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文标题:五台山地区条带状铁建造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
论文作者:韩道仁
论文导师:周安朝
论文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论文专业:地质工程
论文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论文页数:73
格式:KDH,需在中国知网下载CAJViewer阅读器
附件:1
摘要:
我国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分布比较广泛,条带状铁建造不仅是铁矿的重要产出层位,而且条带状铁建造中金含量普遍较高,表明铁建造与金矿具有先天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但并不是所有的条带状铁建造都有金矿,产有金矿的条带状铁建造仅是其中的极小部分。 五台地区是我国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比较发育的地区,产有我国同类铁建造中罕见的条带状铁建造金矿,已知20余处金矿床(点)赋存五台群金岗库组和柏枝岩组之中。条带状铁建造有氧化物相、碳酸盐相、硅酸盐——氧化物混合相和碳酸盐——氧化物混合相之分,相应形成了碳酸盐相铁建造金矿、碳酸盐——氧化物混合相铁建造金矿、硅酸盐——氧化物混合相铁建造金矿和氧化物相铁建造金矿四种类型。矿床和矿体分布形态和规模受条带状铁建造层位,沉积相和褶皱、剪切变形构造控制,矿体与条带状铁建造相整合,具有明显层控性。成矿铁建造主要为贫铁薄层富含铁碳酸盐或富含铁硅酸盐。矿化以浸染型为主,矿石就是富金的组成建造的岩石或贫铁矿石,富硫贫砷。金矿物为自然金呈晶隙金和包裹状态分布。 五台山条带状铁建造金矿的形成经历了火山沉积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两大地质过程,包括成矿物质孕育、来源形成和成矿三个阶段,以及变质热液活化,岩浆热液叠生和次生氧化三期成矿作用,成矿物质直接来自铁建造及其围岩,成矿流体多来源,主要为变质热液。 迄今为止,五台地区条带状铁建造尚未发现中型以上的金矿床。而国外在条带状铁建造中发现的金矿有超千吨的特大型金矿。 与之相比,五台地区条带状铁建造仍然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因 此,研究和总结五台地区条带状铁建造金矿成矿地质条件,赋存规 律,控矿构造特征,对于推动该区金矿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五台山地区; 条带状铁建造; 金矿; 剪切变形; 成矿模式
目录:
一、 绪论
二、 成矿地质背景
1 、 构造背景
(1) 大地构造分区
(2) 基本构造格架
(3) 拉伸盆地构造
(4) 挤压褶皱构造
(5) 剪切变形构造
2 、 地层
(1) 石咀亚群
(2) 高凡亚群
(3) 岩浆岩
(4) 变质作用
(5) 热--构造事件
三、 条带状铁建造对铁建造金矿的制约
1 、 五台山地区条带状铁建造(BIF)的层位及空间分布
2 、 五台山地区条带状铁建造类型及其一般特征
(1) 五台山地区条带状铁建造类型
(2) 五台山地区不同类型条带状铁建造一般地质特征
(3) 条带状铁建造的矽卡岩化及其一般特点
3 、 条带状铁建造金矿的矿石类型和特征
(1) “脉状”型矿石及特征
(2) 浸染状碳酸盐磁铁石英岩型矿石及特征
(3) 浸染状碳酸盐贫磁铁石英岩型矿石及特征
(4) 浸染状硅酸盐磁铁石英岩型矿石及特征
(5) 浸染状碳酸盐石英岩型矿石及特征
4 、 条带状铁建造对金矿成矿的制约
四、 条带状铁建造金矿床的构造地质
1 、 褶皱作用与条带状铁建造金矿
(1) 区域性褶皱条带状铁建造金矿
(2) 褶皱转折端与条带状铁建造金矿特征
2 、 剪切变形作用与条带状铁建造金矿
(1) 狐狸山--李家庄--柏枝岩剪切变形带
(2) 大西沟--刘家坪--康家沟剪切变形带
(3) 甘泉(板峪)--宽滩剪切变形带
3 、 剪切变型特征
(1) 宏观变形特征
(2) 显微变形特征
4 、 剪切变形对条带铁建造金矿的制约
(1) 剪切变形是条带状铁建造金矿活化成矿物的机制
(2) 剪切裂隙系中的条带状铁建造金矿
五、 铁建造金矿床实例
1 、 柏枝岩金矿
(1) 矿区地质
(2) 矿床地质
2 、 小板峪金矿床
(1) 矿区地质
(2) 矿床地质
六、 成矿作用、成矿规律和区域成矿模式
1 、 成矿作用
(1) 成矿作用类型
(2) 成矿物质来源
(3) 金的运移和沉淀
2 、 成矿规律
(1) 地层岩性对条带状铁建造金矿的控制
(2) 贫铁薄层条带状铁建造对条带状铁建造金矿的控制
(3) 富含铁碳酸盐或硅酸盐对条带状铁建造金矿的控制
(4) 褶皱构造和剪切变形对条带状铁建造金矿的控制
(5) 多期成矿作用对条带状铁建造金矿的影响
3 、 区域成矿模式
(1) 成矿模式综述
(2) 区域成矿模式概述
(3) 区域成矿模式
4 、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