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当你看见这幅美丽的矿物晶簇照片时,大多数人判别为水晶晶簇。错了! 这是一块罕见的数种沸石晶体的共生现象。 这是笔者近期检测的一件珍稀标本。 一、沸石类晶体共生依附的岩石 基性岩浆的浅成侵入及喷发过程中形成辉绿岩-玄武岩。岩浆中大量的水热蒸气的逸出或封闭,使岩石产生无数完整和破裂的气泡,岩石在冷凝收缩过程中产生无数裂隙,孔隙,这些都为岩浆期后的热液作用提供了通道,含矿热水溶液沿裂隙,孔隙充填,提供了良好的矿物结晶空间。热液不断的流动、补给,在适宜的物理、化学地质环境下,矿物不断的沉淀、结晶。 结晶作用呈显出一幕幕变幻无穷,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物质的结晶,它的结晶作用内幕至今还有很多不为人知晓,人类在攻克矿物生成的理论与实践中,还仅仅是一种矿物的人工合成技术,例如在高压釜中,SiO2溶液在籽晶片上生长石英晶体,但不能形成两相矿物的发晶。自然界的矿物共生现象变化万千,每一件完整的矿物晶体的共生现象,都是十分珍贵的。 玄武岩裂隙,孔隙中常充填物有绿泥石、方解石、石英、葡萄石,玛瑙、自然铜、孔雀石、赤铜矿、铜蓝、绿纤石、绿帘石、沸石,沸石矿物形成粗大晶体几率很小,一般都呈显微粒状集合体产出,在孔隙中形成矿物晶簇,更是十分罕见了。 二、沸石类 沸石类系含水的碱、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盐矿物。化学式一般为Am(Si,Al)pO2p·H2O,,式中A主要为Na、Ca,次要为Ba、Sr、K,微量Mg、Mn。成分中(Mg、Ca、Sr、Ba、Na2、K2):Al=1:1,O:(Si、Al)=2:1是恒定的。 沸石矿物由于晶体结构不同,晶体形态多呈纤状、柱状、板状、菱面体状、八面体状、立方体状,其中不少具有美丽的色泽,完整的晶体及晶簇。沸石水加热可逐渐逸出,可使晶体结构产生破坏。 沸石矿物具有较小的折光率(1.470-1.520),不显的重折率(0-0.015),较低的密度(2-2.35),较低的硬度(3-5)为特征。 沸石类矿物有一个“较大的家族”,组成矿物近三十余种,伴生矿物有石英、玉髓、方解石、绿泥石。 三、沸石类晶簇解析 1、附生岩石(相片2俯视照) 灰绿色玄武岩中的裂隙是含矿低温热液的通道,标本上的白色细脉,原为张性裂隙,在结晶过程中用来输送含矿热液,脉宽0.5cm,最后被矿液结晶沉淀封闭,白色钠沸石呈显微纤维状垂直脉壁生长。 2、晶体丛生(相片3侧面照) 第一世代生成(蓝色箭头指向) 玛瑙层→玉髓层→石英微细晶簇层,化学组成SiO2。白色玛瑙质层厚度1mm,有微细玛瑙纹,紧紧依附在玄武岩上。玛瑙质层上有3 mm厚的白色玉髓质层分布,结晶呈显微粒状,在白色玉髓质层上分布着1mm长的石英微细晶簇层,似绒毯状,均匀一片。 第二世代生成 钠沸石,斜方晶系,化学组成 Na2 [Al2Si3O10]·2H2O,颜色无色透明状,玻璃光泽,柱面上有清晰的纵向纹理{010}、{110}完全,呈斜方单锥晶体,柱状、锥面发育。标本中钠沸石最大的长柱锥面晶体,大小在3×1.5×1cm。 第三世代生成(相片1绿色箭头指向) 杆沸石,斜方晶系,化学组成 Na2Ca [Al2Si2O8]2.5·6H2O,颜色白、乳白色,半透明状,玻璃光泽,柱面上有清晰的纵向纹理,解理{010}完全、{110}中等,晶体柱状,晶粒粗大。标本中晶粒最大杆沸石晶粒大小在4×2.5×2cm。 第四世代生成(相片1俯视照) 辉沸石(束沸石),单斜晶系,化学组成 (Ca,Na2,K2)[Al2Si7O18]·7H2O,颜色肉红色,半透明状,玻璃光泽,解理面珍珠光泽,解理{010}完全、{100}清晰,晶体呈复杂双晶组成束状集合体。标本中辉沸石最大晶体,束状晶体最长13cm、束状晶体最窄1.5cm、束状晶体最厚2.5cm、束状中双晶粗0.5 cm,有五处分布,二处完整,一处垂直生长,二处生长不完整、细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