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体系多层次控矿及深部外围预测 ――――以胶东金矿集中区为例 吕古贤 郭涛 舒斌 申玉科 周国发 王超凡 彭欣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 摘 要:本文提出中新生代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带活动带相互关联的构造剪切带即是NNE向新华夏系巨型构造带。胶东金矿集中区产生于洋-陆过渡关联的该NNE向构造剪切带。在胶东构造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指出胶东中生代主要发育新华夏体系和华夏式构造系,而纬向构造体系,即EW向构造不发育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控制矿带、矿床、矿脉、地球化学分布和物理化学条件等不同层次特征加以分析,提出的胶东金矿成矿期构造具有多层次控矿特点,新华夏系NEE向泰山式构造控制胶东区域金矿带的展布;新华夏系NNE向区域剪切带控制金矿田产生部位;构造带断裂性质控制金矿矿床类别;构造断裂带的产状控制矿床矿体的倾伏侧伏规律;剪切构造两盘的运移特点和断裂组合形式控制矿脉的分布规律;构造变形岩相带控制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构造控制水岩系统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认识。 关键词:胶东金矿;构造控矿;构造体系;构造变形岩相带;构造地球化学;构造物理化学 胶东是我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和黄金生产基地。该区金矿初步富集与太古-元古代的基性火山-沉积建造及其后的区域变质绿岩带有关(郭振一、孙秀珠,1983;张韫璞等,1988;裘有守等,1988;姚凤良等,1991;杨敏之等,1996;吕古贤等,1999)。然而该区绿岩仅仅是金成矿的初始矿源岩层和衍生矿源层(Hutchinson, 1980;吕古贤和孔庆存,1993;吕古贤,1998);中生代燕山早期构造岩浆活化(170-134Ma)及其金进一步富集才是直接矿源和成矿作用.这一成矿作用产生 “玲珑-焦家式”-胶东绿岩带与中生代交代重熔花岗岩相关的剪切带石英脉-细脉浸染状蚀变岩型金矿床(吕古贤, 1991),形成时代主要为晚燕山期(120-90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