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框生成: 主要有四种图框的生成模式:标准(任意)梯形小比例尺、标准(任意)矩形大比例尺、根据图幅号生成、交互式生成。标准的100万到1万的小比例图框需要设置起始经纬度、椭球参数、图框模式、图框参数等参数,最主要的是起始经纬度和椭球参数,其他的参数都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勾选,投影参数是默认的高斯投影,分带信息一般是根据规定,比如1万的就是3度分带,带号则根据数据所在的范围来确定,由于每个小比例图框的起始经纬度都是固定的,所以当你任意输入一个值时,系统会默认生成这个点所落在的那个图框,其次就是椭球参数,由于同样的经纬度在不同椭球下的平面坐标有差别,所以同样的图幅号在不同椭球下的图框是有偏差的。 生成任意梯形图框就需要设置比例尺、起始终止经纬度、投影参数、间隔、线注记参数等参数,但是首先要把绘制标准分幅图框勾选去掉。 生成标准矩形图框:主要设置起始的公里值和间隔、注意矩形的“标准”和梯形的“标准”不一样,梯形的标准框位置都是一一固定的,一个图幅号对应一个图框,但是矩形的标准只是固定了图框的高宽:50*50或40*50,位置可以是任意的,比如我在1:2000图框中输入起始公里值是1000,间隔是0.1那么生成图框的起始坐标就是1000km*1000*1000/2000=500000mm,间隔就是0.1*1000*1000/2000=5cm,其他的参数都可以根据需要来勾选。 非标准的矩形图框也是同样的设置,注意分幅方式要选择一下。 根据图幅号生成图框只需输入图幅号就行了,新号旧号都行,之后就会跳到标准梯形图框的生成页面,然后设置椭球参数,投影参数同样是默认。 交互生成图框:首先需要数据有参考信息,然后在数据上拉一个框,选择图框模式,网格间距就可以了。 统改参数属性: 参数属性的统改是在图层上点右键—统改参数属性,主要有三个选项:根据参数改参数、根据属性改参数、根据参数改属性,其中在根据参数改属性一栏中又有根据参数改属性、根据属性改属性、根据参数和属性改属性。 在根据参数改参数中左边是参数条件,右边是目的参数,如果不勾选左边,那么就是对所有图元的统改,勾选左边则是对符合条件的图元的修改。注意如果要改区填充图案,就需要把图案高宽、颜色、填充方式同事修改,否则显示不出来。 根据属性改参数:首先要用表达式设定属性条件,注意如果是数值型,则用= < > 等符号,如果是字符型则需要加单引号,like等符号比如:ID>5, 名称like‘%武汉%’(指名称中含有武汉的图元,一般在前后都要加%,如果前面不加则表示查以武汉开头的,前后都加的话就包含武汉的都能查到)如果要输入一个范围就要用and和or比如id>1 and id<5 编辑好属性条件以后就要设置目的参数了。 根据参数改属性中可以在右边设置属性条件、参数条件或同时设置参数属性条件对左边的属性字段进行修改 矢量数据的误差校正: 如果在矢量化之前没有对栅格影像进行校正,那么矢量化以后的矢量数据也是有误差的,不能表示实际的地理位置,这时就需要对矢量数据进行误差校正。误差校正主要是通过控制点来进行校正,主要有三种获取控制点的方式:自动获取实际--理论控制点、手动添加实际—理论控制点、输入理论坐标值获取控制点。 1自动获取:此种方式对数据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两种数据来获取一组控制点:即带有十字或T字的理论和实际点线数据,在校正之前要把采集校正控制点的工具条调出来,新建控制点文件 设置控制点参数:这种方式不需要勾选“采集实际值时是否同时输入理论值”,其他可以勾选,设置采集半径即对应实际和理论点之间的最大距离,距离之外搜索不到,点击确定,是否保存选择是。 将用来采集实际控制点的要素设为当前编辑,点击自动采集实际控制点,系统自动采集一些十字和T字的点并加以编号
然后将这个图层的当前编辑状态取消,再将用来采集理论控制点的图层设为当前编辑,点击自动采集理论控制点,选择直接进行匹配 这是就获取了一组对应的控制点信息,点击另存控制点文件进行保存,然后点击矢量校正,依次打开需要矫正的数据,选择保存路径(勾选“同简单要素类”表示对元数据进行覆盖保存)然后选择根据控制点校正,打开之前保存的控制点文件,选择校正方法,点击校正。 如果需要校正的数据比较多,就可以在工具菜单下选择投影变换—--成批投影或转换,打开多个数据,选择保存的数据库,选择坐标转换,打开控制点,确定执行。 第二种方式是手动添加控制点:同样首先要新建控制点文件,设置参数,搜索范围要大于任何一对控制点之间的距离,然后把用来采集实际控制点的点线要素设为当前编辑,点击采集实际控制点,依次采集各个特征点,系统依次编号,然后把用来采集理论控制点的要素设为当前编辑,点击采集理论控制点,采集时需对应实际点的编号,然后另存控制点文件,接下来的步骤与之前一致。 第三种方式就是手动输入理论值的方式,也是用的比较多的方式,此方式适用于已知某些点的理论坐标值。同样需要新建控制点文件,在设置控制点参数的时候需要勾选“采集实际值时是否同时输入理论值”然后依次选点并输入理论值,完成以后保存控制点,后面的校正步骤与之前一致。 系统库: 包括系统库目录的设置和系统库的编辑。在设置---目录环境下可以设置系统库目录 由于k9可以直接打开读取67的数据,所以就多了一项“6x环境目录”即直接打开67的数据时是调用的这个系统库,那么上面的选项就是k9的系统库路径设置,k9的默认系统库是安装文件夹中的slib和clib,在slib下又有多个系统自带或者自己新建的子系统库,当选择路径为默认系统库时,地图文档中的各个数据就可以选择不同的子系统库进行多符号库显示。当我们需要复制一个和默认系统库中内容一样的子系统库时,只需在k9 slib中新建一个文件夹,在此文件夹中建两个子文件夹分别命名slib 、clib ,然后将莫默认slib中的gissymbol.sym和Pcolor.lib两个文件复制到新建的slib下,将默认clib中的Mapfont70.gis复制到新建的clib下,然后在系统库管理中就能看到新建的系统库。 在系统库管理菜单下,主要是对系统库进行编辑、升级、颜色库编辑等操作。 在符号库管理中可以编辑已有的点、线、填充符号,也可以新建自己的符号,还可以对符号进行分类管理、导入导出导出xml格式的符号信息。 选择某个已有的图元双击可对其进行修改,由于某个符号会有多种颜色,多种笔宽,所以可通过设置不同的颜色和笔宽模式来实现,其中有固定、可变1、可变2、子图、四种模式,子图颜色和子图笔宽即修改子图参数的时候可直接修改,可变颜色和可变笔宽也可通过修改参数来修改,但是固定颜色和固定笔宽是不能通过参数修改开进行修改的,只能进入上面的符号修改界面修改。 如果想把6x的系统库升级到k9中,在系统库升级对话框中选择6x的clib和slib然后命名升级就可以了。同样可以进行符号库的合并和拷贝。 在颜色编辑窗口中,可以通过修改CMYK和RGB的值来修改某个颜色,在字体编辑中可以修改不同编号对应的字体,在右边系统列出了参照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