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新人指南|投诉删帖|广告合作|地信网APP下载

查看: 5265|回复: 14
收起左侧

广西省桂林市坪山胡山隧道报告分享

[复制链接]

643

主题

8万

铜板

72

好友

地信贵宾

http://bbs.3s001.com/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7120
发表于 2010-2-8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2.2大黑山东西向断裂带(II14-1)
大黑山东西向断裂带属于纬向构造体系,由一系列近东西向、平行排列的压扭性和高角度的冲断层组成,控制含水层的东西向分布。北西界为蚌厂-冲头断层,南西界为新店-大路边断层,南界为大龙山附近东西向的不知名断层。
此外,断裂带中还有东西向大黑山断层、腻角断层和凉水井附近的背斜。该背斜走向近东西,核部地层为T3n非可溶岩,两翼受剥蚀露出新地层T2fb,且南北两翼分别被东西向大黑山断层和不知名断层顺层切割。大黑山断层以北为T2fb-T3n非可溶地层,以南为T2gb-e和T1y可溶岩地层。
此处岩溶地下水的展布受构造控制明显,沿可溶岩地层顺层发育东西向六郎洞暗河1号支洞,沿东西向腻角断层发育2号支洞,沿N45W向新店-大路边断层发育六郎洞暗河主洞。六郎隧道进口处经过大黑山断层,穿过六郎暗河1号、2号支洞和主洞。
碳酸盐岩含水岩组为T2gb-e-T1y,碎屑岩类含水层组为T2fb-T3n。富水特性与I11-1北东向断层褶皱带相同,见表1。
1.3.2.3大坡头-大营山旋卷构造带(II14-2)
该带位于川滇经向构造体系及南岭纬向构造体系交接地带,应力集中,形成扭动构造体系。大坡头旋卷构造位于腻革龙附近,发育在开远山字型构造与东西向构造交接部位的中三叠统个旧组地层中。以高1900m的大坡头圆状鼓包为砥柱,三条半环状扭性断裂为旋裂面,向东或东南方向收敛,向西或西南方向撒开。大营山旋卷构造展布于大坡头旋卷构造之南,发育在中三叠统个旧组及上三叠统鸟格组地层中。以高1783m的大营山为砥柱,三条弯曲弧度很大向南或东南方向凸出的扭性断裂为旋裂面,向南或东南方向收敛,向西或西北方向撒开。内旋层向收敛方向扭动,外旋层向撒开方向扭动。北东边界为新店-大路边断层,南侧为房后山穹形隆起,将穹形隆起归为文山-富宁褶皱束。
可溶岩层位为T2g2(个旧幅T2g2与弥勒幅T2ge对应),碎屑岩类含水层组为T3n-T2fb,富水性见表1。
线路以六郎隧道的形式在可溶岩层位中通过。

广西省桂林市坪山-胡山隧道报告.part1.rar

3.82 MB, 下载次数: 142

广西省桂林市坪山-胡山隧道报告.part2.rar

3.82 MB, 下载次数: 137

广西省桂林市坪山-胡山隧道报告.part3.rar

241 KB, 下载次数: 83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4

主题

2万

铜板

8

好友

地信院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2415
发表于 2010-2-12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可以看一看
哎...今天够累的,签到来了...

16

主题

277

铜板

0

好友

工程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4
发表于 2010-3-4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黑山东西向断裂带属于纬向构造体系,由一系列近东西向、平行排列的压扭性和高角度的冲断层组成,控制含水层的东西向分布。北西界为蚌厂-冲头断层,南西界为新店-大路边断层,南界为大龙山附近东西向的不知名断层。 0%&1\\rm+j  
此外,断裂带中还有东西向大黑山断层、腻角断层和凉水井附近的背斜。该背斜走向近东西,核部地层为T3n非可溶岩,两翼受剥蚀露出新地层T2fb,且南北两翼分别被东西向大黑山断层和不知名断层顺层切割。大黑山断层以北为T2fb-T3n非可溶地层,以南为T2gb-e和T1y可溶岩地层。 aktU$Wbwl  
此处岩溶地下水的展布受构造控制明显,沿可溶岩地层顺层发育东西向六郎洞暗河1号支洞,沿东西向腻角断层发育2号支洞,沿N45W向新店-大路边断层发育六郎洞暗河主洞。六郎隧道进口处经过大黑山断层,穿过六郎暗河1号、2号支洞和主洞。 6}gls}[0{e  
碳酸盐岩含水岩组为T2gb-e-T1y,碎屑岩类含水层组为T2fb-T3n。富水特性与I11-1北东向断层褶皱带相同,见表1。 QwNly4  
1.3.2.3大坡头-大营山旋卷构造带(II14-2) oX#Q<2z*  
该带位于川滇经向构造体系及南岭纬向构造体系交接地带,应力集中,形成扭动构造体系。大坡头旋卷构造位于腻革龙附近,发育在开远山字型构造与东西向构造交接部位的中三叠统个旧组地层中。以高1900m的大坡头圆状鼓包为砥柱,三条半环状扭性断裂为旋裂面,向东或东南方向收敛,向西或西南方向撒开。大营山旋卷构造展布于大坡头旋卷构造之南,发育在中三叠统个旧组及上三叠统鸟格组地层中。以高1783m的大营山为砥柱,三条弯曲弧度很大向南或东南方向凸出的扭性断裂为旋裂面,向南或东南方向收敛,向西或西北方向撒开。内旋层向收敛方向扭动,外旋层向撒开方向扭动。北东边界为新店-大路边断层,南侧为房后山穹形隆起,将穹形隆起归为文山-富宁褶皱束。 f/ ?_  
可溶岩层位为T2g2(个旧幅T2g2与弥勒幅T2ge对应),碎屑岩类含水层组为T3n-T2fb,富水性见表1。 s>B5l2Q4  
线路以六郎隧道的形式在可溶岩层位中通过。 %q/62f7?

5

主题

260

铜板

11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383
发表于 2010-4-23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s:183][s:197][s:201][s:200][s:200]

5

主题

260

铜板

11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383
发表于 2010-4-2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s:200][s:201][s:202][s:203]

5

主题

260

铜板

11

好友

助理工程师

Rank: 5Rank: 5

积分
383
发表于 2010-4-24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s:197][s:204][s:205][s:195]

27

主题

3092

铜板

14

好友

高级工程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81
QQ
发表于 2011-8-24 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不是报告
2.jpg
矿山建设群:109053210;水工环群:37240167;选冶化验群194775764

27

主题

3092

铜板

14

好友

高级工程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81
QQ
发表于 2011-8-24 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报告中的两个小节 坑人你呀
矿山建设群:109053210;水工环群:37240167;选冶化验群194775764

27

主题

3092

铜板

14

好友

高级工程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81
QQ
发表于 2011-8-24 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3 岩溶发育特征分析
坪山隧道位于广西省桂林市,隧道进口端位于灵田乡胡山村,出口端位于灵川县福恋村附近。该隧道长4058m,为双线隧道,最大埋深390m。 隧道进出口仅有乡村便道通往洞口附近,交通较不方便。本区属溶蚀中低山地貌。绝对高程170~588m,相对高差最大达410m,自然坡度一般15~65°,地形起伏较大,冲沟较发育,坡陡沟深,沟谷多呈“V”字形。洞身所穿过的山体植被不发育,坡面一般覆土较薄。测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黏土、碎石土,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上统融县组(D3r) 灰岩夹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3.1 地表岩溶形态调查及总结
通过对该区域的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和本次的野外地质调查,本区域的地表岩溶形态主要发育有岩溶正负地形两种形态。在桂林地区种种有利于岩溶发育的岩性、气候和构造条件下,通过溶蚀、侵蚀作用形成的极为明显的正负地形频繁相间的地貌景观。正向地形为边坡陡峭的石峰,负向地形为洼地和平原。
3.1.1 岩溶负地形
(1)岩溶洼地
岩溶洼地是本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岩溶负地形。调查资料表明,洼地平面形态呈现为多边形、椭圆或圆形、长条形及不规则形四种类型。大部分溶蚀洼地底部较平坦,多为残坡积物堆积,表层被庄稼或杂草覆盖。
据野外观察及收集资料统计,本区溶蚀洼地星罗棋布地分布,部分洼地面积较大,沿构造线呈串珠状分布,洼地总面积约占测区面积的30%,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口端至中部的两侧的D2d和D3r地层中。封闭型洼地较多,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开启型洼地较少。现场调查的扶水洞溶蚀洼地高程为296m,距隧道进口端约1公里,呈椭圆形,长轴走向近南北,长约200m,短轴长约100m,相对地表深度约40m,洼地中见有落水洞,照片3-1。
         
图3-1  胡山隧道进口段扶水洞岩溶洼地

(2)岩溶漏斗、落水洞
岩溶漏斗为漏斗形或碟状的封闭洼地,直径在100米以内,是地表水沿节理裂隙不断溶蚀,并伴合塌陷、沉陷、渗透及溶滤作用发育而成的。本区岩溶漏斗较发育,主要集中在在隧道进口至中部洼地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
落水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河的主要通道,它是流水沿裂隙进行溶蚀、机械侵蚀作用以及塌陷而成的。落水洞一般分布于溶蚀洼地和岩溶沟谷的底部,也有分布在斜披上。其形态不一,深度可达100米以上,宽度很少超过10米。按形态可分为圆形、井状和缝隙状落水洞。据调查和资料分析,本区落水洞较多,主要分布于玉水潭附近,且分布较密集。本区已发现落水洞约11个,多分布在隧道的北东侧,主要位于D3r地层中。

3.1.2 岩溶正地形
峰林地形是热带及暖亚热带气候区的象征。发育的基本条件是:热带及暖亚热带湿润气候;灰岩并具有一定的厚度。峰林的微形态往往受岩性及岩层产状条件的影响。就峰林的演化过程而言,可分为峰丛、峰林、孤峰及残丘。峰丛是峰林的雏型或年青的峰林,基座相连,以地貌斜坡地带最典型。峰丛之间,洼地、漏斗、落水洞很发育。本区峰丛地貌一般发育在D3r和D2d地层中。
峰林是发育较成熟的阶段,呈尖维状、塔伏等,常呈单斜式,溶洞极为发育,它们大部分发育于岩性较纯的D3r灰岩中。据统计,本区约80%以上的溶洞均分布于D3r灰岩中。图3-2为鱼公塘水库附近峰林地貌,发育地层为D2d。

图3-2 胡山隧道中部D2d地层峰林地貌

3.2 地下岩溶形态调查及总结
3.2.1 地下岩溶形态主要形态
据本次野外地质调查及收集资料统计,本区主要发育有如下几种地下岩溶形态:
(1)        地下暗河,本区暗河发育较少,地下出露的泉点比较多。现场调查的神山村玉水潭山下有一地下暗河出口,水温与气温相近,出口有鱼类,与玉水潭水库相连。  
(2)  溶洞,本区溶洞发育较多,一般规模比较小,且干溶洞居多,地表溶沟溶槽较发育。图3-3为混元村山坡脚处的干溶洞,出露地层为D2d。图3-4为鱼公塘水库东面约2km处一溶洞,出露地层为D2d。溶洞水深约2m,洞壁内还有一三角形洞,水质较清澈,水温较低,可供居民饮用水, 常年有水,降雨有地表水汇入,局部变浑浊。                                               
         
图3-3 干溶洞        图3-4  赋水溶洞

3.3 岩溶发育的受控因素分析
3.3.1 气候因素
气候是岩溶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可溶性岩石溶蚀作用的强弱,是受气温的高低、雨量的多寡等因素影响的。本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总的特点为炎热多雨,春暖潮湿,阴雨连绵;夏热干燥,暴雨常临;秋凉气爽,冬冷霜降。气候的变化能够决定气温高低、风化作用的性质.风化物的完整情况和搬运条件、岩溶作用的反应速度、总降水量、降水性质、降水量的季节分配、蒸发量以及地面径流量与渗透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等,因而从多方面影响着岩溶发育。气温的高低及降水雨量大小对岩溶发育的影响最大,降雨量的大小影响地下水的补给的丰缺,进而影响地下水的循环交替条件。降水通过空气,尤其是通过土壤渗透补给给地下水的过程中多获得的游离CO2,能够大大的加强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蚀能力。本区气温适宜,雨量丰富,非常有利于碳酸盐岩岩溶的发育,形成地表和地下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
3.3.2 地形地貌
在不同地貌条件下,岩溶发育过程是不同的。因为岩溶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地表水和渗透条件的影响,而这两者又常受地貌条件的影响,如地面坡度、切割密度和深度、水系分布等。因此,岩溶发育过程常和地貌发育过程联系在一起。
本区属溶蚀中低山地貌。绝对高程170~588m,相对高差最大达410m,自然坡度一般15~65°,地面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渗透量的大小。在比较平缓的地方,地面径流流速缓慢,渗透量就较大,岩溶较发育。本区地形起伏较大,冲沟较发育,坡陡沟深,沟谷多呈“V”字形。在冲沟较发育区,容易形成埋深较浅的溶洞与暗河;在宽缓微切割的分水岭地带,垂直渗入带也较薄,可在不深处发育水平洞穴。在切割较深的山地、高原或高原边缘区,垂直渗入带很厚,地下水埋深很深,以垂直岩溶形态为主,水平岩溶形态发育于埋深较大的地下水面附近。

3.3.3 岩性组合
根据调查区的岩溶地质资料和本次的地质调查分析,本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黏土、碎石土,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口地表。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上统融县组(D3r) 灰岩夹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此外,隧道测区 还有C1y的砂页岩,C1d的灰岩、页岩及白云岩,D2d的灰岩,D2y的砂、页岩,D3l的硅质岩、灰岩。
根据调查区的岩溶地质资料和本次的地质调查分析,D3r的灰岩颜色为灰白色,灰色夹深色,中厚层状,隐晶质结构,质坚性脆,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面见深红色铁质浸染及少量炭质。D2d的白云岩夹白云质灰岩,下部为白云质灰岩夹灰岩。这两个地层中岩溶发育比较强烈,岩溶地貌十分明显,落水洞、洼地、溶洞较多。而在其它层位中岩溶发育较弱,或者不发育。
3.3.4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对岩溶的发育强度和发育规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地层的展布、产状,断裂的破碎程度、方向和充填程度等控制了地下水的运动方向和地下水的动态,从而也就决定了岩溶的发育强度、方向、规模大小及岩溶形态等。
本区发育混源村正断层。断层走向为N25oE,倾向NW,大体与线路交于DK431+440处,交角64o,长约14公里,断层破碎带宽度约50m,影响带宽度约100~200m。在线路附近断层上下盘地层为灰岩夹白云岩、白云质灰岩(D3r)。断层穿过D3r地层,断层带附近岩溶较发育。据资料分析,混源村正断层穿过鱼公塘水库,水库附近岩溶较发育,如图3-2所示的峰林地貌。隧道进口处出露岩层为中厚层状灰岩,岩体节理较发育,比较有利于地表水的入渗,因而该处岩溶较发育。

矿山建设群:109053210;水工环群:37240167;选冶化验群194775764

27

主题

3092

铜板

14

好友

高级工程师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81
QQ
发表于 2011-8-24 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你都发了写什么

1.3.2.2大黑山东西向断裂带(II14-1)
大黑山东西向断裂带属于纬向构造体系,由一系列近东西向、平行排列的压扭性和高角度的冲断层组成,控制含水层的东西向分布。北西界为蚌厂-冲头断层,南西界为新店-大路边断层,南界为大龙山附近东西向的不知名断层。
此外,断裂带中还有东西向大黑山断层、腻角断层和凉水井附近的背斜。该背斜走向近东西,核部地层为T3n非可溶岩,两翼受剥蚀露出新地层T2fb,且南北两翼分别被东西向大黑山断层和不知名断层顺层切割。大黑山断层以北为T2fb-T3n非可溶地层,以南为T2gb-e和T1y可溶岩地层。
此处岩溶地下水的展布受构造控制明显,沿可溶岩地层顺层发育东西向六郎洞暗河1号支洞,沿东西向腻角断层发育2号支洞,沿N45W向新店-大路边断层发育六郎洞暗河主洞。六郎隧道进口处经过大黑山断层,穿过六郎暗河1号、2号支洞和主洞。
碳酸盐岩含水岩组为T2gb-e-T1y,碎屑岩类含水层组为T2fb-T3n。富水特性与I11-1北东向断层褶皱带相同,见表1。
1.3.2.3大坡头-大营山旋卷构造带(II14-2)
该带位于川滇经向构造体系及南岭纬向构造体系交接地带,应力集中,形成扭动构造体系。大坡头旋卷构造位于腻革龙附近,发育在开远山字型构造与东西向构造交接部位的中三叠统个旧组地层中。以高1900m的大坡头圆状鼓包为砥柱,三条半环状扭性断裂为旋裂面,向东或东南方向收敛,向西或西南方向撒开。大营山旋卷构造展布于大坡头旋卷构造之南,发育在中三叠统个旧组及上三叠统鸟格组地层中。以高1783m的大营山为砥柱,三条弯曲弧度很大向南或东南方向凸出的扭性断裂为旋裂面,向南或东南方向收敛,向西或西北方向撒开。内旋层向收敛方向扭动,外旋层向撒开方向扭动。北东边界为新店-大路边断层,南侧为房后山穹形隆起,将穹形隆起归为文山-富宁褶皱束。
可溶岩层位为T2g2(个旧幅T2g2与弥勒幅T2ge对应),碎屑岩类含水层组为T3n-T2fb,富水性见表1。
线路以六郎隧道的形式在可溶岩层位中通过。
1.3.2.4东西向-树皮弧形构造带(II14-3)
东西向-树皮弧形构造位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西缘南带,由向南东凸出的褶皱和断层组成,西界为北西向的新店-大路边断层,南界为东西向的阿奈龙断裂,东界为北东向的依柯德-沙坡断层,整个构造带向南凸出。
褶皱包括近东西向的老母猪箐复式背斜、向南东凸出的下雨泽复式背斜、龙陶-白石岩向斜,阿雨龙背斜以及打铁寨背斜构成。断层由则则租-密纳断裂、树皮乡断层、姑祖断层、塘上-笼陶断层、小桂革断层、干巴寨断层及许多不知名的断裂组成。主要的断裂方向有两组,方向分别为北东向和北西向,北西向断层比北东向断层形成的晚一些,将北东向断层错开,且性质以压扭性和走滑为主。整个区域被这两个方向的断层错成断块状,但背向斜的形态依然可见。除老母猪箐复式背斜为东西向构造外,其余的属于树皮弧形构造。
此区,构造对岩溶地下水展布的控制作用非常明显,六郎洞暗河的3、4号支洞均沿NE至近EW向断层发育。
老母猪箐复式背斜、下雨泽复式背斜和龙陶-白石岩向斜的核部和两翼的地层以石炭系、泥盆系、三叠系、二叠系的可溶岩地层为主,局部地段有条带状的非可溶岩,地层较平缓,线路以扎营山隧道、幸福隧道、倮得邑隧道、徳基一号隧道、徳基二号隧道、竹箐一号隧道和竹箐二号隧道形式通过。北东侧的阿雨龙背斜和打铁寨背斜核部地层以三叠系和泥盆系的非可溶岩为主,两翼有可溶岩地层,线路以路基通过。
















    隧址区位于三个大的构造区域的交汇部位,分别为大黑山东西向断裂带(II14-1)、大坡头-大营山旋卷构造带(II14-2)、东西向-树皮弧形构造带(II14-3),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发育,控制着这个区域的地形地貌以及岩溶地下水的展布方向。隧址区主要位于大黑山东西向断裂带(II14-1),大坡头-大营山旋卷构造带(II14-2)的东北部以新-大断裂为界与大黑山东西向断裂带(II14-1)相接触出现于隧址区内,而东西向-树皮弧形构造带(II14-3)的北西部以新-大断裂为界在隧址区内出现。

大黑山东西向断裂带(II14-1)
大黑山东西向断裂带属于纬向构造体系,由一系列近东西向、平行排列的压扭性和高角度的冲断层组成,控制含水层的东西向分布。北西界为蚌厂-冲头断层,南西界为新店-大路边断层,南界为大龙山附近东西向的不知名断层。
此外,断裂带中还有东西向大黑山断层、腻角断层和凉水井附近的背斜。该背斜走向近东西,核部地层为T3n非可溶岩,两翼受剥蚀露出新地层T2fb,且南北两翼分别被东西向大黑山断层和不知名断层顺层切割。大黑山断层以北为T2fb-T3n非可溶地层,以南为T2gb-e和T1y可溶岩地层。
此处岩溶地下水的展布受构造控制明显,沿可溶岩地层顺层发育东西向六郎洞暗河1号支洞,沿东西向腻角断层发育2号支洞,沿N45W向新店-大路边断层发育六郎洞暗河主洞。六郎隧道进口处经过大黑山断层,穿过六郎暗河1号、2号支洞和主洞。碳酸盐岩含水岩组为T2gb-e-T1y,碎屑岩类含水层组为T2fb-T3n。

大坡头-大营山旋卷构造带(II14-2)
该带位于川滇经向构造体系及南岭纬向构造体系交接地带,应力集中,形成扭动构造体系。大坡头旋卷构造位于腻革龙附近,发育在开远山字型构造与东西向构造交接部位的中三叠统个旧组地层中。以高1900m的大坡头圆状鼓包为砥柱,三条半环状扭性断裂为旋裂面,向东或东南方向收敛,向西或西南方向撒开。大营山旋卷构造展布于大坡头旋卷构造之南,发育在中三叠统个旧组及上三叠统鸟格组地层中。以高1783m的大营山为砥柱,三条弯曲弧度很大向南或东南方向凸出的扭性断裂为旋裂面,向南或东南方向收敛,向西或西北方向撒开。内旋层向收敛方向扭动,外旋层向撒开方向扭动。北东边界为新店-大路边断层,南侧为房后山穹形隆起,将穹形隆起归为文山-富宁褶皱束。

东西向-树皮弧形构造带(II14-3)
东西向-树皮弧形构造位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西缘南带,由向南东凸出的褶皱和断层组成,西界为北西向的新店-大路边断层,南界为东西向的阿奈龙断裂,东界为北东向的依柯德-沙坡断层,整个构造带向南凸出。
褶皱包括近东西向的老母猪箐复式背斜、向南东凸出的下雨泽复式背斜、龙陶-白石岩向斜,阿雨龙背斜以及打铁寨背斜构成。断层由则则租-密纳断裂、树皮乡断层、姑祖断层、塘上-笼陶断层、小桂革断层、干巴寨断层及许多不知名的断裂组成。主要的断裂方向有两组,方向分别为北东向和北西向,北西向断层比北东向断层形成的晚一些,将北东向断层错开,且性质以压扭性和走滑为主。整个区域被这两个方向的断层错成断块状,但背向斜的形态依然可见。除老母猪箐复式背斜为东西向构造外,其余的属于树皮弧形构造。此区,构造对岩溶地下水展布的控制作用非常明显,六郎洞暗河的3、4号支洞均沿NE至近EW向断层发育。

隧址内的构造
断层
1、新店-大路边断层
为逆断层,总体走向N58°W,倾向NE,与线路相交处断层NE盘为三叠系个旧组地层,SW盘为三叠系个旧组及法郎组地层。
2、腻脚断层
为逆断层,走向近EW,与隧道相交,对隧道影响较大
3、大黑山断层
为逆断层,与隧道相交,隧道附近走向N73E,上盘为三叠系个旧组(T2ge)(弥勒幅)上段灰岩,下盘为三叠系法郎组(T2f)非可溶岩,对隧道影响大
4、蚌厂-冲头乡断层
为逆断层,总体走向约N25°E,倾向SE,与线路相交处,上盘为三叠系鸟格组(T3n)非可溶岩,下盘为三叠系法郎组(T2f)非可溶岩。
为逆断层,总体走向约N55°E,倾向SE,与线路相交处断层两侧均为三叠系法郎组地层。
5、迷克大断层

6、小新寨2号断层
该断层大致走向为N30°E,断层性质不明,与线路相交处断层两侧地层均为三叠系法郎组。

7、小新寨3号断层
该断层与线路相交处大致走向为N75°E,断层性质不明,与线路相交处断层两侧地层均为三叠系法郎组。
8、小新寨断层

9、偏坡寨-嘎勒断层

10、树皮乡断层
该断层大致走向为N60°W,断层性质不明,与线路相交处断层两侧均为三叠系个旧组地层。
11、其它未知小断层

褶皱
1.
矿山建设群:109053210;水工环群:37240167;选冶化验群19477576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