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楼主: 后勤部长
收起左侧

[其他] [大量书籍].常见中药

[复制链接]

7656

主题

1180

铜板

2299

好友

技术员

为地信喝彩!

积分
10623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苍 耳 子

苍 耳 子《本经》
 

别名 野茄子、刺儿棵、疔疮草、粘粘葵。

来源 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 的带总苞的果实。
 
1.bmp
苍耳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90cm。茎粗糙,有短毛。叶互生,三角状卵形,长6~10cm,宽5~10cm,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缺刻或3~5浅裂,有不规则粗锯齿,两面有粗毛;叶柄长3~11cm。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雌雄同株,雄花序在上,球形,花冠筒状,5齿裂;雌花序在下,卵圆形,外面有钩刺和短毛。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于荒地、山坡等干燥向阳处。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制 9~10月割取地上部分,打下果实,晒干,去刺,生用或炒用。
2.bmp
苍耳子/炒苍耳子
 
性状 纺锤形或椭圆形,长1~1.5cm,直径0.4~0.7cm。表面黄棕色七黄绿色,有钩刺。顶端有2枚粗刺,基部有梗痕。质硬而韧,2室,各有1枚瘦果,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顶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子叶2枚,有油性。气微,味微苦。

饮片  需碾去刺,或再炒黄。
性味归经 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

功效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应用                     
1.用于鼻渊头痛,风寒头痛。本品温和疏达,味辛散风,苦燥湿浊,通窍止痛,用治鼻渊头痛、不闻香臭、时流浊涕,常配伍辛夷、白芷、薄荷同用,即苍耳子散。用治外感风寒,,恶寒无汗、头痛鼻塞者,可与防风、白芷、羌活、藁本等同用。   2.用于风湿痹痛。本品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治风湿痹证,四肢拘挛,可单用,或与秦艽、蚕砂、萆区等同用,泡酒服,如史国公药酒。 此外,本品与地肤子,白鲜皮、白蒺藜等药同用,治风疹瘙痒。又
本品研末,用大风子油为丸,还治疥癣麻风,皆取散风除湿的作用。
 
用法与用量 煎服,3 ~10g 。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古代药经 《本经》:“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
《要药分剂》:“治鼻渊鼻首,断不可缺,能使清阳之气上行巅顶也。”
 
药理  本品含含苍耳甙(xanthostrumarin)。叶含苍耳醇(xanthanol)、异苍耳醇(jsoxanthanol)、苍耳酯(xanthumin)等。甙类物质有显著降血糖作用;煎剂有镇咳作用;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并有抗真菌作用。本品有一定毒性,成人服用量超过100g可致中毒,主要症状为头晕、嗜睡、昏迷、全身强直性痉孪,并出现黄疸,肝肿大、肝功障碍、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重则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附药 苍耳草
为苍耳的茎叶。性味苦、辛,微寒;有小毒。功能祛风,清热,解毒。主要用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急等症。可调和作羹,如苍耳叶羹。又可用于麻风、疔毒、皮肤瘙痒诸证。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亦不能持续服用。用量6~15g,水煎或熬膏及入丸散。外用适量。本品散气耗血,不宜于虚人。          
地质啷http://weibo.com/943569550

7656

主题

1180

铜板

2299

好友

技术员

为地信喝彩!

积分
10623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辛 夷

辛  夷《本经》
 

别名 木笔花、望春花、玉兰花。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 的花蕾。
 
1.bmp
望春花
 
药材 花蕾呈笔头状或长卵形,长1.5~3.8cm,直径1~1.8cm,基部有木质短梗。苞片2~3层,每层2~3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茸毛,长3~4.5mm,内表面棕紫色,质厚而脆,内层苞片较薄。花被片9,大小近似,棕紫色,层层紧密相抱。气清香,味微苦辛。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15m。嫩枝有毛,冬芽密生灰绿色长绒毛。叶互生,倒卵形至倒卵状矩圆形,长10~18cm,宽6~10cm,先端阔而突尖,基部渐狭,全缘,上面有光泽,下面被柔毛。花大,钟形,先叶开放;花被片9,3轮,白色,矩圆状倒卵形;雄蕊、心皮多数,分别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花托上,骨朵果顶端圆形,多数,聚合成圆筒形。花期2~3月。果期6~7月。  
除低温地区外,全国各地有栽培。

采制 1~2月,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枝梗,阴干。            2.bmp
辛夷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应用
1.用于风寒头痛。本品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用治外感风寒,头痛鼻塞,可配伍川芎、防风、白芷等发散风寒药同用。 2.用于鼻渊头痛。本品辛温发散,芳香通窍,其性上达,升达清气,有散风邪、通鼻窍之功,故为鼻渊头痛要药。偏于风寒者,    常与白芷、细辛、苍耳、防风等药同用;偏于风热者,多与菊花、连翘、黄芩、薄荷、苍耳子同用。若肺热郁结发为鼻疮者,可配黄连、连翘,野菊花等同用。                            ?
 
用法用量  煎服,3~9克;本品有毛,刺激咽喉,内服时宜用纱布包煎。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                        
 
古代药经
《本经》:“主五脏身体寒热,头风脑痛,面墨。”   
《本草纲目》:“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辛夷之辛温, 气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阳上行,所以能温中,治头面目鼻之病。”        
 
化学成份  含挥发油,主要为桉油精(cineole)、α-蒎烯(α-pinene)、丁香油酚(eugenol)、胡椒酚甲醚(chavicol methylether)、桧烯(sabinene)、α-松油醇(α-terpineol)、枸橼醛等。鲜花含微量芸香甙。

药理 辛夷有收敛作用而保护鼻粘膜,并能促进粘膜分泌物的吸收,减轻炎症,乃至鼻腔通畅;辛夷浸剂或煎剂均有浸润麻醉作用,辛夷水或醇提取物有降压作用;水煎剂对横纹肌有乙酰胆碱样作用;并能兴奋子宫平滑肌,亢奋肠运动,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挥发油有镇静、镇痛作用。
地质啷http://weibo.com/943569550

7656

主题

1180

铜板

2299

好友

技术员

为地信喝彩!

积分
10623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葱 白

葱  白《本经》  
 
来源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葱的近根部的鳞茎。
 
1.bmp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常簇生,全株具异臭味。鳞茎卵状长圆形,鳞叶白色。叶基生,管状,长30~50cm,直径1~2cm,先端尖,具明显纵纹。花茎自叶丛中抽出,中空,高30~50cm;伞形花序近球形;总苞片膜质;花被片6,白色,卵状披针形,排成2轮;雄蕊6,花丝细长;子房上位,3室。蒴果三棱形,室北开裂。种子6,黑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发汗解表:适于外感风寒的轻证。
2,通达阳气:可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脉微,厥逆,腹泻者,每伍附子。
此外,本品外敷治疗疮痈疔毒。
 
用量用法 3-10g
 
使用注意 本品忌与蜜,枣,地黄,常山同食。
地质啷http://weibo.com/943569550

7656

主题

1180

铜板

2299

好友

技术员

为地信喝彩!

积分
10623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柽 柳

柽  柳《开宝本草》
 
 
来源 为柽柳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柽柳的嫩枝叶
 
1.bmp
柽柳
 
 
药材  圆柱形,嫩枝表面灰绿色,有许多互生的鳞片状小叶,质脆,易折断。粗梗直径约3mm,红褐色,残留叶基成突起状,气微弱,味淡。

饮片  横切段,切面黄白色,木质部占大部分,有明显的年轮,皮部与木质部易分离,中央有髓。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肺,胃,心经。  
功效应用
发表透疹:主治麻疹初起,表邪外束,疹发不畅者。此外,还可用于风疹瘙痒,风湿痹证。
 
用量用法  3-10g
植物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2.5-4m,枝条柔弱,扩展而下垂,圆柱形,紫红色,叶互生无柄,蓝绿色,叶片细小,呈鳞片状,略呈三角形;新枝上的叶覆瓦状紧密排列,致见叶不见枝,花分3次(4月,6月,8月)开放,故有“三春柳”之名,花为圆锥状复总状花序,顶生,出自当年生的 枝端,花小,粉红色,每朵花有1条形苞片。蒴果3瓣裂,种子先端有丛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于东北,中南,西南等地。生于山野湿润砂碱地及河岸冲积地。4-5月花未开时采收。     2.bmp
柽柳及饮片
 
地质啷http://weibo.com/943569550

7656

主题

1180

铜板

2299

好友

技术员

为地信喝彩!

积分
10623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薄 荷

薄  荷《新修本草》
 

别名 人丹草、蕃荷菜。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蒲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地上部分。
 

1.bmp
薄荷
 
 
 
薄荷饮片:5-8mm的横切短断,绿色紫色或灰褐色。横切面四方形,白色,髓中空。  
性味归经 辛,凉。归肺、肝经。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80cm,全株有香气。根茎匍匐。茎直立,方形,有分枝,具倒生柔毛。叶对生,披针形、卵形或长圆形,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两面疏生短柔毛及腺鳞。轮伞花序腋生;苞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有缘毛;花萼钟形,外被柔毛和腺鳞,具10脉,5齿裂;花冠青紫色、淡红色或白色,冠檐4裂,上裂片顶端2裂,较大,雄蕊4。小坚果卵形。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江苏、河南、安徽、江西有大面积栽培。

采制 夏、秋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3轮时,于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
 
 
2.bmp 薄荷及饮片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应用   
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者,常配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 2.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多配合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 痛 ,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3.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蝉蜕、荆芥、牛蒡子、紫草等,如透疹汤;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同用,取其祛风透疹止痒之效。   
4.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常配合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如逍遥散。
  此外,本品芳香辟秽,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致痧胀腹痛吐泻等症,常配藿香、佩兰、白扁豆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其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新修本草》:“主贼风伤寒,发汗,治恶气心腹胀痛。”

《用药法象》:“清头风,除风热。”    

《本草钢目》:“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  
 
药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I-薄荷醇(I-menthol)、1-薄荷酮(I-menthol)及薄荷 酯类等。
      薄荷油内服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而起到发汗解热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能对抗乙酸胆碱而呈现解痉作用;薄荷油能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而对呼吸道炎症有治疗作用;体外试验薄荷煎剂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森林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卡他球菌、肠炎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菌作用;薄荷油外用,能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射性地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作用。
地质啷http://weibo.com/943569550

7656

主题

1180

铜板

2299

好友

技术员

为地信喝彩!

积分
10623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牛 蒡 子

牛 蒡 子《别录》
 

别名 大力子、牛子、恶实、鼠粘子。

来源 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果实。
 
1.bmp
牛蒡
 
植物形态 二年生在形草本,高1~2m。茎直立,带紫色,上部多分枝。基生叶丛生,大形,有长柄;茎生叶广卵形或心形,长40~50cm,宽30~40cm,边缘微波状或有细齿,基部心形,下面密被白短柔毛。头状花序多数,排成伞房状;总苞球形,总苞片披针形,先端具短钩;花淡红色,全为管状。瘦果椭圆形,具棱,灰褐色,冠毛短刚毛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沟谷林边、荒山草地中;有栽培。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浙江。

采制 秋季采收成熟果序,晒干,打下果实。生用或炒黄用。
 
2.bmp
牛蒡子
 
性状 瘦果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较浅。果皮硬,子叶两片乳白色,油质。无臭,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 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 
  
应用            
1.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故有疏散风热,宣肺利咽之效,用治风热感冒、
咽喉肿痛,常 配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等同用,如银翘散;若风热壅盛,咽喉肿痛,热毒较甚者,可与大黄、薄荷、荆芥、防风等同用, 如牛蒡汤;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配荆芥、桔梗、前胡、甘草。
2.用于麻疹不透。本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崐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配薄荷、荆芥、蝉蜕、紫草等同用,如透疹汤。
3.用于痈肿疮毒,痄腮喉痹。本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泄其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且性偏滑利,兼可通利二便,故可用治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痛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常与大黄、芒硝、栀子、连翘、薄荷等同用;本品配瓜蒌,连翘,天花粉、青皮等同用,又可用治肝郁化火,胃热壅络之乳痈证,如瓜蒌牛蒡汤;本品配玄参、黄芩、黄连、板兰根等同用,还可用治瘟毒发颐、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如普济消毒饮。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炒用寒性略减。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古代药经 
《用药法象》:“其用有四,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 散诸肿疮疡肿毒,利凝滞腰膝之气是也。”
《本草钢目》:“消斑疹毒。”

药理  含牛蒡甙(arctiin)、牛蒡酚A、B(lappaol A,B)、脂肪油等。牛蒡子煎剂对肺炎双球菌有显著抗菌作用;水浸剂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 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牛蒡子有解热、利尿作用;最近发现牛蒡子有抗肿瘤作用,其粗提取物呈选择毒性,较低量就可以抑制癌细胞增殖,使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接近,可能成为强有力的抗癌生药。
地质啷http://weibo.com/943569550

7656

主题

1180

铜板

2299

好友

技术员

为地信喝彩!

积分
10623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蝉 蜕

蝉  蜕《别录》    
来源 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
 
1.bmp
蝉蜕
 
形态 全形似蝉,中空,稍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复眼突出,额突出,口吻发达。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左右具小翅2对。腹部足3对,前1对足粗壮具齿,3对足均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尾部钝尖,腹部至尾端共9节。体轻,易碎,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1,疏散风热,透疹利咽:主要用治外感风热,头痛咽痛及温病初起有表证者;风热上攻,目赤咽肿;麻疹透发不畅忌风疹瘙痒。
2,息风止痉:适于小儿热极动风,及破伤风。
 
用量用法 3-10g
地质啷http://weibo.com/943569550

7656

主题

1180

铜板

2299

好友

技术员

为地信喝彩!

积分
10623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淡 豆 豉

淡 豆 豉《别录》
 
 
别名 黄豆、白豆。

来源 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1.bmp
大豆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50~150cm。茎多分枝密生黄褐色长硬毛。三出复叶,叶柄长达20cm,密生黄色长硬毛;小叶卵形、广卵形或狭卵形,两侧的小叶通常为狭卵形,长5~15cm,宽3~8.5cm;旗瓣倒卵形,翼瓣长椭圆形,龙骨瓣斜倒卵形。荚 果带状矩形,黄绿色或黄褐色,密生长硬毛,长5~7cm,宽约1cm。种子2~4粒,卵圆形或近球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多自产自销。

采制 取成熟种子加适时桑叶、青蒿药液蒸透后发酵制得。
 
2.bmp
大豆黄卷
 
药材 加工后的种子呈椭圆形,略扁,长0.6~1cm,直径0.5~0.7cm。表面黑色,皱缩不平。质柔软,断面棕黑色。气香,味微甘。   
大豆黄卷:大豆以水泡至外皮起皱,捞出置容器内使之生芽,芽长至0.5-1cm时,取出干燥,为大豆黄卷,为带芽的黄豆或黑豆,芽黄色,卷曲。以灯心草,淡竹叶煎汤,去渣,加入净豆卷,文火煮之汤被吸尽后,取出干燥,为制豆卷,制后大豆卷表面皱缩。  
化学成分 种子含蛋白质、脂肪、胆碱、黄嘌呤(xanthine)、次黄嘌呤(hypoxanthine)、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天冬酰胺、甘氨酸、笨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

性味归经 性凉,味苦、辛,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的发热,恶风寒,头痛。
2.宣发郁热(除烦):用于热病胸中烦闷,虚烦不眠。
 
用量用法 10-15g
地质啷http://weibo.com/943569550

7656

主题

1180

铜板

2299

好友

技术员

为地信喝彩!

积分
10623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桑 叶

桑  叶《本经》
 

来源  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叶。
 
1.bmp
 
植物形态 小乔木或灌木,高达15m。树皮灰黄色或黄褐色;幼枝有毛。叶互生,卵形至阔卵形,长6~15cm,宽4~12cm。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齿,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绿色,脉上有疏毛,脉腋间有毛;叶柄长1~2.5cm。雌雄异株,骨朵花序腋生;雄花序早落;雌花序长1~2cm,花柱不明显或无,柱头2。聚花果(桑椹)熟时紫黑色或白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山林中、路旁。全国有栽培。

采制 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2.bmp
桑叶
 
性状 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上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色较浅,叶脉突起,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应用                            
1.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咳嗽。本品甘寒质轻,轻清疏散,长于凉散风热,又能清肺止咳,故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常配菊花、连翘、杏仁等同用,如桑菊饮。  2.用于肺热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痰,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    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本品苦寒,兼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效,故可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配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同用;本品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泄肝火,益阴,凉血明目,故配菊花、夏枯
草、车前子等清肝明目之品,可用治肝经风热,肝火上攻所致目赤、涩痛,多泪等实证;配合滋补精血之黑芝麻同用,即桑麻丸,又可用治肝肾不足、眼目昏花之虚证。                  此外,本品甘寒,尚能凉血止血,还可用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之证,
可单用,或配其他止血药同用。              
 
古代药经
《本经》:“除寒热,出汗。”
《本草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本草求真》:“清肺泻胃,凉血燥湿,去风明目。”   
 
用法用量  煎服,5~1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炙桑叶。                
 
 
化学成份  本品含含牛膝甾酮(inokosterone)、脱皮甾酮(ecdysterone)、β-保甾醇、芸香甙、桑甙(morocetin)、异槲皮甙、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东莨菪甙(scopolin)、α-、β-已烯醛(α-,β-hexenal)、葫芦巴碱(trigonelline)、胆碱、腺嘌呤、天冬氨酸、氯原酸。
 
药理 鲜桑叶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煎剂有抑制钩端螺旋体的作用;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动物高血糖症均有降糖作用,所含脱皮固酮能促进葡萄糖化糖元,但不影响正常动物的血糖水平;脱皮激素还能降低血脂水平。
地质啷http://weibo.com/943569550

7656

主题

1180

铜板

2299

好友

技术员

为地信喝彩!

积分
10623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桑 白 皮

桑 白 皮《本经》    
来源 为桑科落叶乔木植物桑树的根皮。
 
1.bmp
桑白皮/桑白皮丝/饮片
桑白皮:呈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长短宽窄不一,后1-4mm,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有的残留未除净的橙黄色或棕红色鳞片状栓皮。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细纵纹,有时纵向裂开,露出纤维。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纤维层易成片的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扬。气微,味微甘。

桑白皮丝:横切为丝状,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质韧,纤维性强,撕裂时有白色粉末飞出,气微,味微甘,蜜桑白皮形如桑白皮丝,深黄色,质滋润,略有光泽,味甜。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经。
 
功效应用
1,泻肺平喘:主治肺热喘咳,痰多。
2,利水消肿:适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肺气壅滞的实证。
此外,本品尚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可用治高血压。
 
用量用法 10-15g。利水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
 
地质啷http://weibo.com/94356955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