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0日,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工作总结大会在京召开。徐绍史和汪民等人为获奖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奖。 汪民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对1010座大中型矿山进行现状调查,摸清了全国危机矿山家底,不仅为部署开展危机矿山找矿奠定基础,还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地方制定产业规划、分析国内矿产品供应形势和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找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230个找矿项目中,48个探获资源储量达大型或超大型矿床规模,76个取得重要进展,探获资源储量达到中型规模;部分矿种储量明显增长;平均延长矿山开采年限17年,稳定职工就业60多万人,一大批老矿山重新焕发生机,部分矿业城镇再度振兴。找矿理论技术方法不断创新,创建了成矿地质体研究、矿田构造研究、成矿流体标志研究三位一体深部找矿预测方法和理论体系,取得关键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和大深度钻探技术等进步。探索建立了找矿工作新机制,实现了地质找矿投入上的中央、地方、企业联动;为地勘单位承担任务、参与投资、合作经营、培养人才等提供了重要平台;提高了企业地质技术能力,加速了探采一体化进程。
汪民说,回顾几年的工作,主要有四点体会:一是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完全正确,二是立足国内找大矿很有潜力,三是必须不断创新运行机制,四是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他指出,新时期新阶段地质找矿工作面临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主要表现在中央高度重视地质找矿工作,我国有巨大的资源潜力,12年国土资源大调查打下了扎实的找矿基础,地质找矿新机制带来新的活力,地质队伍实力得到很大提升。
汪民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接替资源勘查工作。下一步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为指导,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全面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进一步推进中央、地方、企业多方联动,公益性矿山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山勘查有机衔接,促进资本与技术紧密结合、勘查开发一体化。通过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矿山基础性地质工作,拉动矿山企业开展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实现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重大突破,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矿山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后劲,增加国家紧缺矿种和战略性矿种接替资源储量,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其目标是全面提升对我国重要矿集区成矿规律认识水平,发现并探明一批骨干矿山的接替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促进相关矿业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具体工作部署中,将以我国大中型铁、铜、铝、铅、锌等紧缺矿种“骨干”国有(含国有控股)矿山为重点,按照分期分批、先急后缓、逐年安排、分步实施的部署原则,安排300个矿山的找矿工作和15个矿山密集区深部矿产战略性勘查。预计通过8~10年时间,使一批老矿山勘查取得重要进展,探获资源储量达到大中型矿床规模,稳定职工就业,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0年以上。
汪民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包括矿山企业、地勘单位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学会等。二是大力推进和全面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充分发挥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拉动矿山企业开展接替资源找矿工作,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三是充分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对比研究和有效性试验,充分利用新的成矿理论,拓展新的找矿方向和矿床类型。四是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尽快组织研究管理体系,核心是调动和发挥好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会上,获奖先进集体中五家单位的代表分别发言。与会代表们还参观了危机矿山找矿专项成果展览,观看了危机矿山找矿成果专题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