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5月5日中午,西安市造币机械厂食堂正在开饭,工会宣传干事杨万民在排队买饭,女工石秀云走来对他说:?
“哎,杨干事!我们早晨在地道里挖出来一块石头,说不定是块文物呢,你要不要?”“啥石头?”?
“像个枕头,没枕头长;像个匣匣,又比匣匣扁。你去看看吧!”?
杨万民是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的,一向爱收集些古董。听石秀云一说,便让她站在自己排队的位置上,夹起饭盒就走。他一人下了地道。那年头,正是“深挖洞”的年代,工厂里抽出一班人马,三班倒,人称“挖洞车间”。他走到地道尽头,果然看见地上有一块石头,直觉告诉他,这是一块经过人工打造的石头,很可能有些来历。?
他抱着石头出了地道,他想在石头上找些文字之类的东西,便把石头放在水龙头下面,一遍遍用铁刷子刷,石头上的黄土刷净了,什么也没有。?
他百思不得其解:在深深的黄土中,埋这么一块大石头干什么?他不甘心,找来放大镜顺着那纹路一点一点地寻觅,仍然什么也没有发现。扔了便觉得有点可惜,于是便跑到他二楼的办公室,放在办公桌下面。那年夏天,他办公时,总是把脚从鞋里抽出来,踩在这石头上。一股森森凉气,从涌泉穴直冲太阳穴,凉爽啊!?
办公室的同事们都笑他:不错不错,先不管是不是文物,起码可以垫脚。?
同年秋天,他被借调到西城门楼上搞长安史展览。有一天下午,偶然和几位文物管理处的老头子说起这事,几个老头互相瞅了瞅 ,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要了一辆车,和他一道到工厂里去了。?
工会已经下班了,开门一看,石头不见了。才借调出去两个多月,石头怎会不见了呢?杨万民找来同办室的雷师,雷师说:“过国庆节打扫卫生,从窗子扔出去了。”“怎么能乱扔我的东西呢?”?
“一块烂石头,你夏天可以垫脚,冬天天凉了还有啥用处,不扔干啥?影响办公室的卫生。”?
二楼窗下面靠围墙,正好是一个倒垃圾的地方。几个人赶忙下楼,转过楼角,在垃圾堆上找了起来。?
这垃圾是雇农民拉走的。按惯倒,农民只拉垃圾,不拉砖头石块之类的东西——嫌那东西沉,压车。他们在附近破砖堆里找,也没找着。这时候,一群小孩跟着看热闹,当知道他们是在找一块石头时,一个小孩说:“我知道,这石头小静他爷抱到家属院去了,支棋盘呢。”?
他们跟着那小孩,一行人来到家属院,几个老头正下棋哩。那石头直立着支撑着一块水泥棋盘,能顶三四块砖头用。杨万民找来几块砖头,才把这块石头替换下来。?
大伙抱着石头上了车,车直接开到文物管理处,几个老头在一个大盆里用水配了一盆“渗透剂”,然后把石头轻轻地放在里面,把盆子放进了恒温箱,在箱上贴了封条。告诉杨万民说,半个月以后启封,请他来看。?
十五天到了。把那石头从渗透剂里取出来,放在一张大案子上,用橡皮锤轻轻地敲,直敲了两个多小时,敲出些名堂来了:在13公分高的中间,敲出了一圈黑钱——这是套合在一起的两块石头!?
那几个老头可真有耐性,直敲到中午,那圈黑钱却再也不肯加宽。末了,几个老头一商量,决定再泡半个月。
又过了半个月。这次石头取出来放在毛毯上敲了。又来了几个人,门外还 站了两个公安人员,看样子,都是从全国各地请来的专家。三个小时后,石头敲开了。 掰开一看,什么也没有,只有七个字。那是七个凸字和七个凹字,是草书。七个凸字正好嵌在七个凹字里,嵌得那么牢,天衣无缝!?
后来,这块石头在广交会上展出过三天,使西方世界大为震惊!美、英、德、法都在权威性报纸上披露:东方石雕艺术的瑰宝,空前绝后,叹为观止!?
杨万民始终没弄清楚那七个字是什么字,什么意思。他只知道那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好,石雕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块晋朝书法雕,被列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如今提起这事,同事们还笑他:“你把国宝当垫脚石,有眼无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