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颉同心 于 2011-9-21 15:06 编辑
摘 要:准噶尔盆地东部下休罗统三工河组孔隙类型:主要有剩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孔隙。剩余原生粒间孔是成岩早期淀粘土及石英加大形成的,它们围绕碎屑边部分布。本地区,在剩余原生粒间孔发育的基础上、发生溶蚀作用,形成一些原生扩大孔,超大孔、粒内溶孔等。成岩早期胶结作用形成剩余原生粒间孔,晚期的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成岩作用;孔隙
分类号:P619.130;P588.21+2.35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72(1999)02-0061-65 作者简介:张丽霞 女 33岁 助理工程师 石油地质专业 研究方向:油藏地质
作者单位:张丽霞(新疆石油管理局准东勘探开发研究所,阜康市 831511)
李民(新疆石油管理局准东勘探开发研究所,阜康市 831511)
参考文献:
[1]裘亦楠,薛叔浩等.油气储层评价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2]丘东洲,张继庆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侏罗系储层沉积成岩与评价[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1994.
[3]童崇光.准噶尔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勘探[J].新疆石油地层,1989,(3).
[4]胡惟元等.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孔隙演化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0,(2).
[5]郑俊茂.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1989.
[6]王旭等.准噶尔盆地东部、二叠、三叠系储层特征及储盖组合评价[J].中国石油实验地质,19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