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文标题:胶东新城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论文作者:薛琮一
论文导师:杨立强
论文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论文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论文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论文页数:61
格式:KDH,需在中国知网下载CAJViewer阅读器
附件:1
摘要:
新城金矿床是著名的焦家金矿带上的超大型焦家式金矿床,其金的成矿作用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粗粒黄铁矿-石英阶段(I)、细粒黄铁矿-绢云母-石英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碳酸盐阶段(Ⅳ)。论文对该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初步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演化和成矿机制,获得如下主要认识: (1)成矿期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90℃~310℃,盐度为2.56~10.74wt%NaCl.eqv,密度为0.647~0.971g/cm~3,属低密度、低盐度流体。第I、Ⅱ、Ⅲ成矿阶段的岩相学相关参数:均一温度分别为260℃~310℃、230℃~270、190℃~230℃,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盐度分别为6.14~10.24wt%、3.56~9.7wt%、2.56~6.29wt%。 (2)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_2O和CO_2,还有少量的Ar、H_2S、SO_2、N_2、C_2H_6等。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Na~+和K~+为主,以Na+含量最高,K~+次之,Mg~(2+)和Ca~(2+)含量很低;阴离子以SO4~(2-)、Cl~-为主,成矿流体属于Na~+(K~+, Ca~+)-Cl~- (SO4~(2-), F~-)-H_2O体系。从第I到Ⅳ成矿阶段,流体中H_2O含量逐渐增加,而CO_2逐渐减少;流体SO4~(2-)逐渐增加,Cl~-逐渐降低。在Ⅳ成矿阶段,Na~+和K~+的含量较前三个阶段都降低了。 (3)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第I成矿阶段样品的δ~(18)O_(H2O)-δD_(H2O)投影点落于原生岩浆热液正下方,可能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深部;从第Ⅱ成矿阶段开始,有向大气降水漂移的趋势,可能暗示成矿过程有大气水的加入。 (4)综合包裹体气液相成分、氢氧同位素和δ~(34)S同位素结果分析,认为新城金矿床成矿流体来自岩浆热液,随着成矿阶段的演化,成矿流体中有大量大气水混入,反映成矿流体沉淀机理主要为深部流体与大气水的混合作用,这也是金沉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 同位素 新城金矿 胶东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研究目的
•选题背景
•胶东金矿成矿流体研究进展
•新城金矿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论文结构与工作量
•论文结构
•工作量
2 成矿地质背景
•岩石建造
•变质建造
•岩浆建造
•沉积建造
•区域构造
3 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地质
•地层
•岩浆岩
•构造
•矿体地质
•Ⅰ号矿体
•Ⅴ号矿体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物质组成
•围岩蚀变及其分带
•
•蚀变分带特征
•成矿期次
4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样品采集与描述
•样品分布与采集
•样品描述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寄主矿物
•包裹体形状、大小和颜色
•包裹体相态组成和分类
•包裹体成因分类
•流体包裹体测温及有关参数
•均一法测温
•包裹体显微测温特征
•流体盐度和密度
•成矿压力
•流体包裹体成分
•流体包裹体群体成分分析
•同位素地球化学
•氢氧同位素
•硫同位素
5 矿床成因
•成矿流体性质
•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
•成矿机制探讨
6 结语
•结论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