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会成功召开 【2011-12-30 来源:地调局办公室 作者:李凯 毛晓长】 为总结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经验,展示和宣传区域地质调查所取得的优秀成果,提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质量和水平,12月25日-2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北京成功组织召开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会。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出席会议并指出,在今后工作中,要面向需求科学规划和部署工作,强化组织实施,并研发针对不同服务对象需求的服务产品。要突出重点,以服务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核心,加强重要成矿带的1:5万区调;坚持地物化遥统一部署,多专业联合攻关,图幅带专题,区带设综合,提高图幅的质量和研究水平;坚持调查与研究紧密结合,扎实做好区调工作。同时,要积极探索区调工作方式的转变。把三维地质填图看作是实现地质工作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将过去单一的地表观察转变为地物化遥手段综合应用,从传统的强调“网格式”填图,转向以解决地质问题为重点的填图,从平面地质图向揭示深部三维地质结构的立体地质填图发展。 经过为期4天的集中评选,以李廷栋、莫宣学等院士为主任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共评选出239个优秀图幅奖项,其中特别荣誉奖23个,一等奖22个,二等奖58个,三等奖136个。专家认为,获奖图幅在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不少图幅取得突破性成果;填图技术方法取得创新;在找矿方面有重大发现,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全面提升了国家基础性地质研究程度,代表了目前我国区域地质调查的最高水平;将对今后区调工作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会上,天津地调中心、四川省地调院、中国地大(武汉)、福建省地调院、河南省地调院、西安地调中心等部分获奖图幅承担单位代表作了典型交流发言。参加展评活动的代表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观摩优秀图幅展览,交流成果,总结经验。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有计划的系统开展了大规模区域地质调查工作,1999年至2010年,历时12年的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区域地质调查资金17多亿元,完成了占国土50%以上面积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特别是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完成,在中国地质工作历史上树立了新的丰碑,其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5万区域地质调查程度提高了5%,特别是重要成矿区带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更是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表现在: 一是为地质找矿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引领。初步统计,大调查实施以来,通过区域地质调查直接发现1500余处矿(化)点和矿化线索,其中有120多处转入后续矿产勘查。圈定了一批重要的找矿远景区,深化了成矿带区域地质背景认识。 二是重要经济区带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海量资料和重大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国家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并针对青藏铁路、大理-瑞丽铁路、南水北调及核电站等重大工程建设,开展了专项区域地质调查,查明工程建设区的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背景,为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各类地质背景数据和科学依据。 三是对国土认知水平显著提高。青藏高原21条构造蛇绿岩带等成果的重要发现,改变了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认识,建立了全新的多岛弧盆演化模式和理论体系。 四是成果的表达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数字填图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从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整理、数字化图件编制到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全过程信息化,推动了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及图件为社会化服务的进度。 全国优秀区调图幅展评在京举办 中国地质调查局李金发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金发副局长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与会代表观摩学习青藏1:25万地质图 与会代表踊跃参观图幅展广泛交流成果经验 与会代表相互交流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