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2166|回复: 1
收起左侧

[最新资讯] 朵朵金花向阳开——甘肃大水金矿接替资源找矿的探索与启示

[复制链接]

1150

主题

5952

铜板

51

好友

版主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9457
发表于 2011-12-1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gy207 于 2011-12-1 11:43 编辑 9 [+ }6 }# B0 y6 T9 E
: ]) l" t) x4 D  M- K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12月1日)
) x6 D7 }1 k8 }
      题记:
( S; {4 C: _' ^' S  “面对步步逼近的后续资源危机,甘肃省玛曲县大水金矿(亦称格尔珂金矿)抓住机遇,深入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通过加强综合研究,使用多方法、多手段,总体按照“探边摸底”、“攻深找盲”的原则,在2.3平方千米勘查区圈出金矿体112个,新探明金资源量32吨,相当于创造了1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2011年,该项目被评为“中国地质学会2010年度十大找矿成果”之一,并荣获“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重大突破奖”。这一成果扩大了矿山近期可采矿量,为矿山的中长期发展提供了新的后备基地,同时推进了勘查技术的进步。
" c! H0 E; g) g0 y  y( K  然而,它最主要的成绩不止于此,大水金矿的成功为地质找矿改革发展提供了一条思路——地勘单位与国有大中型企业联手,技术、矿权与资本有机结合,实施探采一体化,用矿山的收益反哺找矿工作,形成“找矿-开矿-回报-反哺找矿”的良性循环,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发展模式。) |3 T( a  T% d- V0 V6 T
  光荣与梦想
- E1 F. B# Z7 s0 H5 @  这是三勘院两代地质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用辛勤和汗水,在青藏高原北缘发现这个大“金娃娃”。同时,与格尔珂公司合作,开启了大水金矿18年辉煌的历程——年产2吨以上,排名全国第四、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第一……6 n. u8 l9 f  h$ E  V
  蓝天,白云,毡房点点,牛羊成群。
: L9 d& p( Q2 E8 K  海拔近4000米的甘肃省玛曲县,连绵起伏的西倾山犹如一座古老的青铜雕像,巍然屹立;山的另一边是清清的黄河,沿玛曲县城静静地淌过。3 x2 e9 W/ f% o7 F
  曾几何时,谁也没有想到,这片土地下埋藏着一个巨大的宝藏。
% w. s2 z$ Q$ O  1988年,几名队员、一辆卡车、几顶帐篷……这是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的前身——甘肃省第三地质队,沿着青藏高原北缘的金异常带追溯找金。在时任院高级地质工程师肖和中的带领下,队员们饿了就一口干粮,渴了喝几口雪水,困了钻进车厢或帐篷,最大的困难是,还要抵抗高海拔缺氧所致的高原反应。
  ?; T- z; Q  s9 [& F, {. F6 g  几经努力,他们终于在忠曲—大水一带取得了重大发现。4 g7 m& c3 l9 f) ~+ p
  “通过槽探,发现了工业矿体。采样中的金品位最高达到几十克吨。”三勘院办公室主任孙长辉回忆。: y! \# f! L' v0 A* V
  经勘查工作证实,“大水金矿床”产出于白龙江逆冲带南缘格尔珂合褶皱束北西隆起带,赋矿地层为二叠—白垩纪碳酸盐岩建造、碎屑岩,主要成矿时代为燕山期;金矿和矿化异常沿区域性断裂方向展布,分布集中,成群集结呈串珠形状,构成了造山带内的类卡林型金矿带。构造与脉岩发育地段,多期次断裂交汇部位,是金成矿有利部位。
  ?( g" y3 z" t  这一发现让三勘院如获至宝,群情振奋。随即,三勘院领导给玛曲县政府报喜,同时,调集精兵对此地进行进一步勘探,一边勘探一边开采。作为运营主体,三勘院也因此迈出了探采开发一体化的第一步。9 n, f$ u2 g6 P! B
  于是,沉睡的山谷中响起了日夜轰鸣的钻机声,广阔的高原上驻扎下了地质队员的身影。5 s- x& @! Q& [4 Y, B( o
  1991年,三勘院与玛曲县政府联营,分别在格尔珂、贡北两片区域进行开发。. Q% J( x; G: j4 X
  自此,大水金矿一路坎坷、欢歌,如急航的帆船,在大海中破浪前行,并在恢弘凝重的中国黄金史上,镌刻史诗般的进程——
- \7 t/ z* L# a  1994年,日处理量150吨矿石的选矿生产线投产,大水金矿进入大规模开采阶段。气势宏大的露天矿井,机声喧嚣,尘土飞扬。; z' f1 {; a3 S( y' p7 Q
  与此同时,探矿的力度没有削减,在三勘院技术力量的支持下,矿山勘探力度不断加大。至1995年,该金矿探明的黄金地质储量达到29.18吨;, O! l" R6 V' Z6 }, g
  1999年,玛曲格尔珂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矿山年黄金产量达2吨以上,在全国吨级黄金矿山中排名第四、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排名第一。7 R$ U* b( M+ C  v) R
  大水金矿以其规模大、品位高、矿石组分简单、易选冶等特点成为中国西部著名且具代表性的典型金矿床;金矿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极大地支持了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团结、和谐的氛围。金矿开发的18年里,累计生产黄金34吨,产值达41.17亿元,创造利税17.86亿元。
* {) @4 g6 w6 D% ]' e# H  此外,还有一连串的科技创新项目--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合作完成“格尔珂金矿田成矿规律与远景预测”;与相关院校合作,分别完成“格尔珂金矿岩浆活动与成矿贡献研究”、“大水金矿铅同位素隐伏矿预测应用”、“格尔珂金矿原生晕特征及岩溶研究”等。其中,格尔珂金矿详查及深部探矿项目荣获当年全国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二等奖。& r% `% c% E2 _  t9 C* S* D% C
  危机与机遇
! I, X1 {9 S" G. ?$ N# L  探明的资源日益短缺,是很多矿山所面临或将面临的一个局面。在地勘单位和企业的支持下,大水金矿抓住国家项目的机遇,在接替资源的远景区拓展一片新天地。# w; H2 g0 J! i  u
  历经多年的辉煌后,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摆在面前:随着常年大规模的开采,大水金矿已探明的资源量频频告急,探采矛盾凸显,探矿进度难以满足矿山生产速度……加大勘查力度,成为一种急切的呼声!! |8 F% B' [3 y. t$ X# |" I4 @
  2005年的秋天,北京。0 a, |, w7 O! k) J; v& H
  偌大会议室里,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论证会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 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以及陈毓川、常印佛、裴荣富、翟裕生、赵鹏大、汤中立等院士、专家赫然在座。
- u- g- [% f/ R, Q) `  专家们凝神聚气、表情严肃,他们要通过对项目审核、打分、投票和表决,最后选定首批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大水金矿系118个初选项目之一。( P% m3 T, g( I( F5 X8 B
  在立项论证阶段,大水金矿的技术人员用略带西北腔的普通话介绍:“大水金矿地处甘肃省玛曲县,始建于1991年,设计年采矿能力为30万吨/年,年产量2吨以上。经过十几年的开采,到今年底,全矿区仅保有122b+333金金属量12吨,矿石量150万吨,矿山服务年限不足5年,呈现出严重危机状态……”
6 [* {, R5 r# ?: X  坐以待毙不是西北汉子的性格,三勘院和格尔珂黄金公司一直在不断开拓、寻找发展的契机——国土资源部启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通过“国家扶持一部分,地方政府出一部分,矿山企业自己拿一部分”,就矿找矿,加大矿山后续资源的勘探力度,延长矿山服务年限。6 ^3 V9 |4 G: E' p. M  ~; }4 x* V
  与此同时,格萨尔黄金实业有限公司在对矿山经营现状、探采情况、存在困难和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提出了公司发展的总体思路:实施资源发展战略,把探矿工作放在第一位。一是加大探矿投入,提高控制程度;二是扩大远景储量;三是实施科技兴矿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技改促生产,以技改增效益;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潜能。
: A7 t1 l2 M0 V  G) u9 a  命运在敲门!地企合作,发挥优势,国家项目与地勘单位的优势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结合在一起,走出一片新天地。+ v9 Y4 C  q! y5 T
  2005年,为适应市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大水金矿进行了改制,原有企业改制为甘肃玛曲格萨尔黄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由5家股东投资,形成多方合作、多元投资的格局。
7 ]) B+ B( z+ j% n. y) \  改制后的格萨尔黄金实业有限公司以董事长看考、副董事长马超英、总经理尕尔藏、副总经理王世武、李忠辉为首的决策层深刻认识到,股份制公司必须走自主发展的路子,才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 b2 J8 ^- j& v3 x0 H' x  作为企业的股东,三勘院立即组织力量,在现有资料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一份“格尔珂金矿资源潜力调查报告”,以及项目申报材料,递交到国土资源部全国危机矿山办公室。4 N0 u, B! P  ~7 {6 M, N
  评审会上,专家组对大水金矿的申请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切中肯綮。有专家说:“国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现的100个贵重有色金属大型或超大型矿床,至少58%是在已知矿床周围发现的。所以我们应当在侧向、垂向和外围多下工夫,根据矿山矿床类型、成矿规律的具体地质特征就矿找矿。”
5 B% q# _$ Y% C# T  信任与鼓励,压力和动力……; V' G3 z' f9 v
  不久,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公布第一批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论证结果,名单中,“甘肃省玛曲县格尔珂金矿接替资源找矿”赫然在目。
& P( K* L/ m4 j0 x  2006年2月,全国危矿办正式下达了“格尔珂金矿接替资源找矿项目任务书”。项目起止时间为2006年10月~2009年12月,投入资金2145万,其中,中央财政1073万元,企业自筹1072万元。项目实施分年度设计,由项目承担单位玛曲格萨尔黄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勘查单位甘肃省地矿局三勘院联合成立项目管理组,全权委托三勘院矿山勘查部实施。# n7 @' x" R+ K1 {# V6 p# D8 P5 O
  短时间里,大水金矿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获批的消息像长出了翅膀,传遍矿山的每个角落。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给大水送来了希望的曙光。1 B: ]* a% ]6 A7 i5 f
  传承与超越' c( Y3 C/ ]' t+ D" M0 n
  在矿山,有一支技术精兵连——矿山勘查部。几年里,他们累计完成坑探工作量27千米,钻探工作量23千米,胜利完成接替资源找矿项目。 他们说,“我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因为我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找到矿。”
1 ?2 i; p0 D" b' v$ n" v( h  地质队员“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在圣洁的雪域高原,永不磨灭的“三光荣”精神得到传承、发扬。
0 @2 i6 {( L$ Y+ A2 s) C, r  在海拔近4000米的大水金矿矿山,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由三勘院派出、常驻守矿山的矿山勘查部。+ [  n+ m: \8 B1 m1 ~7 F# k8 _
  这支40人左右的技术精兵连,为矿山提供地质找矿及矿山开采技术服务,自然也承担起大水金矿接替资源找矿的任务。- z/ n# O# ?: G, ?
  2008年,年仅36岁的三勘院副总工程师的张江苏,被院方派驻矿山,从前任手中接过矿山勘查部的接力棒,也同时接下了为矿山寻找后续资源、规划矿山科学开矿的担子。
" C3 X  @% K2 B7 Z( f6 p  张江苏说:“院里一直高度重视探矿工作,所以成立了我们这个部门,常驻大水金矿,一方面为矿山开采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为矿山提供后备资源。接替资源找矿项目下来后,院里给了大量支持,院总工龚全胜、副总工陈耀宇组织院总工办、地勘所和矿山勘查部全体技术骨干,对大水金矿原始地质资料再次进行综合研究,提出大胆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运用铅同位素和原生晕的化探评价方法,来预测深部盲矿体,圈定靶区。同时,院里斥资购买了高于普通钻机五六倍的天河众邦钻机,这在当时是全国第二台这一类型的坑内钻,硐内平钻最远射程可达300米,还免去出渣工序。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大大节约了成本。”4 l; k4 D6 `) y, V9 N/ `0 P$ b
  白天进矿洞、打钻、取样、测量、做编录,晚上整理资料、传输入库、修整方案……他们日复一日。
  a) i. d$ m  J8 V  他们在大水金矿中、西、东三个矿段的深部位置,布置了硐探、地表钻探、坑内钻探等探矿工程。三年间,完成槽探9050立方米、坑探27207立方米,大大超过项目批复工作量;地表钻探19357.77米,坑内钻探4710米,相当于给勘查区做了一次比较彻底的CT。
# S# n' L% h1 _3 F+ u0 |0 o% s/ U) m  “几乎每天都要用脚、用心把勘查区的雪山、草场都丈量一遍。晚上睡觉闭着眼睛,脑子里出来的都是矿山的空间立体图。”矿山勘查部年轻的李林积告诉记者。% L) G* A  o* o$ S# J. X1 S$ v
  他2007年刚分到三勘院,便被派驻大水金矿:“这是三勘院的传统,刚毕业的年轻人都要派到矿山工作一段时间,这样既为矿山为院里作贡献,又锻炼队伍、积累经验。”
6 n% S1 r  O- y5 e0 @; S( B+ f" ^  然而,矿山艰苦的环境是一大考验。“这边属于青藏高原的北缘,空气稀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50%~60%。因此,人体感觉也不一样,在这里提一桶水相当于在平原地区提两桶,不适应的话特别难受。”李积林介绍,有一些刚上来的年轻同事,上山缺氧、下山醉氧,反应特别强烈。晚上难受,捂着被子哭得厉害。
! E6 o; A' ]: b, d; T  周亚雄是矿山的老队员。从九十年代一直在阿尼玛卿山摸爬滚打的他,兢兢业业,山上、井下,只要需要他的地方,都能看到他拿着经纬仪专心测量的身影。十几年来,在矿山勘查部成长起来的队员一拨又一拨,而他默默地为他们树立一个勤恳、踏实的榜样。" v1 v! f  U/ _" J; t  G0 ~
  虽然条件恶劣,但矿山勘查部以及矿山其他工作人员“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他们通过生产探矿加密工程,使勘查区总体达到详查程度。同时,绘制了内容翔实的大水金矿资源储量三维图。通过资源储量估算三维可视化软件,勘查区、远景区、工程进度、钻探分布等一目了然,实现对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数据的有效存贮、管理、三维可视化分析及评价。
8 q8 d" q- W& q' z& e0 r& u  矿山勘查部的工作,得到了三勘院和格萨尔黄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度关注和鼎力支持。. p9 h6 K) R$ |! y8 Y
  三勘院院长王承军带领院有关领导多次深入矿山指导矿山勘查部的工作,及时调整找矿方案。逢年过节,三勘院的同事便开车拉着新鲜的牛羊肉、浓烈的白酒上山,慰问矿山上依然工作、生产的工作人员。" H: k) O& \$ ]0 S# Z
  公司方面,在人力和资金等各个方面也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该项目自实施以来,格萨尔黄金实业有限公司高度重视,三年国家下达专项支持资金1073万元,除按要求配套1072万元外,自筹资金6072万元配合这一项目进行探矿。同时大力支持和配合三勘院矿山勘查部,积极协调处理勘查中遇到的环境、关系问题。企业自主发展意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d- m6 v- L1 @
  几年来,矿山勘查工作在公司的高度重视下,在公司各部门的全力协助配合下,取得了一定的地质勘查成果。2010年10月19日,全国危矿办、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甘肃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认为这个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评审报告为96分、优秀。这一成绩在当时已验收的70多个项目中排名第一。
4 x' y$ [& l# ~) U7 o  成果与未来- [6 o  Z% y0 s# m5 E! s' `
  2010年,历时三年的大水金矿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通过最终验收,并在全国首批200多个项目中成果突出。
9 _. P$ x& m+ t" N! u- [' g  年底,项目成功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组织评选的全国十大找矿成果之一。
- L+ a3 k1 e3 W* ~7 F) V! i0 n- H  20多位两院院士、专家给出的评语是:“格尔珂金矿(原大水金矿)位于白龙江逆冲带南缘格尔括合褶皱束北西,赋矿地层为二叠纪—白垩纪碳酸盐岩建造、碎屑岩,成矿时代为燕山期的类卡林型金矿。勘查区共圈出金矿体132个,新增金金属量32.068吨,平均品位6.06克/吨。本区累计探明金资源量90.5吨,矿床规模达超大型。”
# R, ^& e/ A; y; e- ^  “这项成果延续了矿山服务年限5~8年,为国家提交了100多亿元可开采的资源量。”张江苏说。
% p7 B2 q2 }% E; T  “黄澄澄”的成果,意味着这座危机中的金矿,如同一只近乎废弃的古钟,再一次发出了雷鸣般的宏音。
" J1 {) j4 I( e- G  2011年1月19日,张江苏等一行参加在北京召开的2010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审颁奖会,激动不已的他从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徐绍史手中接过证书和奖状。
/ C1 H" G  o( e8 Z  这一荣誉也是格尔珂公司、三勘院的荣誉,鼓舞着、激励着矿山勘查部及其他矿山职工。
! U, A7 O( P: \. f0 O  e4 Q  “是什么给了你们这么大的动力?取得这么大的成绩?”记者问。
5 E" {: r+ n6 b$ L  张江苏腼腆中带着谦逊:“一是有很好的基础,我们的同事和前辈们对这一片区域做了大量工作,我们以此为基础;二是有公司和三勘院两方面的大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从不含糊;而最主要的是我们这种探采一体的机制,我们这支队伍既是为国家找矿,同时也是为公司、三勘院、为我们自己找矿,所以就有巨大的动力。”
$ c+ [# b3 c# h/ {  大水人清楚,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成功——还远远不是欢呼胜利的时候!+ v7 a) e! E% N6 v: L! E; _0 l, M
  格萨尔黄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尕尔藏坦言:“资源枯竭的危机依然潜在。改制后,公司深知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因此,公司在对矿山经营现状、探采情况、存在困难和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大探矿投入,提高控制程度;扩大矿山远景储量;实施科技兴矿战略,以技改促生产,以技改增效益;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职工和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潜能。”
5 q0 I  R0 H3 k+ ~$ A6 z9 `  2011年7月2日,格萨尔黄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第七次股东代表大会,在“十二五”的征程上迈开了新的步伐。- k3 t; I' s$ Y3 J
  公司副总经理李辉中说,加快深部开拓工程进度,增强矿山选冶能力、加大对部分老采区的回采,已被列入新时期矿山工作的重中之重。2011年格萨尔黄金实业有限公司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确保生产黄金1600公斤~1800公斤,力争生产黄金2100公斤,实现产值52500万元,实现利税20000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4800万元。
6 R$ c3 f* r0 b" S6 m. b$ f" v7 [  对三勘院而言,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握住时代脉搏而有所作为?如何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大展宏图?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快速发展?这是他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三勘院院长王承军带领班子成员经反复论证后,提出“地勘强院、矿业富院、机制立院、素质兴院”的发展战略。而三勘院在大水金矿的合作开发,正是对这一战略的最好印证。他们深深体会到,“探采一体化”的道路上,地勘单位沿着“找矿-开矿-回报-反哺找矿”模式,将发展得更加坚实、长远。
4 [9 T7 _9 |, }  西倾山南麓的草原上,地企联手的一场新的地质找矿战役又将打响。
( z9 ~* p+ E7 H: g3 i  后  记
+ I; u3 w* I: N% B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 c+ p, a& j. H$ v, C0 O  f  大水金矿发展壮大的支点在哪里?第一,有过硬的找矿本领,大水金矿背后有矿山勘查部乃至三勘院强大技术力量的支撑,因此在技术攻关上能取得突破;第二,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大水人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但不缺精神;第三,有良好、顺畅的找矿机制。大水金矿是地勘单位与国有大中型企业联手的结果,地勘单位与国有大中型企业联手,发挥技术、矿权与资本有机结合,形成集聚优势。
; M5 _) O3 c- Q8 e# Y  大水的经验证明,地勘单位与国有大中型企业联手,技术、矿权与资本的有机结合,是实现地质找矿突破的关键,也是矿山企业获得可接替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三勘院在大水金矿的实践证明,地勘单位通过探采一体化,实现“找矿-开矿-回报-反哺找矿”,将为地勘单位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5 s; {% {) @9 J
  这种模式得到了国土资源部门上下的认可,或许它已成为地勘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业常青的秘诀。

1 l7 f  L7 H7 X% ]+ ]" M
大家好!

1

主题

620

铜板

8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144
发表于 2011-12-1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00:}很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