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处理好复杂、掺进了太多势利因素的同事关系,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时间成本。只要稍微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在有的单位越是无所事事的人,其人缘反倒越好。这些人信奉的是“能力不够,关系来凑”,经常串串门、聊聊天;与同事一起逛逛商场、购购物;在一起打打球、跑跑步,运动运动……。不管自身是否愿意,但这些人懂得日久生情的道理。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久了,聊得多了,这同事关系至少在表面上显得很密切。而对于那些想干事的人来说,不仅要挤出时间,而且也耗不起。
财力成本。这年头,很多时候空口讲白话难以奏效。同事过生日了,谁家小孩满月了,赶紧买个小礼物;隔三岔五地与同事一起吃吃喝喝,在推杯换盏、称兄道弟中感情似乎越来越浓了。我熟知的一个处级单位总共就十来个人,有六七个人轮流坐庄,经常聚会。这几个酒友抱成团了,一到投票时想投谁的票谁就得票多,若是领导尊重“群众公论”,这几个人就能左右投票结果。细算下来,维持这种同事关系的花费也不少。
情感成本。有些人总以为同事关系能够左右自己的职场升迁,把处理同事关系放在了不适当的位置,对最为重要的亲情却粗枝大叶、漫不经心。工作之余的时间安排,也总是以同事为重,总觉得爱人、孩子、父母和兄弟姐妹是自己的亲人,陪他们的时间少些也不会怪罪,而同事是得罪不起的。在这种思维误导下,有的人不仅主动频繁地向同事发出各种邀请,而且对同事的邀请来者不拒。
人格成本。要适应喜好不一、性格各异、人品不齐的众多同事,有时不得不降格(人格)以求。说话不能尽情表达,若是一句不周,就有可能让人记恨一辈子;个性不能完全张扬,若是率直而为,就有可能得罪一批人;既要做事又不能锋芒毕露,否则,就有可能落个“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结局。凡此种种,逼得人在进退维谷中彷徨纠结,在隐真示假中丧失自我,这是十分痛苦的事。
千人千面。要想与一个单位所有人都搞好关系,那只能是天方夜谭。以我的经验,处理同事关系还是简单些好。在竞争机制不断完善的今天,真正管长远、靠得住的还是“两本”,即工作上有本事,做人上要本分。把时间、精力和财力用在提高能力素质上,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占据优势和先机;真诚待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同事的好感和尊重,这才是处理同事关系的上上之策。若如此,还有人说三道四,那就随他去吧,毕竟这种人是极少数,上不了台面,也左右不了大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