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员
Network change life, change t
- 积分
- 17879
 

|
前言
第一部分 总则 …………………………………………………………………… 1
一、目标任务………………………………………………………………… 1
二、工作流程………………………………………………………………… 1
三、成果构成………………………………………………………………… 3
四、基本规定………………………………………………………………… 4
五、编制依据………………………………………………………………… 6
六、执行标准和文件………………………………………………………… 6
七、有关术语………………………………………………………………… 8
八、适用范围………………………………………………………………… 9
九、保密……………………………………………………………………… 9
第二部分 技术要求…………………………………………………………………10
一、 核查准备 …………………………………………………………………11
二、 矿区现状调查……………………………………………………………13
三、 现场核查…………………………………………………………………20
四、 成果编制…………………………………………………………………23
五、 成果审查…………………………………………………………………30
六、 成果入库…………………………………………………………………30
第三部分 附录……………………………………………………………………32
附录一:矿区储量核查报告编写提纲………………………………………32
附录二:图件示例……………………………………………………………39
附录三:附表示例……………………………………………………………40
附录四:图件属性表示例……………………………………………………44
附录五: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45
附录六: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公告(2007年第1号)…………………47
第四部分 实例……………………………………………………………………52
湖北省保康县马桥磷矿区2006年度矿山资源储量报告
前 言
摸清矿产资源家底,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是关键。“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是根据《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总体实施方案》制定的技术要求之一,是为全面系统获取矿区最新资源储量数据、大幅度提高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数据质量、有效保证资源储量数据可靠程度而制定的基本工作准则。
“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由总则、技术要求、附录和实例四部分组成,其中技术要求是核心,包括核查准备、矿区现状调查、现场核查、成果编制、成果审查和成果入库六部分。“技术要求”将核查工作流程与技术要求有机结合,充分借鉴试点省份的成功经验,从实践出发有效地提高了“技术要求”的可操作性。
与以往资源储量检测和资源储量核实不同,本次矿区资源储量核查一是要求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要包含一维属性数据和系统的二维半空间图形数据,这将为大幅度提高资源储量管理水平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强调了全程计算机数据模型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克服以往核查内容填报的随意性,有利于全面提高数据质量和综合汇总水平;三是对核查矿区进行了评估分类处理,有针对性地降低了核查矿区野外现场核查的工作量,有效地促进核查工作进程;四是设定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矿山资源经济评价软件开发,力求通过品位-吨位构成和成本-吨位构成模型宏观把握国内外市场及宏观调控策略;五是充实了核查矿区划分示例和核查矿区实例,使操作者有模版可循,有利于工作顺利开展。
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全面、科学和完整的技术要求对于提高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数据的质量、保证资源储量数据的可靠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应用一个技术要求指导所有矿种的资源储量核查工作难免会以偏概全,我们衷心地希望本技术要求能够在应用中不断被充实、完善。
“技术要求”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与湖北、河北等8个省30余位专家半年多共同努力的结果。初稿完成后,项目技术委员会的专家们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形成讨论稿;在征询国内20多位相关领域管理者和专家意见之后形成征求意见稿;在听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意见后形成送审稿,并通过专家评审。为了检验 “技术要求”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河北省和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项目组成员在河北省沙河市西郝庄铁矿进行了矿区资源储量核查实际演练,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对于技术要求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组为本技术要求的制定和数据模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在此,谨向为参与“技术要求”构思、讨论、编制、修改和定稿等默默地做出无私奉献的同仁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项目组
第一部分 总 则
根据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总体实施方案》(国土资发【2008】27号)的要求,为规范矿区资源储量核查工作,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一、目标任务
1. 通过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资源储量增减量、资源储量消耗量核查,查明各矿区保有资源储量的数量、结构、品质和空间分布,摸清各矿区保有资源储量家底。
2. 通过矿区保有资源储量占用情况和压覆情况的核查,理清保有资源储量与矿业权人的时空关系,查明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的数量、结构、品质和空间分布,了解各矿区产能建设的资源储量潜力。
3. 通过已探明未上表资源储量、未上表低(超低)品位资源储量、未上表分散小矿资源储量,查明我国事实上已经增加的各类资源储量的数量、结构、品质和空间分布情况。
4. 通过各矿山采选能力、矿产品产量、“三率”、采选技术、入选品位变化、成本构成和产品流向等要素调查,查明资源储量利用状况,为资源储量变化与矿产品产量变化自恰机制的建立夯实基础。
5. 通过各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属性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的建设,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由一维属性数据管理,向二维半空间数据管理过渡,为资源储量二维半动态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二、工作流程
矿区储量核查工作流程分为6个步骤:(1)核查准备;(2)矿区现状调查;(3)现场核查;(4)成果编制;(5)成果审查;(6)成果入库。6个步骤的基本内容如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