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我们衣食住行解决后,我们就开始发现,开始寻找,开始加工创造一些美好的东西。比如说:宝石。今天就浅浅的谈哈自己对宝石鉴定的一点心得。
从何说起呢?现在不是流行彩宝吗?那我就从颜色说起吧……
首先是白色。白色的宝石有好多好多。常见的有水晶,钻石,黄玉,蓝宝石等。怎么鉴别区分呢?
先说水晶。记得最早接触的宝石就是水晶。记得当时买的是条手链--“奥地利水晶”。记得某个石头店,还有某个水晶,老是卖玻璃……理解万岁!谁叫人家是非专业人士呢!竟然还能开到全球各地!一说起水晶,我们都会有这种感觉~~凉。它和玻璃的区别就是比玻璃凉一些。然后和合成的区别,主要是看包裹体,内含物~~即它里面长的东西。只要你用心你就会发现天然的水晶基本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特殊的包体。如各种幽灵中的“幽灵”(仔细填充的和拼合的,特别是幽灵形状好的),各种发晶里的“发丝”(放大仔细看,为粉末状要警惕),水胆里的“水”及无水的“胆”(小心胆里的水是注的)等及其他的一些矿物包体(这个是我的最爱)。有人也许会说,万一什么都没找到呢,那怎么办……我觉得一是要求商家出具权威证书(一般我会先付些订金),二是闪人(我买水晶一般只买看得懂的……)。与其他的宝石怎么区分。没切割过的石头,有晶形看晶形(大体上为六方柱加六方水椎,柱和椎交汇处有许多小面,每个晶面都不是平整的)晶纹(晶柱上常见横纹)断口(弧形纹状,一般称为贝壳状断口)。卵石鉴定一般有些难度,主要从比重(较轻),石头的裂纹(水晶裂纹走向一般极不规则),破口处(观察内部包体),表面(有时可见一些“发丝”等包体的“根”等)等。当然了,什么都不确定的话,最好谨慎。成品类,常和黄玉混淆,主要是掂比重(黄玉和钻石差不多)--它比水晶重。其实最容易混淆的还是硅铍石(感兴趣的翻书找破绽或私聊)……
有人问我,你说最常见的是什么宝石啊。我说水晶和钻石。开始很凌乱,后面我把他领到市中心……买买,好一点的地段基本上都有在卖!最常见,最流行,最贵的非它莫属(常见还贵,Why?!值得深思……)。也和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结婚流行钻戒啊(男同胞们加油啊!)……我鄙视买钻石的,但我更鄙视现在买不起,将来也买不起的男人!
扯远了,该讲讲鉴定了。这个石头,其实相当好鉴定。只要证书没问题,其它都没问题。我主要只看GIA的证书,我觉得它最权威,最让人信服。小些的钻石基本上都是国内的,由于种种原因,建议降一到两级考虑其价值……
接下来是--黄玉。不知道怎么了,最近白色的黄玉晶体猛涨(改色的流行?还是资源太少,中国人多?)……记得第一次接触它,是好奇--世界上竟然还有双晶头的黄玉晶体(有实物,要看的……)!黄玉有一组非常发育规整的“裂”或“裂纹”行话叫“解理”。一般平行于晶体的底部。原石晶柱上还可见纵纹,倒着看底部,截面如平行四边行,破口处为层状感觉(?)等。成品,一般包体很少,极干净,可见黑色,黄色,褐色丝状包体等矿物包体及一些气液包体(小水胆)等。比重中等,光泽一般,火彩少(刻面宝石在阳光下无颜六色的闪光,一般从最大的那个面看起来容易些…)等。
记得去年的有一天,外国友人拿出一颗火彩十足的白色石头笑着看着我:“戴梦得。”我当时很迷茫很空洞--买,人才啊!一直以来,白色的刚玉被他的红色,蓝色等彩色兄弟压得无影无形,基本上都不怎么听说(据说是很少很少原因)……没想到,经过用心的切磨,性价比还是高的啊!(激动归激动,可别忘记了,和别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也有热处理的……这年头……)和其他常见的白色宝石相比,硬度大(仅次于钻石),比重(4.0)重,光泽强,火彩一般,放大镜下可见丝状,规则的点状包体(一般成群,来源于丝状包体,成因:受高温--蓝宝石热处理的标志之一)等其它刚玉族的典型包体。和其他所有的宝石一样,价值高的,最好去你信任的机构出个鉴定证书。拿不准,看不好的谨慎--毕竟花出去容易,赚回来难!
白色的还有锆石,锡石,CZ,(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