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杨志刚、莫玉兵两名同志圆满地完成了黑龙江局承担的中国第28次南极测绘科考任务,载誉归来。黑龙江局有关同志到机场迎接,黑龙江省电视台、哈尔滨市电视台、新晚报、晨报等媒体对相关活动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
6 g+ ? x7 k! W% ^! I0 \ ^% C1 C/ U; d0 y 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科考队员历经163个日日夜夜、28000余海里的漫漫征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顺利完成了此次南极科考测绘任务,此次南极科考测绘任务,范围涉及东南极、西南极和南极内陆地区。
3 g0 J4 ^8 H/ `7 f' J 昆仑站地处南极内陆Dome-A地区,距离中山站1300余公里,海拔4093米,是南极大陆最高的区域,那里气候严寒,高原缺氧,是全世界公认的生命禁区,被誉为“不可接近之极”。 黑龙江局内陆科考队员杨志刚作为昆仑站科考队的“导航员”,主要承担内陆队导航、沿途冰流速点复测及加密、Dome-A地区周边冰流速网(中国墙)复测及加密,以及昆仑站站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任务。他在南极内陆高原地区历经54天的艰难征程中,经受了南极内陆极寒、地吹雪、白化天气、暴风雪、强烈紫外线照射等恶劣极地环境的考验,克服了食物匮乏、极寒缺氧的高原反应等诸多困难,顺利完成了承担的测绘任务,其中昆仑站1:500地形图填补了昆仑站该比例尺地形图的空白。该地形图的成功施测,不仅丰富了我国极地基础测绘成果,也为我国极地科考管理部门决策和其他学科顺利开展科考工作奠定了基础。
; |! g9 ] M) M! n, o9 d
中山站地处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那里受南极内陆下降风和赤道暖湿气流的交替影响,风大雪急,风力最大可达12级。在该区域执行科考任务不仅需要科考队员具有过硬的技术能力,也要求科考队员在意志品质上具备面对极限从容不迫、坚忍不拔、勇于挑战的优良品质。科考队员莫玉兵在科考前期支撑条件不利的条件下,首先采用乘车和步行的方式完成了中山站C级GPS大地控制点测量、达尔克冰川冰流速点观测和铺设航空摄影地面标志等工作,为后期顺利开展南极冰盖边缘达尔克冰川区域的航空摄影测量任务争取了时间,奠定了基础。南极冰盖边缘达尔克冰川区域的航空摄影测量任务是我国首次完成的该区域低空航空摄影,由于科考前期考察队直升机的意外受损,使得该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充满变数。莫玉兵面对困难没有退缩,经过缜密计算,优化航摄线路,为航摄争取了难得的机会。南极冰盖边缘达尔克冰川区域的航空摄影测量任务的完成,不仅为监测达尔克冰川的变化提供了详实可靠的测绘支撑,也为在该地区完成正摄影像地形图的绘制提供了基础测绘成果。
. Z8 i7 M; ^. v7 j4 ~* w
长城站地处在西风带边缘的乔治王岛上,那里气候多变,风大雪急,夏季的荒原冰雪融化,融水汇集成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流淌在没有植被覆盖的荒原上极其泥泞,人行走在上面,水靴经常陷进烂泥中无法自拔,科考队员的体能消耗极大。在长城站,科考队员王子正(已于1月下旬完成任务返回局工作岗位)完成了南极长城站验潮系统的建立和加密GPS控制点项目,该项目属长城站度夏项目,是完善南极长城站地区的大地及高程系统的重要工作。其中南极长城站验潮站是长城站首个数据实时传输永久性验潮站,这是继我国在中山站建立永久验潮站后的再次突破。
* H$ Q% V$ I8 I* a4 Y
黑龙江局科考队员在执行第28次南极科考任务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了黑龙江局南极科考队员的优良传统,历经艰难险阻突破人类生存极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他们的优秀表现得到了极地科考管理部门的充分肯定,其中杨志刚、莫玉兵二同志被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评为“优秀科考队员”。
3 K% u( t+ w% \ i' L
* P9 l2 W. L& |2 O1 }
, u, A. G* \' ^3 M; _4 P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