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2728|回复: 4
收起左侧

[其他] 记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原主任、党委书记李向

[复制链接]

1986

主题

10万

铜板

98

好友

技术员

Network change life, change t

积分
17879

斑竹勋章地信元老

QQ
发表于 2010-3-9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生命搏击
—— 记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原主任、党委书记李向
2010-03-01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2010年2月8日,国土资源部党组作出决定,追授李向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获得这一荣誉的是一位国土资源系统不久前病逝在工作岗位上的共产党员。2009年9月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原主任、党委书记李向在青海省西宁市筹备召开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青海片区工作会议期间突发心肌梗塞去世。
一个曾经熟悉的人突然离世,会让我们心里充满悲情。但用悲情这个词来表达国土资源系统众多熟悉李向的人的心情,远远不够。
这是一个太过朴实的人。他生在西部,长在西部,奋战在西部,最后又倒在西部。他的脸被西北的风吹红,高高的个头,看上去健壮的体格和与生俱来的西北口音,让他成为人们眼中典型的西北汉子。1956年5月,李向出生在内蒙古,这个出生背景,注定他一生命运与西北土地紧紧相联:青春年少时在内蒙古武川插队;第一个工作身份是内蒙古的地质队员;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事地质矿产事业的管理工作,岗位先后是内蒙古地矿局和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这是一个理想信念坚定、做事认真、肯为事业拼命的人。尽管工作身份有变化、工作岗位有变动,但他坚持理想、追求完美的性格和品格特质从没有改变。17岁下乡插队,两年的农业生产劳动中,他不怕苦、不怕累,被评为先进知识青年代表并光荣入党,被推选担任生产队长、大队团总支副书记;当工人四年,他刻苦钻研技术,连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工业学大庆先进个人;担任内蒙古地矿局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院长期间,他以院为家,全身心致力于单位振兴发展,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地矿系统工会优秀职工之友、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主持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后更名为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工作近10年中,他带领全所干部职工创新开拓,常年奔波于西北数省区的崇山峻岭、高原戈壁,为地质找矿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呕心沥血,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先进单位,还相继获得区、市、省级文明单位、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这是一个有大志向、有工作思路、又注意工作方法的人。总是能在最苦最难的环境下,带领队伍走出低谷,他思想开阔,思路清晰,重视人才,严格管理,工作效率显著。
一向风风火火的李向终于累倒了。年仅53岁,李向倒在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青海片区工作会议筹备的最后一刻。
噩耗传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全体职工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2009年9月10日19时,经过17个小时的颠簸,李向同志的遗体从青藏高原回到家。40多位干部职工在风雨中静静等了两个多小时。
吊唁大厅,哀乐低回,挽联啼血。陕西省的领导来了,西安市的领导来了,退休的老职工来了,外聘的临时工来了,职工家属也来了……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在向李向遗体告别时哽咽下泪,语不成声。70多岁的汤中立院士由老伴搀扶着,要送李向最后一程。李廷栋院士颤抖着在留言簿上写下:李向同志的逝世是地质界的重大损失。
中心办公室主任回忆着李向最后的一段日子心如刀绞:“从7月下旬到他去世,近两个月时间,他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有一次我对他说:你不是想吃陕西农家臊子面吗?咱周末去一趟如何?他很高兴地答应了。谁知隔了一天却告诉我说:臊子面吃不成了,得准备西北地区地质找矿新机制实施情况的材料。没想到,吃一碗臊子面成了他的遗愿。”

李向常说,困难只能吓退那些意志薄弱的人。
内蒙古第五地质勘查院曾经是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功勋地质队,但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地质任务大幅减少,单位发展陷入低谷,钻探设备陈旧、很多职工处在待业状态。
李向就在这时候来到五勘院当院长。1992年的早春4月,在全院职工大会上,李向立下军令状:两年内五院发展如无明显起色,班子成员集体辞职。
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他大刀阔斧地组织了几项改革:一是调整机构,消肿减员,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二是建立支柱产业,向工程勘察施工和矿业开发进军;三是多渠道筹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经过反复调研、思考,李向决定开发乌拉山金矿,彻底改变五勘院的命运。
由于地质勘查和地方的经济建设长期脱节,地方政府和群众对地质队伍进行矿业开发缺乏了解,金矿开发几经沉浮,合作伙伴先后退出。
有人想打退堂鼓,但李向说:“方向没有错,砸锅卖铁也要干到底。” 他带着技术人员先后几十次到市里向有关部门作专题汇报,讲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前景,希望地方政府了解地质行业和地质队。为节省开支,他们总是住最简陋的招待所,常常啃着冷馍四处奔波。包头市市长胡忠听取汇报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非常感动,表示要坚决给予支持。
乌兰不浪金矿终于在五勘院这块“荒地”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1997年元旦刚过,一位深圳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来到塞外草原钢城包头。这位走南闯北的企业家怎么也没想到,在偏远的北部边疆,竟有五勘院这样一支实力雄厚的地质队伍。他干脆利落,只与李向打了两次照面就欣然拍板:投资400万元,与五勘院联合成立“北方矿业开发公司”。
五勘院变了。过去到领导的办公室要求换岗位、调单位的人一个接一个。如今职工不找领导而去找市场了。
1998年,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的周永康视察工作,走访了河北、山西、内蒙古许多地勘单位,当来到五勘院时,眼前一亮,伸出大拇指,对李向说:“老李,干得好呀,我终于看到了地勘事业的希望!”

对于地质勘查和调查研究单位的发展,李向有一套清晰的工作思路。
2000年4月,李向由内蒙古地勘局调任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任副所长主持工作,那年他44岁。
当时的西安地矿所专业单一、人员老化、基础设施落后,职工住房紧张,人才短缺,由于单位经济状况不佳,8年都没有进过大学毕业生。
刚从内蒙古到陕西,环境陌生并不重要,压力主要来自体制、机制、结构上的种种尖锐矛盾。如何才能打开局面?
他首先在全所推行全员聘任制,建立分配激励机制,理顺管理关系。他根据业务建设需要,组建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能源地质、地质工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实验测试、GIS应用等八大业务团队,形成了国家公益性地质勘查骨干队伍的雏形。
与此同时,他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抓手,大胆引进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他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让这个研究所实现了人才总量较大增长,人才结构优化,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了由领军人才、优秀骨干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组成的结构合理的三级人才梯队。
2002年,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了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当时单位还没有一支真正的水文地质人才队伍。在项目的实施中,李向推行的机构创新和人才战略开花结果。项目采取 “开放式管理”的运行模式,吸引了5所高校,6个研究所,5个地调院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内外地质调查队伍与科研院所的500多名技术人员联合攻关。大家经过努力,终于摸清了28.2万平方公里的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资源“家底”和赋存轮廓,为国家能源基地建设提供了依据。该项目先后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一等奖。
李向在管理中非常注重规范。他组织健全和完善了预算制度,建立了适应新体制要求的会计核算体系。推行目标责任管理,实施绩效考核机制,强化干部的工作责任心。
一个科研调查单位,只有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积极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才能有生命力。2005年,李向应邀在《陕西省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科技行动高层论坛》就陕北水资源问题作了专题发言,到场的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领导同志眼睛一亮。
很快,榆林市政府就先后两次委托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榆神工业区供水工程水文地质勘察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将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提供水资源支撑。

西北一直是李向和他率领的团队工作的主战场。
戈壁荒原、大漠绿洲,中国大西北矿产资源丰富,但因为勘查条件困难,勘查程度一直比较低。
2006年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名为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工作职能拓展到西部几个省区的地质调查研究。责任更重,压力更大。
身为西北地区的干部,李向一直在心里发问:我们怎样在大西北打破地质找矿老格局?怎样联合各级部门共同做好地质找矿大文章?2006年,他组织了30多位专家,花了几个月时间,把历年来西安所获得的大量区域性地质调查资料和矿产科研成果, 汇编出版了《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找矿潜力》一书,详细阐述了西北地区各主要成矿区带成矿前景、主要矿种及成矿特征。
2008年起,李向把建立省部合作机制当成实现西北找矿重大突破的重中之重,足迹遍布天山南北、青藏高原。人们都记不清他究竟有多少次赴青海、上新疆、往返宁夏、甘肃和西藏,经过他的努力推进,省、部合作机制在大西北逐渐形成。
2008年7月,国土资源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在乌鲁木齐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展新疆公益性地质调查及重要矿产勘查的协议。这个协议又被称作“358项目”,即三年有好的眉目,五年出鼓舞人心的成果,八年有令人为之振奋的重大成效。
2008年1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青海省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展青海公益性地质调查及重要矿产勘查协议。
2009年5月,国土资源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的资源勘查全面合作方案也已经通过专家评审。
而李向最后正是倒在了为部省合作机制奔忙的岗位上。

对于李向来说,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
在包头内蒙古五勘院工作期间,爱人和孩子在呼和浩特,他却一年300多天都吃住在包头的办公室。
2001年他的妻子于秀芳也从内蒙古来到西安,后勤部门在家属区为新来的李所长安排了一套最大的房子,考虑到单位职工住房紧张,李向坚决不同意,把房子让给了其他职工,自己则在单位附近租了一套两室的房子,一住就是三年。
当时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正处于艰难的转型阶段,李向忙得很少回家休息,从没有享受过国家规定的年度假期。有段时间,妻子看到李向咳嗽得厉害,非常心疼,忍不住劝他:“单位的形势已经不错了,你也该休整休整,调理一下身体,别再拼命了。”李向对妻子说:“退休以后再休息吧,那时我一定好好陪你。”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李向虽然人在壮年,身体状况却让家人和职工很是担心。有时候太过劳累,血压升高,不良反应很强烈,他就用手指掐捏眉心,揉按太阳穴抑制疼痛。看到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掐得变红的眉头,大家都心疼,极力劝他去医院检查,他却总说:“我没有事!”
严于律己,却宽以待人。李向把职工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刚到五勘院工作时,他看到院食堂炊烟不升,已形同虚设,很多单身职工在外打游击吃饭。李向来后,食堂师傅只能给他煮碗面。他一边吃一边琢磨,单位就像是家庭,一个家庭再好亲戚不相往来,还像家庭吗?怎样才能让这里的炊烟升起来?想了又想,他决定筹集资金重新装饰职工食堂,安置四五个职工进食堂,凡是有招待任务,由办公室开好菜单食堂去办。炊烟升起来了,五勘院从食堂开始有了生气,而且越来越兴旺。
前些年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经济困难,办公生活条件差。李向到任后,把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当成大事来抓。随着经济的发展,职工收入逐年提高,职工住房和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单位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职工评价说:“李向在西安地调中心的十年,是这个单位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大职工心情舒畅、团结奋进、共享和谐的十年。”
斯人已去,精神犹存。
2009年1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追授李向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以李向为榜样,在推进队伍建设和地质调查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几个月后,向李向同志学习的号召,从中国地质调查局扩展到国土资源部全系统。
李向,一个奋斗不止的大写的共产党员,你一路走好。(记者  赵 凡  特约记者  刘扬正  喻 红)

轻轻的我来签到了,想带走一堆铜板...

7

主题

1753

铜板

11

好友

高级工程师

好好工作  天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4
发表于 2010-3-1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前辈致敬

0

主题

19

铜板

0

好友

技术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1
QQ
发表于 2010-4-20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我们伟大祖国奉献了一生,向您致敬!一路走好!

6

主题

1998

铜板

7

好友

高级工程师

学习学习在学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51
发表于 2010-4-27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地质工作前辈致敬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