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挝琅勃拉邦帕奔矿区原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刘禧超 张瑞华 车路宽
摘 要:老挝帕奔金矿区位于区域性奠边府-琅勃拉邦断裂带的旁侧.受NE_NNE向韧脆性剪切带的控制,在下二叠系灰岩中产有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和含金方解石型脉金矿,全区分为6个矿化带,总体呈NNE向展布.金的富集受脆韧性断裂多次叠加或不同方向断裂交汇点的控制,矿化围岩中出现碳酸盐化、铁白云石化、菱铁矿化、大理岩化、高岭土化等热液蚀变.研究认为,区域上的韧脆性剪切带的延长部位应列为我矿区段,在灰岩和砂岩的接触地带(如M6矿化带西侧)应注意找矿,各矿化带内强片理化带的边部和构造的叠加、交汇部位是勘查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帕奔金矿;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含金方解石脉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老挝
作者简介:刘禧超(1982-),男,天津人,工程师,从事金属矿地质勘查与研究工作.通信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广瑞南道67号;邮政编码:300171;E-mail:ferrari_pp@163.com
作者单位:刘禧超(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地质研究所,天津,300170)
张瑞华(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地质研究所,天津,300170)
车路宽(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地质研究所,天津,300170)
参考文献:
[1]彭一久.老挝琅勃拉邦白乌县魔鬼山金矿地质特征[J].西南矿产地质,1996,(3):56-64.
[2]袁晓军,邱祖林.老挝龙拂拉邦省帕奔地区金矿地质考察记[J].江苏地矿信息,1999,(4):62-63.
[3]李兴振,刘朝基,丁俊.大湄公河次地区主要结合带的对比与连接[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24(4):1-12.
[4]陈柏林.构造形变类型与金矿化类型的关系[J].世界地质,2000,19(3):217-223.
[5]钟长江.内蒙古大青山地区金矿床类型、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5,28(4):240-249.
[6]李志伟,钱祥贵,田敏.等.滇东南地区金矿区域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0,24(S1):20-30.
[7]高振敏,李红阳.滇黔地区主要类型金矿的成矿与找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8]张翼飞.云南东川地区含金剪切带型金矿[J].云南地质,2003,22(4):360-370.
[9]肖龙,叶乃清,张明华,等.滇黔桂"金三角区"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的关系[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6,16(3):263-271.
[10]李树勋,刘喜山.韧性剪切带特征及金矿化关系[J].中国地质,1988,(5):99-22.
[11]陈柏林,董法先,李中坚.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模式[J].地质论评,1999,45(2):186-191.
[12]贾大成,胡瑞忠.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因探讨[J].矿床地质,2001,20(4):378-38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