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古生界
一、寒武系
寒武系主要分布于华北和华南地层大区,其余地区出露零散(图2-5)。其总体特征为:华北、扬子、塔里木、柴达木等陆块上发育台地相碎屑岩一碳酸盐岩,富含底栖生物化石。陆块外缘斜坡带为碎屑岩与灰岩互层,夹灰岩角砾岩,局部夹火山岩,含球接子等浮游三叶虫化石。北疆、黑龙江、中天山、河西走廊、华北大区北缘、华南大区西部及东南区以深水复理石砂、板岩为主,局部见台地相灰岩、白云岩,祁连山一北秦岭、川西、藏东、藏南火山岩较多。代表性岩石地层序列见表2-12至表2-17。
北疆兴安—张广才岭完达山—兴凯地层大区
1 北疆地层区
北疆地层区仅在阿尔泰地区出露巨厚的震旦-寒武系哈拉斯群(高振家等,2000),变质复理石薄—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的不均匀互层,含微古植物化石,未见底,上与奥陶系东锡勒克组不整合。
2 兴安—松花江—延边地层区
该地层区仅有下统(王友勤等,1997)。在兴隆地区为兴隆群,粉砂质和泥质碎屑岩,夹薄层碳酸盐岩,上部有少量火山岩,出露厚2 200 m,未见顶、底。在苏呼河北山伊尔施及中蒙边境一带为苏中组,结晶灰岩、厚层灰岩夹黑色页岩,上部含古杯化石等,出露厚170 m,亦未见顶、底。伊春—尚志一带为西林群,沥青质灰岩、结晶灰岩、砂岩、粉砂质板岩,含微古植物及三叶虫化石,厚约2 300 m,下与震旦系、上与奥陶系均不整合。延边地区只有兴凯湖以西早寒武世的金银库组大理岩。
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
1 塔里木陆块
塔里木陆块的寒武系出露在塔北地区,自下而上为玉尔吐斯组、肖尔布拉克组、阿瓦塔格组,下与震旦系平行不整合,上与奥陶系整合(高振家等,2000)。玉尔吐斯组(相当梅树村阶中、上部)为含小壳化石及磷、铀的黑色硅质岩、碳质页岩、砂岩及瘤状白云岩,厚12~35m;肖尔布拉克组—阿瓦塔格组(相当筇竹寺—凤山阶)为富含底栖三叶虫化石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灰岩及白云岩夹竹叶状灰岩),厚400~1 100 m。塔里木陆块与扬子陆块上的寒武纪地层序列特征相似,只是缺失梅树村早期沉积且碳酸盐岩台地开始形成的时间较早。
2 库鲁克塔格—南天山
在库鲁克塔格寒武纪岩石地层序列自下而上为西大山组、莫合尔山组及突尔沙克塔格组下部,厚约220~1 400 m(程浴淇,1994),其发育特征与塔北地区相似,但因处于塔里木陆块北缘斜坡带,故下统夹砂、砾岩、火山岩,中至上统夹灰岩角砾岩。在南天山为黄山组及南灰山组下部,由砂岩、硅质岩夹砂质灰岩及页岩等组成,厚约千米,下与元古界不整合,上与奥陶系连续过渡。
3 中天山—北山
该区寒武系主要由深水相的黑色含磷碳硅质岩、硅质岩、板岩、千枚岩、薄层灰岩等组成,常夹火山岩,底部夹砂、砾岩,厚约100~1 000 m。其岩石地层序列和地层接触关系见表2-12。
华北地层大区
1 华北陆块
华北陆块自沧浪铺期开始接受寒武纪的海侵沉积。沧浪铺阶主要分布于陆块西、南缘,豫西,燕辽、吉南—辽东,厚约100~300 m。下部为辛集组或葛屯组、大林子组等含小壳和三叶虫化石的含磷砂砾岩、页岩;上部为朱砂洞组或昌平组、碱厂组等的杂色白云岩、灰岩夹岩溶角砾岩,在鄂尔多斯—山西其上部相变为霍山砂岩。徐庄期为馒头组的紫色页岩夹砂岩、泥云岩、灰岩、白云岩,厚约40~500 m,由于向陆块内部元古界基底上超覆,其底界明显穿时,并在鄂尔多斯—晋中其下部相变为霍山砂岩。张夏期为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三山子组等富含三叶虫化石的巨型碳酸盐岩台地鲕粒灰岩、薄层灰岩、竹叶状灰岩、叠层石灰岩及白云岩,厚约200~600 m,其中炒米店灰岩、三山子白云岩明显穿时。处于陆块西北缘的桌子山、大青山等地,龙王庙期—凤山期的岩石地层单位名称虽有一些变化(表2-14),但地层序列发育特征仍与上述大同小异(陈晋镳等,1997)。
2 华北地层大区北缘
该区寒武系仅出露在赤峰—吉林南部四平地区。赤峰附近未见顶底的上寒武统为锦山组变质砂、板岩夹千枚岩、条带状结晶灰岩,含晚寒武世腕足类化石,厚度大于400 m。四平附近寒武系为头道沟(岩)组斜长阳起石岩、变质砂、板岩,夹变质中、酸性火山岩及凝灰岩,未见顶、底(表2-14)。
3 华北地层大区西部祁连山区
该区出露中—上统,安山岩、玄武岩、凝灰岩、砂、板岩夹千枚岩、片岩、结晶灰岩、硅质岩等,含南北混合型三叶虫化石。南一中祁连为深沟组、六道沟组,厚约4 000 m:北祁连为黑刺沟组、香毛山组,厚约8 000 m。北秦岭,出露丹风群、二郎坪群(表2-13)基性火山岩、变质碎屑岩夹灰岩,以火山岩为主。其年代地层划分研究程度较差,可能为震旦—奥陶系,主体为寒武—奥陶系。
华南—南海地层大区
该区寒武系出露广泛,类型多样。
藏滇地层大区
该区寒武系仅出露于喜马拉雅山北坡和门隅地区(郝子文等,1999)。
二、奥陶系
奥陶系分布较广,以华北和华南地层大区出露最好(图2-5),总体特征与寒武系类似;华北、扬子、塔里木陆块和藏滇地层大区以台地相灰岩、白云岩为主,陆块外缘斜坡带沉积发育;北疆—大兴安岭—松花江地区、华北地层大区北缘、东昆仑、祁连山、北秦岭为巨厚的砂板岩和火山岩;华南地层大区的西部、北缘和东南区为砂、板岩、千枚岩夹灰岩,局部夹火山岩。代表性岩石地层序列及地层接触关系见表2-12至表2-17。
1 北疆兴安—张广才岭、完达山—兴凯地层大区
奥陶系由巨厚的硅质碎屑岩—火山岩组成,所含化石群与西伯利亚相同,为西伯利亚板块南部活动大陆边缘的建造。
2 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
奥陶系主要由稳定陆块和斜坡带碳酸盐岩、硅质碎屑岩组成,仅局部夹火山岩(表2-12、表2-13)。
3 华北地层大区
华北地层大区的奥陶系岩相分异较大,既有华北陆块的台地相碳酸盐岩及其斜坡带沉积,也有祁连、北秦岭、华北陆块北缘造山带型变质砂板岩、火山岩等(程裕淇,1994;陈晋镳等,1997;张二朋等,1998)。
4 华南—南海地层大区
该区奥陶系分布广泛,出露较完整,地层类型多样,研究程度较高(赵自强等,1996;都洵等,1998;郝子文等,1999;张远志,1996)。
5 藏滇地层大区
藏滇地层大区奥陶系仅见于喜马拉雅北坡、雅鲁藏布江沿岸、申扎、藏东南。其中除喜马拉雅北坡西段以砂岩为主外,主要由富含化石的灰岩组成,厚500~3 000 m,研究程度较低(郝子文等,1999;夏代祥等,1997)。
三、志留系
志留系在华南地层大区、祁连山和塔里木一南疆地层大区北部分布较广,华北陆块上缺失(图2-5)。在扬子和塔里木陆块上为细碎屑岩夹灰岩,陆块外缘以巨厚复理石砂板岩为主;西准噶尔、祁连山、南秦岭、赤峰—吉林南部夹火山岩较多;北疆、小兴安岭、塔里木一中天山、华北地层大区北缘、华南地层大区西部和北缘及藏滇地层大区下—顶统俱全。代表性岩石地层序列见表2-12至表2-17。
北疆兴安—张广才岭、完达山—兴凯地层大区
志留系为总体向上变粗的巨厚活动陆缘浅变质碎屑岩夹中基性火山岩,并以上—顶统发育较好,含Tuvaella动物群化石为主要特征(张二朋等,1998 ;王友勤等,1997;蔡士赐,1999;林宝玉等,1998)。其岩石地层序列见表2-12。
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
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志留系为杂色碎屑岩夹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及灰岩,最大厚度约4 000 m,富含生物化石(蔡士赐,1999;林宝玉等,1998)。其岩石地层序列见表2-12、表2-13。
塔里木陆块
塔里木陆块志留系在华南地层大区、祁连山和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北部分布较广,华北陆块上缺失(图2-5)。在扬子和塔里木陆块上为细碎屑岩夹灰岩,陆块外缘以巨厚复理石砂板岩为主;西准噶尔、祁连山、南秦岭、赤峰—吉林南部夹火山岩较多;北疆、小兴安岭、塔里木—中天山、华北地层大区北缘、华南地层大区西部和北缘及藏滇地层大区下……顶统俱全。代表性岩石地层序列见表2-12至表2-17。
志留系出露于柯坪地区,由滨—浅海相碎屑岩组成,厚200~600 m:下统为柯坪塔格组杂色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底为砾岩,与奥陶系平行不整合接触,含笔石、双壳类、腹足类、三叶虫、几丁虫化石,厚100~450 m;中—顶统为塔塔埃尔塔格组紫红与灰绿色泥岩互层,底部夹砂页岩,局部夹凝灰岩,含鱼、几丁虫、腹足类化石,厚100~280 m,上与泥盆系整合接触。
华北地层大区
华北地层大区志留系仅见于大区西部祁连山、六盘山、甘南和北缘内蒙古中部—吉林南部,主要由碎屑岩、火山岩组成(张二朋等,1998 ;王友勤等,1997;林宝玉等,1998)。其层序出露多不完整(表2-13,表2-14)。
华南地层大区
除大区西部、北缘和丽江、曲靖、钦州、粤西等地外,志留系层序保存多不完整(表2-15至表2-17),主要由下-中统的细碎屑岩夹灰岩组成(赵自强等,1996;都洵等,1998;南颐等,1996;郝子文等,1999;夏代祥等,1997;张远志,1998;林宝玉等,1998)。
藏滇地层大区
志留系出露于喜马拉雅山北坡及西藏中部,岩石地层单位名称虽各地不一(表2-17),其特征却全区基本一致:下统以页岩为主,中—顶统以灰岩为主,富含生物化石,厚度一般不足500 m,唯西藏中部班戈地区仅出露下统,且厚度很大(郝子文等,1999;夏代祥等,1997;张远志,19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