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猫(Ailurus fulgens)Red panda
生境:高山森林、灌丛。
捕食:用爪和牙获取食物、捕捉小动物。
食物:竹叶、树叶、果实、小鸟、鸟卵。
体型:体长40~60厘米,尾长30~50厘米。体重5000克左右。
习性:善于爬树。白天大部分时间在树杈上休息,清晨和傍晚活动最频繁。有在固定地点排泄大便的习性。春天发情交配,孕期约4个月,每胎产2~3仔。幼仔刚出生时白色,一周后变成深灰色,以后逐渐长成与父母相似的橙红色。
分类:哺乳纲食肉目小熊猫科。
分布:云南西部和西北地区西北部。中国西南川、藏地区。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 大灵猫(Viverra zibetha)Large Indian civet
生境:山区丘陵树林、灌丛、草丛。
捕食:用爪和牙捕捉小动物。
食物:鼠、蛙、昆虫、鸟类、部分植物果实、根茎。
体型:体长60~80厘米,尾长40~50厘米。体重6~10公斤。
习性:夜行动物,常单独活动。白天藏在洞穴中休息,夜间外出捕食。有时也偷盗家禽。生性机警,南方人称为"狐狸猫"。有在固定地点大便的习性,俗称"送屎狼"。雄性大灵猫会阴部有分泌腺,分泌物有恶臭,遇到敌害时会大量分泌用以御敌。这种分泌物叫灵猫香,在香料工业中被用作定香剂,能使香水的香味浓郁持久。有人进行人工驯养取香。
分类:哺乳纲食肉目灵猫科。
分布:云南各地。中国南方各省。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熊狸(Arctictis binturong)Bingturong
生境:茂密的热带雨林、季雨林。
捕食:用爪和牙咬野果或捕捉小动物。
食物:野果、昆虫、小鸟。
体型:体长70~80厘米,尾长70~80厘米。体重11~13公斤。
习性:单独生活。在高大树木上活动,善于在树上攀援,尾灵活具缠绕性,可帮助攀爬。多在清晨和黄昏时活动。
分类:哺乳纲食肉目灵猫科。
分布:云南西双版纳。中国广西。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猞猁(Felis lynx)Lynx
生境:高原、山地、森林。
捕食:潜伏偷袭,用爪和牙杀死猎物。
食物:鼠类、野兔、鸟类。
体型:体长90~130厘米,尾长11~25厘米。体重18~32公斤。
习性:性情凶猛,行动敏捷。善于偷袭,也能快速奔跑,并且还是爬树专家和游泳能手。多单独活动。春天交配,孕期约2个月,每胎产2~4仔。寿命约15年。猞猁毛皮过去曾经是珍贵的裘皮。
分类:哺乳纲食肉目猫科。
分布:云南西北部。中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
金猫(Felis temmincki)Golden cat
生境:山区森林、多岩石的山地。
捕食:潜伏偷袭,用爪和牙杀死猎物。
食物:鼠类、野兔、小型鹿类动物、鸟类。
体型:体长70~110厘米,尾长40~60厘米。体重10~15公斤。
习性:夜行性,单独活动。善于爬树。性情异常凶猛。即使长时间人工饲养,见人走近,仍然龇牙咧嘴,咆哮发威。金猫颜色变异较大,正常色型是橙黄色,有美丽的暗色花纹。变异色型有红棕色、褐色和黑色。不管怎样变化,脸谱都一样,眼的内上角有一道镶黑边的白纹。民间根据金猫的色型变化,分别把它们叫做“红椿豹”、“小草豹”、“芝麻豹”。
分类:哺乳纲食肉目猫科。
分布:云南各地。中国南方各省。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
云豹(Neofelis nebulosa)Clouded leopard
生境: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捕食:潜伏偷袭,用爪和牙杀死猎物。
食物:猴子、小型鹿类、野兔、鸟。
体型:体长75~110厘米,尾长72~92厘米。体重15~20公斤。
习性:树栖生活。夜间活动。行动隐蔽,善于爬树。在树上捕捉猴子或鸟类。或在树上设伏,等动物路过时突然跃下进行攻击。孕期约3个月,每胎产2~4仔。
分类:哺乳纲食肉目猫科。
分布:云南山区森林。中国长江以南各省。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
豹(Panthera pardus)Leopard
生境:山区森林、灌丛、荒原。
捕食:潜伏偷袭,用爪和牙杀死猎物。
食物:猴子、羚羊、野猪、小型鹿类、野兔、鸟、家畜。
体型:体长100~150厘米,尾长75~85厘米。体重约50千克。
习性:夜行猛兽,适应能力极强。动作灵活敏捷,力量十足。向上跳跃能达5~6米,纵身前跃可达12米。爬树异常灵巧。比狮、虎更大胆、更凶猛,更桀骜不驯。过去中国山区,时常有豹袭击人的事情发生。印度1926年射杀的一只豹在3年中吃掉125人,本世纪初,在靠近尼泊尔的库艺地区另外两只豹先后袭击咬死了500人。现在豹的数量已急剧减少,威胁人类安全情况极为少见。
分类:哺乳纲食肉目猫科。
分布:云南山区。中国除西部以外的其他地区。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
虎(Panthera tigris)Tiger
生境:山地森林、丛林、灌草丛。
捕食:潜伏突袭,用爪和牙杀死猎物
食物:大中型草食动物、家畜。
体型:体长120~200厘米,尾长100厘米,体重100~200千克。
习性:夜间活动的凶猛动物。善于用潜伏袭击的方式捕捉猎物。猎物包括狍子、鹿、野猪甚至黑熊。善于游泳。生性谨慎小心多疑,一旦发现走过的道有异样,宁肯绕行也绝不冒险。单独活动。每只虎要占有80~100平方公里的活动领域。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分布只限于亚洲。共有8个亚种,高加索虎、新疆虎、巴厘虎等亚种已灭绝,其它亚种数量也在锐减。
分类:哺乳纲食肉目猫科。
分布:云南南部。中国东北和方山区。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Asian elephant
生境:热带丛林、草原。
捕食:用灵巧的长鼻卷取食物。
食物:各种植物嫩叶。
体型:体长5.5~6.4米,尾长1.2~1.5米,身高2.4~3米,体重5000千克。
习性:数十头结群活动,在森林中游荡觅食。相互之间用人耳听不到的次声进行通讯联络,距离可达好几十公里。大象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陆生动物,除了人类,没有任何天敌。经过训练的大象,可以伐木,运货,拖车,供人骑乘,表演节目。古代还用大象作战。亚洲象孕期600~640天,每胎产1仔。8~12岁性成熟,平均寿命50~65岁,饲养条件下,有活到80岁的记录。
分类:哺乳纲长鼻目象科。
分布:云南南部。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鼷鹿(Tragulus javanicus)Mouse deer
生境:热带山地丘陵茂密的森林灌丛和草丛。
捕食:用嘴取食植物。
食物:植物叶、芽、花、果。
体型:体长42~48厘米,尾长5~7厘米,体重1.2~2千克。
习性:夜行动物,多单独活动。喜欢在沟谷茂密灌丛或山坡高草丛中生活。世界上最小的鹿类动物。行动十分灵敏,善于隐蔽。主要觅食掉落在地上的野果和野花。也吃青草。涉水之后会暂时丧失行走能力,此时常被人捕获。怀孕期5~6个月,每胎产1~2仔。半年性成熟。
分类:哺乳纲偶蹄目鼷鹿科。
分布: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水鹿(Cervus nuicolor)Sambar
生境:中、低山山区的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林缘草坡。
捕食:用嘴啃食树叶、青草。
食物:多种植物的茎、叶、花、果。
体型:体长1.8~2米,尾长约24厘米。体重雌鹿约120千克。雄鹿180千克。
习性:喜群栖,常成对或3~5只结群。白天躺卧在高草丛中或林间休息,黑夜才出来活动。夜间活动时经常发出呼叫声,雨天活动更为频繁。生性机警,善于奔跑跳跃。喜欢在水中活动,常在在泥潭中泥浴,夏天尤其喜欢在水中活动,能轻松地游好几公里。有舔食盐土的习性。云南、海南等地驯养水鹿已有较长历史。
分类:哺乳纲偶蹄目鹿科。
分布:云南各地山区。中国长江以南各地。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赤麂(Muntiacus muntjak)Indian muntjac,Barking deer
生境:低海拔山区丘陵的森林、灌丛。
捕食:用嘴取食植物。
食物:植物嫩枝、叶、花、果实、农作物。
体型:体长约1米,尾长17~21厘米,体重25~30千克。
习性:孤独活动的动物,胆小谨慎,多在夜间或清晨、黄昏觅食,白天隐蔽在灌丛中休息。受惊时能发出极为响亮的类似狗吠的叫声。活动范围很固定,被追捕逃跑时,无论跑多远,最后又会回到自己原来的活动区域。繁殖力强,全年都能交配,孕期210天左右,每胎产一仔,一岁达到性成熟。麂皮是重要的制革原料。赤麂是中国南方主要狩猎动物。
分类:哺乳纲偶蹄目鹿科。
分布:云南各地。中国东南、华南、西南地区。
保护:未列入保护动物名单。 亚洲野牛(Bos gaurus)Gaur
生境:热带、亚热带山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林缘草坡。
捕食:用嘴啃食树叶、青草。
食物:各种野草、竹叶、竹笋。
体型:体长约2米,体高约2米,体重1000~1500千克。
习性:结小群在森林中活动。白天在阴凉处休息,清晨、黄昏活动觅食。嗅觉和听觉极为灵敏,发现有人接近,迅速逃走。只有在被人射杀受伤或被逼走投无路时,才会变得凶狠,对人进行攻击。亚洲野牛是世界上现生野牛中体型最大的种类。在森林中,几乎没有动物可以伤害它。
分类:哺乳纲偶蹄目牛科。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分布:云南南部。 |
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Takin
生境:中、高山森林、草甸。
捕食:用嘴啃食树叶、青草。
食物:各种树叶、青草。
体型:体长体高1.2~1.3米,尾长体重雌兽200千克,雄兽300~330千克。
习性:结群活动。看似笨拙,但善于在陡坡和峭壁上攀爬。行动时一只接一只依序而行。经常行走的地方会形成明显的通道。雄性扭角羚多单独活动。有舔食盐碱等矿物质的习惯。发情交配期在6~8月,翌年2~3月产仔。3岁性成熟。有4个亚种。生活在陕西秦岭的亚种毛色浅黄或金黄,栖息在西藏东南和云南西部的指名亚种毛色深褐。
分类:哺乳纲偶蹄目牛科。
分布:云南西部。中国西南横断山系和西北秦岭。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岩羊(Pseudois nayaur)Blue sheep
生境:高山裸岩带及与之相接的草甸山坡。
捕食:用嘴啃食植物。
食物:草类、灌木枝叶。
体型:体长1.3~1.4米,体高70~90厘米,尾长13~14厘米,体重55~74千克。
习性:成群活动。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行走跳跃。清晨黄昏时活动频繁。警惕性很高,吃食时总有担任警戒的羊在高处“放哨”。发现危险,整个羊群迅速逃跑,奔跑速度极快。繁殖期雄羊为争夺配偶经常打斗,获胜者才能统治羊群,和母羊交配。孕期约5个月,每胎生1仔。
分类:哺乳纲偶蹄目牛科
分布:云南西北。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巨松鼠(Ratufa bicolor)Black giant squirrel
生境:热带雨林、季雨林。
捕食:用前肢和嘴取食。
食物:果实、嫩叶、花蕊。
体型:体长40厘米,尾长50~60厘米。体重1000~3000克。
习性:严格的树栖啮齿类动物,在白天单独或成对活动,动作灵活,生性机警。每年9~10月发情,来年5~6月产仔。
分类: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
分布:云南南部。中国广西、海南。
保护: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