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高兴地看到,我在2001年8月向国务院提交“关于中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的建议”时说的一段话,作为了马永生博士等著的《中国海相油气勘探》一书的结束语: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与思考,我们终于认识到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并在东西两个战场上,为中国油气二次创业揭开了序幕。总之,中国油气资源前景是美好的,中国期待着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只要我们充满信心,针对中国的地质情况,大力发展地球物理方法和钻井技术,就一定可以克服重重困难,找到并开发出更多的油气资源。 特别是在南方海相战场上,取得了拉开序幕后的第一个辉煌的成果:在川东北地区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海相气田—普光气田。截至2006年末,普光气田累计探明储量超过了3600亿立方米。西部地区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海相大油田—塔河油田的三级储量也已达到近15亿吨。 细读该书稿后,有几点体会,愿与广大读者共享。 (1)我完全同意书中的核心认识。中国海相有较好的成藏条件、中国海相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更重要的是中国海相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2)全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评价有据。我认真对比过书中的资料,既有宏观的区域构造背景资料,也有单个圈闭甚至油气层的详细资料;既有重点区块的评价,也有大区的宏观预测。正如永生同志所说:全书把整个“中国海相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前景分析”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以海相油气勘探为核心的二次创业。 (3)理论探索、技术创新是开创新局面的重要前提。中石化领导同志在香港路演时说:“普光气田的发现得益于海相勘探理论、勘探思路、勘探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了中国海相勘探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扩大了中国石化在天然气方面的勘探领域”。关于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从油气保存的角度分析,我也同意书中的评价,很可能成为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又一亮点。同时,我也很赞同书中“中国海相深层原生油气藏、潜山油气藏、近源深埋逆冲带油气勘探”的战略思路。这其实在2005年于重庆召开的“中石化下组合油气勘探研讨会”时,就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4)更为可贵的是,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勘探技术和钻探技术的保证条件。我注意到,书中用了几乎五分之一的笔墨详细介绍了我国特别是南方海相领域,近几年在地震、非震及与重、磁、电联合反演方面的技术进展;也注意到了山地地震、碳酸盐岩裸露区地震、测井技术、储层预测技术以及油气钻探工程等方面的进展。 (5)我认为该项成果可以作为海相油气勘探工作的范本。全书内容包括地质、地球物理、钻探开发技术等方面,不仅丰富而且全面,不仅可以指导研究和生产,几乎可作为油气勘探工作的范本。书中几乎涉及了油气勘探的各个环节。 另外,我还想说一点。从我多年与马永生同志的交往中发现,该同志是知识渊博、造诣深厚、低调谦和、科学严谨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善于组织、大胆实践的管理专家。书中的成果是他和同志们近20年来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和实践的结果。 我提交“建议”后,很快就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的批示:要重视油气资源战略勘查工作,争取在前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有新的突破。2006年的除夕,我又从电视上看到,温总理在中原油田慰问时动情地说,要像“铁人”那样,要横下一条心,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大气田。 尽管我国的海相油气勘探充满艰辛和挑战,“二次创业”的道路也不会一路坦途,但我还是愿意将我在新世纪重阳节赠予马永生同志的题词作为此序的结束语:“宝剑刃上没坚石,骏马面前无深壑”,通过海相勘探理论、技术的攻关和实践,祖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的事业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共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