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土资源网 (2011年9月7日 12:47) ) i z# X% O. b$ v0 h( z6 o- c, J
) _/ P( I7 q7 R2 J- y4 z6 @: Z: p1 C* i6 l0 x& s
% s& I9 H4 f" J1 W& V7 {, V
3 Y* V) B, G/ i 本网讯 (记者 吴 晔 张鸿志)9月4日,陕西省科技厅组织鉴定委员会,对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西安理工大学历时三年联合进行的《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核心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进行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丰富,论据充分,技术先进,具有原创性和重要推广价值,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 |. Q& r' ^1 f" j, i
7 o& `0 K+ u+ z# O/ L9 |* V* @ 鉴定委员会由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索丽生教授、中国科学院刘昌明院士、中国工程院孙九林院士及资源环境、水利、土壤、旱地农业、土地勘测、农业工程等方面专家组成。鉴定认为,项目围绕土地开发整治,首次发现砒砂岩与沙两种物质结构在成土中的互补性,通过实验研究和实践,提出了适宜不同作物生长需求的组合配方,创造了在生态脆弱区水土耦合高效利用模式,集成与凝练了砒砂岩与沙组合成土的配方技术、田间配置技术、规划设计技术、规模化快速造田技术及节水高效技术,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成功实现了沙地的资源化利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 J5 |; ?" X& b6 h, e1 a
% V1 v6 z% c S1 \/ \, k
毛乌素沙地,总面积784万公顷,砒砂岩和沙子并称该地区“两害”,砒砂岩一旦裸露就风化,遇风起粉尘,遇雨松散,随水大量流失,被称为“环境癌症”;沙子则漏水漏肥,形不成团粒结构。两种物质是导致土地资源生态退化的“罪魁祸首”。) y t# B' e! h7 g8 v
# R4 Q3 h. |! y _& J3 Y6 \
据了解,陕西省榆林市大纪汗村利用该项技术成果进行土地开发整治,首次种植的马铃薯亩均产量将达到3000公斤以上,是该村原有优良耕地产量的两倍。这项成果已经推广至孟家湾乡孟家湾村的23000亩造地工程中,其中几千亩已经种植,今秋喜迎收获。
/ B, C5 C, s r2 R* M4 B: S% _/ S" v g4 ]7 q9 P! O+ ~6 ?
' K9 E8 E- J- S' M; V; y3 {
|
|