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泉而生的地质人——奚德荫 http://www.chinamining.com.cn 2011年12月27日 作者:赵祥兵 编辑:中国矿业报 奚德荫,男,汉族,1935年2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原总工程师,水文地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济南市名泉研究会常务理事和水文地质专家。曾荣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地矿局劳动模范”、“山东省地矿局优秀老地质工作者”、“济南市保泉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实践得出“一碗水”
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针对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完成的济南保泉供水勘探结论、泉域范围、连界、补给来源、济南泉水与东西郊水源地关系,以及济南泉域岩溶水资源量等提出不同看法,其核心是济南西郊地区与市区泉水无水力联系,为“两碗水”。西郊地区可开采的岩溶水量达120m3/d,建议济南市应大量开采西郊地区地下水,不会对市区泉群喷涌产生影响,其直接影响省、济南市及有关部门领导对保泉供水工作的决策和部署。
奚德荫作为曾经组织领导并直接参与济南保泉供水研究的老科技工作者,他毅然站了出来,为保泉供水方案的正确实施发表意见。在省、市及各部门的相关会议上,奚德荫介绍了地矿系统所进行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资料,并明确指出济南西郊岩溶水与市区有密切水力联系,大量开采将直接影响泉水出流。与此同时,他还接受了省、市电视台、报社记者的采访,介绍保泉供水工作和解答媒体所关心的问题。
“通过了不断的解释和论证,省、市有关部门最终普遍接受了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保泉供水工作的成果和结论。” 奚德荫说。在编制城市规划、水资源供需、岩溶地下水保护区划分以及保泉方案和措施等方面,济南市都以院保泉供水研究成果为决策依据。
2003年6月,济南市委托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负责济西水源地大抽水试验。奚德荫带领技术人员进行周密的测量和研究,得出结论,各水源地总开采量约31万m3/d,水位影响面积约540Km2,市区观测孔水位下降1.92m,再次证实市区西郊地区岩溶水是“一碗水”。西郊大量开采岩溶水对市区泉群出流有直接影响,为济南市决策保泉方案和调整水源地开采提供了依据。 “南控”红线护源
据了解,济南泉群自1972年枯水期出现断流后,之前几乎每年在枯水期泉水都出现断流现象。特别是1988年至1990年8月,泉水连续断流970天;1999年2月16日至2001年9月5日泉水断流936天。省、市领导及广大群众十分关注,反映强烈,提出必须保持泉水长年喷涌。奚德荫在多次保泉供水会议上,他结合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多年工作成果提出了停采、减采济南泉城内岩溶地下水量,调整水源地布局,利用地表水回灌补源等措施,这些都被济南市有关部门采纳实施。济南泉水终于在2003年9月6日恢复喷涌,至今已连续喷涌7年多,保泉成绩显著。
然而,对奚德荫提出的保护南部山区生态环境措施,限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难以实施,致使济南城市不断向南部山区发展,大量侵蚀泉水的直接补给区面积,使补给量不断减少,补给条件发生变化。又因人类活动不断增加,山区沟谷堆积垃圾,大量污水下渗污染岩溶水。针对南部山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奚德荫又多次在保泉会议上疾呼:“保泉必须要保源(补给区)”、“保泉除保量还必须保质(水质)”、“要依法保泉”等建议。最终,济南市领导及各部门重视南部山区保护,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南控”。《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中对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作了明确规定。该条件由济南市第十三届人大全文批准,于2005年9月29日起实施。奚德荫除参加《名泉保护条例》的讲座外,还参与编制修改了《济南名泉保护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与济南市各有关部门共同协作完成。 实现保泉与建设双赢
济南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因而城市建设对地下空间要求日益增加。由于济南市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四大泉群分布的老城区范围内能否扩展地下空间,是否会影响泉水的出流,省市领导和广大群众十分关切。为此,济南市名泉保护委员会规定,在南至经十路、北至明湖路、东至历山路、西至纬二路范围内进行的高层建筑开挖地下室的深度及基础埋深等,必须经名泉保护办公室聘请专家进行保泉评审,城市规划部门根据名泉保护办公室提出的评审意见批准建设单位相应规划。几年来,奚德荫先后参加过老城区内近二十幢高层建筑的保泉论证主审工作。根据现场勘探资料,结合掌握的城区地层结构和水文地质资料,对每一幢高楼拟下挖的深度作出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其限制深度,以保证不影响泉水的出流。
从2001年开始,为了缓解济南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奚德荫还多次参加了对老城区建设地铁可行性的初步研究。2009年,济南市政府决定修建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建设对泉水的影响如何,受济南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邀请,奚德荫参加了评标专家委员会,又参加了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阶段报告书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该项目中标单位为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协作单位为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和中国地质大学。其中,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承担项目中核心区(老城区)泉水地下流场特征研究,以及宏观范围(济南绕城高速公路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流场研究。从2009年8月至12月,项目要求对核心区轨道交通(主要是地铁)建设可行性及埋置适宜深度提出意见。从设计、施工、中间阶段成果及正式报告等,奚德荫和有关专家一直参与讨论提出意见,并提供城区有关资料。根据他掌握的资料和对老城区地层结构、泉群出流条件、以前高层建筑开挖出现的问题以及此次工作因施工条件而未能查明的问题等,对未来地铁能否通过明湖路、泉城路、泺源大街、经十路等规划线路提出了意见,对线网规划与保泉关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2010年3月5日,芦耀如等4位院士及国内、省内等10余名专家对“济南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泉水影响研究(线网规划阶段)报告”进行了评审并顺利通过。 泉水可“观”够喝
因历史原因,近几年济南市采取引黄保泉措施,关闭和减采地下水以保持泉水喷涌,使大多数市民饮用黄河水。虽经几级处理,但对于过去长期引用地下水(主要是岩溶水)的市民,黄河水质仍稍差。对此,2009年11月,济南市委主要领导指示:既保持泉水持续喷涌,又让泉城市民喝上泉水。市名泉研究会组织召开有关专家、学者、部门领导等参加的会议,对当前济南水资源状况及供水、保泉等进行了认真研究,一致认为市委领导提出如何让泉城人民喝上泉水的任务是关系济南市民生的一件大好事,是泉城人民盼望已久的事情。在会上,奚德荫根据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在济南地区进行的工作,结合济南现实供水情况和水资源管理部门正在实施的工程,提出了开发济南泉域以西的长孝水源地;增开泉城以东白泉泉域内水量;压缩济南泉域内开采量,市区实现泉水先观后用的方案,并对某些方案中提出开发巴伦河第四系冲洪积含水层地下水作出否定意见。
奚德荫认为,济南市区常住人口约300万人,就济南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在保证泉水在正常年份喷涌的情况下,让市民喝上水质较好的地下水是有可能的。但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众多难题,如供水管网分布,供水压力调整,置换工业用水水源及其他能源系统变化等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奚德荫提出的“先易后难,分区、分片逐步解决”的建议,最终得到了济南市政府的采纳和实施。
1995年,奚德荫光荣退休,作为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801队建队元老之一,他怀着对单位和水工环事业的深厚感情退而不休发挥余热,继续勤奋工作,开展野外勘查,科学研究,编写教材,传帮带培养年轻骨干。他与单位的同志一起对省内一些重要的供水勘探项目与建设方联系、洽谈,先后承揽了莱钢、枣庄十里泉电厂、费县电厂、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淄博城子一口头等大、中型水源地勘探等项目。同时在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奚德荫从野外踏勘、设计的编制开始和青年同志一起参与,野外工作期间还经常深入现场和他们一起研究讨论,帮助解决技术难点。奚德荫字斟句酌地对年轻技术人员编写的报告逐章讲解,有的还亲自认真修改。通过许多大型水文地质勘探项目,他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系统地传、帮、带工作和言传身教,培养了青年技术人员吃苦耐劳精神和精益求精态度,一大批青年技术人员得到锻练和提高,迅速成长为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