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10363|回复: 6
收起左侧

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复制链接]

7656

主题

1178

铜板

2299

好友

技术员

为地信喝彩!

积分
106237
QQ
发表于 2010-5-31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南野生动物博物馆保护物种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blockquote]兽类
蜂猴(Nycticebus coucang)Slowloris
间蜂猴(Nycticebus intermedous)Intermediate slow loris
熊猴(Macaca assamensis)Assamese macaque
豚尾猴(Macaca nemestrina)Pig-tailed macaque
灰叶猴(Presbytis phayrei)Phayre's leaf monkey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Black snub-nosed monkey
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Black gibbon
白眉长臂猿(Hylobates hoolock)Hoolock gibbon
白颊长臂猿(Hylobates leucogenys)White-checked gibbon
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Malayan sun bear
熊狸(Arctictis binturong)Bingturong
云豹(Neofelis nebulosa)Clouded leopard
豹(Panthera pardus)Leopard
虎(Panthera tigris)Tiger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Asian elephant
鼷鹿(Tragulus javanicus)Mouse deer
亚洲野牛(Bos gaurus)Gaur
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Takin
鸟类
黑鹳(Ciconia nigra)Black stork
绿孔雀(Pavo muticus)Green peafowl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Black-necked crane
爬行类
巨蜥Varanus salvator
蟒蛇Python molurus birittatus kuhl
鱼类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蝴蝶
金斑喙凤蝶Teinopalpus aureus
云南野生动物博物馆保护物种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blockquote]
兽类

藏猕猴(Macaca thibetana)Tibetan macaque
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Chinese pangolin
小熊猫(Ailurus fulgens)Red panda
大灵猫(Viverra zibetha)Large Indian civet
猞猁(Felis lynx)Lynx
金猫(Felis temmincki)Golden cat
水鹿(Cervus nuicolor)Sambar
岩羊(Pseudois nayaur)Blue sheep
巨松鼠(Ratufa bicolor)Black giant squirrel
鸟类
鸳鸯(Aix galericulata)Mandarin duck
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Himalayan griffon
红隼(Falco tinnunculus)Common Kestrel
雕鸮(Bubo bubo)Northern eagle owl
领角鸮(Otus bakkamoena)Indian scops owl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Golden pheasant
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Lady Amherst's pheasant
红原鸡(Gallus gallus)Red junglefowl
大紫胸鹦鹉(Psittacula derbiana)Lord Derby's parakeet
银胸丝冠鸟(Serilophus lunatus) Silver-breasted broadbill
爬行类
地龟Geoemyda spengleri
凹甲陆龟Manouria impressa
大壁虎Gekko gecko
两栖类
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shanjing Nussbaum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Blanchard
虎纹蛙Rana rugulosa
鱼类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蝴蝶
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
三尾褐凤蝶Bhutanitis thaidina
阿波罗绢蝶Parnassius apollo
二尾凤蝶Bhutanitis mansfieldi

蜂猴(Nycticebus coucang)Slow loris
生境:热带、亚热带森林。
捕食:用手和嘴在树干和树枝间捕捉猎物或摘取果实。
食物:野果、昆虫、小鸟和鸟蛋。
体型:体长32~35厘米。体重约1000克。
习性:树栖性灵长类动物,喜单独活动。白天卷曲成球状隐蔽在大树的树洞里或树叶浓密的枝桠间休息。夜晚外出觅食。平时运动十分缓慢,因而叫“懒猴”。在捕捉昆虫时出手动作迅速准确。与平常慢吞吞的动作迥然不同。怀孕期5~6个月,每胎产一仔。幼仔稍大后,会攀付在母亲背上随母亲外出觅食活动。
分类:哺乳纲灵长目懒猴科
分布:云南南部。中国广西南部。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间蜂猴(Nycticebus intermedous)Intermediate slow loris
生境:热带、亚热带森林。
捕食:用手指在树干和树枝间捕捉猎物或摘取果实。
食物:野果、植物嫩叶、昆虫、小鸟。
体型:体长20~25厘米。体重250~300克。
习性:与蜂猴生活习性相似。但个体小,俗称“小懒猴”。直到1978年才在中国发现有分布。
分类:哺乳纲灵长目懒猴科
分布:仅分布在云南南部。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熊猴(Macaca assamensis)Assamese
macaque

生境:热带、亚热带山区森林。
捕食:用手指在树干和树枝间捕捉猎物或摘取果实。
食物:野果、植物嫩叶、昆虫。
体型:体长50~66厘米,尾长17~23厘米。
习性:成群生活在阔叶林中,多数时间在树上活动。与其它猕猴相比,面部较长,吻部更突出。
分类:哺乳纲灵长目猕猴科。
分布:云南南部。中国西南地区的南部。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豚尾猴(Macaca nemestrina)Pig-tailed macaque
生境:热带、亚热带山区森林。
捕食:用手在树干、树枝间摘取果实、树叶,或在地面捕捉小动物。
食物:野果、植物嫩叶、昆虫、小鸟。
体型:体长50~66厘米,尾长17~23厘米。
习性:成群生活在阔叶林中,经常在地面活动。头顶平而有一毛旋,尾巴形似猪尾巴,又被叫作“平顶猴”或“猪尾猴”。在泰国,人们训练豚尾猴摘椰子。一只豚尾猴每天可摘近千个椰子。
分类:哺乳纲灵长目猕猴科
分布:仅分布在云南西南部。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藏猕猴(Macaca thibetana)Tibetan macaque
生境:热带、亚热带山区森林。
捕食:用手指地面捡取食物或摘取果实、嫩叶。
食物:野果、植物嫩叶、昆虫、小鸟。
体型:体长55~67厘米,尾长6-10厘米。体重10~25公斤。
习性:中国特有种。成群生活于中、高山森林里,经常成群在地面活动。在四川峨眉山和安徽黄山都有大群藏猕猴,因见惯游客,均不怕人。尤其是峨眉山的藏猕猴,在“喂猴娱乐”习惯的调教和训练下,已形成向游客强要食物的不良恶习,猴子经常在旅游道路上游荡,向游客强要食物。若不给食物,就咬人,抓人,抢夺游客手提包后爬到树上翻包。将包中的相机、钱包、眼镜扔下山谷。还出现游客因猴子索要食物惊慌失措摔下山谷或被猴子推下山谷的死亡事故。有些文章建议游客多带食物,遇到猴群就抛撒过去,趁猴子“笑纳买路钱”时快速通过。其实从动物行为学的原理分析,这种方法并不可取,只会进一步加深猴子“游客就是食物”的观念。科学的做法应该是不要喂猴,让猴子恢复自然状态下的生活。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法律是禁止人们向野生动物喂食的。
分类:哺乳纲灵长目猕猴科
分布:云南东北部。中国中部、东部和南部。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灰叶猴(Presbytis phayrei)Phayre's leaf monkey
生境:热带、亚热带森林。
捕食:在树上用手摘取花、果、嫩叶,或捕捉小鸟。
食物:植物、小鸟。
体型:体长55~71厘米,尾长60~80厘米。
习性:数量稀少,分布区狭窄的灵长类动物。成群居住在森林中,极少下地活动。每个猴群由10只到60只组成。
分类:哺乳纲灵长目疣猴科。
分布: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Black snub-nosed monkey
生境:高山暗针叶林。
捕食:在树上用手摘取食物。
食物:松萝、树叶、竹笋。
体型:体长74~82厘米,尾长51~72厘米。体重17~35公斤。
习性:中国特有种。世界上栖息海拔高度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活动范围可从2500米到5000米的高山。平时多在3500~4500米高度的云杉、冷杉林中活动。以1只雄猴,2~3只雌猴,数只小猴组成家族群,数个家族群一起活动。猴群活动范围达上百平方公里。滇金丝猴在1890年由法国人在云南德钦县采获标本后,将近有100年的时间没有任何有关它们的消息。直到1979年,昆明动物研究所在德钦的甲午雪山的森林中采到3只标本,随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才对这种猴子有所了解。
分类:哺乳纲灵长目疣猴科。
分布:云南西北部的云岭山脉。中国西藏东南部的云岭山脉。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Black gibbon
生境:热带、亚热带森林。
捕食:用手摘取嫩叶、果实,捕捉小动物。
食物:植物嫩叶、果实、昆虫、小鸟。
体型:体长43~54厘米。
习性:灵长类动物中进化程度较高的类人猿,尾巴消失。以家族群活动。每个家族占据一片森林作为领域。每天清晨,雌猿先发出漫长、高亢的独唱,随后雄猿与之对唱或合唱,中间还夹杂着“呜呜”的共鸣,最后子女也加入合唱。这种特有的喊叫要持续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叫声动人心魄,几里外都能听见。这是它们保卫自己领土的呼喊,也是对临近猿群的警告。但这种叫声也把自己的位置暴露无遗,遭到偷猎者的射杀。长臂猿是严格的树栖动物,长期的树上生活让它们发展出独特的“臂行”运动方式。它们用长手臂将自己吊在树上,前进时两臂互相交叉移动,象荡秋千一样。借助树枝的摆荡和身体运动惯性越荡越快,一跃就是十几米。就象在树枝间用手飞行一般。据说,用这种运动方式,长臂猿还能抓住空中的飞鸟。
分类:哺乳纲灵长目长臂猿科
分布:云南中部和西南部。中国还分布于海南岛。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白眉长臂猿(Hylobates hoolock)Hoolock gibbon
生境:热带原始森林或次生原始林。
捕食:用手摘取嫩叶、果实,捕捉小动物。
食物:植物嫩叶、果实、昆虫、小鸟。
体型:体长45~58厘米
习性:与黑长臂猿相似。
分类:哺乳纲灵长目长臂猿科。
分布:云南西南部。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白颊长臂猿(Hylobates leucogenys
White-checked gibbon

生境:低海拔地区色热带森林。
捕食:用手摘取嫩叶、果实,捕捉小动物。
食物:植物嫩叶、果实、昆虫、小鸟。
体型:体长42~52厘米。
习性:与黑长臂猿相似。
分类:哺乳纲灵长目长臂猿科。
分布:云南西双版纳。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Chinese pangolin
生境:丘陵山区森林、灌丛、荒山草坡。
捕食:用长而锐利的前爪刨开蚁洞,用带粘液的细长舌头舔食蚂蚁、白蚁。
食物:蚂蚁、白蚁、蜜蜂、昆虫。
体型:体长约40~50厘米,尾长约30厘米。体重1500~3000克。
习性:善于掘洞,掘洞时前肢挖土,后肢刨土,不一会儿就钻进土中,因身上长满坚硬的角质鳞片,挖洞迅速,好似有"穿山之术",故名穿山甲。多单独活动。白天在洞中休息,夜间外出觅食。听觉和视觉较差,但嗅觉灵敏。牙齿退化,胃中有砂石帮助研磨食物。穿山甲不仅善于打洞,还能游泳,也能上树。每年春天发情交配,冬天或翌年春天产仔,每胎1~3只。小穿山甲稍大后,常"骑"在母亲背上,随母亲外出觅食。穿山甲遇到危险,便把身体卷成一团,头裹在腹部下面。这种防御方式对付其他动物有效,但对猎人却没用。穿山甲片是传统中药,加上肉味鲜美,遭到大量捕杀,数量已经很少了。
分类:哺乳纲鳞甲目穿山甲科。
分布:云南各地。中国南方各省。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Malayan sun bear
生境:热带、亚热带森林。
捕食:用爪和牙获取食物、捕捉猎物。
食物:植物、果实、昆虫、蜂蜜、小动物。
体型:体长约1米,尾长5厘米。体重约50公斤。
习性:单独活动。在森林中游荡,喜在树上活动。同黑熊相比,动作更为敏捷灵巧。比黑熊更凶猛,被人捕猎时,常会对人进行攻击。
分类:哺乳纲食肉目熊科。
分布:云南南部。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blockquote][/blockquote]
地质啷http://weibo.com/943569550

7656

主题

1178

铜板

2299

好友

技术员

为地信喝彩!

积分
10623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熊猫(Ailurus fulgens)Red panda
生境:高山森林、灌丛。
捕食:用爪和牙获取食物、捕捉小动物。
食物:竹叶、树叶、果实、小鸟、鸟卵。
体型:体长40~60厘米,尾长30~50厘米。体重5000克左右。
习性:善于爬树。白天大部分时间在树杈上休息,清晨和傍晚活动最频繁。有在固定地点排泄大便的习性。春天发情交配,孕期约4个月,每胎产2~3仔。幼仔刚出生时白色,一周后变成深灰色,以后逐渐长成与父母相似的橙红色。
分类:哺乳纲食肉目小熊猫科。
分布:云南西部和西北地区西北部。中国西南川、藏地区。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大灵猫(Viverra zibetha)Large Indian civet
生境:山区丘陵树林、灌丛、草丛。
捕食:用爪和牙捕捉小动物。
食物:鼠、蛙、昆虫、鸟类、部分植物果实、根茎。
体型:体长60~80厘米,尾长40~50厘米。体重6~10公斤。
习性:夜行动物,常单独活动。白天藏在洞穴中休息,夜间外出捕食。有时也偷盗家禽。生性机警,南方人称为"狐狸猫"。有在固定地点大便的习性,俗称"送屎狼"。雄性大灵猫会阴部有分泌腺,分泌物有恶臭,遇到敌害时会大量分泌用以御敌。这种分泌物叫灵猫香,在香料工业中被用作定香剂,能使香水的香味浓郁持久。有人进行人工驯养取香。
分类:哺乳纲食肉目灵猫科。
分布:云南各地。中国南方各省。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熊狸(Arctictis binturong)Bingturong
生境:茂密的热带雨林、季雨林。
捕食:用爪和牙咬野果或捕捉小动物。
食物:野果、昆虫、小鸟。
体型:体长70~80厘米,尾长70~80厘米。体重11~13公斤。
习性:单独生活。在高大树木上活动,善于在树上攀援,尾灵活具缠绕性,可帮助攀爬。多在清晨和黄昏时活动。
分类:哺乳纲食肉目灵猫科。
分布:云南西双版纳。中国广西。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猞猁(Felis lynx)Lynx
生境:高原、山地、森林。
捕食:潜伏偷袭,用爪和牙杀死猎物。
食物:鼠类、野兔、鸟类。
体型:体长90~130厘米,尾长11~25厘米。体重18~32公斤。
习性:性情凶猛,行动敏捷。善于偷袭,也能快速奔跑,并且还是爬树专家和游泳能手。多单独活动。春天交配,孕期约2个月,每胎产2~4仔。寿命约15年。猞猁毛皮过去曾经是珍贵的裘皮。
分类:哺乳纲食肉目猫科。
分布:云南西北部。中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金猫(Felis temmincki)Golden cat
生境:山区森林、多岩石的山地。
捕食:潜伏偷袭,用爪和牙杀死猎物。
食物:鼠类、野兔、小型鹿类动物、鸟类。
体型:体长70~110厘米,尾长40~60厘米。体重10~15公斤。
习性:夜行性,单独活动。善于爬树。性情异常凶猛。即使长时间人工饲养,见人走近,仍然龇牙咧嘴,咆哮发威。金猫颜色变异较大,正常色型是橙黄色,有美丽的暗色花纹。变异色型有红棕色、褐色和黑色。不管怎样变化,脸谱都一样,眼的内上角有一道镶黑边的白纹。民间根据金猫的色型变化,分别把它们叫做“红椿豹”、“小草豹”、“芝麻豹”。
分类:哺乳纲食肉目猫科。
分布:云南各地。中国南方各省。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云豹(Neofelis nebulosa)Clouded leopard
生境: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捕食:潜伏偷袭,用爪和牙杀死猎物。
食物:猴子、小型鹿类、野兔、鸟。
体型:体长75~110厘米,尾长72~92厘米。体重15~20公斤。
习性:树栖生活。夜间活动。行动隐蔽,善于爬树。在树上捕捉猴子或鸟类。或在树上设伏,等动物路过时突然跃下进行攻击。孕期约3个月,每胎产2~4仔。
分类:哺乳纲食肉目猫科。
分布:云南山区森林。中国长江以南各省。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豹(Panthera pardus)Leopard
生境:山区森林、灌丛、荒原。
捕食:潜伏偷袭,用爪和牙杀死猎物。
食物:猴子、羚羊、野猪、小型鹿类、野兔、鸟、家畜。
体型:体长100~150厘米,尾长75~85厘米。体重约50千克。
习性:夜行猛兽,适应能力极强。动作灵活敏捷,力量十足。向上跳跃能达5~6米,纵身前跃可达12米。爬树异常灵巧。比狮、虎更大胆、更凶猛,更桀骜不驯。过去中国山区,时常有豹袭击人的事情发生。印度1926年射杀的一只豹在3年中吃掉125人,本世纪初,在靠近尼泊尔的库艺地区另外两只豹先后袭击咬死了500人。现在豹的数量已急剧减少,威胁人类安全情况极为少见。
分类:哺乳纲食肉目猫科。
分布:云南山区。中国除西部以外的其他地区。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虎(Panthera tigris)Tiger
生境:山地森林、丛林、灌草丛。
捕食:潜伏突袭,用爪和牙杀死猎物
食物:大中型草食动物、家畜。
体型:体长120~200厘米,尾长100厘米,体重100~200千克。
习性:夜间活动的凶猛动物。善于用潜伏袭击的方式捕捉猎物。猎物包括狍子、鹿、野猪甚至黑熊。善于游泳。生性谨慎小心多疑,一旦发现走过的道有异样,宁肯绕行也绝不冒险。单独活动。每只虎要占有80~100平方公里的活动领域。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分布只限于亚洲。共有8个亚种,高加索虎、新疆虎、巴厘虎等亚种已灭绝,其它亚种数量也在锐减。
分类:哺乳纲食肉目猫科。
分布:云南南部。中国东北和方山区。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Asian elephant
生境:热带丛林、草原。
捕食:用灵巧的长鼻卷取食物。
食物:各种植物嫩叶。
体型:体长5.5~6.4米,尾长1.2~1.5米,身高2.4~3米,体重5000千克。
习性:数十头结群活动,在森林中游荡觅食。相互之间用人耳听不到的次声进行通讯联络,距离可达好几十公里。大象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陆生动物,除了人类,没有任何天敌。经过训练的大象,可以伐木,运货,拖车,供人骑乘,表演节目。古代还用大象作战。亚洲象孕期600~640天,每胎产1仔。8~12岁性成熟,平均寿命50~65岁,饲养条件下,有活到80岁的记录。
分类:哺乳纲长鼻目象科。
分布:云南南部。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鼷鹿(Tragulus javanicus)Mouse deer
生境:热带山地丘陵茂密的森林灌丛和草丛。
捕食:用嘴取食植物。
食物:植物叶、芽、花、果。
体型:体长42~48厘米,尾长5~7厘米,体重1.2~2千克。
习性:夜行动物,多单独活动。喜欢在沟谷茂密灌丛或山坡高草丛中生活。世界上最小的鹿类动物。行动十分灵敏,善于隐蔽。主要觅食掉落在地上的野果和野花。也吃青草。涉水之后会暂时丧失行走能力,此时常被人捕获。怀孕期5~6个月,每胎产1~2仔。半年性成熟。
分类:哺乳纲偶蹄目鼷鹿科。
分布: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水鹿(Cervus nuicolor)Sambar
生境:中、低山山区的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林缘草坡。
捕食:用嘴啃食树叶、青草。
食物:多种植物的茎、叶、花、果。
体型:体长1.8~2米,尾长约24厘米。体重雌鹿约120千克。雄鹿180千克。
习性:喜群栖,常成对或3~5只结群。白天躺卧在高草丛中或林间休息,黑夜才出来活动。夜间活动时经常发出呼叫声,雨天活动更为频繁。生性机警,善于奔跑跳跃。喜欢在水中活动,常在在泥潭中泥浴,夏天尤其喜欢在水中活动,能轻松地游好几公里。有舔食盐土的习性。云南、海南等地驯养水鹿已有较长历史。
分类:哺乳纲偶蹄目鹿科。
分布:云南各地山区。中国长江以南各地。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赤麂(Muntiacus muntjak)Indian muntjac,Barking deer
生境:低海拔山区丘陵的森林、灌丛。
捕食:用嘴取食植物。
食物:植物嫩枝、叶、花、果实、农作物。
体型:体长约1米,尾长17~21厘米,体重25~30千克。
习性:孤独活动的动物,胆小谨慎,多在夜间或清晨、黄昏觅食,白天隐蔽在灌丛中休息。受惊时能发出极为响亮的类似狗吠的叫声。活动范围很固定,被追捕逃跑时,无论跑多远,最后又会回到自己原来的活动区域。繁殖力强,全年都能交配,孕期210天左右,每胎产一仔,一岁达到性成熟。麂皮是重要的制革原料。赤麂是中国南方主要狩猎动物。
分类:哺乳纲偶蹄目鹿科。
分布:云南各地。中国东南、华南、西南地区。
保护:未列入保护动物名单。      
亚洲野牛(Bos gaurus)Gaur
生境:热带、亚热带山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林缘草坡。
捕食:用嘴啃食树叶、青草。
食物:各种野草、竹叶、竹笋。
体型:体长约2米,体高约2米,体重1000~1500千克。
习性:结小群在森林中活动。白天在阴凉处休息,清晨、黄昏活动觅食。嗅觉和听觉极为灵敏,发现有人接近,迅速逃走。只有在被人射杀受伤或被逼走投无路时,才会变得凶狠,对人进行攻击。亚洲野牛是世界上现生野牛中体型最大的种类。在森林中,几乎没有动物可以伤害它。
分类:哺乳纲偶蹄目牛科。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分布:云南南部。

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Takin
生境:中、高山森林、草甸。
捕食:用嘴啃食树叶、青草。
食物:各种树叶、青草。
体型:体长体高1.2~1.3米,尾长体重雌兽200千克,雄兽300~330千克。
习性:结群活动。看似笨拙,但善于在陡坡和峭壁上攀爬。行动时一只接一只依序而行。经常行走的地方会形成明显的通道。雄性扭角羚多单独活动。有舔食盐碱等矿物质的习惯。发情交配期在6~8月,翌年2~3月产仔。3岁性成熟。有4个亚种。生活在陕西秦岭的亚种毛色浅黄或金黄,栖息在西藏东南和云南西部的指名亚种毛色深褐。
分类:哺乳纲偶蹄目牛科。
分布:云南西部。中国西南横断山系和西北秦岭。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岩羊(Pseudois nayaur)Blue sheep
生境:高山裸岩带及与之相接的草甸山坡。
捕食:用嘴啃食植物。
食物:草类、灌木枝叶。
体型:体长1.3~1.4米,体高70~90厘米,尾长13~14厘米,体重55~74千克。
习性:成群活动。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行走跳跃。清晨黄昏时活动频繁。警惕性很高,吃食时总有担任警戒的羊在高处“放哨”。发现危险,整个羊群迅速逃跑,奔跑速度极快。繁殖期雄羊为争夺配偶经常打斗,获胜者才能统治羊群,和母羊交配。孕期约5个月,每胎生1仔。
分类:哺乳纲偶蹄目牛科
分布:云南西北。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巨松鼠(Ratufa bicolor)Black giant squirrel
生境:热带雨林、季雨林。
捕食:用前肢和嘴取食。
食物:果实、嫩叶、花蕊。
体型:体长40厘米,尾长50~60厘米。体重1000~3000克。
习性:严格的树栖啮齿类动物,在白天单独或成对活动,动作灵活,生性机警。每年9~10月发情,来年5~6月产仔。
分类: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
分布:云南南部。中国广西、海南。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地质啷http://weibo.com/943569550

7656

主题

1178

铜板

2299

好友

技术员

为地信喝彩!

积分
10623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黑鹳(Ciconia nigra)Black stork
生境:开阔沼泽、湖泊、河流的浅水区以及水田。
捕食:在浅水中用尖嘴快速啄击,捕捉鱼、虾。
食物:鱼、虾、蛙、蟹。
体型:大型涉禽,全长约1米。体重2500~3400克。
习性:稀少候鸟。夏天在中国北方繁殖,秋天飞往南方越冬。迁飞时结群活动。平时单独活动。繁殖季节成对活动。在大树或悬崖上的石隙中筑巢。每窝产卵3~5枚。雌雄鸟共同喂养幼鸟。黑鹳不会发出叫声,但能用上下嘴快速叩击发出“嗒嗒嗒”的响声。黑鹳在自然界的数量近年来不断减少。
分类:鸟纲鹳形目鹳科。
分布:云南各地。中国各地。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苍鹭(Ardea cinerea)Grey heron
生境:沿海的沙洲、河口,内陆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地、水田。
捕食:在浅水中静静站立,伺机伸颈快速啄捕猎物。
食物:鱼、虾、蛙、蟹。
体型:长约1米的大型涉禽。体重1300~1900克。
习性:候鸟或地方性留鸟。多单独活动。长时间静静地站立在浅水中,待小鱼游近,快速伸颈啄捕。因而被叫作“老等”或“老青桩”。苍鹭捕到大鱼后会将鱼先在岸上摔死然后吞食。吃鱼时总是让鱼头先入口,以免被鱼鳍刺伤。食物中不消化的部分会从口中吐出来。飞行时颈缩成“S”形,长腿向后伸直,缓慢扇动双翅。傍晚飞行时常发出低沉粗哑的“哇、哇”的叫声。繁殖期间,头后长出两条形似飘带的饰羽。集群在树上做窝。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是夏侯鸟,在东南和西南地区的南部越冬。
分类:鸟纲鹳形目鹭科。
分布:云南各地。中国除青藏高原外其它各地。
保护:未列入保护动物名单。
赤颈鸭(Anas penelope)European wigeon
生境:江河、湖泊、水库、海湾。
捕食:用扁平带梳齿状的嘴从水中滤取食物。
食物:水生植物、软体动物。
体型:中型野鸭,全长约48厘米。体重900余克。
习性:候鸟。在东北地区繁殖,在中国中部、南部和东部地区越冬。越冬时白天在开阔的水域和其它野鸭混群,在水面漂浮休息。傍晚到近岸的浅水区寻觅食物。雄鸭发出的叫声类似吹口哨的“咻-、咻-”声,和其它鸭类的“嘎、嘎”声大不相同。
分类:鸟纲雁形目鸭科。
分布:云南各地。中国东北、中部、东部和南部。
保护:未列入保护动物名单。
琵嘴鸭(Anas clypeata)Common shoveller
生境:池塘、水库、稻田、沼泽、海湾。
捕食:在浅水处用琵琶形嘴挖掘淤泥中食物,或从水中滤食。
食物:小型软体动物,植物的根、茎、种子。
体型:中型野鸭,全长约50厘米。体重42~620克。
习性:候鸟。在中国东北和新疆繁殖,在南方越冬。越冬期间经常和其它野鸭在开阔水域混群活动。琵嘴鸭嘴形奇特,先端膨大呈琵琶状,觅食多在浅水中挖掘淤泥中的食物,而与其它野鸭不同。
分类:鸟纲雁形目鸭科
分布:云南各地。中国各地。
保护:未列入保护动物名单。
鸳鸯(Aix galericulata)Mandarin duck
生境:山区的溪流、河谷、湖泊和沼泽地带。
食物:农作物和其它植物种子,鱼、虾、蛙等小动物。
体型:中型鸭类,全长40厘米左右。体重630克。
习性:候鸟。雄鸳鸯是羽色最鲜艳华丽的野鸭。繁殖期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多成小群活动。每年4-6月在山区溪流、水潭附近的大树洞内产卵孵化。小鸳鸯出壳不久便能正常活动,跟随父母从树洞里跃入水中,游玩觅食。夏天在东北地区繁殖。冬天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在南方某些山区,鸳鸯也能终年留居,成为留鸟。民间传说鸳鸯一旦配对,终身相伴。将其视为爱情的象征。
分类:鸟纲雁形目鸭科。
分布:云南省东部和南部,中国东部、南部和东北部地区。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Himalayan griffon
生境:高原、荒漠、山区。
捕食:丧失捕捉动物的能力,用特别强健发达的嘴撕扯动物尸体。
食物:各种动物尸体。
体型:大型猛禽,全长1.2米。体重6000~7000克,两翅张开宽约3米。
习性:结群活动,飞行力强而持久,经常长时间在空中翱翔。发现动物尸体后,降落取食。食量极大,几十只高山兀鹫一天之内就可吃完一条牛的尸体。在高山悬崖上做窝,每次产卵一枚。高山兀鹫对病菌有特殊的抵抗力,尽管它们经常取食因病饿死亡的动物尸体,但自己却从不患病。在西藏,取食天葬死者肉体的高山兀鹫被视为神鸟,严禁任何人捕杀。高山兀鹫在自然界从事“收尸”的行当,能起到清洁自然,减少动物疾病传播的作用。
分类:鸟纲隼形目鹰科。
分布:云南省西北部,中国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红隼(Falco tinnunculus)Common kestrel
生境:山区、旷野、开阔农耕地。
捕食:在快速灵巧的飞行中用利爪攫捕小鸟或俯冲到地上抓捕动物。
食物:鼠类、小鸟、蜥蜴、蝗虫。
体型:与鸽子大小相似的小型猛禽,全长约38厘米。体重185~225克。
习性:留鸟。单独或成对游荡觅食,飞行快速敏捷。在树洞、高大的石岩缝隙或大树上做窝,或抢占喜鹊的巢。觅食时在空中会有快速扇翅定点悬停的行为。叫声尖锐,高亢,为一连串急速的“给、给、给......”声。红隼有极为独特的视觉功能,能看出鼠类排泄在地面的尿迹中的紫外线,从而确定自己猎食的重点区域。同其它猛禽一样,雌鸟通常比雄鸟体形大,而且更凶猛。
分类:鸟纲鹰形目隼科。
分布:云南各地。中国各地。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雕鸮(Bubo bubo)Northern eagle owl
生境:山区、森林、草坡、荒漠、农田。
捕食:快速俯冲用利爪和钩嘴捕杀鼠类、小鸟等动物。
食物:老鼠、野兔、小鸟、蛙、蛇、蜥蜴、螃蟹。
体型:全长80厘米。体重1000~2200克。
习性:留鸟。夜行性猛禽。中国体型最大的猫头鹰。除繁殖季节成对外,平常单独活动。听觉和视觉在夜间异常敏锐。白天隐蔽在茂密的树丛中休息。不能消化的鼠毛和动物骨头会被雕鸮吐出,丢弃在休息处周围,称为食团。雕枭在夜间常发出“狠、呼,狠、呼”叫声互相联络,感到不安时会发出响亮的“嗒、嗒”声威胁对方。以各种鼠类为主要食物。被誉为“捕鼠专家”。在石崖洞隙里产卵,每窝产3~5枚白色的卵。边产卵边孵化,孵出后的小猫头鹰大小悬殊。在食物不足的季节,体型小的猫头鹰会被体形大的小猫头鹰啄死吃掉。这种看似残酷的习性能保证只有最强壮的个体能够存活。
分类:鸟纲鸮形目鴟鸮科。
分布:云南省各地,中国各地区均有分布。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领角鸮(Otus bakkamoena)Indian scops owl
生境:森林、农田、果园、村庄。
捕食:用爪和钩嘴捕捉鼠类、小鸟等动物。
食物:老鼠、小鸟、蛙、蜥蜴、昆虫。
体型:小型的猫头鹰,全长22厘米。体重120~140克。
习性:留鸟。夜行性猛禽。繁殖季节成对活动。在树洞或农舍墙洞里产卵育雏。白天藏匿在树枝浓密处休息,夜间外出捕食。喜欢站在独立的电杆、大树上观察周围,一旦发现猎物,快速无声地俯冲捕捉。叫声单调低沉,为“呜、呜”声。也会发出响亮的“嗒、嗒”的威胁声。
分类:鸟纲鸮形目鴟鸮科。
分布:云南省各地。中国东北部、东部、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均有分布。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Golden pheasant
生境:低山和中山地区的森林、竹林、灌丛。
捕食:用强健的嘴直接啄食或用脚在地表抓扒后在再用嘴啄取。
食物:多种植物嫩芽、叶、花、果、种子,昆虫。
体型:雄鸟长约1米,雌鸟长约60厘米。体重约650克。
习性:留鸟。中国特有鸟类。雄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观赏雉类之一。陕西宝鸡市因盛产红腹锦鸡而得名。早在200多年前,西方人便把红腹锦鸡引入欧洲饲养。现在已成为各地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养殖场最常见的饲养雉类。平常多结小群活动,在森林中游荡觅食。繁殖季节雄鸟占据一块山地,经常发出“察、嘎、嘎”的啼叫,吸引雌鸟前来交配。交配后雌鸟独自在森林中阴蔽处地面做窝产卵,孵化育雏。与雄鸟相比,雌鸟通体褐色,密布黑斑,不具羽冠和披肩。这样的羽色有利雌鸟在地面做巢孵卵时隐蔽自己。
分类:鸟纲鸡形目雉科。
分布:云南东北部。自然分布只限于中国中部和中南部山区。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Lady Amherst's pheasant
生境:低山、中山和高山地区的森林、灌丛。
捕食:用强健的嘴直接啄食或用脚在地表抓扒后在再用嘴啄取。
食物:多种植物嫩芽、叶、花、果、种子,蘑菇、白蚁、蝗虫。
体型:雄鸟全长约1.2米,雌鸟长约60厘米。体重600~800克。
习性:留鸟。平时常成小群活动,在森林中游荡觅食。繁殖季节雄鸟占据一块山地,禁止别的雄鸟进入,雄鸟有时为争夺地盘打斗。经常发出“察、嘎、嘎”的啼叫,吸引雌鸟前来交配。交配后雌鸟独自在森林中阴蔽处地面做窝产卵,孵化育雏。叫声有多种变化,彼此联系时发出“嘘、嘘、嘘”的叫声;发觉有危险会发出尖锐的“袭-呀”报警声。母鸟寻找小鸟时常有“果、果、果”的叫声,小鸟找妈妈也会发出“叽、叽、叽”的叫声。
  白腹锦鸡分布于中国西南山区,国外仅见于缅甸东北部。通常也为是中国特有鸟类。170多年前,英国人便把白腹锦鸡弄到伦敦饲养。同红腹锦鸡一样,它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观赏雉,在各地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养殖场均有饲养。
分类:鸟纲鸡形目雉科。
分布:云南大部分地区。中国西南山区。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红原鸡(Gallus gallus)Red junglefowl
生境:山区森林、竹林、灌丛、草坡。
捕食:用嘴啄取食物,或用脚在抓刨后再用嘴啄食。
食物:植物种子、果实、蚂蚁、白蚁、蝗虫。
体型:雄鸟全长70厘米,雌鸟约40厘米。体重600~1000克。
习性:留鸟。常结小群活动。繁殖季节雄鸟会发出“遏、遏、遏-、遏”的叫声。与雄家鸡报晓的叫声相似,但最后一音短而突然停止。听似“茶花两朵”,在云南民间被叫作“茶花鸡”。红原鸡雄鸟在繁殖季节为保卫自己的地盘和争夺雌鸟经常互相打斗。野生的红原鸡能飞善跑,异常机警。在云南一些山区,红原鸡雄鸟常跑到家鸡群中,把家公鸡赶跑,和母鸡交配。孵出的杂种小鸡野性十足,稍稍长大就跑到森林里去了。红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家鸡的各个品种都是由红原鸡驯化培育而来。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将红原鸡驯化。
分类:鸟纲鸡形目雉科。
分布:云南中部和南部。中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绿孔雀(Pavo muticus)Green peafowl
生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低海拔山区森林、竹林和灌丛。
捕食:用强健的嘴直接啄食或用脚在地表抓扒后再用嘴啄取。
食物:植物的叶、花、果,昆虫。
体型:体型最大的雉科鸟类。雄鸟全长2.3米,雌鸟全长约1米。体重7000~8000克。
习性:白天在地上游荡觅食,夜间在高树上栖息。在隐蔽的灌丛中做窝产卵。繁殖期间雄鸟经常会展开尾屏炫耀自己的美丽羽毛,即人们所熟悉的“孔雀开屏”。还会发出响亮的如同吹号般的“啊-喔,啊-喔”叫声。绿孔雀雄鸟尾上覆羽特别发达,约有百余枚,并有紫、黄、蓝、绿多种颜色构成的眼状斑纹,形成孔雀特有的尾屏。
  世界上共有3种孔雀,绿孔雀、蓝孔雀和刚果孔雀。蓝孔雀与绿孔雀很相似,但羽色以蓝色为主,头顶的冠羽呈球拍状。蓝孔雀被人类饲养的时间最长,在动物园和养殖场中数量最多,并且形成白色孔雀的变异类型。
分类:鸟纲鸡形目雉科
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和中部地区。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Black-necked crane
生境:高原草甸、农田、沼泽。
捕食:用尖嘴在浅水中捕捉动物或从泥土中掘取食物。
食物:鱼类、昆虫、软体动物、植物根、茎。
体型:全长约1.2米的大型涉禽。体重5000克。
习性:候鸟。繁殖季节成对活动,其他时间以家族群活动,或结群活动。繁殖期间雌、雄鸟常引颈对鸣,叫声为响亮的“咯-噜”声,并有优雅的求偶舞蹈。在沼泽地中安全的地点营巢。每窝产卵两枚,雌雄鸟轮流孵化。若食物丰盛,两只幼鸟均能长大,否则,只有一只幼鹤可以长大。黑颈鹤是世界上现生15种鹤中最晚被科学界发现记录的种类,1876年由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在青海湖边发现,也是唯一一种栖息在高原地区的鹤。它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海拔3500~4500米的高原沼泽繁殖,在青藏高原南部和云贵高原3500~2500米的高原或山区越冬。仅有少数个体在印度越冬,通常被认为是中国特有鸟类。
分类:鸟纲鹤形目鹤科。
分布:云南东北部和西北部。中国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种类。
大紫胸鹦鹉(Psittacula derbiana)Lord Derby's parakeet
生境:针叶林、阔叶林或混交林。
捕食:用发达强健的钳形嘴打开果壳取食种仁。
食物:果实、松子,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
体型:全长约45厘米。体重约260克。
习性:平时成小群活动。繁殖期成对,在高大树木的树洞内做窝。在高山地区繁殖的鸟秋天会飞到南边或低海拔的河谷度冬。雄鸟上嘴红色,下嘴黑色。雌鸟嘴黑色。大紫胸鹦鹉为中国特有鸟种。它是鹦鹉科鸟类分布最北的一种。经过训练的大紫胸鹦鹉可模仿人言,常被作为玩赏鸟饲养。可以在笼养条件下繁殖。
分类:鸟纲鹦形目鹦鹉科。
分布:云南中部、南部和西部。中国分布于西南川、滇、藏地区。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地质啷http://weibo.com/943569550

7656

主题

1178

铜板

2299

好友

技术员

为地信喝彩!

积分
10623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巨蜥(Varanus salvator)Water monitor
生境:栖息于热带、亚热带的山区流溪附近,适应于各种环境。
捕食和食物:食物可以根据不同环境下所有的食物加以选择,能在水中捕食鱼类,也可爬到树上觅食,此外也吃蛙、蛇、鸟、各种动物的卵、鼠及昆虫等。
识别特征与习性:蜥蜴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类,成体全长可达2.5m,它头似蛇头,紫红色的舌头分叉、细长,一伸一缩。并与蛇类的舌相似,是最灵敏的触角器官颈部较长,头部转向运动自如。性好斗,以侧扁的尾巴为武器,卵生。6月产卵于河岸边洞穴内或靠水边的树洞中,每次产卵15-30枚,在野生状态下,孵化期可长达一年。巨蜥的野生种群由于随意捕捉,已遭到严重破坏,资源锐减,应加以保护。
分类:爬行纲、有鳞目、蜥蜴亚目、巨蜥科
分布:云南的南部、广东、广西、海南;国外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缅甸等。
保护:已列为国家I级野生动物保护目录。
蟒蛇(Python molurus birittatus kuhl)Indian python
生境:栖息于热带及亚热带的森林中,或溪涧附近的土山常绿阔叶林和石山常绿阔叶藤木灌丛区。气候温和潮湿,野生动物丰富的地方,为蟒蛇良好的生活环境。
捕食与食物:捕食各种小型的野生动物,如兔、野鸡、松鼠、鸟及鸟卵、蜥蜴和一些家畜、家禽等为食,食量较大,一次可吞食超过体重1.5倍的食物,但饱食后可数日不食。
识别特征与习性:我国产最大的蛇,体全长可达6-7m以上。无毒蛇,是原始的蛇类,上下唇两侧有唇窝,是灵敏的红外探测器官。卵生,每年4-6月产卵,每窝最多可达100枚卵,雌蛇有盘状卵堆上孵育的习性,此时,不食,不喝,体内发热,体温较平时升高几度,有利于卵的孵成。寿命可达25年以上。
分类: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蟒科。
分布:云南的滇南和滇西热带地区、广西、广东、福建、贵州、海南等地也有分布。
保护:由于长期以来,产区大量捕杀,野外生存数量极少,已列为国家I级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并被列于CITES附录2。
缅甸陆龟(Indotestudo elongata)Elongated tortoise,Burmese turtle
生境: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山地、丘陵地区,耐热性强。
捕食与食物:主食植物性的饵料,以植物的茎、叶、果实等为食。
识别特征与习性:体形较大的龟类,成体体长可达20cm以上,宽可达16cm,头顶有对称的大鳞片,背腹甲淡黄色或灰白色,略带浅绿色,每一盾片的中间均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同心纹明显,头部浅绿黄色,四肢粗壮,圆柱形,有爪无蹼,适于陆地行走。
分类:爬行纲、龟鳖目、陆龟科。
分布:云南的滇西和滇南的热带地区,广西;国外分布于印度东北部至越南等地。
保护:此种龟类由于产地人们把它作为一种资源动物,无限制地加以捕捉并出售,造成资源锐减,国际上已列入了IUCN Vulnerable(VU)CITES附录II。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Chinese sturgeon
生境:中华鲟为回游或半回游型鱼类,在近海生长,性成熟后进入江河。
捕食与食物:捕食昆虫幼虫、软体动物,寡毛类和鱼类等食物。
识别特征与习性:体长似梭型,吻长呈犁状,基部宽厚,顶端尖,稍向上翘,口小,长在头的侧面,呈一横裂,能向外自由伸缩,眼小,吻部腹面中央有2对等长的须,排成横裂,全身无鳞,只有5行宽大的坚硬骨板,背部正中1行最大,看似古代武士所用的盾牌,尾鳍歪形,上叶发达。此鱼个体较大,300--500千克的个体常见。堪称鱼类中的巨人。每年10--11月,成熟个体上溯至金沙江产卵。产卵场多在河床陡峭,水流湍急,流态紊乱的江河地段,卵甚大,沉性,具粘性,粘附于砾石上孵出。性成熟晚,要11-14龄才成熟,怀卵量大,约有50-100万粒,但幸存后代仅1%左右,所以就显得特别珍贵,此种鱼类个体大,寿命长,是大型经济鱼类,其肉味鲜美,鱼卵加工后为极其珍贵食品。因此,鱼类资源破坏也十分严重。
分类:鲟形目、鲟科。
分布:世界鲟科鱼类中分布最南的一种,长江、珠江、闽江、钱塘江、黄河等,目前大多数江河已绝迹,仅长江现存数量略多。
保护:国家I级野生保护动物,IUCN(1996)EN.CITES(1997)附录II。

无眼金线鲅(Sinocyclocheilmus anophthalmus)Blind golden--line barbs
生境:栖息于离地表垂直距离约60m的溶洞暗河中,洞内喀斯特地貌特征显著。
捕食与食性:主食昆虫及蝙蝠的粪便,人工饲养条件下可食水蚯蚓,人工饵料等。
识别特征与习性:体长,较粗壮,眼退化和消失,多数无痕迹,仅能辨认眼窝,眼完全退化,已无视觉,对光线无反应,但对震动反应相当敏感,一旦触及水面,立即沉入水底,生活时,体肉红色,全身半透明状,内脏隐约可见,各鳍乳白色。
分类:鱼纲、鲤形目、鲤科、鲅亚科。
分布:为我国的特有种,仅知分布于云南省宜良县九乡区小沟洞溶洞。
保护:已列为云南省的II级保护动物。
个旧盲高原鳅(Triplophysa gejiuensis)Gejiu blind loach
生境:生活于离地表400m左右的地下溶洞中,周围环境黑暗,洞内常年水温17℃左右,水呈弱碱性,水流湍急,水质清澈.水体环境狭小,仅为1-2平方小水潭中。
捕食与食性:靠发达的触须,探索水中浮游生物,吞食水生昆虫,浮游生物等。
识别特征与习性:鱼小,体长,身体裸露无鳞,无眼。鲜活时,身体隐现白色,半透明,可见淡红色脊椎,鳃盖透红,各鳍透明,发达的触须呈放射状伸展,鼻瓣竖起,好象随时监测环境中的动态,对周围的震动十分敏感,一旦碰击水面,则迅速潜逃。由于长期生活于地下黑暗的环境中,眼退化,对光无反应。俗称盲鱼。
分类:鱼纲、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
分布:特有种,仅分布于中国云南个旧卡房芭蕉箐的地下河中。
保护:列为云南省二级保护动物。

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
  翅的基色黄,前翅外缘有宽的黑带,翅面有很多黑色短纹,犹如虎皮,故名。
  后翅外缘波形,尾突短,外缘黑带上镶有弯月形黄斑,黑带的中间嵌有蓝色斑点,最里面一列弯月形红斑。
  中华虎凤蝶指名亚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在陕西秦岭和太白山近年还发现李氏亚种和太白虎凤蝶(L. taibai Chou)(L. ch. lee Chou=L. huashanen Lee)均为中国特有珍稀种类。
  中华虎凤蝶是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的会徽图案。
  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三尾褐凤蝶Bhutanitis thaidina
  三尾褐凤蝶有多个中名:华西褐凤蝶、三尾凤蝶等。虽名为凤蝶,并不归为凤蝶科而隶属绢蝶科。身体和翅黑色,前翅有8条黄色横纹,第3、5条短,第6、7条在后方并连;后翅狭长,外缘波状,在后端有明显的3个尾状突起,最外缘有5个橙色条纹。外形与凤蝶十分相似。
  三尾褐凤蝶是高山种类,生活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国内分布于云南、四川、陕西、西藏,是珍稀名蝶,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的学者认为该蝶置于凤蝶科更为合适,并立为尾凤蝶属(Bhutanitis Arkinson)

阿波罗绢蝶Parnassius apollo
  绢蝶以秀丽清雅而倍受人们喜爱。绢蝶翅白色或稍带淡黄色,半透明,前翅有几个大黑斑,后翅有2个大而鲜明的红斑,红斑中心白色,红斑围以黑边,更增添了娇美。
  绢蝶都生活于高山,有很强的耐寒力,有的在雪线上活动,飞翔时紧贴地面,缓缓而飞好象在悠悠赏雪,因而较易捕捉。阿波罗绢蝶为国产30多种绢蝶中较珍贵的种类,翅展50-80毫米,国内仅分布于新疆,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二尾凤蝶Bhutanitis mansfieldi
  又名云南褐凤蝶,翅黑色,有较宽的黄白色(微带绿泽)斜带纹,其宽度于相间的黑色底斑纹宽度几乎相等。后翅外缘波状具2个尾状突起,靠外的尾突较长且末端稍膨大,臀角瓣状突起如拇指状,因而外观上好象有3个尾突。其复眼上生有睫毛,为蝶中所稀见。幼虫取食木香马兜铃(Aristolochia moupinensis)。二尾凤蝶翅展60-70毫米。
  仅分布于云南(丽江)。
  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地质啷http://weibo.com/943569550

214

主题

6593

铜板

151

好友

版主

考试快到了..&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5765

斑竹勋章优秀斑主地信元老宣传勋章灌水勋章

发表于 2010-5-31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中国的世界级保护动物很多的 熊猫啊 白鳍豚啊 中华鲟啊 朱鹮啊....这些都是世界一级保护的

22

主题

5万

铜板

18

好友

传奇会员

YK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积分
37928

灌水勋章

发表于 2019-11-27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万

铜板

0

好友

钻石会员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积分
6022
发表于 2022-5-21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