为吉尔森"N"型祖母绿。
③ 长波紫外光下呈亮红色荧光可能是合成宝石,要注意其它方面特征的观察。
④ 查尔斯滤色镜下显示亮红色时,也要注意其它方面的特征观察。
红外光谱分析,天然祖母绿有Ⅰ型水和Ⅱ型水存在,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无水,水热法也有Ⅰ型水和Ⅱ型水,但水分子的伸缩振动和天然祖母绿相似。 ^TOP 七、 优化处理祖母绿的鉴别
1.注油处理:注无色油,商业上接受,无需指明
注有色油:a.染剂沿裂隙呈丝状分布;b.受热后,油气从裂隙中渗出;c.有 色油在紫外灯下可发出荧光。
| 图3-3-26 | 祖母绿的注油外理,裂隙处可见油的痕迹 |
2.注胶处理:充填区有时呈雾状,可见流动构造和残留气泡,反射光下网状裂隙充填物。可见异常干涉色。充填物硬度低,光泽弱,钢针可剌入。
| | 图3-3-27 | 图3-3-27-1 | 祖母绿充填处闪光 | 注胶处理 |
3.底衬:放大检查底部绿色薄膜和宝石的接合缝,薄膜会起皱或脱落;接合处可见气泡;颜色鲜艳但多色性不明显;缺少祖母绿典型吸收谱线。
4.镀膜祖母绿:表层常产生各种网状放射状表面增生裂纹,将宝石放入浸液中,颜色明显集中于表层;内部可见天然绿柱石的管状、雨点状和气液二相包体;外层可含
有合成祖母绿包体。 | 图3-3-28 | 镀膜祖母绿表层常产生各种网状放射状表面增生裂纹 |
拼合石:处理拼合石由灰白色祖母绿夹得绿色染料层组成,放大可见拼合层气泡和祖母绿包体,橙区可见染料引起的明显的吸收谱线。 ^TOP 八、 海蓝宝石和其它绿柱石
1. 肉眼鉴定:
晶形:六方柱状晶体、柱面常有明显的平行结晶C轴的纵纹,有时发育有六方双锥。
解理:不完全。断口贝壳状
光泽:玻璃光泽
透明度:透明-半透明
色散:低,0.014 2. 仪器鉴定:
折射仪:RI 1.57-1.60
DR 0.006-0.007
光性U-
二色镜: 颜色 | 品种 | 多色性 | 蓝色 | 海蓝宝石 | 蓝/浅蓝(无色) | 绿色 | 绿色绿柱石 | 弱-明显 绿/无色 | 粉色 | 粉色绿柱石 | 弱-中 紫红/浅红 | 红色 | 红色绿柱石 | 弱-中 红/粉红 | 金黄色 | 金绿柱石 | 弱 多变 | 黄色 | 黄色绿柱石 | 弱 多变 | 无色 | 无色绿柱石 | 无 |
密度测试:SG 2.68-2.72 红色2.7-2.9在2.89重液中上学浮,2.65重液中下沉。
发光性:绿柱石一般无荧光
粉色绿柱石和紫外光下可呈弱粉或紫色荧光
粉色绿柱石X光下可呈强橙色荧光
滤色镜:海蓝宝石滤色镜下显绿蓝色,其他无反应。
显微镜:管状包体平行结晶C轴方向延伸,管状包体断续呈雨丝状排列,气液相包体和负晶及盘状裂隙及晶体包体。
吸收光谱:海蓝宝石吸收光谱不明显,可在蓝紫区显示吸收带。
3. 海蓝宝石仿制品的鉴别
宝石名称 | RI | DR | SG | H | 其 他 特 征 | 托帕石 | 1.61-1.62 | 0.010 | 3.54 | 8 | 二轴晶、滤色镜下灰蓝色 | 蓝宝石 | 1.76-1.78 | 0.008 | 3.99 | 9 | 450nm吸收谱,多色性明显 | 碧玺 | 1.62-1.64 | 0.018 | 3.01-3.11 | 7.5 | 刻面棱重影明显,多色性强 | 合成尖晶石 | 1.727 | / | 3.63 | 8 | 光泽强,Co谱,偶见气泡 | 钴玻璃 | 1.52 | / | 可变 | 5 | 显Co谱、气泡、漩涡纹 |
4.其它绿柱石
(1).绿色绿柱石
颜色为浅绿色,绿色由微量元素钒(V)和铬(Cr)所致,铬的含量明显少于钒,因此吸收光谱中不显Cr吸收线。颜色浅,多色性较弱,内部常含断续而平行排列的针管状包体。我国新疆阿尔泰地区伟晶岩中有绿色绿柱石产出。
(2).黄色绿柱石
颜色从绿黄至棕黄色,当黄色鲜艳纯正时也称金绿柱石,颜色由微量元素铁(Fe)所致。弱多色性,其物理性质与海蓝宝石相似。
(3).粉色绿柱石
粉红、玫瑰红或桃红色绿柱石也称为铯绿柱石,它是由微量元素锰所致,常有少量的稀有金属铯和铷替代。其折射率、相对密度偏高,折射率1.560-1.590(常光方向1.560-1.578)非常光方向(1.572-1.592),多色性明显浅粉-粉红色。粉色绿柱石也称摩根石。
(4).无色绿柱石
当成分很纯时,为无色,透明度较好,内部常含有断续排列的管状包体。其物理性质在绿柱石范围内。
各色绿柱石同海蓝宝石共生于花岗伟晶岩晶洞中,是气化热液过程的产物。
5.优化处理绿柱石的鉴别
(1)热处理:结果稳定,无需指明。
绿蓝色-蓝色 淡蓝色-天蓝色 黄绿色-蓝色 橙黄色-粉红色
(2)辐照处理:Maxixe 型蓝色绿柱石
a. 颜色不稳定,遇热气退色。
b. 常光蓝色非常光无色。
c. 红区695nm橙黄绿区628、615、581、550 nm弱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