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剩女”是怎么炼成的?
作者 侯金亮
“剩女”在中国早已是出镜率很高的词汇,在日本同样也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社会难题”。早稻田大学恋爱学教授森川友义近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谈到高学历女子结婚难的问题,指出“在日本著名大学毕业的女生,尤其是像东京大学这样国立大学毕业生,很以为自己是高人一等,而不愿意与私立大学毕业的男生相处,这就是所谓的学历相同,价值观不同,导致大量高学历‘剩女’的诞生”。
一般来讲,“剩女”指的是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未婚女性,在择偶方面往往是高标准。森川友义认为,女性的魅力并不仅仅来自于高学历,许多高学历的女性以为只要自己的收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魅力也会不断地增加,但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女性最有魅力的时候是20岁左右,虽然30几岁的女人也会听到有人褒扬她“魅力无穷”,但那大多属于奉承话。他的这番话语无疑指出了“剩女”出现的原因,在择偶方面,三十岁、四十岁乃至五十岁的男人往往会选择二十多岁的女性。而女人到三十岁错过感情“机遇期”的可能性最大。
日本的“剩女”大部分集中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大都市。女性的自立意识、事业意识比起过去大大增强,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孕育出大都市里的一群剩女。随着女性事业心的增强和独身主义者的增加,日本社会的“剩女”产量呈递增趋势。有工作、高收入让这些女性不但在经济上独立,在感情上同样自主。在“剩女”中,真正的独身主义者是少数,绝大部分是渴望感情生活的。调查显示,日本在25岁至34岁的女性中,最感到不安的问题,则是自己“能不能结婚”。日本“剩女”的出现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剩女”坚守自己的价值标准,不愿屈就“宁缺毋滥”;二是择偶范围太窄,很多日本男性“望而却步”,不敢接招。
众所周知,日本经济一直不景气,日本男性的收入呈下滑趋势,经济上的疲软导致自信不足,而男人的自尊心往往较强,担心受挫,不敢主动出击,很多男人沦落为“草食男”。 森川友义教授说,“这些女性在自己的意识中,总觉得自己有钱有好工作依然是高人一等,相信一定会得到白马王子的垂爱,但是事实往往与此相反,因此,许多‘剩女’必须检讨自己的生活:光有钱和工作是不够的”。那么对于男性来说,套用这句话,不要以为是男人就高人一等,必须检讨自己的生活:光有尊严是不够的。可见,“剩女”的出现主客观因素都存在,看来需要“剩女”、“剩男”们给自己松松绑,重新定义生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