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3529|回复: 4
收起左侧

[资料] 关于前寒武纪基底的构造编图

[复制链接]

478

主题

2万

铜板

146

好友

版主

地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2010
发表于 2010-2-2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寒武纪基底构造编图
1、基底构造演化简述:
(1)华北陆块太古宙以29亿年为界,以前为早中太古代、以后为晚太古代,29亿年以前由于地幔的分离作用,和物质向地面运移,发育了初始的硅铝壳,逐渐发生了海陆分化,形成古隆起和古海盆。于29亿年左右发生了第一次强烈的构造岩浆热事件(迁西运动),形成了早期陆核,硅铝质陆壳初步形成,于28亿年开始,古陆核边缘出现边缘活动带,出现了深水环境下的强烈—沉积作用,形成绿岩建造,于25亿年~26亿年出现了第二次强烈的构造岩浆热事件(五台运动),大量花岗质岩浆侵入,同时广泛发育推覆构造,韧性剪切带,这一时期形成了大量铁、铜、金等重要矿产。
自元古代开始,22亿年~18亿年左右,华北陆块若干地区发生强烈的裂谷活动,于边部出现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活动,裂谷内发育拉斑玄武岩~钙碱性玄武岩建造,后期出现陆源碎屑建造和碳酸盐建造。这一时期形成了镍、铜、硼、金、铅、锌等重要矿产,18亿年发生了吕梁运动,华北陆块第二次克拉通化。
于晚元古代华北陆块内部及边缘出现裂陷海槽,出现火山岩浆活动,形成了铁、铅锌、金等重要矿产。
于晚元古代青白口纪(8~10亿年)晋宁运动,华北陆块形成并固结,进入了稳定克拉通时期。以陆源建造、碳酸盐建造、含煤建造等为主。
古生代相对平静,形成了铝土矿、煤等沉积矿产。于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普遍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华北陆块东部出现了陆内造山作用,形成了大量油气矿产,以及金、银、铜、铅锌等重要矿产。
   (2)扬子陆块:
扬子陆块太古代—下元古代出露较少,成零星分布的深变质结晶基底,一般年龄24亿年~17亿年左右,其上主要是浅变质岩组成的元古代地层,自中元古18亿年~10亿年,扬子古陆包括两类沉积,一类为陆缘泥质碎屑岩夹碳酸盐建造,另一类形成裂陷槽或弧后盆地沉积,发育火山沉积活动,形成铜、铅锌等重要矿产。于晋宁运动基本形成了统一的陆块基底。震旦纪-三叠纪为陆块的稳定克拉通时期,沉积建造以陆源建造、碳酸盐建造、含煤建造,以及局部地区的海底热水沉积建造等为主。自晚三叠纪末成陆,发生了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
根据以上基底构造演化特征决定了陆块区构造编图的主要内容。
2、基底构造编图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华北陆块应划分太古代花岗绿岩地体及高级变质区,根据沈保丰研究(1994年)认为,华北陆台绿岩带主要分布于吉林和龙,夹皮沟,石棚沟,辽宁清原,鞍本,辽西;内蒙固阳;山西五台山,豫陕、鲁西和胶东地区。
(2)陆块区元古代基底构造的基本特征是发育了多期裂陷槽及大陆边缘活动带,而且和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因此必须对元古代裂陷槽、及大陆边缘活动带加强研究。应开展建造古构造分析,必要时应编制岩相古地理图,努力把当时的构造活动空间位置,演化特征加以恢复。由于元古代裂陷活动期次较多,而且时代也不一致,因此应按活动期次加以表示。
元古代岩浆侵入活动及演化特征以及构造环境的判别基本上与显生宙造山带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应注意两点,一是元古代火山活动对成矿作用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应在编图过程中把其出露空间位置单独表示。二是元古代岩浆侵入活动除了元古代地层出露区分布以外,还在太古代基底中分布。
(3)大型构造分析:前寒武纪基底变形构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特别注意:大规模的穹隆构造,一般发育花岗质侵入体,区域性展布的片麻理、片理构造,区域性基性岩墙群,大型韧性剪切构造,多期叠加褶皱构造,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等。许多大型构造具有长期发育、多期叠加活动的特征,尤其是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岩浆活动经常在前寒武纪大型构造中发生叠加活动,因此在进行构造分析过程中应把沿大型构造发育的不同时期的岩浆侵入体和构造活动期次的划分关联起来研究。
(二)古生代盖层的研究工作及编图
陆块于古生代进入稳定陆台时期,主要形成锰、磷、铝土矿、煤、石膏等沉积矿产,因此针对特定的沉积矿产预测工作应编制岩相古地理图专题图,在总体大地构造图中应按不同构造旋回表示其隆起、拗陷分区。对于扬子陆块局部地区存在早古生代的复理石建造以及局部地区存在的海底热水沉积建造,并在编图过程中加以突出表示。
(三)中(新)生代构造编图
1、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简述
为了说明中(新)生代构造编图的主要内容、简要介绍中国大陆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中(新)生代早期中国大陆已经形成,晚三叠纪时期,华北陆块的鄂尔多斯—东濮、准噶尔、塔里木北部为湖盆沉积,扬子陆块是向西开口的浅海,东北那丹哈达岭地区为小洋盆。三叠纪末期发生印支运动,中国大陆基本格局形成,此时滇藏板块和塔里木、华北、扬子陆块基本拼接,古特提斯洋闭合,同时形成新特提斯洋。在晚三叠世,由于各板块聚合以及陆内碰撞造山作用形成陆内造山带盆地构造,在地块周边形成前陆式坳曲盆地。早中侏罗世,我国东部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出现火山喷发及岩浆侵入活动。当时我国东部在晚三叠世盆地基础上形成继承性坳曲盆地。自晚侏罗至白垩纪,中生代出现大规模裂陷作用,我国东部出现规模最大的陆相火山岩带和盆岭式断陷盆地系,滇藏地区自晚白垩世新特提斯洋开始关闭,至始新世印度板块、滇藏板块碰撞,青藏高原隆升。南海自晚白垩世为大陆边缘海,后不断扩张,于渐新世出现洋壳,晚中新世停止扩张。
于老第三纪我国东部进一步发生裂陷作用,在陆地及近海形成一系列重要的油气盆地。我国中新生代沉积构造岩浆活动直接控制了石油、煤、盐湖等沉积矿产以及金、银、铜、铅锌、钨、锡钼等重要的金属矿产。因此做好中新生代构造编图意义十分重大。
2、中(新)生代构造相分析
中(新)生代构造分析方法和造山带构造相分析方法相似,其内容主要考虑盆地分析、火山岩浆活动分析、大型变形构造研究三方面。简述如下。
(1)盆地分析:
鉴于我们开展盆地分析主要目的是恢复当时构造背景,因此主要收集区调以及其它有关的资料进行概略研究:
A、根据盆地沉积地层确定盆地发育时代,以及演化。
B、研究盆地沉积物成分,分析物源供给来源。
C、编制盆地沉积剖面,分析盆地形态,有条件的话应编制盆地等厚度图。
D、研究盆地围限断裂性质。
E、研究盆地内次一级褶皱及断裂性质及组合方式。
F、分析盆地和当时造山作用的关系。
G、分析盆地构造性质,并根据盆地性质判断当时构造环境。
(2)火山岩浆活动分析:
A、划分火山岩浆活动期次,研究不同期次岩浆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岩浆岩成分特征,判别构造环境。
B、关于我国陆内造山作用(也称后碰撞)以及大陆裂谷形成的岩浆岩标志问题:
随着大陆动力学以及深部构造研究工作的深入,除了按照前述于板块会聚、拉张作用过程中形成的I型、S型、M型、A型花岗岩外,尚有陆内造山作用和裂谷构造形成的岩浆岩组合,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根据邓晋福等研究(1997)对我国陆内造山和大陆裂谷的岩浆作用的特点研究,提出了判别标志。


表2-8
陆内火成岩构造组合 据邓晋福(1996)


构造环境


岩石构造组合


根柱构造类型


陆内造山带

(1)大洋闭合与陆陆碰撞造山;
兰片岩与榴辉岩类,具碰撞型P-T轨迹,钙碱与高钾钙碱性系列
(2)陆内造山
陆内俯冲边界: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水平缩短边界:钾玄岩系列
(3)造山带的崩塌:造山末(或后)A型花岗岩
早期:碱性正长岩、石英正长岩(无负Eu异常)、过碱性花岗岩
晚期:碱性正长岩、石英正长岩(有负Eu异常)、过碱性花岗岩
造山岩石圈根与山根
去根过程:
早期:岩石圈减薄,但有山根
晚期:岩石圈减薄,但无山根

大陆裂谷带

碱性橄榄玄武岩系列,大陆溢流玄武岩、非造山A型花岗
地幔热柱

克拉通

金伯利岩或无火成活动
大陆岩石圈根
邓晋福等(1996)研究认为:“大陆内部常有许多相对独立的块体,我们称为陆内块体,各块体的壳幔结构,构造形态与火成活动有较大的差异,古大陆内的块体常常有拉薄的过渡型地壳作为边缘,在陆陆碰撞及其后的陆内造山过程中,沿这些边界发生陆内块体间的碰撞作用。”陆内构造活动是指在板块会聚(俯冲或碰撞),已经经历了造山,成陆以后,在大陆环境下发生的陆内俯冲、陆内造山、陆内裂谷作用(国际上称为“后碰撞”。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和板块会聚主碰撞期以后很晚时期形成;二是基本和原来的地体拼贴边界有关,三是作用机制已不属于原来意义下的碰撞造山作用,而是陆内地壳构造活动的范畴)。例如:青藏高原在印度板块和滇藏板块碰撞成陆后,沿高喜玛拉雅山分布2000余公里长的中新世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带是陆内俯冲的实例,由低喜玛拉雅前陆褶皱带经过主中央逆冲断裂带俯冲到高喜玛拉雅之下形成中央结晶岩和白云母花岗岩带,后者形成上叠大陆。青藏高原北缘沿昆仑山——可可西里与玉门等地新生代火山岩喷发,岩性为钾玄岩——安粗岩—粗面岩—流纹岩组合,属于钾玄岩系列,对照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分析,认为是祁连山造山带和塔里木——阿拉善陆块发生陆内造山作用的反映。我国扬子陆块和华夏古陆在中新生代同样存在陆内造山作用的构造特征。
A型花岗岩类:一般都认为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下,同时也可以形成于造山末期,反映造山带崩塌的标志。
与陆内造山作用机制相同的大陆构造活动就是大陆裂谷的发生,我国东部第三纪到第四纪发生的裂谷作用已经不再是太平洋板块俯冲的直接产物,而属于和大陆造山作用对应的大陆裂谷作用了。
有关大陆构造活动的研究,尤其是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特征分析建议考虑以上看法。
(3)大型构造分析:
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处于印度板块向北,西伯利亚板块向南双向挤压,东部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复杂构造背景下,因此出现了挤压、伸展、剪切等类型齐全的构造样式,也存在各种过度类型和复合类型,应根据区调资料和专题科研资料加以分析判别。
3、编图方法:
我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十分强烈,因此在大地构造相图中应单独加以表示。
(1)表示构造盆地范围、性质、产状、基底深度。
(2)表示火山岩浆构造带,或岩浆构造带,划分火山构造类型。
(3)表示大型断裂带性质、产状、空间分布。
(4)划分中生代各构造阶段隆起区和坳陷区总体构架。
(5)编写说明书。
五、地质建造构造图编制
地质建造构造图适用于Ⅲ、Ⅳ级成矿区带或省区内局部范围内开展的区域矿产预测工作,已经完成的跨省区或全省范围内矿产预测中确定的找矿地区进行远景区剖析工作时也应当编制相应的图件。地质构造图一般情况下以区调资料为基础,但是由于区调图幅完成的年代差异较大,因此尚需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工作:
(一)编制方法
1、准备工作:简化已有的地质图,形成地质建造构造图编图底图。简化方法如下:去掉第四纪覆盖,中新生代构造盆地单独表示。面积较小,构造意义不大,并且与矿产预测工作关系不大的沉积盆地也可以不表示。地层按构造层归并、火山岩按喷发旋回归并、侵入岩按岩浆旋回归并、构造按构造旋回适当取舍。归并和取舍的原则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第一反映地质构造环境的意义大小,第二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密切程度。对于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地质构造内容应细化表示。
2、根据地质构造图涉及的有关内容把沉积建造古构造图、火山岩相构造图、岩浆构造图、变质岩地质构造图(包括陆块基底及造山带)的有关内容在简化地质图中详细表示,形成地质构造图草图。
3、地质构造图主要内容综合整理工作
沉积建造整理分析:对原有沉积建造内容按照构造图编制要求,以能够反映大地构造环境的要求为归并原则,进行适当归并。细化表示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沉积建造内容。
火山岩浆建造整理分析:对火山岩相构造和岩浆构造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划分火山岩浆构造带。细化表示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岩浆岩内容。
变形构造整理分析:根据拉伸、收缩、剪切三种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大型变形构造组合,分析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性质、产状等特征,并在图面上加以表示。对大型褶皱以建造标志层的实际展布在沉积建造内容中加以表示。细化表示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大型变型构造。
4、构造分区的划分:根据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盆地、大型变形构造等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划分构造分区,根据资料依据及研究程度在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划分大地构造相。
5、地质构造图主要内容
(1)沉积建造类型:基底区与沉积区界线,沉积建造类型、产状、分布范围及界线,同沉积断裂带等内容。沉积建造类型一般以标志性岩性组合花纹表示。
(2)火山岩浆构造带:火山构造类型及范围,按时代或喷发旋回和岩性组合表示火山岩分布区,火山机构;按时代或侵入旋回和岩性组合表示侵入体,接触带类型、蚀变带;表示控制火山喷发及岩浆侵入活动的推断构造带等内容。
(3)大型变形构造:大型断裂构造性质、产状、规模、级别、空间分布,大型褶皱构造以岩性层空间产状实际展布表示。
(4)上叠构造盆地:指造山期后形成的大型中生代构造盆地。
(5)构造分区或构造相: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及大陆动力学概念,表示各级构造分区,标明边界构造带,并进一步划分次级构造分区。如果有条件则可根据资料情况及研究程度表示大地构造相。
6、编写说明书
(二)、由于各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千变万化,因此对地质构造图内容只能作概念化的介绍,具体内容应在编图过程中根据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图面负担尽可能详细表示。
1、古老陆块区:应进一步划分深成岩和表壳岩,表示高级变质区及花岗绿岩地体地质构造特征;表示变质核杂岩、穹窿构造,多期大型褶皱构造;表示片理、片麻理区域展布特征;大型韧性剪切带、剥离断层、构造混杂岩带以及其它大型断裂带的产状、性质及空间分布。
2、造山带地区:根据构造旋回,并结合板块构造伸展、裂陷、俯冲、碰撞、陆内造山等发育阶段划分地层、岩浆活动、构造序列。在划分大地构造相的基础上建立造山带定型时的总体构造格架。造山带地区的地层分布有特殊性,由于后期碰撞造山作用,往往形成规模不等的构造岩片,这些岩片都以大型断裂带为界面接触,有的岩片包括了不同的地层层位,有的岩片则造成地层的严重缺失,因此应认真进行区域对比工作。造山带地区图面应详细表示构造相,构造混杂岩带及蛇绿岩带。
大型构造组合的性质、规模、产状、展布。特别注意海相喷发火山岩带,划分岩性组合,建造类型,表示产状及分布。对侵入岩应分析其构造环境,对具有特殊构造标型意义的岩浆岩应完全表示。
3、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发育区:划分构造活动期次,按构造活动期次表示地质构造内容:根据沉积盆地、岩浆活动、大型断裂的特征判别不同期次的总体构造环境(挤压、伸展、剪切),划分区域坳陷和隆起带;沉积盆地应表示空间范围,围限断裂性质,盆地内物质组分,内部次级构造,盆地性质(拗曲、裂陷、拉分),产状。火山岩地区应表示火山岩性岩相构造内容,侵入岩发育区应表示岩浆构造内容;大型断裂应表示性质、规模、产状、空间展布,有条件时应判别发育时代。特别应注意陆内造山作用的各类标志,应突出表示。
六、岩性构造图编制
岩性构造图主要适用于小范围、大比例尺矿产预测工作,以区调工作的原始资料为基础,其编制方法和地质构造图相似,但反映的地质构造内容有一定的区别,岩性构造图反映的地质构造内容比较具体,接近实际资料。编制方法简述如下:
简化地质图为岩性构造图底图,详细按岩性、产状及空间展布特征表示地层、火山岩、岩浆岩等实际资料,按岩性花纹表示。综合表示各种变形构造有关内容。
(一)、沉积地层区:按实际产状表示岩性组合或岩性建造分布范围及界线,同沉积断裂带,基底与沉积区界线,实际表示地层不整合面。
(二)、火山岩区:按火山旋回确定岩性岩相分布界线,圈定火山机构,划分火山构造类型及分布界线,表示控制火山机构的构造线位置。
(三)、侵入岩区:按岩浆旋回表示侵入体岩性合时代,接触带产状、类型、蚀变区带,编制岩浆侵入的构造带位置及其性质。
(四)、变质岩区:划分高级变质区和花岗绿岩地体,表示穹窿构造,变质核杂岩、韧性剪切带,混杂岩带或蛇绿混杂岩等。
(五)、大型变形构造:按照伸展、收缩、剪切三种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构造表示大型断裂的性质、产状、空间分布;表示片理、片麻理产状及分布特征。
(六)、对有意义的中新生代构造盆地,表示范围、边界断裂、基底深度。
(七)、表示大地构造区分界线。
(八)、编写说明书。
七、大地构造分区图编制
大地构造分区图是大地构造相图、地质构造图、岩性构造图的辅助图件,无论在矿产预测选择何种地质构造图为底图都应该编制大地构造分区图。一般以小比例尺附图形式表示。图面表达的大地构造范围比上述三类构造图件大。主要内容比较简单,反映各级大地构造单元,表示构造分区及控制构造分区的构造带的位置、性质、产状。
锄禾日当午,签到好辛苦!...

478

主题

2万

铜板

146

好友

版主

地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2010
 楼主| 发表于 2010-2-26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寒武纪基底的构造编图

前寒武纪基底的构造编图

前寒武纪基底的构造编图

前寒武纪基底的构造编图
锄禾日当午,签到好辛苦!...

0

主题

99

铜板

0

好友

技术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1
发表于 2010-11-28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总结的真好

10

主题

5068

铜板

28

好友

高级工程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5
发表于 2011-6-9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言0860 于 2011-6-9 22:20 编辑

应该加上作者和来源,谢谢!

10

主题

5068

铜板

28

好友

高级工程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5
发表于 2011-6-9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言0860 于 2011-6-9 22:20 编辑

楼主的贴图片的时候应该尊重人家的劳动成果,说明来源,作者等,有可能楼主就是作者{:soso_e120:},言重了,见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