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含硫化物脉状矿床成矿流体的中阶段δD亏损:实例与原因 【论文题名】 含硫化物脉状矿床成矿流体的中阶段δD亏损:实例与原因
【英文题名】 Middle-stage δD-depletion in ore fluids of sulfide-bearing lode deposits:Examples and origin
【作 者】 陈衍景 张莉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刊 名】 地球化学
【英文刊名】 GEOCHIMICA
【年 卷 期】 2008 Vol.37 No.04
【分 类 号】 P597;P611
【关 键 词】 含硫化物脉状矿床;成矿流体;中阶段δD亏损;氢、氧同位素演化;概念性模型
【摘 要】 很多含硫化物脉状金银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大致分为3个阶段,从早到晚分别以形成黄铁矿-石英组合、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网脉为标志.所谓中阶段δD亏损,是指在成矿流体δ18O逐渐降低(或升高)时,中阶段δD同时低于早阶段和晚阶段的δD.列举了一些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例证了这种现象的存在;根据中阶段伴随大量硫化物沉淀的事实,认为硫化物沉淀时流体中H2S或HS-的H+被金属离子置换出来,H+加入到流体系统后导致了流体的中阶段δD亏损.对不同温度H2O-H2S体系1000In ot值的概算显示,在200-650℃温度范围,H2S或HS-的δD低于H2O的δD约211‰~478‰,H2S或HS-中H+的少量释放即可导致流体水δD的显著降低.因此建议,成矿流体从早到晚δ18O逐渐降低,中阶段δD亏损的规律,可以作为含硫化物脉状矿床氢氧同位素演化的概念性模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