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地下水资源减少的概念
水资源减少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陆地上江河地表径流量或地下水储存量总体上呈现减少的现象。可以分为地表水资源减少和地下水资源减少,前者指江河湖库的径流量或储存量减少的现象;后者指地下水储存量或地下水径流量减少的现象。水源枯竭是因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供水水源的出水量减少以至完全断水的现象。
水资源是通过全球水文循环不断更新,受水文气象因素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影响,其量也相应变化,属于是天然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的大面积超采致使地下水位在大范围内下降而地下水资源减少;废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对地表及地下水体造成污染等,属于人为水资源减少。多数情况下,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水资源的减少共同起作用。
地下水资源减少,又称为地下水资源枯竭,是开采过程中含水层储存量逐渐被消耗,地下水可开采资源越来越少的一种环境水文地质变化过程。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的主要表现是地下水储存量减少、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包括由于水质恶化、水质污染而丧失使用功能的那部分地下水。
(二)地下水资源减少的产生原因
水资源减少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气象气候的变化,特别是温室效应、降水量减少、气候干旱等,都可能导致水资源量减少。人为因素目前成为水资源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水资源的过渡开发利用、耗水量的不断增大、水质污染等均是造成水资源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2003年10月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与第一次评价成果(1984年)比较,地下淡水资源有如下变化趋势:① 北方地下水资源量减少,南方地下水资源量增加。北方多年平均天然资源量减少122亿m3,可开采资源量减少56亿m3;南方多年平均天然资源量增加242亿m3,可开采资源量增加643亿m3。②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减少,山区地下水资源量增加。平原区多年平均天然资源量减少228亿m3,可开采资源量减少309亿m3;山区多年平均天然资源量增加348亿m3,可开采资源量增加896亿m3。③ 单位面积可开采资源量减少,全国适宜开采或引用地下水的地区平均地下水开采模数(每年每平方千米可开采地下水资源量)已由15万m3减少到6万m3,其中南方平原区为17.8万m3,山区为6.4万m3;北方平原区为6.6万m3,山区不足2.5万m3。
地下水资源减少也成为我国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还诱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很多环境问题。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 多个,面积达 15 万km2。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已形成了跨冀、京、津、鲁的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有近7万km2面积的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地下水储存量大幅度减少,地下水年补给量也因地下水位下降、降水量减少等原因而明显减少。全国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据44年系列降水量资料统计分析,区域降水量发生变化,总体上华北地区、辽宁、吉林、广西北部、四川中部、贵州、云南东部、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区的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它地区呈增加趋势,从
而使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和可开采资源发生相应的变化。人类工程活动使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如北方平原地区,由于山区修建多级水库,层层拦截地表径流,使下游河道断流,河流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量大幅度减少;另外,农业灌溉配套工程的日益完善和灌溉定额的逐步降低,也减少了灌溉水对地下水的回渗补给。部分地区水文地质参数发生变化,北方一部分平原地区,随着地下水的开采利用,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引起了包气带厚度和结构的变化,使包气带入渗系数变小,而导致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