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找矿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一、重视在成矿区带找矿 对成矿区带的认识是前人几十年经验和认识的积累。把注意力集中到若干片成矿区带的重点上,避免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上遍野寻宝。在过去历史阶段,只在地下500米以上找矿;现在可以在1000米以上甚至1500米以上找矿打钻了。许多内生全属矿是从地下深处来的,500米以上有矿,500米以下多数地区也会有矿。因此,重点放在成矿区带找矿是多快好省的捷径。 (一)在已知成矿区带找矿要了解、掌握情况 只要了解、掌握了现有成矿区带的地质、构造、蚀变矿物空间分布规律,矿产形成、赋存、分布规律以及矿产自身的特性,再配合有效的找矿方法技术,找矿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二)在成矿区带找矿配合1∶5万综合地质填图 要组织建立地质调查专业队伍,在成矿区带,综合运(利)用地质、对地观测、遥感、航测、地面物化探、钻孔剖面等方法手段,进行由地表一深部的立体地质填图。为地质找矿和进一步深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不限于在成矿区带找矿 成矿区带所表明的是前人在一个时期和当时的认识水平和条件下,对某些矿产成矿分布规律的概略认识和总结。但矿产的形成是复杂的,尚未认识到的东西还大有存在,近几年的发现也证明,有的金属矿产并未分布在16片成矿区带之中。因此,地质找矿也要兼顾其他地区找到矿产的可能性。 (一)重视利用“矿产特性”找矿 例如磁铁矿。众所周知其最大的特性是具有磁性。绝大多数的地下磁铁矿都是依靠磁法发现的。过去的许多航磁异常尚未解剖。在寻找铁矿时,应该注意老变质岩分布地区和盖层之下具有老变质岩分布地区的大面积低缓航磁异常和具有正负磁异常相间分布地区,有“鞍山式铁矿”存在的可能性。 再如金矿。20世纪80年代,在太阳山召开的金矿研究项目汇报交流上,笔者在大会中曾经提出,让大家注意泉水和溫泉水中的金含量。原因是金并非绝对稳定,它可以与Cl1-、 HS1-、S2-、CO31-, Br1-, I1-、CN1-、SNS1-等形成易溶的络合物,使金在流体(含热液、低温液体)中随之迂移。当遇到物化条件改变(化学障)时,就可形成沉淀或成为自然金,“狗头金”和有些砂金就是由于水中含有的金,在物化条件发生改变后形成的。所以,找金的思路之一,就是到含有微量金的热泉水和泉水分布地区去寻找;到古、今流体流经的地带去寻找。把这种思路与用化学光谱法测量微量金的化探结合起来,就可能在现有的成矿区带之内、外,发现新的金矿床(化学光谱法测量微量金,由河南省地质中心实验室于1980年率先研究成功。也就是当年釆用炭吸附法,再结合使用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生产的二米光栅光谱仪-POS-2型,进行测试。据孙文坷、孙焕振2002年不完全统计,在化学光谱法普及后,釆用地质与化探相结合,仅到1998年,就发现大型金矿30多处,中型金矿近60 处。) 比如,到青藏高原的断裂带、火山岩型热液一温泉带寻找金矿(包栝可可西里);到西藏、新疆的斑岩流体中寻找形成的斑岩铜金矿;到环太平洋火山热液地区寻找金矿,山东焦家一玲珑金矿之下寻找金矿;到西南三江地区构造岩浆热液分布区寻找金矿等。 还有汞矿形成汞气的特性、铬铁矿的重力特性、金属矿的电性等等,皆可列入利用矿产特性找矿的思考范围。 (二)却强地质、方法技术手段多学科对地下地质体解释有效性的综合研究 将一个地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成因矿物学和找矿矿物学》的蚀变矿物的空间分带(分布)、物化探、遥感、对地观测、探矿工程结合起来,探寻寻找某种矿产的最有效组合,在适合地区推广使用;再与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结合起来,就会帮助我们形成“透视眼”,可达到找矿的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