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ocaspace 于 2021-9-17 16:10 编辑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常年奔波在荒郊野外、项目工地、房前屋后,一件警示服、一张地形图、一把卷尺、一架全站仪、一台GPS接收机,外加一张黝黑的脸……这就是他们给大家的全部印象。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科技测绘山河,用数据记录发展,他们就是测绘员。
说起测绘,大多数人会认为,测绘就是拿把尺子长宽一量轻而易举的事,也是与我们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然而每一幅地图的制作、每一项工程的建设、每一条道路的修建,每一条管道的铺设,还有每一本不动产权证书的背后,都少不了这项专业技术。
那他们是如何记录天水的寸寸土地?与广大群众利益关切最紧密的房产测绘是怎么回事?近日,记者跟随秦州区不动产统一登记颁证工作项目部的测绘员韩少博,走进他们鲜为人知的世界。
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
冬日的华岐镇李秦村,白雪皑皑,万籁俱静,只有枯败的枝条随着寒风吹过发出哗哗的声响,除此之外再无多余的声音,似乎所有的生命都进入了冬眠模式。在村里的易地搬迁点,洁白墙壁上伸出的烟筒里飘出的缕缕炊烟,不急不缓的,就那样飘着。偶尔从房后传来几声“咚咚咚”的声音,那是几位不动产测绘员耐不住寒冷跺脚的声音,这声音是那样的清亮,仿佛整个村庄都能听见。
记者跟随测量队脚踏白雪、头顶寒风,行走在村民们的房前屋后,丈量着他们的新家。“这次做的主要是对李秦村易地搬迁的房屋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检测,以便回去对地形图进行修正,由于需要检测的房屋多,所以必须抓紧时间,一所房子也不能落下。”韩少博边说边开始清点所带的设备,GPS接收机、全站仪、手持测距仪……
只见同行的项目部小赵拿起GPS接收机立在民宅一角,开始连接信号,接收机是用一根铁杆支撑,杆子虽然冰冷笨重,但要一直握在手里,尽量与地面保持垂直。据小赵说,GPS接收机会通过蓝牙与数据处理手簿连接,然后确定房屋每个角的坐标。记者满怀期待地观察着房屋测绘的第一步——定位。
就这样,半个小时过去了,大家还站在风雪中等待,因为接收机一直接受不到信号。小赵两只手已经冻得通红,但仍不敢懈怠,紧紧抓着那根冰冷的铁棒。韩少博说,GPS接收机需要接收卫星信号进行正常工作,如果碰到温度过低或者其他天气原因,就会影响设备的连接。
话音刚落,一记悦耳的连接成功的提示音划破了寒冷的空气。只见小赵在第一家房屋周围走了一圈,并在转折和必要的节点上一一进行了定位,十几秒钟时间相关数据就通过GPS定位系统被记录到仪器当中了。随后韩少博又把“全站仪”架设到该点上,开始测量房屋间的距离、角度等。
因为要对房屋的形状、尺寸及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为了以防万一,测绘员还会拿出传统的工具——卷尺,进行再次测量。由于这项工作看起来并不是很难。于是,记者和韩少博沟通之后,也进行了一番体验。
“日常不动产测绘工作除测量地形外,还包括地籍要素,如建筑面积、用地范围(界址点)、房屋四至关系以及权利人的信息。”韩少博说,不动产测绘涉及居民房屋的产权,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如果这些信息不准确,将会带来严重后果。
两位测绘员犹如“绣花”,整整花费了近一个小时才测完其中一排房屋的所有要素。其实在记者看来,这排房屋格局都一样,所以房屋的各个要素也应该也差不多,但这些测绘员并不这么认为。“为了精确,我们要一间一间过。虽然有时精准测量出一座房屋要花费很长时间,但测算得出的数据能让大家信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才没白干。”韩少博说。
“这可能就是测绘人员职业素养吧。”记者想到。 从测绘仪中感受农村的变迁
记者跟随测绘队员们仅完成了一排房屋的测绘工作后,双脚就已经冻得僵硬,手也不听使唤,登记数据的时候,手中的笔似乎有自己的想法,硬要把数字画的横七竖八。此刻才真正体会到,测绘不仅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一项体力、耐力相结合的工作。 也许是白雪和白墙的映衬,也许是在雪地里待久了出现幻觉。从测量工作中不经意间抬头,记者发现韩少博站在那里,黑得像块碳。据他说,十年的户外测量工作,十年的严寒酷暑,让他从一个白嫩的毕业生变成了一个黝黑的糙汉子。
采访中记者观察到,韩少博和其他测绘人员的皮肤都有些黝黑,而且,双手由于经常操作仪器、扛设备而变得粗糙遒劲。“除了雨天和有内业任务的时候我们不外出作业,其他时间不论严寒酷暑我们大多都在外面。”韩少博跺着脚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农村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惠农项目越来做多,测绘工作的工作量也直线攀升,加班加点对一线的测绘工作人员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说起农村的变化,韩少博自认为很有发言权。他说,近些年,秦州区每一个大大小小的村子他都走过好多遍。“有时候隔一两年再去一次,就是另外一番样子。村里道路硬化了,太阳能路灯立起来了,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最主要的是还多了一片易地搬迁的新房子,这也代表着我们的任务来了。”韩少博笑着说。 临近中午,寒冷丝毫没有减退,大家双脚有些麻木,便疯狂地跺脚。可能声音有点大,将正在自家新房中休息的村民李徐太引了出来。他站在台阶上警惕地看着这些正在测量他家院墙的“不速之客”。
一个个黑黝黝的皮肤、身强力壮的小伙,还带着奇怪的仪器和卷尺在人家墙上一圈又一圈地量,这谁能不起疑心?韩少博笑着对记者说,他们被当成贼的经历并不少。
待说明来意后,李徐太才卸下防备,和记者说起了他家的故事。之前李徐太一家住在村子后面的山上,居住条件落后,饮水靠人挑,出行靠双腿,孩子上学也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2017年,李秦村易地搬迁项目完成后,李徐太一家就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搬进了新房,从山里人变成了川里人,迎来了新生活。
不过,这种变化让这个安常守分的庄稼人有些反应不过来,一直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自己只花了一万元就住上这么大这么好的房子。如今听到房屋测量准备发放不动产证,老人笑得合不拢嘴,一颗心越来越安稳了。
“看吧!测绘可能有点枯燥,虽然都是重复简单的动作,不过在测绘中见证这里的变迁发展,还是有些意义。”韩少博说。
测绘不是一“量”就了之
忙碌至午后,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以为终于可以回家吃饭午休,却听见韩少博说:“回去抓紧吃饭,吃完饭赶着把早上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制图,今晚争取不加班……”“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对这些测绘人员来说早已习以为常。由此可见,测绘工作真不是一“量”那么简单,也不是一“量”就了之。
房产测绘工作分为外业和内业两部分,外业是现场测量,而内业就是把外业工作中采集到的各种数据录入到专业软件中,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摊计算,输出房屋面积成果及分丘图、平面图等。
由于雪天路滑,车辆一直在公路上缓缓挪动,等测绘团回到项目部的时候已经下午三点了。来不及休息,大家就打开电脑开始录入数据。带着好奇心,记者瞄了一眼电脑屏幕,顿时觉得头皮发麻,电脑屏幕上各种数据图形密密麻麻,放大后才看清是房屋的平面图以及各种数据和房主信息。记者看到李徐太的名字就在其中。测绘员要绘制好房屋平面图并将测量到的每一个数据录入其中,每张测绘图上的一点一线都凝聚着前期现场测绘勘查和后期数据分析整理等大量又细致的工作。 韩少博告诉记者,如今传统测绘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宅基地不动产的实际需求,测绘行业早已探索出新的方式。“比如今天早上李秦村等较为零散区,我们采用全站仪、RTK进行解析法测量。偏远山区可以采用正射影像等方法进行测量。但如果是乡镇规划区、公路沿线、经济发达重点村庄等区域,居民点集中连片区、房屋型复杂、内部交错遮挡,传统测量方法很难达到工作要求,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新的方式——倾斜摄影测量技术。”
倾斜摄影技术是测绘领域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颠覆了以往正射影像只能从垂直角度拍摄的局限,通过在同一飞行平台搭载多台传感器,同时从垂直、四个倾斜五个不同角度采集影像,将用户引入了符合人眼视觉的真实直观世界。但这种方式工作量依然巨大,仅秦州区部分乡镇,倾斜摄影团队就拍摄了近三万张高清图片,后续还要将图片进行整合。 说话间,韩少博打开了在记者老家的倾斜摄影采集的影像。其实这并不是平面影像,而是全镇的三维模型,镇子的轮廓可以从各个角度观看,一切细节都一目了然。待画面放大后,记者顺着街道找到了自家的老院,房屋的外观轮廓、颜色细节等都清晰可见,一盆早已干枯的盆栽静静立在院角,还是去年夏天放在了那里,忘记了没搬走。
“无人机在测绘领域受到重视,是从应急救灾中开始的。”韩少博说,面对许多自然灾害,比如2013年娘娘坝泥石流灾害、麦积区大沟村山体滑坡等,他们的航空测绘无人机都在第一时间到达了现场,并充分发挥机动灵活的特点,获取灾区的影像数据,为救灾部署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知不觉间,夜幕已经悄悄爬上了项目部的窗子,由于记者的“打搅”,韩少博和同事们今晚不加班的愿望已注定落空。
从清晨第一缕晨光,到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亮起,他们背着仪器在寒冷的乡村路上来回穿梭,在繁忙的办公室盯着密密麻麻的屏幕,日复一日,坚守在测绘第一线,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精准的测绘服务保障。
来源:新天水网 记者:马凯 本文仅限行业学习交流之用,版权、著作权归原载平台及作者所有。我们尊重作者的成果,如涉嫌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