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1754|回复: 2
收起左侧

[灌水] 世界上最经典的心理学故事全集之二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2615

铜板

24

好友

教授级高工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697
发表于 2011-12-1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破译心理深处有效学习的记忆密码

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一个必要条件,有机体在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中,必须经常调节自己的行为以求得与环境的平衡。
学习和过程是复杂的,内容是广泛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学习贯穿了个体生命的全过程,同时学习中也会伴有遗忘。

1.
大猩猩巧取香蕉——顿悟学
    德国心理学家苛勒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13年,苛
勒接受普鲁士科学院的邀请,到西班牙届地腾纳列夫研究猩猩的学习。
    在苛勒所做的研究实验中,“取香蕉”的实验是最有名的。在一间屋
子里,猩猩可以看到屋顶上悬挂着一串香蕉,但是它够不到。屋内的地上
有几只箱子。
    面对这样的情景,猩猩一开始试图跳起来抓取香蕉,但是没有达到目
的。后来它不再跳了,而是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仿佛在观察房间里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猩猩突然走到箱子前面,站着不动,过了一会儿,它
把箱子挪到香蕉下面,跳到箱子上,取到了香蕉。如果一只箱子不够高,
猩猩还能把两个或更多的箱子叠起来以拿到香蕉。
    苛勒还设计了许多类似的情景让猩猩解决问题。通过这些研究苛勒发
现:猩猩不是通过尝试错误的方法来学习如何拿到香蕉的,而是突然学会
如何解决问题的。
    苛勒认为,用“知觉重组”可以解释这种学习:猩猩突然发现了箱子
与香蕉之间的关系,它在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重新组合的
过程,因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苛勒把这种学习叫做顿悟学习。



    一个人要做到顿悟学习、必须具备对问题思考的量的积累、外界
情境的触发等要素的综合作用。
    1.思考的过程很重要,丑过程越长越深入,转变的冲击力也就
越强。
    2.顿悟还需要有一个触发的情境,在学习中注意结合学习的内容,
积极创造一个相应的学习环境、对于激发顿悟的感觉十分有益。而见,
顿悟完全是一种个人体验,与个人的领悟力有着紧密的联系。
    3.观念的接受和转变。观念的接受必然带来行为的转变,一定要
注意接受观念以后,尽快实现行为的转变。



2.
饿猫开迷笼——尝试错误学
    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在美国曾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
基人。桑代克早年从事动物学习的研究,在他的动物实验中有一个著名的
迷笼实验;将饥饿的猫放入迷笼中,笼外放有食物。猫进入迷笼,本能地
做出许多反应。狠偶尔触动了迷笼开关,
    把迷笼打开,得到了食物。如果将猫再次放入迷笼,猫在笼中的紊乱
动作将逐惭减少。最后,猫一放入迷笼就立即触动开关,获取食物。桑代
克把猫在迷笼中的这种行为称为尝试错误学习,并提出了学习的“尝试—
错误”理论。


    。尝试一错误“理论对我们的学习、发展等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对于教育工作更是如此。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怕犯错误、要在犯
错误之后更好地总结学习。作为教师则要:
    1.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探索行为
    一个人如果没有千百次的失败的尝试,就没有众多的科学发明,如
果没有勇于探索的开拓者,世界上将永远没有路。所以,不要怕学生犯
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不敢让他们去尝试,另外*由于探索不是一次性的
成功,要寻找到正确的方向可能要做许多次的探索,因此,在探索中不
能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灰心丧气、不懈的努力才会有好的结果。
    2.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个人只有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才会有学习探索的动力
坚持不懈地去做各种尝试,这是取得成功的开始。
    3.及时奖励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成功
    学生在学习探索中建立的联结只有予以奖励强化才有效,要及时
给予表扬和各种形式的奖励,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满足感、成功感,
让愉悦感成为强化其良好行为的强化剂。


3.
没有受到奖励的小白鼠——潜在学
    托尔曼是美国著名协L\理学家,他对学习理论有较大的贡献。1930年
托尔曼设计了一个关于白鼠学习迷津过程中食物对学习的作用的实验。
    他将实验白鼠分为三组;A组白鼠在正常条件下训练,当它们跑到目
的箱之后就能得到食物;B组白鼠永远得不到食物;c组白鼠在刚开始10
天没有食物,到第ll天对才有食物。    ’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A组的操作水平逐渐上升*B组的水平一直没
有显著提高,c组的水平在没有食物强化的头10天里与B组一样差,然
而一旦有了食物,操作水平骤然上升,与A组一样好,甚至更好。
    托尔曼认为,三组白鼠的学习情景是一样的,差别仅仅是有没有食物
强化。B组白鼠没有受到强化的时候(训练的头lo天)也在学习,只不过
没有将学习的效果表现出来,托尔曼称这种学习为“潜在学习”。
    c组白鼠在没有食物的头10天中也在进行学习,它们与A组白鼠一
样获得了关于迷律的认知地图,只是由于没有食物,它们没有必要让学习
结果表现出来。当白鼠在第1I天得到食物强化后,学习的结果立刻就表
现出来了。


学习如果没有相应的驱动力或酬赏的状况下,学习时行为上没有大改变。相反*若有鼓励或酬货的话*结果会有较明显的进步。
    奖励,对于晚辈或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有诱惑力的方法,通过对
好的行为进行正面的强化*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起到很好的预期效
果。所以我们应巧妙、适当地运用奖励*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用。
    1.物质奖励
    在很多人眼里*奖品并不是非要特别好的东西,奖品只是一种荣
誉的象征:一个人在接受奖励后会更努力、更用心。但奖励不可给的
太随便、给予奖品要非常认真、郑重,让他们感到达份奖品不是轻易
得来的‘而是通过我的努力得来的,这样奖品就真正起到它的作用了。
    2.语言表扬
    有时候、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与人交往时,找到别人最值得表
扬而且最容易引起其重视的地方加以表扬,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3.肢体语言代表的表扬
    有时候,一个倚单的手势*可以让人觉得自C4良了不起、于是做
事会更加认真努力;一个微笑,会让人觉得自己在别人眼里还不错,
等等*


4.
同胞兄弟的爬梯比赛—学习时机的选择
    有一对还不会走路的同胞兄弟,喜欢四处爬。
    一天,有人为他们送来一架小梯子,梯子宽30厘米,每格之间的旧
距仅为5厘米,梯子两边有扶手,并且在每格楼梯上都包着厚厚的绒布。
当梯子送到房间后,兄弟俩立刻对它产生了兴趣,围着它爬了一圈又一圈,
试图爬上去,但最后还是没能成功。这其实是心理学家盖塞尔和汤普生为
进行一项题为“成熟和学习的关系”实验做的准备。他们选择弟弟先开始
学习爬楼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盖塞尔每天花10分钟训练弟弟爬梯子,
教他如何把小手撑在楼梯上,如何把小脚紧跟着抬起来。看上去动作灵巧、
敏捷的弟弟在爬楼梯时却显得十分笨拙,常常是一只手搁上了楼梯后就不
知该怎么做了。训练了一个月后他才能勉强地独自爬上小梯子,但速度却
非常缓慢,动作也不协调。
    从弟弟接受训练的第6个星期开始,盖塞尔对哥哥也进行了同样的训
练,教他撑手指腿地爬梯子,而弟弟则复习巩固。兄弟俩的学习时间前后
仅相差6个星期,但哥哥的学习能力似乎比弟弟强许多,很快学会了爬梯
子。两星期后,盖塞尔让他们进行比赛,结果是兄弟俩的速度不相上下。
    实验的结果引起了盖塞尔的思考:孪生兄弟的生理结构和生长环境是
十分相似的,为什么先接受训练的弟弟在比赛中没有表现出优势呢?于
是,他们又选择了其他学习内容让兄弟俩按照学习爬梯子的方式先后接受
训练,如抛接皮球、拧瓶盖、堆积木、背词汇等,结果都与爬梯子相似。


    心理学专家指出为了婴儿的健康成长,不要过早地学走路。婴儿
时期的生理特点是;骨铬中的胶质多,钙质少,骨铬柔软,容易变形,尤其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整。如果过早地让
小儿学走路,身体的重量必然会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负担,时间长了容
易使脊柱和下肢变形,形成驼背、“x形腿”和“o”形腿,影响了
体形的健美、还容易形成扁平足。
    正常情况下*6个月大的孩子可以自行翻身,自己能稍坐一会儿,
大人扶着腋下有迈步的动作*到7个月时,小儿开始会爬行,8个月
时小儿爬行已较灵活;9一l0个月的小儿逐步会站立,扶着东西可
溺珊地走步,到1岁时可以独立走步。有的小儿运动功能的发育可能
比以上规律稍早些或稍晚些。
    此外,学说话、学动作模仿等、也都必须选择最适宜的时间,不
宜操之过急。


5.
神奇的7正负2法则——短时记忆
    19世纪,苏格兰的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你将一把小因球向地
上扔去,你就会发现你很难立即看清7个以上。”  1871年英国经济学家
和逻辑学家威廉·杰沃斯说,往盆子里掷豆子时,如果掷上3个或4个,
他从来没有数错过,如果是5个,就可能出错,如果是l0个,判断的准
确率为一半;如果豆子数达到15个,他几乎每次都数错。
    这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神奇的7正负2效应。这个规律最早是在19世纪中
叶由爱尔兰哲学家威廉‘汉密尔顿观察到的。他发现,如果将一把弹子撤
在地板上,人们很难一下于看到超过7个弹子。1887年,M“H.雅各布斯
通过实验发现,对于无序的数字,被试能够回忆出数字的最大数量约为7个。而发现遗忘曲线的艾宾浩斯也发现,人在阅读一次后,可记住约7个
字母。这个神奇的“7”引起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兴趣,从20世纪50年
代开始,心理学家用字母、音节、字词等各种不同材料进行过类似的实验,
所得结果都约是“7。,即我们头脑能同时加工约“7”个单位的信息,也
就是说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教授发表
了一篇重要的论文C46奇的数字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Dt
明确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正负2,即一般为7,并在5—9之间波动。这
就是神奇的“7正负2效应’。

7711

主题

31万

铜板

892

好友

超级版主

地信网论坛贵宾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28763

宣传勋章优秀斑主灌水勋章活跃勋章贡献勋章童话节勋章

QQ
发表于 2013-7-19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看看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板 +1 收起 理由
admin + 1 亲,你好快哦~~~

查看全部评分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0

主题

29万

铜板

121

好友

版主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34106

精华勋章宣传勋章优秀斑主灌水勋章荣誉会员勋章活跃勋章贡献勋章10周年纪念勋章

QQ
发表于 2013-7-19 21:15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感谢分享!鏉ヨ嚜: iPhone瀹㈡埛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