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31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我不在现场,现场测量反馈光说了纵坐标差多少横坐标差多少,再联系的话,肯定让他记录一下实测距离值
今天下午搞了半天
相关论文说的是,在高原地区要考虑高程投影变形和高斯投影变形,分别为水平距离化算至参考椭球面,参考椭球面化算至高斯平面的2种变形,要计算抵偿高程面,抵消2种变形(2种变形符号相反,与场地平均高程与距离中央子午线的距离有关)
高原控制要建立独立坐标系,建立抵偿面坐标系或者任意带坐标系
按照以往经验,其实不用管那么多,厂区坐标要与已知点坐标系一致,按照坐标转换,2个点参与参与转换1个点检查应该没错
我联测了3个已知点,2个位于厂区北侧,一个位于厂区南侧,固定任意2个,另外一个做检查,相差在毫米级(半厘米以内),应该说明了解算成果是不错的
兄弟的回复提醒了我,检查2个已知点的精度如何
位于厂区北侧的2个已知点Z4,Z5有同步观测时段构成基线,GPS距离,平距是806.657,而根据坐标反算距离为806.681
规范要求长度变形为1公里不超过2.5厘米
从这个角度来说,已知点的精度就不太高了,从本例来说,一定程度上放大了GPS网
去年在某煤化工厂区做控制时就遇到这个问题了,联测老厂区2个厂区建筑系控制点,布测8个新控制点,点距离更近200米左右,后来施工单位反映全站仪检查坐标相差太大在4厘米,然后去检查2个已知点的长度,出现了同上的问题,无疑联测的已知点精度不高,无形中降低了GPS网原有的精度,后来采用固定方位角重新解算才算解决。
那么,真对本次情况,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当初也没想这么多,首先是高原问题,以前没去过青藏高原,从控制点的埋设来说因为地表的冻融都要特殊处理一下的,而且现场的情况是3月份甲方做的点,10月份青海第一测绘院刚复测过,没有经过冬季,有的控制点平面变化已经达到厘米级,变动较大。而此次采用的控制点成果就是用的青海测绘院刚复测的成果
但是从刚才的806.657,和806.681来说,精度依然不高
我认为目前的方法是固定1点和1个方向再解算
请大家交流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