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是在评价阶段或在矿床勘探期间进行的,其主要任务是全面研究矿床的详细地质构造,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空间分布、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围岩蚀变,为勘探工程布署、或为矿山设计、建设提供地表地质资料。 矿床地质图通常是依靠地质测量与地表勘探工程及深部探矿工程相配合来完成的,但主要是地质测量及地表工程。 二、矿床地质图的测量范围,通常局限于矿体和有关围岩的地段,对于多层矿床、与褶绉有产的矿体和产状平缓或空间分布较孔的矿体群,地质测量的范围较大,常需将矿体之间的或矿体之上的大片围岩包括在内,但也不要过多地超出勘探工程布置范围之外。对于产状较陡的单层矿体,则只须包括其直接围岩和深部勘探工程可能布置的地段即可。如果矿床中的矿体相距很大,勘探工程的布置又可各自成一系统,也可单独测图,不必通过大片围岩与其它矿体相连。在确定地质测量范围时,地质人员应该慎重,不要盲目扩大,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和图纸制作、使用、复制上的不便。测量面积一般是零点几到几平方公里。 有条件时,与矿山设计部门协商测量范围。 三、矿床地质图的填图要求,主要有 (一)确定地层层序及分布:分层的标准一般按岩性分层(但要有层位概念);矿体、标志层及对找矿有指标意义的地层单位,在图上小于1毫米时可放大表示(但应注明)。一般地质体在图上厚度,原则上不小于1毫米;不同变质岩相带与地层单位就分别用不同界线和不同图例表示;火成岩应按不同岩相区分; (二)搞清矿体与围岩,火成岩与围岩及不同岩层间的接触关系; (三)搞清矿床构造,尤其是容矿构造的性质及产状;切割矿体的断层均应实测,或用工程控制,其位移较大,对深部探矿、采矿工程的布置有影响者,应查明其性质、产状、动向及断距;沿断层控制点的距离在图上不宜大于1-5厘米; (四)搞清矿体(矿化带)的形状、规模、产状; (五)搞清矿体围岩蚀变种类、性质、分带及其分布; (六)搞清矿石成因类型、工业类型、组分变化、技术加工性能及各品级、各类型的矿石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 (七)有条件时,应查明矿床的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并应有放射性顺便检查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