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交流地质大调查十年来区域化探找矿成果,研讨区域化探规划部署,我局于2009年12月10-13日在宁波召开区域化探成果交流会。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所承办,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协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学龙听取汇报并做重要讲话。参加会议的有局资源评价部,六大区地质调查中心,地科院物化探所,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云南地质调查局,西藏地勘局,以及有关省(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等。 王学龙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区域化探是国家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担负着国家资源战略侦察的重任。回顾了全国区域化探计划实施30年期间,尤其是地质大调查十年来在贵金属与有色金属矿产方面所取得的找矿成果,充分肯定了区域化探在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方面的先导和推动作用。面对国家资源需求不断扩大,能源资源相对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着重介绍了地质矿产保障工程实施方案框架,其中化探工作任务依然繁重。目前全国尚有将近300万km2区域化探工作尚未完成,大量异常有待查证。随着地质矿产保障工程的实施,“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1:25万区域化探工作和1:5万化探工作。王学龙副局长要求认真学习李克强副总理讲话精神,以物化探研究所为区域化探业务支撑单位,以计划项目为基础建立大项目机制,通过各大区地调中心联系各省(区市)地调院,组织实施好“十二五”区域化探工作。 青海、新疆、西藏、内蒙、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贵州、四川、河北、河南等省(自治区)地调院,云南地调局和安徽勘查技术院先后汇报了地质大调查十年区域化探找矿成果。近十年以来,区域化探累计发现异常9178处,检查异常3379处,验证1218处,新发现矿产地1157处。全国90%左右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新矿产地是经化探异常查证和进一步工作发现的。如西藏大型驱龙铜矿,青海沱沱河大型铅锌银矿,四川刷经寺特大型金矿,新疆祁曼塔格和东天山彩霞山大型铅锌矿,黑龙江争光大型金矿,内蒙达来敖包大型多金属矿集区等。 六大区地调中心系统总结了各大区地质大调查十年找矿成果,提出了1:25万区域化探和1:5化探“十二五”规划部署建议。地科院物化探所系统详细汇报了地质矿产保障工程中计划项目“全国区域化探调查”实施方案,同时介绍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实施方案。 围绕区域化探找矿成果与存在问题,与会代表展开热烈讨论,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形成广泛共识。区域化探取得找矿成果重大突破,一是得益于正确的工作方法技术和高精度的分析配套方案;二是大力加强1:5化探和异常查证工作,敢于验证,敢于突破;三是实行地物化遥资料的综合研究,特别是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相结合。存在主要问题,一是区域化探特别是1:5万化探工作技术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区域地球化学评价水平有待提高,三是1:5万化探工作部署、方法技术、元素指标选择及分析测试质量监控不够规范等。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十二五”期间应着力推进国家级重要成矿区带1:25万区域化探,首先覆盖19个重要成矿区带,加强重要找矿远景区、整装勘查区及区域化探异常区的1:5万化探和异常查证工作,提高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水平,实现专业化管理,充分发挥化探的基础和先行作用,促进区域化探在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找矿中发挥更大作用。 会议由局基础部庄育勋主任主持,局资源评价部薛迎喜副主任,基础部贺颢处长,地科院物化探所韩子夜所长、史长义副所长,浙江省国土资源厅邱鸿坤副处长,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宋明义副总工到会。局基础部奚小环副主任做会议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